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差异与管理共44页文档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一、认知差异与管理1)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3)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就是一种社会知觉。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A对他人的知觉B对人际关系的知觉C对角色的知觉D对因果关系的知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知觉)4)自我知觉: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5)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6)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
所谓“敝帚自珍”就是这种(自我知觉)主观的体现。
但自我知觉又有客观性,因为主体总在社会知觉中进行自我知觉的,对外界的对象的反映是无法抹杀的。
因此,应当“以人为镜”,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和行为作为自我知觉的客观参照,以克服自己的主观性。
这样,通过自我知觉才能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
2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过程: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五个阶段。
(考多选题)2)影响知觉的因素:A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客观因素: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重复次数的多少;主观因素: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B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知觉归类。
3)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A知觉防御: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B首因效应: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C晕轮效应: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D投射: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3知觉差异与管理1)X理论与Y理论美国格拉斯·麦克里格。
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讲解

所有被试都感到无法忍受的痛苦,其中有人产生幻觉。 大部分人中途退出。
一、什么是知觉
一、什么是知觉
实验结果:受试4天后的被试,产生了许多病理心理 现象:对外界刺激敏感、出现幻觉;注意力涣散、思 维迟钝;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坚持14 天的被试,在此后的8天之内不能学习。
第二章 知觉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 知觉概述 第二节 社会知觉 第三节 自我知觉 第四节 归因
第一节 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四、错觉
一、什么是知觉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 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反映形式的基础。
知觉的选择性特点能够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到少 数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其他因素的 干扰,从而更有效地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2、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 释知觉对象。
引起错觉的原因很多。感知条件不佳、客观刺激不 清晰、视听觉功能减退、强烈情绪影响、想象、暗示以 及意识障碍等都能引起错觉。
四、错觉
光渗错觉——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光渗错觉——有几个黑点?
四、错觉
菲克错觉
线条干扰错觉
四、错觉
四、错觉
第 三章 个体的知觉差异与管理

46
洞察力的故事:日本情报触角
• 20世纪50年代,日本特别关注中国的石油工业,中国 宣布发现了油田,但油田在哪里? • 日本的专家们是这样分析大庆油田的: • ——《人民画报》封面刊有王铁人的照片,身穿大棉 袄、头戴皮棉帽,天上下着鹅毛大雪,这表明油田在 东北地区。 • ——《人民日报》报道:王进喜到了马家窑,说一声 好大的油海啊,我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 洋里去。结论:油田的中心就在马家窑。 • ——《人民中国》报道:中国工人发扬“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油田的设备完全是人拉肩扛 弄到井位上的。结论:油田有铁路或公路,或离铁路、 公路不远。 47
5、错 觉
• 知觉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出现歪曲。 例如: 几何图形错觉 运动错觉 时间错觉
哈根达斯冰淇淋实验
• 实验结果:人们愿意花2.26美元买冰淇淋A,却 只愿意用1.66美元买冰淇淋B。这就是说,如果 这两杯冰淇淋都标价2美元,那么人们情愿选择冰 淇淋A。
• 运动错觉
几何错觉
扭曲的圆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 • • •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
• 人们知觉客观事物时,总是有选择地把 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 作为知觉的背景。
2、知觉的整体性
• 根据以往的经验将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 个别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 。
A 12 13 14 C
• 当你看见一男一女,男女各拎着一半袋子,你知道他 们刚结婚。 • 当你看见一男一女,女的拎着所有袋子,你知道他们 结婚很久。
社会知觉偏差演示文稿

第29页,共49页。
第30页,共49页。
• 注意定势效应的积极和消极作用。P80
第31页,共49页。
5、投射效应 • 也叫以己度人,就是将自己的感觉、倾向
或动机投影到你对别人的判断之中。假定 对方与你有相似之处。
第32页,共49页。
案例
投射作用
在日本,洋娃娃代表着小女孩希望自己长大后的形象。 芭比娃娃在日本刚推出时,在青少年眼中,胸部太大, 腿也太长,蓝眼睛一点也不像日本少女,因此销售不 佳。公司修正了芭比娃娃的胸部和腿,也将眼睛改变 成咖啡色。两年内芭比娃娃卖出了近200万件。
就是指在生活中人们真心期望常常会变 成现实的现象。
第36页,共49页。
(二)知觉偏差的矫正 1、尊重个体差异 2、保持认知的客观性 3、不断调整自我认知
第37页,共49页。
问题1:如果你知道有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孩子,其中有三个耳朵聋了,两个 眼睛瞎了,一个智力低下,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问题2: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是很关键的。
社会知觉偏差演示文稿
页。
对他人的知觉
印象
社会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
自我
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知觉
归因
对现实世界的评价
态度
第3页,共49页。
第4页,共49页。
第5页,共49页。
第6页,共49页。
第7页,共49页。
第8页,共49页。
第9页,共49页。
– 吉姆是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
• 把两段材料结合起来,以1-2或2-1的顺序 呈现,结果验证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第19页,共49页。
第20页,共49页。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 印象。”
5、知觉差异与管理

空间知觉
在平面图上,单是调配颜色的亮度,使之明暗对比,即可构成深度 知觉的线索。如下图所示,这是由黑白两种不同亮度的对比再加上 直线透视原理而形成的—张虽为平面但具立体感的图形。
时间知觉
在缺乏计时工具作为参考标准的情况下,获得时间知觉的线索可 能来自两方面:(1)外在线索,比如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昼 夜的更替、四季的变化等,或生活、工作中的工作程序,都为人 们判断时间提供了参数;(2)内在线索,如人体自身的呼吸、脉搏、 消化以及生物节律等,也可成为判断时间的依据。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和明度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个体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 完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也不随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的变化, 其知觉映象仍按实际大小知觉的特征。
形状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是指个体不随身体部位或视像方向改变而感知 物体实际方位的知觉特征。
before
时间知觉 课堂上和看动漫的一小时
小玲对什么都很好奇,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有一天,她问她爸爸:“老爸,为啥上课的时 候,时间会那么长呢?”
爸爸回答:“哪有很长,不才45分钟吗?平时 你看个动画片,一个小时还嫌短呢!”
小玲笑着贴到爸爸身边说:“对啊!这我才觉 得奇怪啊!同样是一个小时,为啥上课的时候 这么难熬,看动漫的时候却有觉得不过瘾呢? 老爸您说这是为啥呢?”
空间知觉
虽然铁轨实际是平行的,但从视网膜上反映出来的影像中看起来在 无限远处,两直线(铁轨)似乎交于一点。可利用这种直线透视原 理,在绘制平面图形时,表示立体感。
空间知觉
当两种(或多种)物体在同一平面上,如其中一物体之一部分被另— 物体所遮盖时,即形成重叠现象。由重叠所构成的画面就会使人产 生深度知觉;部分被遮盖的物体看起来距离较远,全部显露出来的 物体看起来距离较近。
第五章 知觉差异与管理

第五章知觉差异与管理人的行为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看法,而看法是通过知觉作用产生的。
一、知觉及其选择性(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对客观对象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选择性双关图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主管因素客观因素1.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异(3)对象的组合:相似原则、△△△△△△●●●●●●○○○○○○■■■■■■□□□□□□接近原则、a b c d e f g h闭锁原则连续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管因素:同一个鸡蛋,在不同人的眼里看起来是不一样圆的。
知觉不等于客观现实。
(1) 兴趣(2) 需要和动机(3) 过去的经验(4) 个性特点(三)知觉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理解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3.知觉的恒常性(四)错觉:几何错觉著名的缪勒-莱依尔错觉二、社会知觉(一)什么是社会知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47年提出社会知觉概念。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是对人的知觉。
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个体?群体群体?个体群体?群体(二)社会知觉分类1.对他人知觉(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2)知觉者的主观状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情绪状态2.人际知觉:情感因素参与,相互吸引或排斥3.角色知觉:角色的社会地位,角色期待。
4.自我知觉:物质我、社会我、精神我。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
人们经常会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
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
” ??柯里(Keli)(三)社会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效应:一见钟情;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三章组织行为与现代工作方式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问题:研究在现代社会与组织环境下,人、群体、组织自身的行为以及是否可以改变、改变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知觉差异与管理

第二段文字
“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马路上,路上 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马路最荫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 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 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 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上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喝完之 后他就回家了。”
知觉的产生: 一方面依赖于过去知识经验的积 累; 另一方面又受制于个体的人的各 方面条件的制约。
第4页,共45页。
第一节 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相对性
第5页,共45页。
2.知觉的整体性
第6页,共45页。
3.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对环境所接触到的一切刺激因素,在知 觉时并不是全盘接受,它是有选择性的。面对大千世界的百态万 物,我们人类是渺小的,不可能对纷繁复杂的对象进行同时感知 。在同一段时间内,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 象,而是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本章主要结构
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知觉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社会归因理论与管理
第3页,共45页。
第一节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 知 觉 】 ( perception ) 是
“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 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 的反映 。
Title in here
知觉差异与管理
第1页,共45页。
学习目标:
1. 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2. 了解心理学中知觉、社会知觉、归因及其归因理论等专业性的概念
、特征、内容及其知识结构 。 3. 掌握扎实的管理心理学常识,培养知觉者学会克服知觉偏差。
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

对于职工来说,如能正确认识与判断个人与他人的 关系状况,并针对不足之处主动作出努力,进行改善, 这对个人身心健康、愉快地生活与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4、角色知觉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据一个职位 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角色知觉:是对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的认知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 知。
在群体里,声音洪亮的人比安静的人更容易受到注意。 很有吸引力的人和没有吸引力的人也是如此。
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以及知觉对象 的其他因素都能影响到我们的知觉。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3、知觉情境 我们在什么情境下认识和了解物体或事件也很重要, 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知觉。
在周末晚上的夜总会上,一个身穿晚礼服、浓妆艳抹 的25岁女性不会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同一女性同样穿着出现在课堂上,则会非常吸引我 的注意(以及班里其他同学的注意)。
四、错觉
含义:人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 出现种种歪曲。
错觉是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 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 面。在众多的错觉中,视错觉最为普遍。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 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同一个时刻,有许多 客观事物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人不可能同时反映 所有这些事物,而是有选择地把少数的事物作为知 觉对象,而其他则成为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