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PPT讲稿

合集下载

医学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课件

医学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课件

临床表现(三)
5、45秒后瞳孔开始散大
6、1-2分钟后瞳孔固定
7、4-6分钟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
8、随后进入生物学死亡(心脏停搏叫临床
死 亡)

心脏骤停处理(一)
❖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 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 心肺复苏时间是关键(4分钟极限)
➢ 严重的心脏病变累及心内膜下浦肯野纤维,使 各级起搏点丧失了正常的起搏功能(特别是心 室)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与心室停顿
➢ 无脉电活动:1、原发性见于严重心脏病终末期(心衰)、
急性缺血或长时间心脏骤停复苏后。2、继发性见于大面积心肌 梗塞、急性心包填塞 ▲
临床表现(一)
可分四个时期: ➢ 前驱期 猝死前数天或数月有胸痛、心悸等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心内科
匡希斌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一)
心脏骤停处理(一)
心脏复苏后的监护(一)
心脏骤停的预后
心脏骤停病人的预防
概述
➢ 定义:心脏原因引起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突发 心脏骤停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心肺复苏病人得以存 活称心脏骤停,如未复苏或复苏失败称为猝死。
心脏骤停处理 (十一)
➢ 徒手心肺复苏[十一] 1、双肘关节伸直。 2、利用体重和肩臂 力量垂直向下挤压。 3、使胸骨下陷4cm。 4、略停顿后在原位 放松,但手掌不能离 开胸壁定位点。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54页PPT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54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Biblioteka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心跳骤停与心脏性猝死PPT演示课件

心跳骤停与心脏性猝死PPT演示课件

春的家中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46岁。
.
名人的意外事件
2006年12月20日上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
季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
2007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突发心脏
病被送往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9 岁。
.
紧急处理
复苏后治疗
-CPR病因及临床表现 预后
预防
.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心脏性猝死与心肺复苏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名人的意外事件
2005年7月2日晚,成功扮演“毛泽东”的特
型演员古月在广东省三水区因突发大面积心肌 梗死,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6岁。
2005年8月17 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长
.
.
.
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比例 较少,常有心脏破裂、心脏流入
道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 脏压塞等
.
心跳骤停的原因
心源性: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心肌病,心瓣膜病 ,阿-斯 综合征,心血管造影并发症 窒息,缺氧,CO2潴留,呼吸衰竭,电击,溺水,药 物中毒,过敏反应,大量出血,电解质紊乱,酸 碱失衡,麻醉意外,肺梗死,心包填塞
.
紧急处理
复苏后治疗
-CPR病因及临床表现 预后
预防
.
心跳骤停的处理

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心肺复苏; 尽早复律治疗。 处理顺序: 一、识别心脏骤停; 二、呼救; 三、初级心肺复苏:C→A→B; 四、高级心肺复苏;
.
心肺复苏的基本措施与步骤 5个方面, 即C 、 A 、 B 、D、E。 C (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A (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B (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D (drugs) 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E (electricity) 电技术。*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ppt课件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ppt课件
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张,超过1s
PPT课件 18
心肺复苏—BLS(CAB)
PPT课件
19
心跳骤停的处理

四、高级生命支持
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 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措 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必要 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监测心电图、血氧饱 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中心动/静脉压 等。
PPT课件
20
高级生命支持
1、通气与氧供:尽早气管插管、高浓度吸氧,纠
正低氧血症。


院外:面罩、简易球囊辅助呼吸;
院内:呼吸机辅助呼吸。 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2、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

对于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除颤无益。 除颤电极位置:右锁骨下、左下外侧胸部。 除颤能量选择:双向波: 150-200J ;单向波: 360J。
PPT课件 21
高级生命支持

3、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


碳酸氢钠:初始剂量 1mmol/kg ,在持续心肺复苏过程 中每15分钟持续1/2量,根据血气分析调整。
胺碘酮: 150mg 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至 500mg ,维 持静滴,日总量2.0g。 美托洛尔: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阿托品: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缓慢性心律失
17
心肺复苏—BLS(CAB) 球囊面罩
体位:仰卧 , 头后仰体位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1 、 C 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教学PPT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教学PPT
硬化
心梗后慢性 心肌瘢痕
急性的瘢块不稳定:破 裂,出血,血栓
SCA的触发机制: 短暂的缺血,血液动力学波动,神经心脏血管影响,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
室扑
室颤
临床表现
1
2
3
4
前驱期
终末事 件期
心脏骤停 生物学 死亡
临床表现
1.前驱期 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有些病人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
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亦可无前驱表现。
1.初级心肺复苏 2.高级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的处理
1
2
3
4
识别心脏 骤停
(10秒内完成)
呼救
(启动急救 系统)
初级心肺 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 BLS)
高级心肺 复苏
(高级别心血管生 命支持ACLS)
初级心肺复苏步骤
4个方面, 即C 、 A 、 B 、D C (compressions) 胸外按压 A (airway) 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D (defibrillation) 除颤
其他如心脏破裂、 心脏压塞*
5-15%心肌病 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
主要原因
CAD最常见
尤其是心肌梗死。 预测因素是左室
射血分数降低
病理
不常见病因
原发性电活 动和遗传性 离子通道异 常,瓣膜病或 先天性心脏 疾患,其他原 因
心肌病
遗传因素,高血压 肥厚型心肌病
遗传因素, 感染,其他
扩张型心肌病
冠状动 脉粥样
二、开放气道
1.病人体位
平卧在平地或硬板上,清除口腔异物,检查呼吸 2.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
①仰头抬颏法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ppt课件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ppt课件
脉搏。
皮肤苍白或发绀
由于缺氧,患者的皮肤 可能变得苍白或出现青
紫色。
诊断标准
01
意识丧失
02
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
03
无法触及脉搏
04
皮肤苍白或发绀
诊断方法
01
02
03
04
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脏骤 停的特征性波形。
生命体征监测
使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持续监 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呼吸等。
及时的急救措施和高质量的心脏骤停复苏是降低心源性 猝死的关键。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主要与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提高公众意识和加强健康 教育等。
研究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心脏骤停与心 源性猝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
地区流行病学
在不同地区,心脏骤 停和心源性猝死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差 异。
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 地区,发病率和死亡 率较低。
经济发达地区相对于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 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人群流行病学
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在特定 人群中更为常见,如老年人、 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 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发病率较 高。
通过口对口或使用呼吸器 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必要 的氧气,并帮助排出二氧 化碳。
循环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 进行,以维持患者的生命 体征。
电除颤
原理
通过电击使心脏的异常电活动恢 复正常,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节
律。
适应症
适用于心脏骤停且心律失常为原因 的患者。
使用方法

内科学-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PPT课件

内科学-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PPT课件
SCD常发生于院外或急诊室。
病因
急性心肌梗塞占75%--80%。 35岁前主要是心肌病占5%--15%。 其他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
Pag 11/24/2019 e
2
病理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 • 急性冠脉事件;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 陈旧性心肌梗死。
绝大活这多些率数患最心者高跳C均P骤属R早停被期发目最生击关在的键成室要人颤素,或是据无胸报脉外告搏按所性压有室和年性电龄心除心动颤脏过。骤速停(者VTC)PR患存者。
Pag 11/24/2019 e
12
Pag 11/24/2019 e
13
参与心肺复苏的人员
• 非专业医务人员:
高—危—病包人括的警家察庭、成消员防等队员、机关工作人员、社区人员、
降7~10% ,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
• 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
• 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 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极小。
• 除颤往往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未能在8-10分
钟内除颤并恢复自主循环,必将造成永久性大脑损 害。
• 2000年制定并命名为2000、2005国际心肺复苏和
心血管急救指南
• 最近一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于2010年1月在美
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举行,制定了2010国际心 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Pag 11/24/2019 e
10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与2005主要变化 (1)早期识别与呼叫;
Pag 11/24/2019 e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颤处理步骤
• 心脏骤停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
停顿的处理不同于室颤。给予基础 生命支持后,应尽力设法稳定自主 心律,或设法起搏心脏。常用药物 为肾上腺素及阿托品静脉注射,亦 可用异丙肾上腺素。上述治疗的同 时应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可逆性病 因,如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心脏 压塞、张力性气胸、药物过量、低 体温及高钾血症等,并给予相应治 疗。
• 用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骨的下
半部,另一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 背上,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 确保方向一致,手指无论是伸展 还是交叉在一起,都不要接触胸 壁。
• 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和
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 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肋
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压塞、气胸、 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 肪栓塞。
直流电复律后仍存在室速或室颤的患 者,在继续复苏的过程中可通过静脉 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达到稳定心电的 作用。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如不能 成功除颤,下一步可给予胺碘酮或溴 苄铵、盐酸普鲁卡因胺治疗 ,对于
一些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 室速、快速单形性室速或室扑(频率 >260次/分)及难治性心室颤动,可 试用静脉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 艾司洛尔以及硫酸镁静脉注射。由急
• 除颤和复律 :终止室颤最有效的
方法是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 键 ,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 下降7%~10%。及时的胸外按压和 人工呼吸后,一旦心电监测显示为心 室颤动,应立即用360J能量进行直流 电除颤,若无效可立即进行第二次和 第三次除颤,能量均为360J。如果连
• 药物治疗 :应用肾上腺素并给予
• 单人及两人进行心肺复苏按压与吹
气比值30:2,交替进行。
(三)胸外按压 :成人胸外心脏 按压定位
1. 按压点位于胸正中线与双乳头连
线交界处
2. 右中、食指沿一侧肋弓向中间滑
动至胸骨下端,左手掌跟靠近食指。
成人胸外心脏按压定位
• 于伤病员右侧
• 右手手指向头侧放在其胸前正中,
中指触及胸骨上凹,然后向外旋 转90°
3.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
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
心脏骤停的处理
1.识别心脏骤停并呼救
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 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 意识丧失即为危险状态,故必须立
即呼救
• 寻求他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 明示他人正在进行紧急抢救…
• 患者应置于水平位。
• 头部不应高于心脏水平,否则由
于重力的作用而影响脑血流。
• 下肢可抬高,以促进静脉血回流。 • 在患者背部垫一硬板。 • 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 • 使胸骨压低约3~5cm,随后突然
松弛,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 等。
• 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
频率为100次/分。
4.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后的处 理原则和措施包括维持有效的循环和 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脑水肿、 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等,重点是脑 复苏。
• 维持有效循环 :应进行全面的心
血管系统及相关因素的评价,仔细寻 找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是否有急性 心肌梗死发生及电解质紊乱存在,并 做及时处理。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状 态不稳定,则需要评估全身循环血容
• 胸外按压前,亦可先尝试拳击复
律。方法是:从20~25cm高度 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拳击1~2 次,若患者未能立即恢复脉搏与 呼吸,不应继续拳击。
• 由于存在使室速恶化为室颤的风
险,所以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 的患者。
3.高级心肺复苏
• 纠正低氧血症 :如果患者自主呼
吸没有恢复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充分 通气
•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亦称脑复
苏。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 键。在缺氧状态下,脑血流的自主调 节功能丧失,脑血流的维持主要依赖 脑灌注压,任何导致颅内压升高或体 循环平均动脉压降低的因素均可减低 脑灌注压,从而进一步减少脑血流。 对昏迷患者应维持正常的或轻微增高 的平均动脉压,降低增高的颅内压, 以保证良好的脑灌注。主要措施包括: ①降温:体温以33~34℃为宜。② 脱水:通常选用20%甘露醇、25%
• 心肺复苏 • 初级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 高级心肺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 • 脏器复苏:持续生命支持
2.初级心肺复苏
(一)开通气道:可采用仰头抬 颏法
• 方法是: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
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 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 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状 态,以通畅气道。应清除患者口 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患者义齿松 动应取下。
(二)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 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 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最后仔 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 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应立即 实施人工通气,判断及评价时间 不应超过10秒。

若无呼吸,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 分为口对口呼吸,球囊面罩通气和 气管内插管,其中气管内插管是建 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赛克利手 法。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
室颤
室速
临床表现
1. 前驱期 :可有可无
2. 终末事件期 :心血管状态出现急
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 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典型的表 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 突发心悸或眩晕等。在猝死前数小时 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 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 为常见。
• 经过心肺复苏使心脏节律恢复后,
应着重维持稳定的心电与血流动力学 状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或胺碘 酮持续静脉滴注,有助于维持心电稳 定性。儿茶酚胺不仅能较好地稳定心 脏电活动,而且具有良好的正性肌力 和外周血管作用。其中肾上腺素为首 选药,当不需要肾上腺素的变时效应 时,可考虑使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电 除颤后的心动过缓,以提高心率,增
• 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
以上
• 潮气量要足以产生明确的胸廓起伏
• 吹气不可过快过猛,避免吹气次数
过多或吹入气量过大
•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2次通气之间施
救者应均匀吸气而不是深吸气
• 双人CPR时如果建立人工气道,通
气频率应为8-10次/分,不必考虑 通气与按压的同步,实施通气时不 应停止按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