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公开课教学设计_2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示范课件_30

龚自珍
观 看 微 课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背过。
(加油呀,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白日斜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 尽的离愁别绪,
吟鞭东指即天涯。
挥鞭策马,离京东去,打算回到那 远在天涯的家乡。
“落红”的形象,就成 了 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思考以下问题
•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
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
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句诗的含义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虽已凋败,却要化 作春泥,培育百花成长
浩荡离愁白日斜
以“浩荡”二字, 极为凝练地写出离 愁的深广。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 的眷恋、怅惘、失 落、孤独的种种情 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 勾勒景物,以夕阳西 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3、积极的人生态度
迁移拓展
树立正确 人生观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业布置
C组:背诵该诗并默写
B组:收集整理相关忧国 忧民的诗篇,并写下学完该诗 的感受
A组:改写诗歌,写一段 赏析的画面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李商隐《无题》) 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鲁迅) 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 去.(陶行知)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课件_0

朗读诗歌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jí)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说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注释】
浩荡:浩茫。 吟鞭:即马鞭。 落红:落花。 白日斜:夕阳西下。 天涯:遥远的地方。
赏析诗歌
诗歌的意象 创设的意境 表达的情感 运用的写法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浩荡离愁、白日斜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落红自喻,表现了诗人虽辞官回乡, 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贡献的思想。 它是献身精神的象征,为后人广为引 用。
新花烂漫
3、诗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感情: 舍与不舍。舍?不舍?
舍的是当朝的黑暗与腐朽, 不舍的是国家的前途命运。
写出诗人辞官离京,心情郁闷、失落;
作诗背景
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 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此时曾经强盛的大清帝 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 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 生。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 言事,竭力主战,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 48岁(1839年)愤然辞官南归。
(jí)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 恃(shì ):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 无生气。 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 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 龚自珍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优质课教学设计_19

士,官礼部主事。
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是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
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
著有《龚自珍全集》。
《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
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有“龚派”之称。
2、解题: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
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
3、使用自由诵读方法,划分音节1、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译文(学生自讲——交流纠正——升格分享)诗意阐述:诗人寄居京师二十年,一旦辞别,离愁满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怀着无边的离愁别绪,“我”辞别京师,骑马东去,要回到远在天边的家乡。
一路上诗人心情极为矛盾,心绪极为复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然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
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
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
(1)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仅仅近黄昏。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衬托离愁。
诗人通过比喻、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不在彰显着中国⼈的浪漫情怀。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课⽂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朝代】唐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 【朝代】宋 飞来⼭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层。
游⼭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昂(661~702),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唐代⽂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昂是唐诗⾰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充实,语⾔刚健⽽质朴,风⾻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现存诗⼀百多⾸,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集》传世。
⼆、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轻率,少谋略。
陈⼦昂进⾔,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翻译 前:过去。
古⼈:古代能够礼贤下⼠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怆然:悲伤的样⼦。
涕:眼泪。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公开课课件_7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用“浩荡”一词来修饰离愁,形象地写出了 离愁就象江河湖泊之水,无边无际,凝练地 表达出离愁的深广。 “离愁”之深广的缘由,不仅是因为诗人 离开生活多年的京城,离开亲友,更因为自 己的抱负无以伸展,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
诗句原意是落花纷纷,不是 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 育出更多的新花。 言外之意:表现了诗人虽然 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还要尽力做一些 有利于朝廷的事情。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或寓情 于景。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 /白日斜,吟鞭 /东指 /即天涯。 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 /春泥 /更护花。
译文(用自己话说说诗的大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夕阳渐渐西沉。 自己要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 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即使委 落尘埃,也要化作春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 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化 作 春 泥 更 护 花 。
落 红 不 是 无 情 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拓展延伸
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 来衍生的意义。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诵读并背诵诗歌。
背景回望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 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 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后 又北上接家眷,于南北往返途中,诗人共写 了绝句315首,题为《己亥杂诗》。叙述了 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 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本首诗 是其中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所 写。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 阅读 20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研讨课教案_23

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以前也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125首(九州生气恃风雷),所以对诗人和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首诗歌当中应该更多侧重在诗歌内容的分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对诗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创造情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四、教学重点1、本诗的思想内容分析;2、诗歌欣赏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六、教法1、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七、教具和媒体工具单、多媒体音视频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到目标1、检查预习教师活动:检查预习评价单,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学生举手起来回答做好的预习题。
达到目标:完成预习评价单,作为新课的先导。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一下鸦片战争这段历史。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了解龚自珍的相关文学常识。
达到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热情3、进行新课(1)教师活动:首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诗歌,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起来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达到目标: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在课堂上就能背诵诗歌。
(2)教师活动:"教师提问:诗歌描写了什么自然景物?有何作用?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本注释和自己的预习起来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五首:己亥杂诗(其五)》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 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 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 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 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怎样理解结尾的主旨句?
“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 百姓,“花”喻朝廷,诗人看到落红 想到自己,虽然花儿已谢,但没有终 结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回到滋养它的 泥土中去,化为春泥,为养护来年新 开的花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里, 诗人以落花自比,在形象的比喻中表 现出一种不甘自弃、昂扬奋进的精神。
核心问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天涯:天边,形 容很远的地方。
今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 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简评: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
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 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 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 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 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 “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 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 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比喻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公开课PPT课件_1

链接相关作品
品读欣赏
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再读诗 歌,体会诗歌的内含。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海导航
关注作者生平
了解写作背景 链接相关作品 结合诗歌内容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完成配套练习。
2、运用所学方法赏析《已亥杂诗 》。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已亥杂诗》写于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这一 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 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 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 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终因不为当朝权贵所容,屡遭 压抑和排挤,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愤然辞官南下回 归杭州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 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 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 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 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 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小结
本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 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 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 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 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 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 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 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 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 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 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著有《龚自 珍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感情诵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2.知人论世,理解全诗及主旨,当堂背诵全诗。
3.赏析名句,尝试运用,学诗作诗。
教学重点:感情诵读,理解全诗及主旨。
难点教学:赏析名句,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他是文学家,他的文章及诗词对近代文学影响极大;他是思想家,追求理想,讲求济世之学;他是改革家,主张改革内政,抵御外敌侵略,他支持禁烟,他忧困忧民,但他却屡受排挤,48岁的他报国无门,愤然辞官,但他依然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他就是爱国诗人龚自珍。
课件展示作者及简介,同学齐读.课件温馨提示:
文学常识:记名字、国别(朝代)、成就及代表作。
教师介绍“题解”同学指名读写作背景。
师承接语:今天我们学习《己亥杂诗》的第5首,尝试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首先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感情诵读,体会古诗词的美.
2.知人论世,理解全诗及主旨.
3.赏析名句,尝试运用,学诗作诗。
(教师:解读一下目标即为:诵诗,解诗,写诗。
)
一、扬帆起航---感情诵读
师:目标明确,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扬帆起航!首先请同学参照学案上朗读节奏自由诵读一下本诗。
(生自由读)师:同学们刚才是在读诗,而不是诵诗,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曾说过:朗诵是以文字之名扣问心灵之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让听众通过你所朗诵的文字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注意语音、语调、节奏、重音的变化,这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画面感。
(师配乐范读)接下来自由诵读、指名读、指导读、全体齐诵。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希望通过刚才的感情诵读,我们能更出色的继续学海之旅!
二、学海泛舟---重点研学
小组合作,重点研学如下三个问题,时间5分钟。
1.这首诗的首句是如何描写“离愁”的?
点拨:第一句用“浩荡”来写离愁的广阔无边,用夕阳西下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点拨: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
夕阳西斜更添离愁别绪,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师:浩荡离愁,夕阳西下,愁上加愁;挥动马鞭,奔向天涯,远离纷扰,请同学想像着这样的画面背诵诗的前两句(生轻松背诵前两句。
)
师:诗人真的远离朝廷了吗?我们继续看一下诗的后两句。
3.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
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同学分别从画面描绘,修辞角度,以及衍生意思三个方面进行了赏析)
师:哪怕屡受排挤,哪怕报国无门,哪怕愤然辞官,但诗人仍有忧国忧民之心,请大家齐背诗的后两句。
(全班齐背后两句及全诗。
)师板书并小结本诗主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
板书:抒情叙事不畏挫折
移情于物甘愿奉献
师:《己亥杂诗》多咏怀讽喻之作,记述了诗人家世出身、仕途经历,诗友交往,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等,可以看成是用诗写成的回忆录,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己亥杂诗的第220首。
三、学海拾贝---拓展延伸
下面是《己亥杂诗》的第220首,请与本课第5首相对照,比较两首诗有何异同,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斗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学评价诗的异同点,展示较好。
)
师:通过之前的诵诗、解诗、评诗,希望全体同学都能成功登岸,请同学们学以致用,尝试仿诗写诗。
四、成功彼岸---理解运用
1. 仿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不是_______,
化作_____更护_______!
2.学诗作诗,根据提示补写诗句。
题目:
作者:
妈妈的唠叨不是,
化作,
是为了。
爸爸的巴掌不是,
化作,
是为了。
化作,
是为了。
不是,
化作,
是为了。
(十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中有两名同学写的是完整的一首诗,还有的同学用到了韵脚)
师展示:用心感悟一切很美好
作者:郭文静
妈妈的唠叨不是负担,
化作暖暖的爱,
是为了陪我慢慢长大。
爸爸的巴掌不是牵绊,
化作深深的祝福,
是为了让我坚强勇敢。
老师的叮咛不是说教,
化作涓涓细流,
是为了让我勇往直前。
朋友的鼓励不是理所当然,
化作纯洁的祝福,
是为了帮我驱赶灰暗。
用真诚纯净的心去感悟,
你会发现:
生活可以每天阳光灿!
师结束语:孩子们,你们真棒!希望你们用心感悟、用心发现、用
心感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