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建筑物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水北调东线长江骆马湖段其他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

1.总则1.1.项目背景根据**2002年12月23日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及淮河、海河的现有河道和建筑物,扩大规模向北延伸。
供水范围主要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和山东半岛,供水目标是解决京沪铁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缺水,以及向农业和生态环境补水。
本工程系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江苏境内长江~骆马湖段(其它)工程,位于东经119°33′53″~119°54′22″,北纬32°32′11″~34°13′56″范围内,本区段输水主要是利用京杭运河,淮安以南段京杭运河俗称为里运河,淮安以北段俗称中运河。
利用里运河及三阳河、潼河两路输水,分别由属于第一梯级的江都站和宝应站抽水400m3/s和100m3/s入里运河。
充分利用了京杭大运河和江苏省江水北调已建的梯级泵站等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对输水河道和各梯级泵站建筑物等进行相应的改扩建,以期达到东线第一期工程规划抽江规模500m3/s,入洪泽湖450 m3/s,入骆马湖275 m3/s的目标。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长江~骆马湖段其他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为:新建金湖站工程;新建洪泽站工程;淮安二站改造工程;泗阳站改建工程;新建泗洪站工程;新建刘老涧二站;新建睢宁二站工程;皂河一站改造工程;新建皂河二站工程;新建邳州站工程;高水河整治工程;金宝航道工程;骆南中运河影响处理工程;徐洪河影响处理工程;沿运涵闸漏水处理工程;里下河水源调整补偿工程共16个单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发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理》(**1998第253号令)的有关规定,该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委托,我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编制依据1.2.1.法律和法规(1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1989年7月10日发布;(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2)《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环监(93)第015号;(13)《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5年第183号令;(14)《关于加强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函[2002]196号;(15)《矿产资源法》,1986年修订;(16)《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1993年2月29日公布实施;(17)《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3]29号批复,2003年3月18日;(18)《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993年12月29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正;(19)《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苏环委[98]1号,1998年1月4日;(20)《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江苏省政府第38号令,1993年;(21)《江苏省排污口设臵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1997]122号文;(22)《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1993年2月29日公布实施;(2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江苏省环境保护委员会,苏环委[98]1号,1998年1月4日;(24)《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年),江苏省水利厅、环境保护厅,2003年3月;(25)《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苏国土资发[2004]189号文;(2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394号;(27)《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
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建筑物可行性研究报告

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建筑物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第一节前言 (1)第二节水文气象 (3)第三节工程地质 (3)第四节工程任务和规模 (3)第五节工程等别 (4)第六节采用规范及依据 (4)第七节环境保护 (5)第八节投资估算 (5)第九节几点说明 (6)第二章气象水文 (12)第一节气象 (12)第二节水文 (12)第三章北坝涵洞设计 (20)第一节前言 (20)第二节基本资料 (21)第三节总体布置 (23)第四节工程设计 (23)第四章苗圩泵站设计 (31)第一节概述 (31)第二节基本资料 (31)第三节总体布置 (33)第四节工程设计 (34)第五章穿堤涵洞工程 (43)第一节概况 (43)第二节穿堤涵洞典型设计 (45)第六章湖东地下涵洞工程 (66)第一节概述 (66)第二节基本资料 (68)第三节总体布置 (69)第四节工程设计 (70)第七章工程管理 (77)第一节北坝涵洞工程管理 (77)第二节苗圩泵站工程管理 (77)第三节湖东地涵工程管理 (78)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79)第一节施工条件 (79)第二节施工导流、截流 (79)第三节主体工程施工 (81)第四节施工总进度 (83)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 (84)第一节工程概况 (84)第二节编制依据及采用定额 (85)第三节基础单价 (85)第四节工程单价编制 (86)第五节概算编制 (88)第六节工程投资91附件:1、工程地质报告2、复核计算分析报告3、现状调查分析报告4、检验测试报告5、安全鉴定报告书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一节前言一、工程概况骆马湖位于沂河与中运河交汇处,马陵山西麓,跨新沂市、宿豫县,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航运和水产养殖和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水库。
骆马湖上承南四湖、沂河干河和邳苍区间来水,流域面积5.8万平方公里,下游分别由嶂山闸泄洪入新沂河,皂河闸和宿迁闸入中运河,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市骆马湖水源地及第二地面水厂工程征地移民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日照水库管 理局 着力于管理 的现代
水库核定人 员编制 5 6人 , 现有技 化、 信息化 、 技术化 , 通过多年的发展 , 办公 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 专业技术人 术人员 3 4名 。 但 现有技术人员大多是 现代化 、
在 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期间聘请 工程技术和财务 专业人员 ,缺乏计算 员力量不断增强。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专家指 导 , 《 山东省水库工程管理绩效 机和 自动化控制专业 技术人员 ,现代 水库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 考 核标 准解读》 中专 家皆指 出 : 管理现 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特别是运行维护专 既要紧跟水利信 息化发展的步伐 ,也要结 代化发展规划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 业人才极缺 ,应有针对性 地进行技术 合实际对原有系统进行更新换代 、升级改
行 编制备案 。但是 , 《 日照水库管理现 培训和人才引进 。 代化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 由 日照水 库工程科技术人员于 2 0 1 3 年依据《 水
3 . 溢 洪 闸 自动 化监 控 系( 作者单位 : 山 东省 日照水库管理局
2 6 2 3 0 0 )
0万 m 。 第 二水 厂工程一期建 州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安 全稳 县各 1 定的饮用水水源格局 、推进特大型区 设 规 模 为 4 0万 m3 / d 。
域性中心城市 战略发展意义重大。
徐州市骆 马湖水 源地及第二地 面水
厂工程 是徐 州市 2 0 1 4年 九 大 重 大 基 础
水 面 ,须对渔 民采取相应措施予 以安
3 . 房 屋 补 偿
( 1 ) 存在 问题
徐 州 市 骆 马 湖 水 源 地 及 第 二 地 面 置。建议政府尽快 出台骆马湖湿地保
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第一节前言 (1)第二节水文气象 (3)第三节工程地质 (3)第四节工程任务和规模 (3)第五节工程等别 (4)第六节采用规范及依据 (4)第七节环境保护 (5)第八节投资估算 (5)第九节几点说明 (6)第二章气象水文 (12)第一节气象 (12)第二节水文 (12)第三章北坝涵洞设计 (20)第一节前言 (20)第二节基本资料 (21)第三节总体布置 (23)第四节工程设计 (23)第四章苗圩泵站设计 (31)第一节概述 (31)第二节基本资料 (31)第三节总体布置 (33)第四节工程设计 (34)第五章穿堤涵洞工程 (43)第一节概况 (43)第二节穿堤涵洞典型设计 (45)第六章湖东地下涵洞工程 (66)第一节概述 (66)第二节基本资料 (68)第三节总体布置 (69)第四节工程设计 (70)第七章工程管理 (77)第一节北坝涵洞工程管理 (77)第二节苗圩泵站工程管理 (77)第三节湖东地涵工程管理 (78)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79)第一节施工条件 (79)第二节施工导流、截流 (79)第三节主体工程施工 (81)第四节施工总进度 (83)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 (84)第一节工程概况 (84)第二节编制依据及采用定额 (85)第三节基础单价 (85)第四节工程单价编制 (86)第五节概算编制 (88)第六节工程投资 (91)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一节前言一、工程概况某某湖位于沂河与中运河交汇处,马陵山西麓,跨新沂市、宿豫县,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航运和水产养殖和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水库。
某某湖上承南四湖、沂河干河和邳苍区间来水,流域面积5.8万平方公里,下游分别由嶂山闸泄洪入新沂河,皂河闸和宿迁闸入中运河,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提高沂沭泗地区的防洪能力,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8年12月编制了《沂沭泗河流域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可研治理方案》,确定沂沭泗流域骨干河道(包括某某湖)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堤防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

堤防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现代社会,气候变化频繁,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洪涝灾害的风险日益增大。
为了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固堤防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
本报告旨在分析某市现有堤防的状况,探讨堤防加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加固方案。
二、研究范围本报告针对某市范围内的多河流堤防进行研究,主要包括XX河、XX河、XX河等多条河流的堤防加固工程。
通过对这些河流的历史洪水情况、堤防现状、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全面分析堤防加固的需求。
三、研究内容1. 堤防现状调查:对XX河、XX河、XX河等堤防的长度、高度、固结性能等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其历史洪水情况及现状进行分析。
2. 地质环境分析:通过地质勘察和地质力学分析,评估堤防所处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
3. 加固方案设计:根据堤防现状和地质环境,对不同堤防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案,包括绿色生态加固、混凝土堤体加固、植草护坡加固等。
4. 技术经济分析:对各种加固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佳的加固方案。
5. 实施条件评估:对工程施工条件、材料供应、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堤防加固工程的实施条件。
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和测量:通过实地调研和测量,获取堤防的实际数据,包括长度、高度、固结性能等。
2. 地质勘察和地质力学分析:通过地质勘察、取样分析以及室内试验,获得堤防所处地质环境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力学分析。
3. 统计分析方法:对洪水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洪水的频率和水位变化趋势。
4. 工程经济学方法:通过成本估算、投资回收期分析等工程经济学方法,对堤防加固工程的经济性进行评估。
五、可行性研究结果1. 堤防现状:某市多条河流的堤防普遍存在高度不足、固结性能差等问题,部分堤防还存在龟裂、冲刷等情况。
2. 地质环境:某市多条河流的堤防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地基承载能力较差,部分地段存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堤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堤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1 概述 (1)1.1项目背景 (4)1.2评价依据 (5)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6)2 基本情况 (8)2.1工程建设项目概况 (8)2.2湘江流域概况 (14)2.3工程河段基本情况 (15)2.4工程地质条件 (16)2.5工程河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情况 (28)2.6其他规划及实施安排 (28)3河道演变 (30)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30)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30)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30)4堤防加固工程防洪评价计算 (32)4.1防洪标准 (32)4.2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32)4.3壅水分析计算 (35)5涵闸工程防洪评价 (47)5.1涵闸工程所处堤段堤防和堤基渗流计算 (47)5.2涵闸工程所处堤段堤坡抗滑稳定计算 (48)5.3涵身对防洪大堤堤防安全的影响分析 (48)6防洪综合评价 (49)6.1项目建设与规划的关系和影响分析 (49)6.2建设项目的防洪标准分析 (49)6.3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49)6.4工程对河势的影响分析 (50)6.5对堤防安全的影响分析 (53)6.6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4)6.7对排涝的影响分析 (54)6.8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55)7防治与补救措施 (56)7.1法律法规依据 (56)7.2防治与补救措施 (56)8结论与建议 (58)8.1结论 (58)8.2建议 (60)1 概述1.1项目背景某某大道景观道南延线堤防工程位于某某市大河西先导区洋湖垸,北起规划的莲坪大道,南至规划的花扎街大道,是某某风光带往南的延伸,是某某市“一江两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工程。
某某大道景观道南延线堤防工程是岳麓区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大堤起点为规划莲坪公路,终点为规划花扎街大道,总长4.38km。
湖堤防加固工程建筑物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节概算编制8..8.
第六节工程投资9..0.
附件:
1
2
3
4
5
第一章 综合说明
第一节 前 言
一、工程概况
X湖位于沂河与中运河交汇处,马陵山西麓,跨新沂市、宿豫县,是以防 洪、灌溉为主,结合航运和水产养殖和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水库。X湖上承南四
湖、沂河干河和邳苍区间来水, 流域面积5.8万平方公里, 下游分别由嶂山闸泄 洪入新沂河, 皂河闸和宿迁闸入中运河, 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提高沂沭泗地区的防洪能力, 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8年12月编制了 《沂沭泗河流域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可研治理方案》 ,确定沂沭 泗流域骨干河道(包括X湖)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X
可行性研究报告
X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
甲级设计证书编号:
二OO四 年 四 月
第一章 综合说明1...
第一节 前 言1...
第二节 水文气象3...
第三节 工程地质3程等别4...
第六节 采用规范及依据4..
第七节 环境保护5...
第八节 投资估算5...
第九节 几点说明6...
第二章 气象水文1..2.
第一节 气 象1..2.
第二节 水 文1..2.
第三章 北坝涵洞设计2..0.
第一节 前 言2..0.
第二节 基本资料2..1.
第三节 总体布置2..3.
第四节 工程设计2..3.
第四章 苗圩泵站设计3..1.
第一节 概述3..1.
第二节 基本资料3..1.
第三节 总体布置3..3.
其中,淮委院编制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实施规划中只有以上项 目中的12项,江苏省院在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实施规划中增加了如 下工程项目①司庄引水洞;②大墩引水洞;③刘宅站泄水涵(维修) :④分洪口 南泄水洞;⑤分洪口南引水洞;⑥保麦涵洞(拆除);北坝涵洞为本期新增项目。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骆马湖-三台山和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骆马湖-三台山和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11•【字号】苏政复[2008]31号•【施行日期】2008.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骆马湖-三台山和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08〕31号)宿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审批宿迁市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请示》(宿政发〔2008〕52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骆马湖-三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年)所划定的景区范围及保护区范围,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景区性质、保护目标及总体布局。
二、骆马湖-三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滨湖湿地、低岗丘陵、湖城相依为景观特色,运河和地域文化为内涵,具有生态保护、文化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等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古黄河-运河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是以两河穿城、城水交融为景观特色,古黄河和运河文化为内涵,具有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要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对景区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保护景区自然与人文资源,维护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加强对景区外围保护地带的控制,协调好景区与城市的关系,改善整体景观效果。
三、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抓紧组织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科学划定核心景区范围,明确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
景区内各类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并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核心景区内严禁建设任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无关的项目。
对重大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和多方案优化比选。
对与景区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和设施,要逐步进行整治、改造、拆除或搬迁,恢复自然环境和景观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建筑物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第一节前言 (1)第二节水文气象 (3)第三节工程地质 (3)第四节工程任务和规模 (3)第五节工程等别 (4)第六节采用规范及依据 (4)第七节环境保护 (5)第八节投资估算 (5)第九节几点说明 (6)第二章气象水文 (12)第一节气象 (12)第二节水文 (12)第三章北坝涵洞设计 (20)第一节前言 (20)第二节基本资料 (21)第三节总体布置 (23)第四节工程设计 (23)第四章苗圩泵站设计 (31)第一节概述 (31)第二节基本资料 (31)第三节总体布置 (33)第四节工程设计 (34)第五章穿堤涵洞工程 (43)第一节概况 (43)第二节穿堤涵洞典型设计 (45)第六章湖东地下涵洞工程 (66)第一节概述 (66)第二节基本资料 (68)第三节总体布置 (69)第四节工程设计 (70)第七章工程管理 (77)第一节北坝涵洞工程管理 (77)第二节苗圩泵站工程管理 (77)第三节湖东地涵工程管理 (78)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79)第一节施工条件 (79)第二节施工导流、截流 (79)第三节主体工程施工 (81)第四节施工总进度 (83)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 (84)第一节工程概况 (84)第二节编制依据及采用定额 (85)第三节基础单价 (85)第四节工程单价编制 (86)第五节概算编制 (88)第六节工程投资91附件:1、工程地质报告2、复核计算分析报告3、现状调查分析报告4、检验测试报告5、安全鉴定报告书第一章综合说明第一节前言一、工程概况骆马湖位于沂河与中运河交汇处,马陵山西麓,跨新沂市、宿豫县,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航运和水产养殖和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水库。
骆马湖上承南四湖、沂河干河和邳苍区间来水,流域面积5.8万平方公里,下游分别由嶂山闸泄洪入新沂河,皂河闸和宿迁闸入中运河,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提高沂沭泗地区的防洪能力,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8年12月编制了《沂沭泗河流域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可研治理方案》,确定沂沭泗流域骨干河道(包括骆马湖)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为配合淮委院编制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省水利厅布置,我院与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编制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省院承担堤防部分,我院承担穿堤建筑物部分。
徐州市境内骆马湖堤防穿堤建筑物分布在骆马湖西堤、北堤和东堤上,现状共有18座建筑物需治理,根据检测鉴定以及工程的实际需要,本期建筑物治理共有19项工程(包括新建苗圩泵站),其中穿堤涵洞14座,回龙堰地涵4座,排涝泵站1座,具体分布为北堤6座,分别是:①杨庄泄水洞(拆除重建);②小新河站泄水洞(维修);③沟群引水洞(拆除重建);④沟群站泄水洞(拆除重建);⑤小新河老站泄水洞(拆除)⑥苗圩站(新建)。
西堤6座,它们分别是:①五墩站泄水洞(拆除重建);②分洪口北泄水洞(拆除重建);③分洪南泄水洞(拆除重建);④分洪口南引水洞(拆除重建);⑤刘宅站泄水涵(维修);⑥保麦涵洞(拆除)。
东堤7座,分别是:①大刀湾地涵;②柳沟地涵;③加友地涵;④黑马河地涵;⑤司庄引水洞;⑥大墩引水洞;⑦北坝涵洞,均为拆除重建,具体见《骆马湖建筑物基本数据表》。
其中,淮委院编制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实施规划中只有以上项目中的12项,江苏省院在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实施规划中增加了如下工程项目①司庄引水洞;②大墩引水洞;③刘宅站泄水涵(维修);④分洪口南泄水洞;⑤分洪口南引水洞;⑥保麦涵洞(拆除);北坝涵洞为本期新增项目。
骆马湖堤防穿堤涵洞大多建于六、七十年代建设,设计标准低,相当数量的工程是由地方乡村自建,工程主体基本为砂礓砼或浆砌石结构,施工质量低劣,耐久性、抗震性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加之目前工程多数为地方水利站或乡村队组管理,由于管理水平较低,维修经费相当缺乏,造成工程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为确保骆马湖大坝的防洪安全,根据其复核计算以及检测鉴定对现有建筑物需拆建或加固处理。
二、安全鉴定情况骆马湖穿堤涵洞主要采用小孔径圬工结构型式,运行三十多年来,主体结构趋于老化、病害现象不断显现,江苏省质检站于2004年3月,对工程(水上结构)进行了检测,受新沂市水利局委托,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对以上工程根据现行工况进行了安全复核计算。
2004年4月11日,由徐州市水利局组织沂沭泗局骆马湖管理处、新沂市水利局、沂沭泗新沂河道局等单位的专家对以上建筑物进行了安全鉴定,根据管理单位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省质检站检测报告、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复核计算以及专家组对以上建筑物进行的安全鉴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1、原建筑物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
洞身底板原为110#素砂礓砼,标号低于现行规范要求;墩墙为浆砌块石结构,砂浆标号为50#,低于现行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2、该类建筑物地处8°地震烈度区,经复核计算,主体部分大多不能满足抗震要求。
3、墩墙、底板混凝土设计标号偏低,且多为素混凝土与浆砌石的混合结构。
现状混凝土剥落,碳化严重,有严重的露砂、露石现象。
4、经核算,按规划工况,翼墙、侧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地基不均匀系数远远大于规范规定值。
5、启闭设施为60、70年代江苏省水机厂生产,属淘汰产品,闸门止水橡皮和铁件,均严重老化,不能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专家组认为,该类工程运用指标无法达到设计标准,作为东调南下工程骆马湖堤防上的建筑物,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按照《水闸安全鉴定规定》规定,确定其安全类别分别为二类闸和四类闸。
其中二类闸二座,是小新河老站泄水洞和刘宅站泄水洞,其余均为四类闸。
本次设计依据专家组鉴定意见,针对建筑物不同的安全类别,采取不同的安全加固处理措施,对于运用指标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工程存在一定损坏,经大修后,可达到正常运行的二类闸。
小新河老站泄水洞和刘宅站泄水洞采取进行维修加固措施,其余运用指标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工程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四类闸均以拆除重建方案为主,不再进行加固方案的研究。
本次设计所采用的高程系统为废黄河高程系。
第二节水文气象沂沭泗河流域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夏热多雨,冬寒干燥,春旱多风,秋旱少雨,旱涝较为突出。
多年平均气温13~16℃,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年内极端最高气温达43.3℃(1955年7月发生在徐州),极端最低气温为-23.3℃(1969年2月发生在徐州)。
蒸发量流域南部小,北部大,自南向北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80~1320mm。
历年最高为1755mm(韩庄闸站),最低903mm (响水站)。
本流域为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与西南风。
多年平均风速2.5~3.0m/s,极端最大风速为23.4m/s。
第三节工程地质详见有关建筑物的有关章节。
第四节工程任务和规模骆马湖本期工程的任务主要有二个:防洪和排涝,其中以防洪为主,排涝次之。
一、骆马湖本期治理的目标1.防洪:骆马湖二线堤防达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骆马湖一线堤防达到防御设计水位24.5m,老沂河达到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骆马湖东堤5条迥龙堰达到防御20年一遇洪水标准。
2、排涝:骆马湖沿线圩区达到5年一遇的排涝标准。
二、工程规模1、骆马湖水库为大(1)型水库,总库容为20.1亿立方米。
2、骆马湖沿线圩区排模达0.5立方米每秒/平方公里。
三、骆马湖水位骆马湖正常蓄水位23.5m,汛限水位22.5m,设计洪水位25.0m,校核洪水位26.0m。
第五节工程等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以及《江苏省近期防洪规划》,骆马湖大堤(二线堤防)堤防等级:南堤为1级,西堤为2级,东堤、北堤为3级。
骆马湖穿堤建筑物工程等别与堤防等别相同。
地震烈度: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3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应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44。
第六节采用规范及依据2003年9月淮委院编制的《沂沭泗河流域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可研治理方案》;《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第七节环境保护本次工程主要为老建筑物拆除重建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完成,骆马湖大堤将更加坚固,为堤外流域内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由于工程几乎全部为原拆原建工程,几乎不占用新的土地,且施工场所远离城镇,单体建筑物工程较小,噪音、粉尘对环境影响较小,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老建筑物弃渣选择洼地填埋,面层复土撒草籽保护,对建筑物在迎水坡及背水坡土层裸露处均撒草籽护坡。
第八节投资估算一、编制依据1、能源水规(1990)825号文“关于试行《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的通知及附件”;2、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3、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4、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规定。
二、采用定额1、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水建管[1999]52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3、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三、工程投资本工程共需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30.42万m3,土方填筑28.30万m3,砌石及垫层1.98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61万m3,拆除浆砌石1.5万m3,拆除砼0.97万m3。
本工程所需主要材料用量:水泥7392t,钢筋793.1t,柴油489.36t,黄砂1.8万m3,碎石3.5万m3,块石2.06万m3,总工时96.2万工时。
工程静态总投资4312.60万元。
第九节几点说明因为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建筑物数量多、分布散、型式、功能各不相同,本报告采用典型设计的方法,分为北坝涵洞设计(第三章)、苗圩泵站设计(第四章)、穿堤涵洞工程(第五章)、湖东地涵工程(第六章)等几个章节分别叙述。
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建筑物特性表骆马湖堤防加固工程建筑物特性表骆马湖建筑物基本数据表121314骆马湖建筑物基本数据表15骆马湖建筑物基本数据表161718第二章气象水文第一节气象沂沭泗河流域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夏热多鱼,冬寒干燥,春旱多风,秋旱少雨,旱涝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