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与配合基本术语、定义(二)-2教案首页
极限与配合 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单元一 机动车的分类
活顶乘用车具有固定侧围框架的可开启式车身, 车顶为硬顶或软顶, 至少有两个位置:一是封闭, 二是开启或拆除。可开启式车身可 以通过使用一个或数个硬顶部件和/ 或合拢软顶将开启的车身关 闭。活顶乘用车具有4 个或4 个以上座位, 至少两排; 具有2 个或4 个侧门和4 个或4 个以上侧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单元一 机动车的分类
10.越野乘用车 在其设计上所有车轮同时驱动(包括一个驱动轴可以脱开的车辆),
或其几何特性(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离地间隙)、 技术特性(驱动轴数、差速锁止机构或其他形式的机构) 和性能 (爬坡度) 允许在非道路上行驶的一种乘用车。 11.专用乘用车 专用乘用车为载运乘员或物品并完成特定功能的乘用车, 它具备完成 特定功能所需的特殊车身和/ 或装备。 (二) 商用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单元一 机动车的分类
8.多用途乘用车 除上述7 种车辆以外, 还有一种是只有单一车室载运乘客及其行李或
物品的乘用车, 为多用途乘用车。但是, 如果这种车辆同时具有 下列两个条件, 则不属于乘用车。 (1) 除驾驶员以外的座位数不超过6 个(只要车辆具有可使用的座 椅安装点, 就应算一个“座位” )。 (2) p- (M+N×68) >N×68。 9.短头乘用车 一种乘用车, 其发动机长度一半以上位于车辆前风挡玻璃最前点以后, 并且方向盘的中心位于车辆总长的前1/4 部分内, 这样的乘用 车称为短头乘用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极限配合备课本教案

极限配合备课本教案章节一: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1. 引入极限与配合的概念,解释其在机械制造和维修中的重要性。
2. 解释极限的定义,说明极限的表示方法。
3. 解释配合的定义,介绍配合的种类和特点。
4. 介绍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概念,解释其在极限配合中的应用。
5.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零件的公差和基本偏差。
章节二: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1. 介绍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作用。
2. 解释上偏差和下偏差的定义,说明其表示方法。
3. 介绍形状公差的概念,解释形状公差的作用。
4. 解释直线度、平面度、圆度等常见形状公差的概念。
5.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
章节三: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1. 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解释位置公差的作用。
2. 解释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常见位置公差的概念。
3. 介绍跳动公差的概念,解释跳动公差的作用。
4. 解释圆跳动和直线跳动的概念,说明其表示方法。
5.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零件的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
章节四:表面粗糙度1. 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2. 解释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单位。
3. 介绍常见表面粗糙度等级,解释其含义。
4. 讲解如何测量表面粗糙度,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确定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章节五:极限配合的应用1. 介绍极限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其在保证零件性能和互换性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如何选择适当的配合类型,确定零件的公差和基本偏差。
3. 介绍极限配合在机械制造和维修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4. 解释极限配合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
章节六: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1. 介绍测量技术在极限配合中的重要性,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
2. 讲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卡尺、千分尺、测微螺纹卡尺等。
3. 解释测量误差的原因,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4. 介绍三坐标测量机等现代测量技术,解释其在极限配合中的应用。
极限与配合PPT学习教案

极限尺寸
尺寸允许变动的两个界限值,上极限尺寸Dmax、 dmax,下极限尺寸Dmin、dmin(最大/小极限尺寸)
合格零件的实际尺寸应该是: Dmax D0 Dmin
dmax d0 dmin
实体尺寸 孔、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时的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MMC)和最大实体尺寸(MMS) 最大实体状态指孔或轴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具有材料量最多时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的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尺寸。 轴: dM = dmax 孔: DM =Dmin
寸 尺寸要
由一定大小的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确定的几何形状。
素
D
d
d
d
第4页/共19页
2.极限与配合
概述内容基本术语及定义
(一)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
提取尺寸 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非尺寸真值,孔D0,轴d0
(实际尺寸)
D0
第5页/共19页
2.极限与配合
概述内容基本术语及定义
(一)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
概述内容基本术语及定义 (二)有关“公差、偏差”的术语和定义
尺寸公差(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TD,Td
注:公差恒为正值
TD Dmax Dmin ES EI Td dmax dmin es ei
尺寸精度的度量—公差越小,精度越高;公差越大,精度越低
第11页/共19页
上极限尺寸 下极限尺寸
25 当EI <E0< ES, ei<e0< es时,零件才是合格的。
0.016 0.010
第9页/共19页
上极限尺寸 下极限尺寸
上极限偏差ES 下极限偏差EI
2.极限与配合
(二)有关“公差、偏差”的术语和定义
孔
轴
第10页/共19页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3)标准公差 指国标(GB1800.3-1998)所表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4)基本偏差 用于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称基本偏差。 一般以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作为基本偏差。 当公差带位于零 线上方时,基本 偏差为下偏差, 当位于零线下方 时,基本偏差为 上偏差。如右图 示:
二 、有关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1)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
1)上偏差(ES es) 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2)下偏差(EI ei) 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孔:上偏差 ES=Dmax — D
2)两者联系: 公差是上、下偏差之代数差的绝对值,所以确定了两极限偏差也就确 定了公差。
极限尺寸、偏差、公差的关系如下图示:
4.公差带图及有关术语定义
由于公差与偏差的数值与尺寸数值相比差别很大,不便用同一比例尺表示, 故采用公差与配合图解(简称公差带图)来表示。 (1)零线: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 线(即0偏差线)称为零线。通常表示基本尺寸线。 (2)尺寸公差带(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代 表孔/轴的上下偏差或最大、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 直线所限定的区域。 注意: *对光滑圆柱形来讲,这个区域所控制的是直径的尺寸,而不是半径的 尺寸。
注意:公差值表示尺寸变动范围的大小。无正负含义。不应出现“+”“—”号。
3.公差与极限偏差的比较
1)两者区别: 从数值上看:极限偏差是代数值,正、负或零值是有意义的;而公 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范围,是没有正负号的绝对值,也不能为零(零 值意味着加工误差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实际计算时由于最大极限 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故可省略绝对值符号。 从作用上看:极限偏差用于控制实际偏差,是判断完工零件是否合 格的根据,而公差则控制一批零件实际尺寸的差异程度。 从工艺上看:对某一具体零件,公差大小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即 加工精度的高低,它是制定加工工艺的主要依据,而极限偏差则是调 整机床决定切削工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依据。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案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的与意义1.3 课程内容与安排1.4 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二章: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1 极限的概念2.2 配合的概念2.3 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2.4 公差和偏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5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三章: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尺寸公差3.2 形状公差3.3 位置公差3.4 公差带的表示方法3.5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4.2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4.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4.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五章:极限配合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5.1 数控技术概述5.2 极限配合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5.3 典型零件的极限配合设计5.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教学要求:1. 掌握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理解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 了解极限配合在数控技术中的应用;4. 能够运用极限配合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讲解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实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 结合数控技术的相关知识,讲解极限配合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例实践,评估学生对极限配合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2. 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极限配合在数控技术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测量技术基础6.1 测量概述6.2 长度测量工具与方法6.3 角度测量工具与方法6.4 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6.5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七章:极限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1 机械设计概述7.2 极限配合在零件设计中的应用7.3 极限配合在装配设计中的应用7.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八章:数控加工中的极限配合与测量8.1 数控加工概述8.2 极限配合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8.3 数控加工中的测量技术8.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九章:极限配合在生产现场的应用9.1 生产现场概述9.2 极限配合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9.3 极限配合在故障诊断与排除中的应用9.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总结10.2 课程拓展与提升10.3 课程作业与思考题10.4 教学案例与实例分析教学要求:1. 掌握测量工具与方法,了解测量误差与测量精度;2. 理解极限配合在机械设计和装配中的应用;3. 了解极限配合在数控加工和生产现场的应用;4. 能够运用极限配合和测量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极限与配合教案

课题:极限与配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通过练习复习极限与公差中的有关基本术语和相关计算2、复习公差带图的画法二、引入新课题上次课学习了孔和轴的公差带及其画法,如果我们把尺寸相同的孔和轴装配起来,那么就形成了配合。
本次课我们一起来讨论有关配合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内容(一)极限和配合1、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定义具有两个含义:①指基本尺寸相同的轴和孔装到一起;②指轴和孔的公差带大小、相对位置决定配合的精确程度和松紧程度。
前者说的是配合的条件,后者反映了配合性质。
(1)配合的种类根据机器的设计要求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孔与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国家标准将配合分为三类:①间隙配合:孔的实际尺寸总比轴的实际尺寸大,装配在一起后,即使轴的实际尺寸为最大极限尺寸,孔的实际尺寸为最小极限尺寸,轴与孔之间仍有间隙,轴在孔中能自由转动。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包括最小间隙为零)如图8—24所示。
图8—24 间隙配合②过盈配合:孔的实际尺寸总比轴的实际尺寸小,装配时需要一定外力或使带孔零件加热膨胀后才能把轴装入孔中。
孔与轴装配后不能作相对运动。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任取其中一对轴和孔相配都成为具有过盈的配合(包括最小过盈为零),如图8—25所示。
图8—25过盈配合③过渡配合:轴的实际尺寸比孔的实际尺寸有时小、有时大。
孔轴装配后,轴比孔小时能活动,但比间隙配合稍紧;轴比孔大时不能活动,但比过盈配合稍松。
这种介于间隙与过盈之间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孔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如图8—26所示。
图8—26 过渡配合2、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在公差带图中,公差带是由“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两个要素组成的。
“公差带大小”由“标准公差”来确定,“公差带位置”由“基本偏差”来确定。
⑴、标准公差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国家标准将公差等级分为20级:IT01、IT0、IT1~IT18。
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基本术语和定义

第一节 概述
圆柱体零件的结合(由孔和轴组成)是机械制 造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合。这种结合由结合直 径和结合长度二个参数确定。 孔:通常指圆柱形的内表面及其它内表面,其
尺寸用D表示 ,孔为包容面 。 轴:通常指圆柱形的外表面及其它外表面,其
尺寸用d表示,轴为被包容面。
从工艺上看:对某一具体零件,公差大小反映加工的难易程 度,即加工精度的高低,它是制定加工工艺的主要依据,而 极限偏差则是调整机床决定切削工具与工件相对位置的依据。
公差与极限偏差的比较
•两者联系:公差是上、下偏差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所以确定了两极限偏差也就确定了公差。
名称 基本尺寸
代号 轴孔
dD
有关计算公式和要求
尺寸公差带图(举例)
❖孔: Ø 50 ❖轴: Ø 50 ❖绘制公差带图 ❖画法
+0.025
+
孔
0
-
-0.025
轴 -0.041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词汇
在国家标准中,公差带包括了两个基本参数,即公差带 大小(宽度)与公差带位置(指相对于零线的位置)。前 者由标准公差确定,后者由基本偏差确定。 4)标准公差: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 一公差。 5)基本偏差: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 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
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零线以上 为正,以下为负。
TD
孔
+
2)公差带(尺寸公差带):由代表上、
0 -
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Td
轴
基本尺寸
3)公差带图:以基本尺寸为零线,用适 当比例,画出两极限偏差或两极限尺 寸,以表示尺寸允许的界限及范围, 称为公差带图(或尺寸公差带图)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极限偏差
偏
下极限偏差
是指下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 差。孔、轴的下极限偏差分别用EI和ei表示
差
实际偏差
实际偏差是指零件的实际(组成)要素减其公称尺寸所 得的代数差。孔、轴的实际偏差分别用Ea和ea表示。合格零 件的实际偏差应在极限偏差范围内。
实际偏差与误差的区别在于:对单个零件,只能测出尺寸 的实际偏差;对数量足够多的一批零件,才能确定尺寸误差。
如图3-2所示,孔、轴的上极限尺寸分别用Dmax和dmax表 示,下极限尺寸分别用Dmin和dmin表示。
图3-2 极限尺寸
1.4 偏差与公差
1.偏差
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偏差可 以为正,可以为负,也可以为零。
上极限偏差
是指上极限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 差。孔、轴的上极限偏差分别用ES和es表示
例如,在图3-1中,D1、D2、D3和D4均可称为孔,d1、 d2、d3和d4均可称为轴。
(a)
(b) 图3-1 孔和轴
1.3 尺寸
公称尺寸是指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
孔、轴的公称尺寸分别用D和d表示。设计时,设计者应根
据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如强度、刚度、运动、造型、工
公称尺寸
艺和结构等),参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直径或标准长度 数值进行圆整,给定公称尺寸。公称尺寸只表示尺寸的基
本大小,不表示在加工中准确得到的尺寸。公称尺寸可以
尺 寸
是一个整数值,也可以是一个小数值,如8、15、32、75、 0.5等
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尺寸要素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提取组 成要素的局部尺寸应位于其中,也可以达到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是依据公称尺寸来确定的,两个极端中,较大 的一个称为上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下极限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飞毛腿工业技术学校教案纸学
科机械
知识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
第2节极限与配合基本术语、定义(二)
审批意见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尺寸、公差的术语及定义,学会有关尺寸及偏差计算,能绘制尺寸公差带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尺寸、公差、偏差概念难点:尺寸公差带图的作法
复习提
问
无
教具PPT
课外作业题
号
习题册P2、P3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附记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之间互致问候,记录考勤;
2、安定课堂教学秩序,准备授课。
二、教学回顾
1、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的定义及符号。
2、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的关系。
三、课题引入]
从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当用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或者用实际尺寸减基本尺寸时,两者之间会等到一个差值,这个值我们把它叫做偏差值。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四、讲授新课
(一)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及定义
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定义:尺寸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注:由于尺寸有极限尺寸,实际尺寸之分,因此偏差可分为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
清点人数,集中学生注意力2’
交代本次课学习内容2’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