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文本阅读训练二分析环境描写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之环境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
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情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
节
等,衬托人物形象特点;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暗推 示动
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
环境作用答题步骤
文 学本小 阅文 说 读 阅 读 概 要
小说环境
小说环境考情分析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 描写的作用。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
、
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为下
环 渲染、 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
境 烘托、 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4)主题方面:①象征或暗
交代
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环境描写常见作用
人 物主
旨情 节
暗推 示动
、
环 渲染、 境 烘托、
交代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 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2)人物方面: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 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3)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主题方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环境描写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手法
(2)从修辞角度看 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题型+解题指导)

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一:分析环境描写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常见提问方式】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2.本文多次出现对xx 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 “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
”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
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 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 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 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主背景 象征主题。 中间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③前后照应。 结尾 ①深化主旨;②照应开头;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二)社会环境题 请结合全文,分析梁生宝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特点,以及这 样写的用意。
答案: (1)社会环境特点: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了互助组;农民普遍贫困,渴望富裕; 政府重视农业粮食增产。 (2)家庭环境特点:父子是继父子关系;较贫穷;继父不理解梁生宝不顾小家而 为互助组创业。 (3)用意:展现了梁生宝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表现了梁生宝一心为公、勤俭节 约的美好品质,塑造了梁生宝这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业的年轻干部形象。
第三步: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作用。 (1)扣住特点,打开角度,分析作用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 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 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 ①交代人物身份;②暗示人物命运;③表现人物性格;④ 写中 突出人物地位;⑤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 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 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 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 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 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 不得谁整天乱跑。”
高考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完美版

高考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种类、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种类2、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掌握景物描写题的答题技巧、掌握景物描写题的答题技巧授课过程授课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阅读必修二有关课文,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阅读必修二有关课文,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1、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幢砖砌房屋的墙壁。
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最后的常春藤叶》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最后的常春藤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22、与下文写常春藤叶埋下伏笔(相呼应)应)2、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祝福》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祝福》【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
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
4、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祝福》【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5、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指导:分析小说环境描写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指导:分析小说环境描写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骨迟子建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
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陶醉的光辉。
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
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
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
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有那么一天,漠那小镇最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
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
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
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
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
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色。
“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
”“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
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
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
可是几十年后,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
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
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
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
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最精彩的鱼骨送给我了。
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
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
旗旗大婶凿好了第一口冰眼,将一张大网甩进江底。
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
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
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像夜空中的云彩。
一个小时过去后,旗旗大婶打算起第一片网了。
“这网头很轻,好像是……”旗旗大婶顾自说着,蹲在冰眼前熟练地拽起网来。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6概括小说环境课件

四爷手里的刀锋蘸着月光,闪着凛厉的寒光。我再问你一句,畜生,你走 不走?
枣红马昂着头,眼里那份恐惧感被深深的迷茫取代,或者它始终都没弄 明白,一向待它温和的主人,今天为何这般拼命抽打它,又为何在黑灯瞎火 的时候让它走。直到四爷狠命地勒住它的脖子,它才感到真正的恐惧,它拼 命地反抗着。
四爷瘦弱的身子,被枣红马有力的脖颈甩得左右摇摆,像风中干枯的玉 米叶子。四爷声音颤抖,畜生,你死了,我还把你葬在院子里,我不要别人千 刀万剐你!
集体制结束那年,土地承包到户,牲畜也瓜分,四爷赶了十里路,在镇上供 销社买回两瓶二锅头,揣在怀里,径直去了队长姚三家。四爷掏出酒。姚三一 愣,啥意思?我要枣红马。姚三露出一口黄牙,明天抓阄决定,看你自己的造化。 我不管,我就要枣红马。姚三冷笑,你凭啥?四爷说你把枣红马给我,我给你种 一辈子地,绝不要一分钱。四爷手里,就有了一张写着枣红马的阄。
6.文本一多次插叙四爷与马打交道的往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 度概述文中插叙的内容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从情节上看,多次插叙往事使情节更加丰富完整,也使主要情节 四爷不忍把马卖给屠夫而想放走马更加合乎情理。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多 次插叙往事有利于塑造四爷爱马如命、与马相伴、以马为荣的朴实而孤 独的农夫形象。③从主题上看,多次插叙往事有利于表现一个年老体弱的 农夫对与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土地和马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深情。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分析

高考复习:小说环境分析【知识点讲解1】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三要素之一,是小说赏析的重点,近来有增加考查的趋势。
1.常见问法:常见环境描写题有如下几种问法:①文章第×段(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是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请阅读×段内容,试分析其自然环境描写的好处。
2.变式问法:①某段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
②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③文中多次出现(提及)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妙处或效果),请简要赏析。
【知识点讲解2】环境描写的分类:(1)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2)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了……的自然环境,渲染……的气氛。
(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一般用在开头,情景关系一致)(2)烘托人物……的心理。
(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内容作铺垫。
(结合段落结构作用)(4)表现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情感。
赏析以下片段,分析其环境作用。
1.《骆驼祥子》:“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分析: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
交代了祥子生活工作环境的艰难困苦。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传达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如贫富差距、阶级矛盾、环境保护等,使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思考社会现实问题。
传达社会观念
环境描写可以表现人性的善恶、美丑、真假等方面,从而深化主题思想,使读者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表现人性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如时代背景、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使小说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感。
反映时代精神
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使读者感受到故事发生的氛围和情感基调,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渲染气氛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增强情感表达
环境描写可以创造意境,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和艺术美感,增强读者的审美享受。
创造意境
05
CHAPTER
环境描写对高考小说阅读的影响
03
02
01
建筑风格
描述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和内部布局,以呈现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场所特点
描述公共场所、家庭住所、办公室等场所的特点,以呈现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描述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水流等,以呈现出特定的环境和氛围。
描述城市噪音、人群声音、音乐等人文声音,以呈现出城市的特点和氛围。
人文声音
人物的心理状态
引导情节发展
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铺垫,使故事更加紧凑、连贯。
交代背景
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社会风貌等,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背景。
推动情节高潮
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描写可以成为故事情节高潮的导火索,激发人物的情感和行为,推动故事达到高潮。
总结词
总结词
对比与反差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场景之间的差异来表现环境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训练二分析环境描写前提示小说环境题主要是针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作用考查的。
答好这类题,要从三个角度考虑:1.明确环境描写的显性作用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显性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反映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掌握这些常识,有利于我们解答环境描写题。
2.注意环境描写的“塑造”功能除了一般的显性作用,环境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促使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 (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在解答高考试题时,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苦恼[ 俄] 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
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
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儿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
“一共三个人。
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缰绳,吧嗒嘴唇。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壳喷气。
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
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
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
姚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
“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
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
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他受不住了。
“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边坐着了。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姚纳问。
“是啊,想喝水!”“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
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
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
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明亮的眼睛。
“好,吃吧。
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有删改)1.姚纳都向哪些人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结果如何?通读全文,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给到维堡区的军人讲,军人问了两句就不愿听了;他给三个上警察桥去寻欢作乐的青年讲,青年人根本不听他的苦诉;他向大车店的小伙子诉说,小伙子却蒙头睡着了。
2.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冷漠。
衬托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
为下文姚纳的悲剧生活做铺垫,又与结尾处人马倾诉的情景相呼应。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对马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就结构方面而言,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没有人听姚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这强烈的对比,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②就内容方面而言,描写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的处境、神态和遭遇,暗示出姚纳牛马般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4.《一样孤苦两种诉说》一文中说:“契诃夫与鲁迅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又有很多相通之处。
”请结合“车夫姚纳”和“祥林嫂”的形象对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他们都地位低下,身世孤苦,命运悲惨。
②面对的都是自私、冷漠的群体。
③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无人理解他们的不幸遭遇。
④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同情,反而被嘲笑、奚落。
⑤都借此表达对无情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钟摆约翰和凯蒂结婚两年以来,从没分离过一晚上。
他目瞪口呆地把字条读了又读。
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起了波折,竟然使他不知所措了。
她吃饭时经常穿着的那件红底黑点衬衣软绵绵无精打采地搭在椅背上。
匆忙之中她把平日穿的衣服扔得东一件西一件的。
一个装着她爱吃的黄油硬糖的小纸袋丢在那里,包扎绳松开着。
一张日报铺在地板上,上面的火车时刻表被剪掉了,留下了一个长方形的口子,就像一个张开的大嘴。
屋子里每一样东西都表明一种缺损,表明灵魂和生命的离去。
约翰·帕金斯站在没有生气的衣物中间,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哀伤。
他着手收拾屋子,并尽可能布置得干净整洁。
当他触摸到凯蒂的衣服时,他感到有一股恐惧之感悄悄袭上心头。
他从来不曾想过,假如没有凯蒂,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她已经完全成为他生活的依恋,就像他呼吸的空气——时刻都不能缺少,但自己竟然一直没有察觉。
现在,她没有预先通知就走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她从来不曾存在似的。
当然这持续不了几天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一两个星期,但这对他来说,就仿佛是死亡之手已向他伸出,威胁着他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
他的家庭已是风雨飘摇。
一个扁桃腺化脓的丈母娘把他的家庭守护神和家财统统赶到了九霄云外。
约翰从冰箱里取出冷藏羊肉,煮了一些咖啡,孤零零地坐下来吃饭。
这顿凄凉清冷的晚餐过后,约翰坐到了窗前。
他没有心思抽烟。
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召唤着他出去寻欢作乐。
夜晚是属于他的。
他可以不受盘问地出去,像任何一个逍遥自在的单身汉那样,无拘无束地寻欢作乐。
只要他高兴,他可以痛饮,游荡,尽情玩到天亮;不会有怒气冲冲的凯蒂在等着他,扫他的兴。
只要他高兴,他可以在麦克洛斯基那儿同一班嘻嘻哈哈的朋友打落袋弹子,直到黎明的光辉盖过电灯光。
以往,当弗罗摩尔公寓的生活使他厌烦的时候,他总是苦于婚姻的羁绊。
现在羁绊解除了。
凯蒂不在了。
约翰·帕金斯不善于分析自己的情感。
但是当他坐在那间没有凯蒂的十英尺宽十二英尺长的客厅里时,他丝毫不爽地猜中了自己烦恼的主要原因。
他现在领悟到,凯蒂是他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他对凯蒂的感情,以往被单调枯燥的家庭琐事搞得麻木了,如今却因凯蒂不在面前而猛然觉醒。
歌喉美妙的鸟儿飞走之后,我们才体会到它的歌声的可贵。
“我真是不可救药的笨蛋,”约翰·帕金斯暗忖道,“我真糊涂,怎么能一直这样对待凯蒂。
每天晚上出去打弹子,同朋友们鬼混,不待在家里陪陪凯蒂。
让可怜的姑娘一人留在家里,身边无人宽慰,顾影自怜!约翰·帕金斯,你真是个自以为是的蠢货。
我要弥补过去对不住那个姑娘的地方。
我要带她出去娱乐。
从现在起,我要同麦克洛斯基那帮人一刀两断,不再来往。
”不错,城市在外面喧嚷,召唤约翰·帕金斯出去。
此刻,在麦克洛斯基那儿,朋友们正在悠闲地消磨时光,玩着每晚的游戏,把弹子打落到网袋里去。
但是花花世界也好,嗒嗒作响的弹子棒也好,都提不起那个因为妻子不在而心情懊丧的约翰的兴致了。
他本来有的东西被剥夺了,以往他不加珍惜,甚至有点儿轻视,现在却需要它了。
泪水——是的,晶莹的泪水盈满约翰·帕金斯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