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入侵系统防区划分与设备选型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项目设计规范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1 总则1.0.1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
1.0.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2 术语2.0.1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alarm system (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
2.0.3故障状态fault condition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2.0.4防拆报警tamperalarm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2.0.5防拆装置tamper device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组件或其部分的装置。
2.0.6设防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
2.0.7撤防un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解除警戒状态的操作。
2.0.8防区defence area利用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并在控制设备上能明确显示报警部位的区域。
2.0.9周界perimeter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2.0.10监视surveillance area实体周界防护系统或/和电子周界防护系统所组成的周界警戒线与防护区边界之间的区域。
安防-防区划分与设备选型PPT文档共39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情景2任务2入侵报警系统设备选型(教案).docx

情景2・任务2:入侵报警系统设备选型2.2.1任务目标了解入侵报警系统类型;了解典型设备名称、功能、分类、选型依据;学会设备选型并能够画出系统组成原理图。
2.2.2任务内容现在要建设一套入侵报警系统,实训室屮冇居民住宅小区模型一座,现以该模拟建筑为例建设一套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控制主机设在卻能楼宇综合实训索,具体任务:「根据建筑模型,确定入侵报警系统类型,画出系统拓扑图;2. 对该模型进行现场勘查,列出信息点统计表,确定典型设备名称、功能、分类、选型依据;3. 根据实训条件用表格形式列出所需要的设备材料清单-(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画出系统结构原理图;2.2.3知识点1>入侵报警控制器的选型入侵报警控制器可以直接或间接接收来自入侵探测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并能指示入侵发生的部位。
(1)小型报警控制器对于-•般的小用户,其防护的部位很少,如写字楼里的小公司,学校的财会、档案室,较小的仓库等,都可采用小型报警控制器。
小型的控制器一般功能如下:1)能提供4~8路报警信号,功能扩展后,能从接收犬线接受无线传输的报警信号。
2)能在任何一•路信号报警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显示报警方位、时间。
3)对系统有自查能力。
4)市电正常供电时能对备用电源充电,断电时能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上,以保证系统止常工作。
另外还有欠压报警功能。
5)具有5-10 min延迟报警功能。
6)能向区域报警屮心发出报警信号。
7)能存人2〜4个紧急报警电话号码,发牛报警悄况时,能口动依次向紧急报警电话发出报警信号。
(2)区域报警控制器对于一些相对较大的丁程系统,要求防范的区域较大,防范的点也较多,如高层写字楼、高级的住宅小区、大型的仓库、货场等。
此时可选用区域性的入侵报警控制器。
区域入侵报警控制器具有小型控制器的所有功能,而且有更多的输人端,如有16路、24路及32路或更多的报警输入,并具有良好的并网能力。
为了输人更多报警信号,要适当缩小控制器的体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7年8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58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94—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3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 O o至二Oo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在认真总结我国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标准,广泛征求国内相关技术专家和管理机构的意见,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配套标准,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之一,是保证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本规范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构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供电、防雷与接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监控中心。
本规范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负责日常管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南路一号,邮政编码:100044,电话:010———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编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二研究所西安北方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公安厅科技处主要起草人:李天銮施巨岭刘希清万军金巍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系统构成 (5)5系统设计 (7)5.1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7)5.2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7)6设备选型与设置 (10)6.1探测设备………………………………………………(1 o)6.2控制设备………………………………………………(1 2)6-3无线设备………………………………………………(1 2)6.4管理软件 (13)7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 (14)7.1传输方式………………………………………………(1 4)7.2线缆选型……………‘………………………………..(1 4)7.3布线设计 (15)8供电、防雷与接地 (15)9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1 8)10监控中心……………………………………附录A设计流程与深度……………………………………附录B常用入侵探测器的选型要求………………………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了规范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标准

;系统工程设计规GB50394-20071.0. 1为了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讣,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呈:,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
1.0. 2本规适用于以安全防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
1.0. 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汁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 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 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的规2术语2.0. 1 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alarm system (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而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苣)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 2 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
2.0. 3 故障状态fault condition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2.0. 4 防拆报警tamperalarm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2.0. 5 防拆装置tamper device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组件或英部分的装置。
2. 0. 6 设防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
2. 0. 7 撤防un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解除警戒状态的操作。
2. 0. 8 防区defence area利用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并在控制设备上能明确显示报警部位的区域。
2. 0. 9 周界perimeter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入侵与紧急报警系统方案设计与设备选型

入侵与紧急报警系统方案设计与设备选型1.方案设计:(1)需求分析: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确定入侵与紧急报警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如是否需要布放摄像头、是否需要安装门禁系统、报警触发条件等。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和组成部分。
一般包括传感器设备、报警控制器、监控中心和用户终端等。
传感器设备主要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如入侵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红外线探测器等。
报警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并触发报警。
监控中心接收报警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用户终端用于远程监控和报警处理。
(3)装置布局:根据场地结构和具体需求,合理布置传感器设备和报警控制器。
一般入侵与紧急报警系统需要覆盖所有重要区域,如大门、窗户、走廊、会议室等。
同时,应考虑传感器设备的灵敏度和范围,避免误报和漏报情况。
(4)报警处理流程设计: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报警处理流程。
包括报警触发、报警信息传输、报警接收和处理等。
要确保报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并得到有效处理。
2.设备选型:(1)传感器设备:根据需要选用适合的传感器设备。
入侵探测器可选择红外线探测器、微波探测器或声光报警器等。
烟雾探测器可选择光电式烟雾探测器或离子式烟雾探测器等。
根据场地结构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备。
(2)报警控制器:选用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报警控制器。
报警控制器应具备良好的报警触发能力和报警信号处理能力,同时支持与监控中心和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选择可靠性高、具备自动备份功能的报警控制器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3)监控中心:选择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应能够接收并处理报警信息,对报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并提供远程监控和报警处理功能。
(4)用户终端:选择方便易用、界面友好的用户终端设备。
用户终端应具备远程监控和报警处理功能,以方便用户及时处理报警情况。
总结:入侵与紧急报警系统的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是保障人员和财物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系统架构,选用适合的传感器设备、报警控制器、监控中心和用户终端,可以有效实现入侵和紧急情况的监测和报警处理,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标准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GB50394-20071 总则1.0.1为了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提高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以安全防为目的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群体的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
1.0.3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与建筑及其强、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
1.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0.5入侵报警系统工程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的规2 术语2.0.1入侵报警系统intruder alarm system (IAS)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0.2报警状态alarm condition系统因探测到风险而作出响应并发出报警的状态。
2.0.3故障状态fault condition系统不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常工作的状态。
2.0.4防拆报警tamperalarm因触发防拆探测装置而导致的报警。
2.0.5防拆装置tamper device用来探测拆卸或打开报警系统的部件、组件或其部分的装置。
2.0.6设防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警戒状态的操作。
2.0.7撤防unset condition使系统的部分或全部防区处于解除警戒状态的操作。
2.0.8防区defence area利用探测器(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对防护对象实施防护,并在控制设备上能明确显示报警部位的区域。
2.0.9周界perimeter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2.0.10监视surveillance area实体周界防护系统或/和电子周界防护系统所组成的周界警戒线与防护区边界之间的区域。
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完整版

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7年8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58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94—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3、、、、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o O o至二Oo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在认真总结我国入侵报警系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标准,广泛征求国内相关技术专家和管理机构的意见,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配套标准,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之一,是保证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本规范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构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供电、防雷与接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监控中心。
本规范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负责日常管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测器的设置
• 探测器的作用距离、覆盖面积留有一定的余量,能通 过灵敏度调整进行调解。 重点防护目标或部位可采用纵深防护,如室外周界、 室内空间、重点防护目标或部位本身的防护。 在与报警联动的摄像机或照相机的防范区域,设置与 探测同步的照明系统。
•
•
入侵探测器根据其使用环境严酷程度可分 为三种: ① 只能在一般室内条件下使用,能经受 偶尔的较轻的震动,能适应中等程度的 高低温和湿度的变化。 ② 能经受突然跌落或频繁移动中较大震 动和冲击,能适应较大程度的高低温和 湿度的变化,能在露天(或者简易遮盖) 条件下使用。 ③除②的条件外,还能在严寒露天条件下 使用。
5.2 探测器的设置
•
• •
•
探测器对每个防区要完全覆盖。单个防区探测器组合 使用时,其数量不能太多。 周界的每一个独立防区长度与对应监视区内摄像机监 控的范围相对应。 防护对象控制在入侵探测器的有效探测范围内,入侵 探测器探测范围内无盲区,覆盖范围边缘与防护对象 间的距离大于5m。 当多个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有交叉覆盖时,要避免相互 干扰。
5.3.5
声探测报警器的选用
微波多普勒探测器用于空间防范,只要在 其防范区域里,任何运动物体都能引起 报警。 微波对非金属有一定的穿透作用,所以 它可以安装在较薄的木板、玻璃后,甚 至墙后,隐蔽性好,易伪装。 微波探测器可靠性强,不受光、热、空 气流动的影响,工作环境容易满足,不 会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引起误报。
5.1 探测器的布设
探测器布设在被防护物体的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 禁区,以实现一个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体系。
周界防护采用实体防护或/和电子防护措施。采用电子防护时, 需设置探测器,在周界构成连续无间断的警戒线(面)。 监视区可设置警戒线(面),设置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中。 防护区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探测器,设置声光显示装置,利 用探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实现多重防护。 禁区内设置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和声音复 核装置,通向禁区的出入口、通道、通风口、天窗等设置探 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实现立体交叉防护。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的实用性—系统的经济性,也是可靠性的要 求。安防系统不是试验场,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 全性、电磁兼容性、维护保障性、可扩展性等方 面要求。 系统的综合性—技术系统的设计要充分地考虑系 统的运行、管理和反应能力,考虑系统对基础环 境的依存性。系统建设必须以环境(建筑、社区、 地理、人文)为基础,技术系统的要求必须与反 应能力(人防)相适应。满足技防、物防、人防 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的要求。
防区划分
– 防区范围不宜过大(一般直线距离不超过 200m) – 防区设置应有利于迅速判断入侵位置 – 应按探测目的分设防区
3.3.1 普通风险对象的防区划分
• 其设防区域和部位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周界:建筑物单体、建筑物群体外层周界、楼外广场、建 筑物周边外墙、建筑物地面层、建筑物顶层等。 2 出入口:建筑物、建筑物群周界出入口、建筑物地面层出 入口、办公室门、建筑物内或/和楼群间通道出入口、安 全出口、疏散出口、停车库(场)出入口等。 3 通道:周界内主要通道、门厅(大堂)、楼内各楼层内部 通道、各楼层电梯厅、自动扶梯口等。 4 公共区域:会客厅、商务中心、购物中心、会议厅、酒 吧、咖啡座、功能转换层、避难层、停车库(场)等。 5 重要部位:重要工作室、财务出纳室、建筑机电设备监控 中心、信息机房、重要物品库、监控中心等。
•
1.优先选择防护体系,区分纵深层次、防护重点,划分不同等级的防护区域。由 于外界环境条件或资金限制不能采用整体纵深防护措施时,应采取局部纵 深防护措施。
2.安全防范系统防护范围应包括陈列、存放文物的场所、文物出入通道等场所部 位。
• 一级防护工程设计
周界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周界包括建筑物(群)外周界、室外周界和室内周界。 2 陈列室、库房、文物修复室等应设立室外或室内周界防护 系统。 3 按照纵深防护原则,周界包括了建筑物外监视区的边界线、 建筑物内不同防护区之间的边界线和警戒线。例如监视区 与防护区、防护区与禁区、不同等级防护区之间的区域边 界线。 4 监视区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装置。
5.3.2 红外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5.3.2 红外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激光具有高亮度、方向性好的特点; 激光探测器十分适用于用作远距离的直 线型报警控制器,而且由于能量集中, 可以在光路上加反射器,反射激光,围 成光墙。 常用一套激光探测器,作几条直线探测 用。
5.3.3 激光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3.3 防区划分
入侵防范区域的划分,应以能明确区分发生 报警场所作为依据来划分,而不能以安装报 警探测器的数量或类型来区分; 防范区域的风险等级则以保护区的区域性质 来决定,按入侵该区域后造成的社会和经济 损害为依据,而不能按探测量的类型来区分; 防护级别是根据防范区域的风险等级、防范 区域的性质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的级别,防护 级别应等同于或高于相对应的风险等级;
5.3.2 红外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5.3.2 红外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主动红外探测器能用在室外作直线型入 侵探测器用,但在警戒范围里,必须无 阻挡物,而且要消除周围的干扰物,如 漂流在空中的塑料袋、废纸、树叶等。 室外工作环境恶劣时会影响探测灵敏度, 所以设计选用时应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影 响。如遇雾天、雨天、能见度下降,探 测器探测距离就会缩短,在设计时要引 起充分注意。 在室外使用时最好安装防尘、防雾罩,
5.3.6 微波探测报警器的选用
微波多普勒探测器不能对准可能活动的 背景,如窗帘、门帘、风扇等,因一旦 窗帘被风吹动,相当于有入侵行为,则 探测器会发生误报。 由于微波波长很短,具有很强的穿透能 力,因此不要将微波多普勒探测器对准 大面积的玻璃和墙,以免防范区墙外物 体的运动引起误报。若无别处安装,则 要适当降低探测器的灵敏度。 微波在传播过程中有穿透作用,塑料水
5.3.5
声探测报警器的选用
超声波声场型探测器也要求使用在封闭 的室内,可以用在不同面积、不同形状 的密封空间里,而不会有任何死角。但 室内不能有较强的空气流动,要求房屋 的隔声性能好,以避免屋外超声干扰 (如蒸气泄漏、排汽)。 由于超声频率较低,所以室内的固定物 越少越好,尤其大型固定物如大橱、写 字台。如果有,应尽可能往墙边放,以 免出现防范死区。
3. 入侵报警系统防区划分
• 3.1 入侵报警系统---防护目标:
–周界防护 –建筑物内区域空间防护 –实物目标的防护
3.2 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 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整体纵深 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要求
纵深防护体系包括周界、监视区、防 护区和禁区。
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 周界可根据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 深防护的要求分为外周界和内周界。 • 周界应构成连续无间断的警戒线 (面)。 • 周界防护应采用实体防护或/和电 子防护措施; • 当周界有出入口时,应采取相应的 防护措施。
5.3.6 微波探测报警器的选用
防区划分与设备选型
1. 术语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 周界 perimeter ---- 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和电子 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 监视区 surveillance area ---- 实体周界防护系 统或/和电子周界防护系统所组成 的周界警戒线与 防护区边界之间的区域。 • 防护区 protection area ---- 允许公众出入的、 防护目标所在的区域或部位。 • 禁区 restricted area ---- 不允许未授权人员出 入(或窥视)的防护区域或部位。 • 盲区 blind zone ---- 在警戒范围内,安全防范手 段未能覆盖的区域。
电场畸变探测器主要用于户外的周界防 范,这类探测器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探测力强,误率能降到最低的程度,抗 干扰能力极强。
5.3.4 电场畸变探测器的选用
声控探测报警器常用于空间防范,但由 于它还能直接传送人走动的声音、说话 的声音或其它动作发出的声响,故可兼 作报警复核用。 选用声发射探测器时,同样要尽可能地 靠近保护目标,远离干扰声源。另外应 根据环境情况把探测器的灵敏度调整到 适当程度,以抵抗干扰信号的影响,降 低误报率。 次声探测器通常用于密封的环境里,防
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 监视区可设置警戒线(面),宜设置视频 安防监控系统。 • 防护区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探测器, 宜设置声光显示装置,利用探测器和 其他防护装置实现多重防护。 • 禁区应设置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 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声音复核装置, 通向禁区的出入口、通道、通风口、 天窗等应设置探测器和其他防护装置, 实现立体交叉防护。
5.3.2 红外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5.3.2 红外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5.3.2 红外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5.3.2 红外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主动红外探测器发射红外探测光,人肉 眼看不见,所以容易隐蔽。 主动红外探测器对杂散光的抗干扰能力 强,稳定性好,有较高的灵敏度。而采 用双光路的主动红外探测器具有更强的 抗干扰能力,减少误报率。 主动红外与激光探测器相比,寿命长, 价格低,调整方便。
5.3 入侵探测器的设计选用
震动入侵探测器能探测出人的走动,门、 窗移动及撬保险柜发出的震动,可以用 在背景噪声较大的场所。 电动式的震动探测器又比压电式的震动探 测器灵敏度高,探测范围大。
5.3.1 震动入侵探测器的选用
震动入侵探测器通常用于门、窗、柜台、 展柜、保险柜等地的防护。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可作为直线型探测 器,也能作为空间探测器,一般多用于 室内和空间的立体防范。 被动红外探测器由于本身不发射任何类 型的电磁波,所以体积较小,隐蔽性能 好。 被动红外探测器不要照明条件,无亮度 要求,可以昼夜运行。 被动工外探测器不发射能量,无机械动 作,功率低,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