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进口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比较项目第一次第二次时间理论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牛顿力学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电磁学与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相比,哪一次是继科学技术革命之后科学技术领域的第二次重大飞跃?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新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马克思从未坐过飞机,列宁从未看过电视,毛泽东从未用过手机。

事实上,与50多年前的人相比,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巨大变化。

人们在原子能、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场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学生们畅所欲言,感叹互联网技术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授课人学科历史年段班级时间:课题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考纲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步骤设计课前检测检测内容1.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记载:“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

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这段日记反映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的背景B.“罗斯福新政”的背景C.法西斯统治下的状况D.二战后美国的状况2.1921年,日本向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本国代表发出训令,强调中国山东问题属于“不许变更事项”。

日本不愿变更的国际条约应是(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联合国家宣言》D.《华沙条约》结果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起源于哪个国家?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4、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5、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7、你认为该如何正确对待克隆技术?8、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9、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1、原子能精讲导学(1)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2)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电站有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3)核医学和核农业:核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6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_6

都公司研制。2007年,美国90%的
棉花地都种植了转基因的棉花种
子,美国棉农的收入已经增加了
至少10亿美元。……Bt种子已经显 著减少了美国棉花杀虫剂的使用。
Bollgard II转基因棉花
——皮厄特拉·里佛利:《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
问:转基降因低技成术本在、农业提上高的收应益用、对保生护产和环环境境。有何作用?
——皮厄特拉·里佛利:《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
在企提业高转知型识之文下化,水这对平我、们培个养人学的习发展能有力何和启创示新作精用神?
(三)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与素质呼唤
分组讨论:(1)请联系生活讲讲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对我们的生活有何积极影响?科技能无节制地发展吗?
(2)信息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问题,对我们的 公民素质提出怎样的新要求?
(三)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与素质呼唤
在信息时代下,我们依然要守住 法律的底线、知法守法、遵守社会公 德,诚信为人。同时,加强辨析虚假 信息的能力,严于律己,不在虚拟世 界中迷失自我。
小结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领域:原子能、计算机技术
(20世纪40、50年代以来)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如:共享单车的“不幸遭遇”、电信 诈骗、“低头族”、网购商品诚信问题等……
2017年5月勒索病毒WannaCry肆虐全球
手机游戏让人爱不释手
(三)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与素质呼唤
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较 多便利,提高了生活质量,方便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等,但也带来了网络虚 假信息传播和网络诈骗等问题。
——皮厄特拉·里佛利:《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
(的2应)用从对棉生节花产省剥发劳离展机动有的力何例资帮子助源可?、见提,高计算生机产技效术率在农业上

2017_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与技术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形,尤其是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进展的史实。

体会、明白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进展的庞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阻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熟悉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进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进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熟悉。

进程与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形,让学生对照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育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置历史材料,试探、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阻碍,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史实,归纳、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庞大增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地熟悉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育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鼓励学生踊跃应付中国所面临的机缘和挑战,刻苦学习,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奉献。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阻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讲述:“很多同窗都看过科幻影片《黑客帝国》、《魔鬼复制人》,你可曾想到,这两部电影涉及的正是现今方兴未艾的两大高新技术,别离是……”(待学生回答后进入正题)今天咱们就来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诞生并迅速进展的。

(生:听讲并回答:网络技术、克隆技术。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探讨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明白得新知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教师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进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利用了第一台电子运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 国的“863 计划”等。 作
业 完成同步练习



课三

堂科

技 革
结命
兴起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课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题 1.知识目标
课型 课时
新授课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 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
学 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
目 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 标 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 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 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 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
→计算机更新换代。 C.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0 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1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明白第三次科技革命概况,把握相关领域的重大成绩。

2.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把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阻碍。

3.感受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改变,感受科技制造的智能生活时期。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阻碍【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回忆世界历史上前两次工业革命所学的大体知识,如时刻、关键性发明、重要人物、作用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普遍运用、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和内燃机的普遍利用、汽车和飞机。

教师导入: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时期和电力时期以后,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较,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人类历史进展产生了如何的阻碍?请同窗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大体信息。

自主学习(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寻相关基础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刻、背景、国家、标志、核心等各是什么?1.时刻:20世纪四五十年代2.背景:(1)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迅速进展和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技术。

(2)科学理论的迅速进展和重大冲破。

3.国家:起源于美国,并向全世界扩散。

4.标志:原子能、运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冲破5.核心:电子运算机的普遍应用(二)教师展现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相应信息(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阻碍教师提问: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较,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请同窗们阅读以下材料并归纳。

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觉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运算机问世至今已经进展到第五代.以科技功效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19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

科学转化为工业功效的速度加速,时刻缩短。

材料二: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定义、核心;了解国际互联网;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切实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谛。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学难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和影响,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以讲述法为主,质疑导学,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情景导入提问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主要发明创造、两次工业革命对历史的影响,由导入框请大家思考:“多利”羊的诞生意味着什么?材料分析: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情况。

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播放电影《黑客帝国》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引申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然后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设计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定义2、小组活动:课前收集材料,课堂各组代表依次展示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历程。

3、想一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

4、动脑筋: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5、材料分析:以上的这些文字、数据、图片说明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以此自然过渡到下一子目。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设计表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的科学技术分类设计成表格,再总结特点。

P104的三个特点。

2、材料分析:三次科技革命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数据和相关图片、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数据,以此分析特点。

3、动脑筋:你认为克隆动物的出现仅仅是生物工程技术的成就吗?它涉及到哪些技术?说明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4、表演活动:设计不同时期人类生活的三幕场景(依次是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和今天,课前让学生适当准备,活动中让学生根据所处时期进行表演,表现出不同时期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如通讯手段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从中体会出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5、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达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的数据,“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情况,以及相应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变化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讲述:“很多同学都看过科幻影片《黑客帝国》、《魔鬼复制人》,你可曾想到,这两部电影涉及的正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两大高新技术,分别是……”(待学生回答后进入正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诞生并迅速发展的。

(生:听讲并回答:网络技术、克隆技术。

)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教师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提问:由此可见,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你比较熟悉、体会较深的是哪些技术?
(生:就自己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了解自由发言。

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如通讯手段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这一技术的感受。

教师向学生明确: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生:自由发言,畅谈互联网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或对网络技术发展的了解。

还可以推荐几名代表演示互联网给自己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和其他学生还可即兴补充。

如网上查阅资料、阅读新闻、在线购物、股票交易……)
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简要介绍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引申到克隆技术。

提问:
1.你对克隆技术有哪些了解?
(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或收集的资料介绍克隆技术。

)
2.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呢?
(生:展开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
3.科技的高度发达,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对此你有哪些了解?你认为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生:展开讨论,形成正确观点,即: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文字材料、图片、数据分类展示:
1.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的科学技术分类设计成表格,连同有关的一些图片提供给学生。

2.将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蒸汽机、电动机、原子能、移动电话、激光、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数据和相关图片提供给学生。

3.介绍生物工程技术兴起的情况及其综合性特点。

4.将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数据提供给学生。

(生:1.认识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涉及多种领域,显示出技术群的特点。

2.从中得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的结论。

3.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

4.悟出科技进步已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
援引相关史实和数据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

向学生提供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达国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的数据,“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情况,以及相应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比例变化的数据。

可向学生介绍法国的“尤里卡计划”、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奋发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作出贡献。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概况⎩⎪⎨⎪⎧时间:20世纪40~50年代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等成就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特点⎩⎪⎨⎪⎧1.成果多、转化快2.彼此间联系性强3.作用大影响⎩⎪⎨⎪⎧1.推动生产力发展2.引起经济结构变化3.影响到各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4.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