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二十四节气疏

合集下载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二十四节气常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二十四节气常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二十四节气常识不管国考,还是省考,行测都举足轻重。

五大模块题目众多,疯狂刷题固然有效,但如果有一种适合你的复习方法,,更能事半功倍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二十四节气常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二十四节气常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并且在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一、“二十四节气”核心考点总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订于历法。

“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出自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这是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经典考点再现1.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解析】B。

二十四节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公务员行测联考节日常识

公务员行测联考节日常识

公务员行测联考节日常识公务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公共服务的,负责兼顾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保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实行的公职人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联考节日常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联考节日常识中国的传统节日(01)元旦: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古时祭奠土神的日子,一样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奠。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奠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尾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一月1月1日元旦 1月26日1月28日国际麻风节[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二月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14日情人节 2月17日三月3月1日国际海豹日 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11日国际威严尊重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16日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3月20日阿露窝罗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3月21日世界儿歌日3月21日国际排除种族鄙视日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2日世界水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月25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30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四月4月1日国际愚人节 4月4日寒食节[冬至日后105日清明前一日]4月5日清明节 4月6日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4月6日观音菩萨生日[农历二月十九] 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 4月13日傣族泼水节[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间]4月21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世界儿童日[第四个星期日]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宣传节日4月26日国际秘书日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五月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4日中国青年节5月5日全国碘缺少病宣传日 5月5日全国爱眼日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 5月8日世界哮喘日[第二周的周二]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5月13日母亲节[第二个星期天]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5月15日国际牛奶日[第三个星期二]5月17日世界电信日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20日全国助残日[第三个星期日] 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全国母乳豢养宣传日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六月6月1日国际儿童节 6月5日世界环境日(1004)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洪涝日 6月17日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6月20日世界难民日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日七月7月1日香港回来纪念日 7月1日中共建党节7月7日国际合作社日[第一个星期六]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7月11日世界海事日7月26日世界语(言)创建日gwyzkX八月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6日苗族吃新节九月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8日国际扫盲日9月10日中国教师节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8日中国国耻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9月21日国际和平日 9月22日无车日9月27日世界旅行日9月28日世界教师节(孔子诞辰) 9月30日国际聋人节[最后一个星期日] 十月10月1日世界建筑日[第一个星期一] 10月1日国际住房日(人居日)[第一个星期一]10月1日国庆节 10月1日国际老人节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10月10日国际减灾日[第二个星期三]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1日世界视觉日[第二个星期四]10月13日世界保健日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0月14日国际音乐节[10月中旬]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10月16日世界食粮日10月17日国际排除贫困日 10月18日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4日联合国日 10月28日全国男性健康日10月29日观音出家日[农历九月十九] 10月31日万圣节十一月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 11月10日世界青年节11月10日祭祖节[农历十月初一] 11月11日光棍节11月11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11日所属一周]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2日感恩节[第四个星期四]11月25日国际排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十二月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国际理想人员日12月7日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12月9日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第二个星期日]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2月20日澳门回来纪念日12月20日阔时节 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12月22日冬至节 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圣诞节拓展:公务员行测秦岭淮河线考点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解析一、考试背景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是中国政府每年举行的重要考试之一。

该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公共管理、行政能力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2018年《行测》真题及详细解析。

二、真题分析下面是《行测》的真题:题目:A公司计划推出一款新产品,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关于市场调研的描述,请判断下列说法的真伪:1. 市场调研只需要关注产品的潜在消费者。

2. 市场调研的重点是确定产品应该定价多少。

3. 市场调研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

4. 进行市场调研的最佳时机是产品正式上市之前。

题目要求考生对市场调研的相关概念和常识进行判断,下面是详细的解析:1. 对于第一个说法,市场调研并不仅仅关注产品的潜在消费者。

市场调研还需要了解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目标市场等因素,因此该说法为假。

2. 对于第二个说法,市场调研的重点并不是确定产品的定价。

定价通常是在市场调研之后进行的,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确定最佳定价策略。

因此,该说法为假。

3. 第三个说法是正确的。

市场调研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

定性研究主要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态度和意见,而定量研究则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描绘市场现象和消费者行为。

4. 最后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进行市场调研的最佳时机是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而不是产品正式上市之前。

市场调研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从而指导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的制定。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选项是3个。

三、答案解析下面是《行测》真题的答案解析:1. 假2. 假3. 真4. 假解析:本题考察了考生对市场调研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正确地理解市场调研的相关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市场调研不仅限于潜在消费者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等。

同时,对定价策略的决定也需要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来确定,而非直接在调研之前就决定定价。

行测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判读推理-类比推理练习四

行测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判读推理-类比推理练习四

行测公务员考试专项训练-判读推理-类比推理练习四1.军人:医生:军医A.司机:警察:交警B.舞蹈:说唱:二人转C.学科:研究:科研D.汽车:电动车:电动汽车正确答案是D来源2013年河南解析D。

军人和医生是并列关系,军人和医生的交叉就是军医。

汽车和电动车是并列关系,同样两者的交叉就是电动汽车。

2.上山︰山上A.上海︰海上B.回收︰收回C.工人︰人工D.下台︰台下正确答案是D来源2016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D。

目的关系。

上山来到山上,下台来到台下。

3.物质∶意识A.发展∶运动B.权利∶义务C.成功∶勤学D.劳动∶懒惰正确答案是B来源2011年河北解析B。

题干中的两个词物质和意识之间是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可以相互作用,B项权利和义务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4.旗舰店:商店A.黄金水道∶航线B.劳力士∶钟表C.总统套房∶标间D.金刚钻∶资器正确答案是A来源2012年915联考解析A。

旗舰店商店是商店中最优秀的,黄金水道是航线中最好的。

5.莺歌︰燕舞A.狐假︰虎威B.鸟兽︰鱼虫C.螳螂︰捕蝉D.龙腾︰虎跃正确答案是D来源2014年福建秋季解析D。

莺歌与燕舞是并列关系,且两者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龙腾与虎跃也是并列关系,且两者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

6.自然科学∶化学∶化学元素A.人文科学∶历史学∶历史人物B.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光合作用C.社会学∶汉语言∶文学D.社会学∶社会科学∶社区正确答案是A来源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解析A。

自然科学与化学属于包含关系的种属关系,化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种,化学和化学元素属于包含关系,化学包含化学元素。

A项历史学属于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历史学包含历史人物。

B项物理学与生物物理学属于交叉学7.妈妈:舅舅:外婆A.姑姑∶叔叔∶奶奶B.侄女∶外甥∶外孙C.舅妈∶婶婶∶姨夫D.表妹∶堂弟∶姐姐正确答案是A来源2012年915联考解析A。

妈妈和舅舅是兄妹,他们的母亲称为外婆;姑姑和叔叔是兄妹,他们的母亲称为奶奶。

2018国考行测试题答案

2018国考行测试题答案

2018国考行测试题答案一、言语理解与表达(一)逻辑填空1.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词语搭配和语境的把握能力。

正确答案是B。

在句子“他的话语中充满了________,让人感到十分温暖。

”中,根据语境可以判断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鼓励”,因为“鼓励”与“温暖”搭配恰当,符合语境。

2.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成语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正确答案是D。

在句子“他虽然年轻,但是处理问题________,深受领导的赏识。

”中,空格处应填入的成语是“举重若轻”,意为处理困难或繁重的事情如同处理轻松的事情一样,形容处理问题能力强。

(二)阅读理解1.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文章首先指出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

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选择。

2. 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文章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并指出诚信是社会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基石。

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二、数量关系(一)数学运算1.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正确答案是B。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2.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正确答案是C。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的图形和数据,运用几何知识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二)资料分析1.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图表的解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图表中的信息,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和计算。

2.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数据变化趋势的把握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分析其变化规律,然后进行预测。

三、判断推理(一)类比推理1.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类比能力。

正确答案是A。

考生需要找出两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这种联系进行推理。

2018黑龙江公务员行测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黑龙江公务员行测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声音的音调、响度分别与其频率、振幅成正比。

下图是甲乙丙三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相同量纲下显示的波形。

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奋发前进,使命必达C.解放思想,改革开放D.不忘初心,攻坚克难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A.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B.研究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问题C.讨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D.研究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问题3、下列文学作品没有使用方言的是:A.《海上花列传》(韩邦庆)B.《凤凰涅槃》(郭沫若)C.《秦腔》(贾平凹)D.《白鹿原》(陈忠实)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女排获得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设立③第九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行④我国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A.②③①④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5、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创作影响深远,下列未受宗教影响的作品是(?)A.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B.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C.米开朗基罗的《大卫》D.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6、下列教育家与其名言对应不正确的是:A.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B.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墨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D.荀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即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称呼。

右图所示“上弦月”大致的农历日期是:A.初一、初二B.初七、初八C.十五、十六D.廿二、廿三8、北回归线没有穿越下列哪一著名建筑所在的国家: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9、面包制作过程中使用酵母主要是利用其哪一种特性:A.酵母在生长过程中可合成蛋白B.酵母在生长过程中可分解淀粉C.酵母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乙醇D.酵母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碳10、互联网上每一个网络或每一台主机所分配的逻辑地址称为IP地址。

国考行测常识备考之二十四节气

国考行测常识备考之二十四节气

国考行测常识备考之二十四节气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深厚而灿烂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各种公职考试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考察青睐有加。

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在轻松愉快的“涨姿势”中,又能够做出来看似难实则易的试题,拿到分数。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成就,而且去年又正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这个知识点考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今天就中公教育专家大家奉上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一、申遗成功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历史渊源公元前1200年的殷商时期,有用甲骨文记载,反应四季变化的“四方风”。

该篇甲骨文中用四个方向的风为春夏秋冬定义,于是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最早的渊源。

在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已经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的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将一年清晰的划分为四季。

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则是在西汉刘向编著的《淮南子》中。

在这部著作中,以天体运行规律为依据,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的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

定气法按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 所到达的位置。

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

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三、节气变化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2018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是备受瞩目的一次考试,考生们都十分关注真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备战考试。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的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空置第37题答案:C解析:根据段落提到的“时间很短”和“要求中的内容都被记住”可以推断出,这句话的含义是说方言中的词汇不容易记住。

二、判断推理空置第61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提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下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词可以推断出,经济增长是当前形势的突出问题。

三、数量关系空置第88题答案:B解析:根据“每天比前一天少耗油10000升”这个关键信息,可以推断出第一天的耗油量为2.6万升。

四、判断推理空置第109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文化产业市场规模与增速均排在全国第一位”可以推断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

五、资料分析空置第124题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和2012年转换率相差较大,因此应该选择B项。

六、判断推理空置第139题答案:D解析:根据“所有自然数都满足”,可以推断出该结论成立。

七、综合分析空置第152题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工资收入比其他年份都要高,因此选A。

以上就是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真题的练习,加强对各类型题目的解答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相信通过努力和准备,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二十四节气疏
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地理知识部分近年多有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考察内容。

这部分也是失分率比较的地方。

因为我们必须熟练掌握二十四节气具体的内容以及相关日期和季节活动的关系。

多多积累,助力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二十四节气一共有24个特定的节令。

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在我国的农历历法中有所表现。

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平面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考察方式有几个层次。

第一层,选出正确的或者错误的顺序,也就是每个选项中给出4个节气,让考生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那么如何掌握这个顺序呢?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给我们不仅留下了宝贵的二十四节气,还留下了二十四节气歌,当然这个歌并不是唱的,而是一种歌谣,方面大家记忆的。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经常我听有的学员说,老师,这个我背下来了,但是不会用。

好,让我们来逐字分析一下。

其实说是一个歌谣,只不过就是把二十四节气按照其中的一个字简称,然后编成了四句顺口溜。

首先,一句话就是一个季节,每个句子开头的字就表示了这种季节,正好是春夏秋冬四季。

春就是立春,雨就是雨水,惊就是惊蛰,第二个春就是春分,清就是清明,谷就是谷雨,而第一句中的天是用来补位的字,并不表示一个节气。

第二行开始,第一个夏就是立夏。

满就是小满,请注意,二十四节气中并没有一个节气叫做大满。

种就是芒种。

第二个夏是夏至。

暑相连是说小暑和大暑是前后挨着的。

二十四节气中有三对小大,分别是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由此可见,先小后大的顺序。

第三行开始,第一个秋就是立秋。

处就是处暑,请特别注意,有很多学员一看到暑就觉得是夏季的暑,这是不对的,处暑是秋季的节气。

露就是白露,注意这里不是寒露。

第二个秋就是秋分。

寒就是寒露,不是小寒、大寒之类的。

霜降就是霜降。

最后一行,第一个冬就是立冬。

第一个雪就是小雪。

第二个雪就是大雪。

小大寒就是小寒和大寒,二十四节气至此完。

第二层,每一种节气对应的季节。

众所周知,一年分为四季,那么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平均分配在四个季节当中,也就是每一个季节都有六个节气。

春季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节气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冬季的节气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总结一下,我们会发现,每当一个新的季节开始时,都是以“立X”的形式开始的。

这也就是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每一个新季节的开始。

这就是我们要谈的第三层问题。

第三层,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分类。

反映季节的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太阳高度或者说太阳直射点的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这其中,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昼夜等长;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

反映寒热程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其中处暑是秋季的节气;反映降水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其中白露是北半球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反映自然物候的有:惊蛰、清明;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的有:小满、芒种。

第四层,这也是考察比较难的一种方式,给你节气让你选日期反之亦然。

如上图所示,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二十四个节气的日期全部的记住。

这样我们的记忆负担太重了。

只需要理解,一年十二个月,一共二十四月,那么每个月就只有两个节气。

其中,第一个节气是立春,一般是2月4日前后,其余在熟记节气歌的前提下自行推演即可。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前后不差1-2日。

第五层,这应该是最难的一种考察方式,给你节气,但是不考察你日期,而是给你案例,让你判断,在这个节气的时候,社会上有什么现象,其实也就是变相的考察日期。

第六层,交叉考察,通过古诗词考察节气。

比如说,雨水: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惊蛰: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暑:唐·杜甫: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白露: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霜降: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至: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大雪:唐·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北宋·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小寒: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第七层,二十节气的历史。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了,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上就是对二十四节气的简单梳理,可消除常识判断中对二十四节气的迷茫。

希望对备考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