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鉴赏答案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鉴赏答案《喜见外弟又言别》是由李益所创作,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喜见外弟又言别》作者: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喜见外弟又言别》注解外弟:表弟。
乱:指安史之乱。
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喜见外弟又言别》韵译经过了十年的乱离之后,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
初见动问尊姓使我惊讶,说名字才忆起旧时面容。
别后经历多少沧海桑田,长谈直到山寺敲响暮钟。
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几重?《喜见外弟又言别》评析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
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
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
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
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
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
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
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
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
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
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
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
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
《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原文及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原文及赏析《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原文及赏析【诗句】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出处】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意思】想到明天你将要踏上往巴陵的道路; 此去一别,真不知你我又要相隔几重山岳了。
这是描写亲友短暂相聚又要别离,山长路远,不知何年何月能再相逢? 离情依依,无限惆怅伤感。
用“明日”点明聚散匆匆,用“巴陵道”点明外弟行程去向,用“秋山”暗寓伤离之情,用“又几重”抒写后会难期的惆怅,委婉蕴藉,沉挚感人。
【全诗】《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1】1.外弟:表弟,所指未详。
2.十年离乱:长时间的动荡与分离。
作者幼年便历经“安史之乱”,此后,又目睹社会的不断动荡,故云。
3.初见:犹言乍一见,刚刚见到。
4.沧海事:指沧桑巨变的世事。
用的是传说中的麻姑仙人见沧海变桑田的典故。
5.巴陵:唐代岳州巴陵郡,郡治在今湖南省岳阳县。
【注释2】①十年离乱:天宝十四载(755)冬安史之乱爆发,至宝应元年(762)被平定,前后八年,其后北方藩镇割据,西边吐蕃入侵,仍继续不断。
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②二句意谓初相见时问姓氏,心中已惊疑,说出名字,忆想旧容,变惊为喜。
③二句意谓长谈别后沧桑巨变事,话说完已天暮,寺庙已打夜钟。
沧海:沧海桑田的简称。
《神仙传·麻姑》记载,女仙麻姑对王方平说,与他分别之后,已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因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巨变。
④二句意谓明天你将走上向巴陵的道路,我们之间又要相隔几重秋山。
巴陵:唐郡名,即岳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巴陵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
【译】多年离散之后相逢,我们已经不再是儿童。
问起姓来,不由得惊讶我们为何(是表亲却又)初次见面,待称呼了名字,才渐渐地回忆出了当年熟悉的面容。
多年相别,世事真如沧海巨变,细语刚说,不觉已是日落长空,隐隐传来了钟的余声。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原文译文赏析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原文|译文|赏析《喜见外弟又言别》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李益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喜见外弟又言别》原文唐代: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及注释译文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注释⑴外弟:表弟。
言别:话别。
⑵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
离乱:一作“乱离”。
⑶一:副词。
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⑷“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⑸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
来,后也。
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⑹语罢:谈话停止。
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⑺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
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
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
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
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
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
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
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
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
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
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赏析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诗写聚散离合之情,妙处在于能够把乱世人生的感慨,久别乍逢这一刹那间悲喜交集的心理状态,真实而生动地刻划出来。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写战乱纷纷,一别就十年。
离别时诗人和外弟还年少,今日相逢都已长大成人了。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写初见询问对方的名字,好像初相识的朋友,等到对方道出了名字,才回忆起对方旧日的面容。
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写千言万语,说不完别后的变故,不知不觉,已传来寺庙的晚钟。
尾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写第二天彼此就要分别了,对方就要踏上巴陵道,重重的秋山,又要将双方隔开。
国家动荡不宁,诗人与表弟天各一方,十年之后重新相逢,久别初见,两人似乎已不相识,互通姓名之后,才能想起以前的容貌。
两人各叙别来的情况,直至深夜。
而第二天,两人又要分别了,重重秋山,又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此诗以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悲欢离合之情。
诗的意境脉络和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大致相同。
然而此诗是写少小离别,长大相逢,故云“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而司空曙的诗是成人后几度睽隔,故云“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此诗意境悠远,形象地描绘出了动荡岁月里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
古诗喜见外弟又言别翻译赏析

古诗喜见外弟又言别翻译赏析《喜见外弟又言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
古诗全文如下: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前言】《喜见外弟又言别》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注释】⑴外弟:表弟。
言别:话别。
⑵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
离乱:一作“乱离”。
⑶一:副词。
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⑷这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⑸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
来,后也。
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⑹语罢:谈话停止。
⑺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翻译】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赏析】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
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
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
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
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
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
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
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简析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简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①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②,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③,秋山又几重?
【注解】
①外弟:表弟。
②沧海:比喻别后世事的变化。
③巴陵:唐代的巴陵郡,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赏析】
本诗描写久别重逢又分离的情景。
诗中采用白描的手法,以凝练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真切深刻地表现了动乱时期亲友间聚散离合的复杂感情。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刻画久别乍逢悲喜交集的心理状态,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
喜见外弟又言别以叙事为主

喜见外弟又言别以叙事为主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自然、凝练生动。
首联开门见山,介
绍二人相逢的背景,幼年分开,历经十年世事动荡,意外相逢,用语平白如话,朴素自然。
颔联写二人重逢的场面,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认识到交谈相认的神
情变化过程,凝练生动。
[解析] 从解读诗句入手,理解诗意,概括特点。
平实的语言从叙
事中体现出来,但又表达生动凝练。
首联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
幼年分开,历经十年世事动荡,意外相逢,用语平白如话,朴素自然,如同话家常一般。
颔联一“惊”一“忆”,形象再现了由初见不认
识到后来相认的神情变化过程,“沧海事”用语凝练,高度概括了
别后的种种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尾联以想象
虚景的描写,寄寓了对外弟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别后的牵挂之意。
《喜见外弟又言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原文及翻译赏析《喜见外弟又言别》原文及翻译赏析《喜见外弟又言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诗句】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出处】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意思翻译】我和你十年来,遭到重重离乱,到现在你人已长大,怎奈刚重逢又要离别。
先问起姓氏,好像是初次见面,但又有些惊疑,待说出名字才知是表弟,慢慢回忆起他旧时的容貌。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阔别多年的人对面相逢,竟一下子认不出来了,经提示或回忆,才慢慢想起来。
[例]校园里,到处都是老同学,到处都是,“认出来了没有?”“真的是你呀!”特别是当年那些亭亭玉立的少女们,如今相见,真可谓“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了。
(龙志毅《非烟非梦少年事》)【鉴赏1】初次见面,问你的姓不禁有些惊讶,等你说出名字以后,立刻就回想起你旧时的容貌了。
这两句诗描写与老友分别许久,已经认不得对方;等到互相通报姓名,这才知道原来是老友旧识,惊喜之情,不难想见。
【鉴赏2】久别重逢,恍若初见,等对方把姓名说出,才逐渐回忆起表弟当时的容貌。
外弟,就是表弟。
诗人与表弟数十年未见,当时双方都还年轻,如今却垂垂老矣。
正因为离别时间太长,所以乍然相逢,恰如初见。
诗人寥寥二句,便将相逢的激动场面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来。
这种场面,恐怕也只有亲历乱世,与亲人分离的当事者才能写出。
诗歌既表现了久别重逢的欢愉之情,也蕴含着战乱年代聚散无常的感伤。
【全诗】《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①外弟:姑母的儿子。
②沧海事:指巨大变化的社会人事,即第一句所说的“十年离乱”。
③巴陵:唐郡名,即岳州(今湖南岳阳市)。
【鉴赏1】这诗写聚散离合之情,妙处在于能够把乱世人生的感慨,久别乍逢这一刹那间悲喜交集的心理状态,真实而生动地刻划出来。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写战乱纷纷,一别就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
1、外弟:表弟。
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译文:
经过了十年的乱离之后,
长大后在异地忽然相逢。
初见动问尊姓使我惊讶,
说名字才忆起旧时面容。
别后经历多少沧海桑田,
长谈直到山寺敲响暮钟。
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
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几重?
赏析:
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
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
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