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1、背景:原有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科技、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2、欧洲共同体:1967年,简称“欧共体”,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组成。
3、作用: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欧盟: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1)原因: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革新生产技术. 刺
激了经济发展
(2)发展:七八十年代放缓。
90年代以后,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
②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的大量军需订单;
③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
(2)成就: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国际地位提升,谋求成为政治大国而增加军费,引起亚洲邻国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欧洲:英、法、联邦德成为“福利国家”
2、美国:修订《社会保障法》,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3、影响:缓和阶级矛盾,创造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 它是一堆瓦砾,
废墟上的儿童
是一个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柏林街头的瓦砾残墙
——丘吉尔
二战被盟军轰炸后的汉若威一片废墟
波兰首都华沙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欧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 哪些?
原因:
1.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2.知道“欧共体”“欧盟”的建立及意义;二战后美国 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 3.掌握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就 4.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情况 【重点】 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难点】 “欧共体”“欧盟”的建立及意义
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 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政府 行政费用的1/5左右,这一比 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 的。1950—1972年,教育经 费由1599亿日元增加到40244 亿元,增加近25倍。
日本战后坚持以“科技立国”,为了 扭转战后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制定了 “吸收型战略”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 进国外新技术,广泛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 面革新和创造。
(1967 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欧盟旗帜
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 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 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 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想一想:欧洲的联合有什么作用? 作用: ①加强经济合作; ②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
的提高;
③提高了西欧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21张PPT)

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通过关键词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B 关键词“20世纪末”、“经济强国”、“第二”是指( )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俄罗斯
4、二战后日本经济告诉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 ( )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局限: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高福利的优点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高福利的弊端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老龄化危机
影响社会社产
过度高福利
行政成本变高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知识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导入新课
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实现了吗?近代到现代,欧洲从战争 走向和平,从分裂走向合作,欧洲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迪?
一、欧洲的联合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 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 年时间。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 垣。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 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 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
加入联合国。此后一直到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
值⑶年影均响增:长随率着超经过济1的0%发,展位,居日资本本的主国义际大地国位之也首得。
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
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还局限于表面的现象,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2.课件: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案例: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事例。
4.讨论话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提问:“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国有企业的建立、福利制度的完善、经济计划的实施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素养导学】时空观念:利用大事年表的形式,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过程。
唯物史观:分析美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再对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及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基础主干落实 一、欧洲的联合1.原因: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2.过程及影响: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时间原因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经济进一步发展2.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
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
②内因: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①经济上: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②政治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评价:(1)积极性: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局限性: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重点任务驱动材料一二战后初期……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无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
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苏联正在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利用西欧各国的困难策动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五单元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教案

第17 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一、教学理念通过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即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主义发展的特点,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增加多媒体视频、图片素材、新闻报道等知识,加深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中“新”的了解,增强学生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发展的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部分内容展示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及相互联系。
本课与本单元第18、19 两课,分别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亚非拉国家三个角度给我们呈现了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
加上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学上要利用文字史料、图表、视频等来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接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四、教学目标1、能够概况出欧洲联合的过程及特点,认识到欧盟的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能够在归纳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到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和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能够说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通过相关史实,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利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共23张ppt)

2、温建故立知过新程: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 大量过剩,价格下跌。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美国掀起了工人运 动和农民斗争的高潮。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权稳定,罗斯福加 强政府干预,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过程 (1)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 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 位的提高 (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 体化的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通过 《巴黎条约》成立,1952年7月23日生 效。根据条约规定,成员国毋须交纳 关税而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西 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
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 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 A.美国的扶持和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
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 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 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目的 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重振西欧雄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一、欧洲的联合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 它是一堆瓦砾, 是一个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如果欧洲人民为了相互的利益决 心团结起来,……那么,他们仍然 有力量扫除周围的恐怖和灾难。
———丘吉尔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100
80
60
40
20
0
联邦德国
法国
原因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 的经济政策,重视科技和教育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二十年间,日本经济调整发展,1968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
胀。(政治)
◆明确提出要加入政治大 国的行列; ◆重整军备,军费开支居 世界第二; ◆以国际合作名义,接连 向海外派兵; ◆几年多次要求成为常任 理事国。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⒈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史实;了解美国经济 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本经济崛起与原因;
⒉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⒊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 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原因1:美国在日本进行民主化 和非军事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
原因2:美国对日本的扶植
为美国修理战车的日本工厂
材料: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军 “特需订货”的刺激下,日本出 现“战争景气”。1500亿日元的 滞销货一扫而空,许多已关闭 的工厂重新开工,外汇收入不 断攀升,绝路逢生的日本经济 迅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日本
国家
1.战后经济发展: 经济恢复:20世纪50年代初,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标准的
创新教学设计
学校:____________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_____ 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十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________________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黑春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荥阳市教育体育局监制
2019年 4 月 12 日
课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备课时间: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一欧洲人说: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
材料二欧共体成立后,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政策,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为西欧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 1993年,“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联盟……至2013年止,欧盟成员国为28个。
2018年27个成员国。
(英国脱欧)
材料四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学生探究,归纳总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欧洲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探究四阅读材料分析美国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战后美国地位
材料二战后初期,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是一片战争废墟,美国制造的商品和美国的资本很快进入这些国家,刺激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1945年—196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涌现除了许多高科技成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
同时,美国增加对高新工业的投入,使科技成果很快就能转化为生产力,从1945年到1970年的25年间,共投入175亿美元。
学生合作分析归纳总结:
战后美国发展的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拓展延伸:从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哪些启示?
重视科技教育,必须坚持科教兴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探究五观察图片、分析材料归纳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国家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
9972 2041 1870 1423 1237 1006
金额(亿
美元)
材料一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美国的扶持密不可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亚洲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以日本为军需供应基地,日本因此大发战争财。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政府行政费用的1/5左右,…… 1950-1972年,教育经费由1599亿日元增加到40244亿元,增加近25倍。
材料三 1956年日本政府在称:“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
”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最新技术设备,迅速形成电机、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合成纤维和合成树脂六大新兴工业部门……
材料四日本采取了“倾针生产方式”、“倾针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
学生讨论归纳日本发展原因:
⒈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⒉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⒊日本政府制定恰当经济政策。
⒋重视教育,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探究六西欧和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美国的援助、扶植;采用先进科技;重视教育;恰当的经济政策拓展延伸欧洲、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启示?
⒈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⒉发展科技,注重创新;
⒊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⒋坚持改革开放;
5.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思维拓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洲15国的失业率始终在10%左右摆动,失业者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在法国,年轻人失业率已接
近20%,数百万年轻人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大规模的失业必然减少福利收入,扩大福利支出,打破福利国家的平衡预算,使福利国家陷入濒于瘫痪的境地。
材料二典型的“福利国家”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其社会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
1951年至1986年,英国出现财政赤字的年份有32年,累计赤字达1209亿英镑。
材料三据统计,英国80岁以上的老人在20世纪40年代仅为75万,90年代为200万,2020年将为300万;工作人员与领取养老金人数的比例随之变化,社会保障费用的一半需支付养老金。
材料四在瑞典高福利制度下,人们工作和不工作的收入相差不到20%,所以躺在高福利“摇篮”中的瑞典人,工作积极性较低,对请假和缺勤抱轻率态度,正如瑞典人自己所言,他们创造了“两个新高”,即人的寿命最高,旷工、病假率最高。
如今,不愿就业、厌恶工作在瑞典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现象。
学生讨论总结:
失业危机;财政危机;老龄危机;观念危机等
环节四: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框架
环节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①美国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于1993年B.是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通过关键词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20世纪末”、“经济强国”、“第二”是指()
A.美国 B.日本C.欧盟 D.俄罗斯
4、二战后日本经济告诉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设计说明:
1.理念: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实现有效教学。
2.内涵:1)既定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三者内容上的同一性2)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估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3.基本程序与原则:以“教学效益”为纬线,“教师的教学哲学、智慧与能力”为经线,遵循教学评的一致性,处理好三个程序:
制定学习目标(回答:什么最值得学习)——设计课堂评价(回答:如何证明实现了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回答: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帮助达标)
4.构成:包括四部分:(一)学习目标的设置(二)评价任务的设计(三)教学设计(四)作业/拓展设计。
5.操作方法: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
依据制定目标的三个依据:课标在哪里?——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在哪里?——回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生在哪里?——回答: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制定出准确、清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
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
在设计、实施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等。
第六,撰写教学反思。
通过思考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等,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实现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