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采用适用性检查方法验证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的操作过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微生物控制的有效性。
二、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生物药品、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微生物控制实验室。
三、设备和试剂准备1.培养皿和管子: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试剂器皿。
2.培养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培养基密度标准液:用于调整培养基的密度。
4.液体融化装置:用于融化固体培养基。
5.无菌纸片和无菌棒:用于为菌液接种提供无菌工具。
6.灭菌器:用于灭菌培养器皿和试剂。
7.放射源:用于灭菌工作区域。
8.荧光显微镜:用于观察菌落生长。
9.消毒液和洗涤剂:用于清洗工作台和培养器皿。
四、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台和操作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2.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
3.确保培养基质量合格,根据需要使用培养基密度标准液调整培养基的密度。
4.打开培养基瓶盖,将培养基倒入清洁的培养皿或管子中,尽量避免有气泡产生。
5.放入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确保培养器皿和试剂的无菌状态。
6.露肩接种法将待测菌液接种于培养皿表面,接种菌液的体积应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7.使用灭菌的无菌棒均匀涂抹接种菌液,确保菌液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
8.均匀涂抹后,用无菌纸将菌液多余部分吸干。
9.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密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温度和时间根据具体培养基要求确定。
10.培养箱内的培养皿应避免震动和突然变化的温度。
11.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培养皿进行观察。
12.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量和形态特征。
13.根据培养基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结论判断。
14.清洗灭菌培养器皿和试剂,彻底清洗工作区域,确保无菌状态。
五、质量控制1.确保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使用灭菌的无菌器皿和试剂,避免污染。
3.严格控制接种菌液的体积,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接种量。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培养基适用性标准操作规程第 1 页共4页1目的规范培养基适应性检查的标准操作。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査。
3责任3.1本规程由质量保证中心主任指定人员起草。
3.2与本文件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参与审阅,企业质量负责人批准本文件。
3.3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本规程。
4内容4.1依据4.1.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4.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4.2试验用菌株及培养基4.3试验用仪器设备4.3.1恒温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3~28℃)、蒸汽压力灭菌器、净化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振荡器、电冰箱、天平4.3.2锥形瓶、培养皿(9cm)、量筒、试管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4.3.3接种环、乙醇灯、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火柴、记号笔、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白瓷盘。
4.4操作步骤4.4.1菌液的制备4.5.1.1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h。
取30~35℃培养18~24h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营养肉汤新鲜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4.5.1.2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上,于23~28℃培养24~48h。
取于23~28℃培养24~48h的白色念珠菌新鲜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每1ml含菌数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4.5.1.3 接种黑曲霉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0.05%(ml/ml)聚山梨酸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酸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制成每1ml含孢子数50~100cfu的孢子悬液备用。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菌检查是指通过检测和培养方法,对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数量测定的过程。
菌检查培养基是进行菌检查的重要工具,其适用性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进行检查和验证,对于确保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检查方案旨在对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进行系统检查,建立合理、可行的检查流程,以确保培养基的适用性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检查方法和步骤:1.收集样品:2.培养基准备:根据不同菌种和检测要求,选取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规范性。
3.菌液接种:将收集的菌种,按照规定的菌液接种方法,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
4.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基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及培养时间,以确保菌种在培养基上可以适应和生长。
5.菌落计数和观察:在培养时间结束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成情况,并进行菌落计数。
6.鉴定和比对:选择代表性的菌落进行鉴定和比对,以确认其和已知菌种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7.结果评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比对实验结果与对培养基适用性的要求是否一致。
8.结论和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是否适用、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三、影响因素和处理措施:1.培养基成分:培养基中的成分可能对菌种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确保培养基中的成分符合菌种的需求和标准要求。
2.培养条件控制:地域、温度、湿度、pH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菌种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常见菌种筛选:针对不同食品、水等样品中的常见菌种,通过前期调查和研究,筛选出适用于相应样品的菌种进行实验。
4.对照组设定: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以确保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与已知的标准相一致。
四、质量控制措施:1.培养基质量控制: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严格控制和质量评估,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培养基使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编制人:日期:部门:微生物室审核人:日期:替代:批准人:日期:执行日期:1、目的建立一个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微生物限度及无菌检查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置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3、检验依据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二部)》附录无菌方法进行测试检查。
4、试验所需菌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5、标准规定5.1 无菌培养基使用性检查5.1.1 无菌性: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经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5.1.2 灵敏度:经培养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试验管接菌小于100cfu均应生长良好。
5.2 微生物限度使用性检查5.2.1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查取标准菌株大肠、金葡、枯草、白念、黑曲霉菌50~100cfu,分别接入于测试与对照培养基,经规定温度、时间培养,测试结果测试与对照培养基平均菌落数比不应小于70%。
5.2.2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查取新鲜标准菌株大肠、金葡、铜绿假单胞菌制备使成10~100cfu菌悬液,分别对测试与对照培养基进行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测试,结果被测培养试验菌的生长反应情况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液体培养基应记录为生长良好/生长微弱/未生长;固体培养基应记录为符合xx菌特征/不符合xx菌特征)。
5.2.3 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检查取新鲜标准菌株大肠、金葡球菌制备使成10~100cfu菌悬液,分别对测试与对照培养基进行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即指示能力测试,结果被测培养基试验菌的的生长反应情况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液体培养基应记录为生长良好/生长微弱/未生长;固体培养基应记录为符合xx菌特征/不符合xx菌特征)。
5.2.4白色念珠菌、梭菌检查取新鲜标准菌株大肠、白念、生孢梭制备使成10~100cfu菌悬液,分别对测试与对照培养进行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测试,结果被测培养基试验菌的生长反应情况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1023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程序。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操作程序。
责任:质控部微生物检验人员负责执行,质控部负责人监督实施。
正文:1 概述:培养基质量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可能由于其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抑制能力的差异,对菌落颜色、形态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影响结果判断的客观性。
2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的范围: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微生物检查中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3 试验用菌株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4 试验用培养基4.1 菌液制备用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4.2 适用性检查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MUG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麦康凯琼脂)胆盐乳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胆盐硫乳琼脂(沙门、志贺属琼脂)4.3 4.2中培养基的对照培养基4.4 上述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不可高压灭菌只能加热煮沸灭菌的有2种:胆盐硫乳琼脂培养基,沙门、志贺属培养基。
4.5 上述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添加试剂的有1种: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
5 试验用稀释剂0.9%无菌氯化钠溶液6 试验用仪器设备6.1 恒温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3~28℃)、蒸汽压力灭菌器、净化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振荡器、电冰箱、天平6.2 锥形瓶、培养皿(9cm)、量筒、试管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6.3 接种环、乙醇灯、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火柴、记号笔、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白瓷盘。
7 适用性检查操作步骤:7.1 菌液的制备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接种至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置30~35℃培养18~24h,取均匀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递增稀释成每1ml含菌1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 目的:建立培养基配制及适用性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程。
2 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人员对培养基的规范管理。
3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
4 职责:4.1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实验室所需求的培养基管理工作,使日常检验可以顺利进行。
4.2微生物检验主管:负责对日常配制培养基的规范操作进行监督。
5 内容5.1 培养基的申购:根据检验项目、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需求,提前一个月进行所需的培养基申购。
申购时需指定培养基供应商,必要时进行供应商审计。
5.2 培养基的验收5.2.1 培养基到货后,微生物室检验员应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核对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商,应与申购单一致;检查培养基包装有无破损、包装是否完整、产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5.2.2 验收合格后,登记于《培养基领用台账》(附记录文件编号:ZL-041)5.3 培养基的贮藏5.3.1 未开封的培养基贮存低温、干燥、和避光条件下。
已开封的培养基应盖紧,贮存于阴凉处。
5.3.2灭菌后培养基储存期为7天。
5.4 培养基的配制5.4.1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应填写《培养基配制及使用记录》(附记录文件编号:ZL-025)。
5.4.2培养基配制方法5.4.2.1 使用商品化合成培养基时,应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配制,如重量/体积、灭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
5.4.2.2 水、容器具要求:培养基配制均采用纯化水,培养基配制所用容器和配套器具应洁净。
5.4.2.3 称量与分装:快速称量所需量的合成培养基(必要时佩戴口罩或在通风柜中操作,以防吸入含有有毒物质的培养基粉末)。
以免吸潮。
先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混合。
注意避免培养基结块,然后加水至所需的量。
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是否加热。
分装体积不超过容器体积的2/3。
配制斜面等含琼脂的培养基也需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后分装。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

XXXXXXX有限公司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文件编号:YZF-QC-001-01起草人:(QC)年月日审核人:(QA)年月日批准人:(质量负责人)年月日目录1.验证目的2.验证人员3.相关文件4.验证内容5.验证周期6.验证综合结论1. 验证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通过验证确认检测所使用的培养基适合于本公司所用原料及产品的微生物限度的测定。
2.验证人员职位姓名负责内容QC检验员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和实施,并对所测数据准确性负责。
QC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及按照规定的取样计划对标准检验操作程序的准确执行,负责组织实施。
QA负责人负责验证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取样,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审核人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和批准。
3. 相关文件《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1105、通则1106》4. 验证内容通过验证以确认所使用的培养基适合于该产品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测定,对被检培养基上菌落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比较,以确认方法的可行性。
4.1 验证用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第一代)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第一代)4.2验证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11064.3菌液制备4.3.1分别接种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经30~35℃培养18~24小时后,分别取大肠埃希菌、乙型付伤寒沙门菌的培养物1ml+9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至10-6~10-7,细菌数不大于100cuf/ml,做活菌计数备用。
4.3.2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
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麦康凯液体培养基、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检查操作程序。
控制菌检查中用的培养基。
检查项目包括培养基的促生长、指示和抑制特性能力。
3发放范围质量部4职责5.1菌种和菌液制备5.1.1控制菌检查用培养适用性检查试验用菌株。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0 4410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0 26003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genes) [CMCC(B) 6494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B) 98001]5.1.2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培养2-3天,将生孢梭菌接捉于梭菌增菌培养基中置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24-48小时或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5.2各种培养基需要测试的能力及判断指标5.2.1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取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分别接种于被检查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增菌培养基多澄清液体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查培养基中试验菌应生长良好,表现为液体培养基浑浊。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取试验菌液(含菌数不大于100cfu)分别涂布于被检查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查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若被检查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50-200%,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则判断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促生长能力符合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一个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检查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控制菌检查中用的培养基。
检查项目包括培养基的促生长、指示和抑制特性能力。
3发放范围
4职责
5内容
5.1菌种和菌液制备
5.1.1控制菌检查用培养适用性检查试验用菌株。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0 4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0 26003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genes) [CMCC(B) 64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B) 98001]
5.1.2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
生孢梭菌接捉于梭菌增菌培养基中置厌氧条件下30-35℃培养24-48小时或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5.2各种培养基需要测试的能力及判断指标
5.2.1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取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分别接种于被检查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增菌培养基多澄清液体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查培养基中试验菌应生长良好,表现为液体培养基浑浊。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取试验菌液(含菌数不大于100cfu)分别涂布于被检查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查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应一致。
若被检查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50-200%,且菌落形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则判断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促生长能力符合规定。
5.2.2培养基抑制能力检查:取不少于100cfu的试验菌分别接种于被检查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不小于规定的最长培养基时间下培养,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5.2.3液体培养基指示能力检查:取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分别接种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查培养基中试验菌应生长情况/指示剂反应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固体培养基指示能力检查:取试验菌液(含菌数不大于100cfu)分别涂布于被检查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查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菌落颜色及指示剂反应等应一致。
5.3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能力测试列表
控制菌检查涉及的14种培养基特点各异味,表中概述培养基检查的具体项目,具体操作在其后说明。
5.4.6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备用。
取含沙门菌的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48小时,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培养18小时,被检培养基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及颜色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培养48小时,空白平板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应不得生长。
5.4.7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三糖铁琼脂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制成高底层(2-3cm)短斜面,备用,用接种针挑取在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疑似菌落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高层斜面上进行斜面和高层穿刺接种,培养18-24小时,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培养18小时,被检培养基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及颜色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培养24小时,空白平板应无菌落生长。
5.4.8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备用。
冷却至60℃倾注平皿,35℃培养箱预培养8小时后备用。
取7个无菌琼脂平板,分别涂布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各3 皿,接种菌液0.1ml(含菌50-100cfu),另一平板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涂布均匀后于规定温度30-35℃倒置培养18-72小时,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培养18小时,被检培养基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及颜色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培养72小时,空白平板和接种大肠埃希菌的平板应无菌落生长。
5.4.9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基,121℃灭菌15分钟,冷却至60℃冷却至60℃倾注平皿,35℃培养箱预培养8小时后备用。
取5个无菌琼脂平板,分别涂布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各2 皿,接种菌液0.1ml(含菌50-100cfu),另一平板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涂布均匀后于规定温度30-35℃倒置培养18-72小时,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培养18小时,被检培养基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及颜色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培养72小时,空白平板和接种大肠埃希菌的平板应无菌落生长。
5.4.10梭菌增菌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梭菌增菌培养基2瓶,121℃灭菌15分钟,备用,接种生孢梭菌1瓶,接种菌液1ml(不大于100cfu),另一瓶不接种菌株作为空白对
空白培养瓶应不得浑浊,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培养基中试验菌应生长良好,表现为液体培养基变浑浊。
5.4.11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冷却至60℃倾注平皿,35℃培养箱预培养8小时后备用。
取3个哥伦比亚琼脂平板,涂布接种生孢梭菌各2 皿,接种菌液0.1ml(含菌50-100cfu),另一平板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涂布均匀后于规定温度30-35℃的厌氧条件倒置培养48-72小时,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培养48小时,被检培养基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及颜色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培养72小时,空白平板和接种大肠埃希菌的平板应无菌落生长。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营养丰富,适宜多数需氧菌的生长,为了消除其它杂菌生长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可在每升灭菌后培养基中按无菌操作添加含有相当于20mg庆大霉素的硫酸庆大霉素。
添加庆大霉素的哥伦比亚琼脂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培养基适用性考察。
5.4.12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2瓶,21℃灭菌15分钟,备用,接种白色念珠菌1瓶,接种菌液1ml(不大于100cfu),另一瓶不接种菌株作为空白对照,置规定温度30-35℃培养3-5天,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培养3天,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被检培养基中试验菌应生长良好,表现为液体培养基变浑浊。
培养5天,空白培养瓶和接种大肠埃希菌的培养瓶应不得浑浊。
5.4.13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冷却至60℃倾注平皿,35℃培养箱预培养8小时后备用。
取3个沙氏葡萄糖琼脂平板,涂布接种白色念珠菌各2 皿,接种菌液0.1ml(含菌50-100cfu),另一平板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涂布均匀后于规定温度30-35℃倒置培养24-48小时,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培养24小时,被检培养基菌落大小、形态特征、颜色及气味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培养48小时,空白平板和接种大肠埃希菌的平板应无菌落生长。
5.4.14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新鲜配制对照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加热充分溶解,冷却至60℃倾注平皿,35℃培养箱预培养8小时后备用。
念珠菌显色平板使用前避光保存,取5个无菌念珠菌显色平板,分别涂布接种白色念珠菌和大肠埃希菌各 2 皿,接种菌液
30-35℃倒置培养24-48小时,被检培养基同法操作。
培养24小时时,被检培养基菌落大小、形态特征及颜色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培养48小时,空白平板和接种大肠埃希菌的平板应无菌落生长。
6相关文件及记录
《培养基管理规程》
《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查操作规程》
《培养基配制记录》
7培训范围
9变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