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同是炎黄子孙_鲁人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心中有祖国》(同是炎黄子孙)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心中有祖国》(同是炎黄子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心中有祖国》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身上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各种案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他们对祖国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仍有所不足。
学生对于具体的爱国行为和民族精神缺乏实践体验,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爱国行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感受到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国情怀。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教学道具,如国旗、国徽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引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热爱祖国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做到热爱祖国。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出爱国行为的具体表现。
4.巩固(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出爱国行为的具体表现,并强调这些行为的重要性。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同是炎黄子孙》教学设计1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同是炎黄子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同是炎黄子孙》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单元主题。
本单元通过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学生了解自己是炎黄子孙,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故事、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炎黄子孙的称谓由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理解炎黄子孙的称谓由来,掌握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己是炎黄子孙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的起源,炎黄子孙的称谓由来。
2.教学难点:对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炎黄子孙的称谓由来。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炎黄子孙的称谓由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民族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的全貌。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起源吗?炎黄子孙的称谓又是如何来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炎黄子孙的称谓由来,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关于中华民族起源或炎黄子孙称谓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向大家展示。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同是炎黄子孙》说课稿2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同是炎黄子孙》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同是炎黄子孙》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教学单元,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对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并体会到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含义,知道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案例的分享,引导学生认识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含义,知道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案例中体会到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生活案例、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
2.新课导入:分享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
3.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履行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的。
4.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交流。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生活案例中体会到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同是炎黄子孙》和教学内容的关键词,如“炎黄子孙”、“责任和担当”等。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心中有祖国》(同是炎黄子孙)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心中有祖国》(同是炎黄子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心中有祖国》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教学单元,主题为“同是炎黄子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故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有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有待提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怀。
4.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生动的故事,使学生深刻理解到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5.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同是炎黄子孙_鲁人版

同是炎黄后代我国古代的人 ,从上学之日起 ,就日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几千个字 ,熟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文也是咬文嚼字 ,琅琅上口 ,成腹的文人。
什么在代化教课的今日 ,我念了十几年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 ,竟提起作文就疼 ,写不出像的文章呢 ?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地提出“:中小学文教课成效差 ,中学文生文水平低 ,⋯⋯十几年上数是 9160 ,文是2749,恰巧是 30%,十年的 ,二千七百多 ,用来学本国文 ,倒是大部分不关 ,非咄咄怪事 ! ” 根究底 ,其主要原由就是腹中无物。
特是写文 ,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文的“三因素”是点、据、 ,也通文的基本构:提出――剖析――解决 ,但真实起笔来就犯了。
知道“是”,就是不出“ 什么”。
根来源因是无“米”下“ ”。
于是便打开作文集之的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语,抄人家的案例 ,不参照作文就很写出像的文章。
因此,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个,不可以在布局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 ,必到“死硬背”的重要性,学生累足的“米”。
【教课目】宋此后,京所小学和武学堂中的教称皆称之“教”。
至元明清之学一律循之不。
明朝入翰林院的士之称“教”。
到清末,学堂起,各科教仍沿用“教”一称。
其“教”在明清有学官一意,即主管一的教育生。
而相府和州掌管教育生者“教授” 和“学正” 。
“教授”“学正” 和“教”的帮手一律称“ ”。
于民,特是代此后,于在“校”或“学”中授学者也称“ ”。
在一些特定的学合,比如院、皇室,也称教“院、西席、席”等。
1.通上的料和学生外采集的料,使学生认识炎黄子的由来,知道我都是炎黄子,并自己是炎黄子而傲,一步激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书先生” 唯恐是街市百姓最为熟习的一种称号,从最先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仰慕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不过更早的“先生”观点并不是源于教书,最先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不是有教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同时炎黄子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同是炎黄子孙》第一课时《海外华人心系祖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2.了解海外华人对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事例,感受海外华人的赤字爱国心。
3.知道“华侨、外籍华人、华裔”的含义,了解海外华人在海外的生活中仍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根据《海外华人心系祖国》这一课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所要实现的目标,采用歌曲导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歌曲中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爱;接着,讲拜祖大典,让学生思考这么多海外华人回国祭拜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知道海外同胞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民族心理,依然烙印着中国的文化;最后,用事例说明,海外同胞心系祖国的发展和繁荣。
1.让学生体会同是炎黄子孙的海外华人浓浓的爱国情怀,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并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
2.感受海外华侨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
难点海外华侨系祖国的表现。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活动一:互动交流,感受海外华人心系祖国教师:在上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在音乐中感受歌唱者的爱国情怀。
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带领学生一起轻轻哼唱。
教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2.教师诵读歌词教师:“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你们知道歌词中“我”指的是怎样的一群人吗?“我”指的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国外,我们称他们为“华侨、外籍华人或华裔”,这三个词语分别指什么人呢?谁能说说?3.小组讨论通过这首歌表达了“华侨、外籍华人或华裔”什么样的感情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各自的观点。
4.活动小结教师:这首歌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拳拳之情,真诚热烈,让我们感动不已。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一内容——《海外华人心系祖国》。
5、出示学习目标。
二、讲解新课活动二:小组讨论海外华人参加拜祖大典的原因1.图片、视频展示海外侨胞祭拜的场面教师:我们从图片和视频里看到许多海外华人到陕西省黄陵祭奠。
同是炎黄子孙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师简介:目前,高达106米的炎黄二帝(左为炎帝,右为黄帝)巨型塑像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即将与游人见面。
据介绍,这组塑像坐落在郑州市黄河风景区内,以山体为二帝之身,向上塑成头像,俯瞰黄河。
拜祖大典仪式06年3月31日上午9:50开始,寓意黄帝“九五之尊”,整个大典仪式用时40分钟。
2、学生分组交流研究。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有赫赫功德于世,后人祭之,绵沿不断。
师介绍:
(1)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造船发明制陶帽子和鞋创造算盘指南车
(2)黄帝时代战争:黄帝战蚩尤的故事远古时代的这场战争,结束了部落时代的历史,各部落的人都愿归顺轩辕,一致拥戴他为盟主。
从这时起,世界上第一个中央有共主的国家建立起来了。
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了,从此以后,人们都尊称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3)中国远古史上,有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一个时代,一般简称它为炎黄时代。
炎帝、黄帝当是人名。
也有可能炎帝和黄帝在各自的氏族中居有领导者的地位,氏族就以他们的名来命名。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同是炎黄子孙》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有三个组成部分:好大一个家、同是炎黄子孙、网络祖国的振兴。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1.全部内容以热爱祖国为情感主线,利于学生认识祖国、热爱祖国。
2.本单元采用了多元化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认识和体验提供了生动学习载体。
3.广泛应用图表,增加了教材的灵活性和可读性。
4.本单元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学情分析:学生比较活泼,对台湾问题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在课前确实做了很大努力去寻找关于台湾问题的一些资料。
但同时,他们的知识面还不足以深入了解台湾历史和台湾问题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些是比较激进甚至是偏激,作为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持分裂主张的毕竟是极少部分人,要区别对待。
三、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体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2、在教学互动中,增进学生对台湾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体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难点: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台湾的问题的解决,感受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全部面向讲台,5秒钟内在地球仪上找出台湾的位置,其他同学给他们记时。
开始生:找台湾师:(学生们全部找到:同学们的速度这么快呀,老师真佩服大家,大家给他们些掌声。
)部分学生未找到:老师相信只要再给你们一点点时间,你们一定会找到的,我们再来找找看。
生:(5个人集体上来看台湾的位置,然后回到座位上)师:刚才几位同学在地球上找到了台湾,现在大家共同看中国地图,看看台湾在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师:老师也找到了(用课件自带的笔画出台湾的位置)是这里吗?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台湾的位置,那大家想不想了解台湾呀?师:那你想知道台湾的什么?生:(说出想了解的台湾的事情)师: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那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台湾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是炎黄子孙
【教学目标】
1.通过书上的资料和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使学生了解炎黄子孙的由来,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能用观察的方法了解炎黄子孙的身体特征,知道一些关于人种的知识。
3.知道香港、澳门、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也和我们一样是炎黄子孙。
通过图片、故事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海外华人虽身处异国,却心系祖国。
4.了解华人中的杰出代表,能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5.让学生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是一家人。
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荣誉感,对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责任感。
6.了解海峡两岸人民交流、沟通和互助的事例,体验祖国人民盼统一的心情。
【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以自由组合的方式(老师事前了解组合情况,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
2.资料内容为:“炎黄子孙”的由来的传说故事;有关黄帝、炎帝等的传说的故事;一些杰出华人的故事。
3.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收集,老师进行指导,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4.准备歌曲《龙的传人》、小镜子、课件
【教学重点】
1.初步树立民族意识,明确炎黄子孙的来历,了解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增强民族自豪感。
2.知道香港、澳门、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也和我们一样是炎黄子孙。
通过图片、故事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海外华人虽身处异国,却心系祖国。
3.了解海峡两岸人民交流、沟通和互助的事例,体验祖国人民盼统一的心情。
【教学难点】
爱国精神的内涵和作用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继承民族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是本课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落脚点。
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接触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少,且理解难度大。
【教学条件说明】
1.城市学生由于条件较好,家长重视,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或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黄帝陵。
了解海外华人的生活习俗。
去图书馆查找陈嘉庚、丁肇中、杨振宁的资料。
2.地处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学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有关的爱国歌曲。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整合时涉及的内容多、跨度大、角度新,势必会使我们在学习时存在难度。
在学习时,如果指导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又可以使教育在课前延伸;对于民族精神这一具有相当深度的问题,可以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来初步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注重落实实际行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从刚才同学们的问候声中,老师听出了尊重、团结和自信,老师相信在接
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能够做到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好,一首好听的歌送给大家!
(播放音乐王力宏的《龙的传人》),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
多美的旋律啊!谁唱的啊?什么歌?
生:王力宏的《龙的传人》
师:王力宏是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生简单介绍(出示王力宏课件)
他是华侨,他想以这种具有超强感染力的歌唱方式让世界上角角落落所有的中国人牢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你、我,我们大家同是炎黄子孙!(板书:同是炎黄子孙)
二、祭祖之典,寻根追源
1.说到“炎黄子孙”一词,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是啊,我们为什么被称作“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又是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38页,自己去读读相关的文字资料,然后告诉老师自己的收获。
3.每年的清明节,在陕西黄陵县都要举行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祭祖活动,在这些成千上万的来宾中,不仅有我们的大陆人民,还有许多从千里迢迢之外赶来的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
请大家看看以下这段视频,看看这些人在祭祀谁?(出示清明节黄帝陵祭祀的视频)
4.海外华侨华人举行拜祖大典说明了什么?
5.大家刚才都说了自己的看法,很有见地。
海外侨胞回来参加拜祖大典,说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同学们,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说说海外华人至今还保留着哪些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三人发言)
看来同学们花了不少功夫来收集资料。
“唐人街”烙上中国印,的确是中华游子寄托相思之情的地方,外国人也可以通过“唐人街”来了解中国。
三、海外华人心系祖国
海外的游子虽然远在重洋,但是依然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变化。
课前大家搜集了资料,你知道哪些爱国华人?
(1)同学们,看,这是谁?(陈嘉庚)谁找到了有关于陈嘉庚的资料,请与大家分享你的知识积累。
(学生介绍陈嘉庚)
在陈嘉庚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许多华侨纷纷加入到祖国贡献的洪流中。
这个人你们认识他吗?
(2)齐读丁肇中的话——
(3)接着看,这又是谁?谁有他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杨振宁)
(4)说到爱国华人华侨,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人,他是近些年来香港的首富李嘉诚。
这个人是有钱,但是他把钱都用到了有用的地方。
大家看。
(5)像陈嘉庚、丁肇中、杨振宁等这些海外游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海外侨胞。
我们来了解几个名词。
华人华侨他们在用特有的方式,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和变化,推动和支持祖国建设。
(观看一组5.12地震留下的图片。
)
5.12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远在德国的中德华文学校全体师生进行捐款活动,连孩子都伸出了稚嫩的手,捐出了他们的零花钱……
四、爱国接力传承子孙
四川地震、青海地震、甘肃泥石流……无论是什么样的灾难到来,住着洋房、吃着面包的华人华侨总是万众一心的爱着自己的祖国,那么作为土生土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努力,立志报国?(学生小组交流)说得真好啊!让我们一起向我们的队旗庄严宣誓:准备着!(学生起立握拳宣誓)
五、感情升华,深情演唱
看,这是谁?为什么说洋装穿在张明敏的身上,可他的心依旧是中国心?
教师引导:看了这些影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对,这句诗的确很贴切。
少小离家,乡音未改。
我们炎黄子孙不管身在哪里,我们都怀揣一颗中国心。
六、拓展总结深化延伸
作为炎黄子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同呼吸、共命运,携起手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齐唱。
学习了本课,你有了怎样的认识?
老师认为这五个字是需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牢记一生的:我爱你,中国!心中有爱就大声说出来吧!
板书设计:
同是炎黄子孙
大陆人民
台湾同胞
港澳同胞
海外侨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