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教案

合集下载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

动物学(Zoology)第一讲概述•动物学定义•动物分类的原理与方法•动物学学习与研究的方法一、动物学定义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学研究的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分布、生态、发育、行为、遗传、进化以及驯养、保护、控制等与人类及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

它是生命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1.分类学又称系统学(Taxonomy or sysmatics)为了对动物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探索物种彼此间自然的关系和发展规律,需要对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

动物分类学就是研究动物的种类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正确的分类系统的科学。

它是动物科学的基础。

目前动物界中已描述过的动物种数约在150万种以上,如包括亚种可能超过200万种。

2.种的概念及分类阶元•种或物种(species)是分类系统所用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特征和一定的自然分部区的生物类群。

物种是繁殖单元,一个物种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即种间是生殖隔离的(生理学标准)。

•问题不同肤色的人是不是同一物种? 马与驴能够交配并产生后代骡,马与驴是否为同一物种?•亚种(subspecies)指种内个体在地理隔离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它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

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的个体呈现不同为界限。

(如家蝇在我国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眼距近、西方亚种眼距远,在我国中部有分布的重叠区,但除去中间类型外仍有75%有明显差别,故是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亚种。

•分类阶元(分类等级)为了将数量众多的物种结构化,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依据物种间的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亲疏,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由大到小的分类分类阶元有七个主要等级。

界(Kingdom)、门(Phylum)、纲(C1ass)、目(Order)、科(Family)、属 (Genus)、种(Species)。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

概述与原生动物门教案第一章:生物分类与原生动物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2. 掌握原生动物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内容: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2. 原生动物的概念:原生动物是生物分类中最低等、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细胞内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3. 原生动物的特征:原生动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的环境中,营养方式多样,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2. 讲解原生动物的概念和特征,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原生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和联系。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绘制原生动物的特征示意图,加深对原生动物特征的理解。

2. 布置小组研究任务,让学生调查和报告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性。

2. 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教学内容:1. 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性:原生动物形态各异,有球形、丝状、螺旋形等。

2. 原生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原生动物的结构简单,通常只有一个细胞,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有的原生动物具有细胞壁。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形态的原生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特征。

2. 讲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结构特征,通过实物或模型进行展示。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原生动物形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绘制不同形态的原生动物示意图,加深对原生动物形态多样性的理解。

2. 布置小组研究任务,让学生调查和报告原生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和适应策略。

第三章: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2. 掌握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1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

2.相关的实验准备。

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4.课时分配 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1.1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

(三、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1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2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媒体演示课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

2.3制定并实施计划2.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提出改进意见。

2.5表达交流、2.6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四、消化的全过程3.1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第一章原生动物

第一章原生动物

第一章原生动物教学目的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

2.了解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4.继续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

教学重点1.动物的特征。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的草履虫。

2.草履虫的呼吸、食物泡的形成、养料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

知识总结原生动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身体一般只由一个细胞组成。

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

它的形状像倒转的草鞋,身体长圆形,在载玻片上靠近草履虫培养液的一端滴一滴清水,用解剖针把培养液和清水沟通起来。

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聚集在哪一边?由是可知道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而植物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草履虫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

对照挂图或课本上的草履虫结构图辨认:草履虫的纤毛、口沟、大核、小核、伸缩泡等结构。

1.运动:依靠纤毛摆动,旋转前进。

除极少数低等藻类外(如衣藻),一般2.消化: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在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并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滚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体外。

这种消化方式属于细胞内消化。

(植物有叶绿素能制造有机养料)3.呼吸: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水中氧气通过表膜进入细胞质,体内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表膜排出,释放的能量4.排泄:前后两个伸缩5、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第二章腔肠动物教学目的1.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认识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3.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4.了解水螅的采集和观察方法,掌握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水螅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水螅的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2.水螅神经网的无定向传导。

知识讲解一、水螅让学生对照水螅结构图叙述。

要求按从上到下、从外向内的顺序说出水螅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原生生物和原生动物【生物教学--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原生生物和原生动物【生物教学--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

《原生生物和原生动物【生物教学--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摘要: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了草履虫形态结构特和生理特,3.关草履虫结构教学可以紧接形态进行讲,外还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身体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等结构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了草履虫形态结构特和生理特;了原生动物门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关系.通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释实验结能力3.通学习原生动物门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思想;通了原生动物与人类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教育重、难分析.草履虫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节教学重因()容是学生次从上学习到动物学知识按着达尔进化观原生动物是动物界原始、简单、低等单细胞动物通讲原生动物代表——草履虫形态结构及生理特使学生了原始动物所具有特征可续知识学习奠定良基础()通重容讲还可以使学生了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基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基单位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植物细胞对比两者相和不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了使学生巩固旧知识基础上更地掌握新知识(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样营养方式——异养通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对比植物体生理活动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质特征理.草履虫对营养物质吸收和代谢终产物排出是节教学容难因()动物营养方式与植物营养方式不样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有机物草履虫食物主要是水细菌及其它生物和腐烂有机物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摆动汇集到口沟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胞咽胞咽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当食物泡足够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细胞质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体沿定方向运行着初从草履虫身体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移动移动程草履虫体酶把食物泡食物逐渐消化消化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食物泡也逐渐地变不能消化食物残渣仍食物泡顺着细胞质移动由身体端胞肛排出体外由看草履虫整营养物质吸收程与植物体是截然不教师要讲清草履虫形态、结构基础上讲草履虫营养物质摄入、消化、吸收及残渣排出程这些容对刚刚接触动物学学生讲是显得繁琐特别是节课上既要记住系列名词又要理套套新生理程确有定难这就要教师能要围深入浅出地讲明其概念、特()草履虫代谢废物排出也是学生难理容对草履虫体两伸缩泡和它周围收集管认识些学生容易理成平面结构教师可以借助模型或看录像片进行讲说明伸缩泡是种泡状结构从面思上理它可以伸缩当收集管收集了细胞代谢废物(多余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缩泡伸缩泡逐渐涨到定程表膜孔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教师讲课定要使学生分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叫“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学生很容易将“排泄”和“排遗”相混淆教师可以进步讲明排泄是将细胞参与代谢程产生废物排出体外;而排遗是将食物泡消化不了残渣排出体外这些残渣没有进入细胞参与代谢程3.显微镜下到草履虫并能认识相应结构也是教学程难因“观察草履虫”是学生做动物实验显微镜下观察既又活动草履虫确实不容易要突破这难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①课前组织部分学生进行草履虫培养准备具有定密草履虫培养液②教师示或看录像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效会更③巩固显微镜使用教学程设计、课题参考课课二、课.引言设计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把讲课与实验结合起通实验、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学生己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种教法比先讲课实验传统教法更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更有助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识所以节课可以这样开始首先教师取出瓶装有丰富有机质河水给学生看然请学生从取滴制成临装片显微下观察有条件学校教师用显微投影仪与学生起制作张临装片然与学生起讨论显微镜下能看到什么生物呢?有植物、微生物还有动物教师向学生介绍我们这里看到动物是动物界原始、简单、低等单细胞动物叫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约有3万多种分布很广有由生活种类(海水、淡水、空气)也有寄生生活种类它体有些特化结构用维持它生命和延续代下面我们以原生动物代表——草履虫例研究下它形态和结构.关草履虫形态教学可以这样安排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试管有定浓草履虫培养液使学生对草履虫有定感性认识那些体微、能够移动白就是草履虫它们喜欢聚集培养液上方它形态结构特只有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二让学生从培养液上方取滴液体制成临装片制作装片程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了避免草履虫视野跑得太快可以想什么办法阻止它什么要把少许棉花纤维放滴有培养液玻片上?教师要有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问题能力学生观察装片可以播放草履虫形态录像片以助学生准确制片和得出正确结论还可以请学生把草履虫形态画黑板上三教师可以对草履虫名由做补充说明;也可以用草履虫模型进步定位草履虫形态或黑板上对学生画出形态进行修改以备讲结构用3.关草履虫结构教学可以紧接形态进行讲教师可以问学生草履虫身体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它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相和不?怎样证明这些相和不?教师可以结合挂图或画板图带领学生把草履虫结构弄清楚还可以给学生放录像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全身布满纤毛身体侧有口沟其旋运动特以及布满棉花纤维水钻钻样子外还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身体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等结构讲结构应有识地提示学生①草履虫原始特②与植物细胞结构上差异.关草履虫生理特教学可以与植物对比地进行讲教师可以问学生绿色植物是怎样获取营养?草履虫又是怎样获取营养呢?由启发学生理养与异养概念以及草履虫捕食、消化、吸收和排出食物残渣程并明确给出排遣概念关食物泡形成和移动路线教师可画板图说明并请学生用高倍镜观察草履虫体食物泡移动情况观察程教师可以提问食物泡是否样?哪儿哪儿?什么?有条件学校还可以放录像说明特别是排遗程教师要告诉学生草履虫消化方式是细胞消化关草履虫呼吸教师可以借助板图说明草履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整身体表膜进行草履虫通表膜把溶水氧气渗入到细胞质进入细胞质氧气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植物呼吸作用理氧气草履虫体也是分有机物释放能量作生命活动动力有机物分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含氨废物可以从体表(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表膜)排出也可和量多余水起借伸缩泡排出关草履虫排泄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位草履虫身体前二端收集管和伸缩泡运动情况然提问①收集管与伸缩泡关系如何运动特怎样?②前二伸缩泡伸缩特是什么?这样伸缩处是什么?③伸缩泡废物通什么途径排出体外?④什么叫排泄?它与排遣区别是什么?讲完上述容教师可黑板上结草履虫消化、吸收、呼吸和排泄程通上述结可以使学生把草履虫几生理程系起便理和掌握提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没有反应?怎样反应?这是下节课讨论问题三、二课.引言设计二课开始教师用草履虫形态结构图请学生回忆课所观察和学习到容及知识请学生回答①草履虫形态前端和端区别?②部各部分结构名称?③草履虫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程?①草履虫结构和生理上与植物细胞不?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说草履虫除了形态、结构、生理上与植物有所不外还表现它对外界刺激反应上与植物也不相怎样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呢?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己设计实验然教师再引导学生做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学生进行实验程教师可以提些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例如什么叫应激性?清水对草履虫有没有刺激?草履虫对清水和盐粒刺激是怎样反应?植物对外界刺激有没有反应?动、植物对外界刺激反应有什么不?教师要重申①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这种反应叫应激性②动物应激性能够使它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③动物对外界刺激反应要比植物灵敏得多(可以举例)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是通表膜上特定结构感应3.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和不教师可以把讨论结用投影片打出也可以整理出板.关草履虫生殖有条件学校可以先放段录像让学生看清草履虫进行无性生殖程;也可以用挂图或教师画板图进行说明草履虫适宜条件下进行分裂生殖要说明几①草履虫分裂生殖是横二分裂②分裂细胞核先拉长再断裂然从草履虫身体部向凹陷断成二③新体除各有核和核外还保留母体伸缩泡并再形成新伸缩泡④适宜条件下草履虫般两完成次分裂5.关原生动物种类和特征教学可以这样安排讲完草履虫生理教师可以这样说草履虫种类约有二十多种我们实验用草履虫只是其种叫草履虫所谓草履虫也是相对而言它身体只有十几微米~多微米除外还有双核草履虫、多核草履虫等它们都是草履虫族成员原生动物约有3万多种些是有益种类如太阳虫、喇叭虫、钟虫等可以做鱼及其它水生动物饵;也有有害种类如使人得疟疾病疟原虫使人得痢疾痢疾变形虫有条件学校可以放映相应录像也可以用挂图说明教师可以做以下总结原生动物种类虽多但它们都有其共特征即身体微结构简单整身体是由细胞构成(这些特也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因原生动物也叫单细胞动物是动物界低等、原始动物.300多年前列虎克用放约70倍透镜看到了很多由生活和寄生生活原生动物他把眼虫描述“绿、两端白”虫子人尊称他原生动物父.原生动物形态变化很有原生质随流动、形态不定变形虫;有结构精巧、宛如雕刻着花纹工艺品放射虫和有孔虫种类可因处生活史不期或不环境条件而改变形状体般0微米~毫米只有微米(如寄生红细胞巴倍虫)长达9厘米(如早新生代钱币虫)3.已知有30种原生动物直接侵人体至少有人类因寄生原生动物而患病每年有35亿人患疟疾非洲、太平洋群岛、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每年因患疟疾而致死约00万人土壤原生动物能促进土壤有机物质循环能助植物碎片分成有用腐殖质能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由原生动物具有材易得、适、繁殖期短、容易培养、便模拟等优生物学细胞、遗传、生理、生物化学等领域它们常被用作实验材现访问是国教师吧旗下教案。

普通动物学—原生动物门上课学习教案

普通动物学—原生动物门上课学习教案
第22页/共42页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表壳虫 砂壳虫
有孔虫 足衣虫
第23页/共42页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②辐足亚纲 具轴伪足(wěizú),一般呈球形,多营漂浮
生活
太阳虫:多生活在淡 水中,细胞质呈泡沫 状,伪足较长,内有 细丝(xì sī),适于漂浮 生活。
放射虫:具硅质骨骼 。分为外质和内质。 外质中有很多泡,增 加浮力。内、外质之 间具有一个几丁质囊 ,称为中央囊,具1至 多个细胞核。
的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
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 段。
大滋养体:个大,能分泌蛋白 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
小滋养体:个小,寄生于肠腔
,不侵蚀肠壁,以细菌和霉
菌为食物。
包囊:指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
的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抵
痢疾(lìji)内变形虫
抗不良环境能力强,4个核的 包囊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第18页/共42页
细胞内消化:食物形成食物泡进入(jìnrù)细 胞内和溶酶体融合并消化的过程。
排遗:不能消化(xiāohuà)的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13页/共42页
第十四页,共42页。
胞饮作用:变形虫能摄取一些液体食物(shíwù),如在含有蛋白质、氨基酸 或某些盐类的液体环境中。这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变形虫质膜表面后,使 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断裂形成一些液泡,将吸附 物包裹其中移到细胞质中,这些液泡和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 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故称为胞饮作用 。
第1页/共42页
第二页,共42页。
(一)鞭毛(biānmáo)纲-绿眼虫
生活(shēnghuó)在有机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积水。温暖季节可 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绿色

第一章原生动物 教学设计

第一章原生动物 教学设计

第一章原生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第一章《动物的分类》中的第一节课——原生动物。

本节课是生物科学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生首次接触到原生动物这一生物分类小组,对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规律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和疑惑。

本次教学将通过讲解、展示、实践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原生动物的科学概念、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帮助学生认清生物系统中原生动物的地位和作用,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2. 教学目标1.掌握原生动物的名词、分类;2.了解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3.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规律;4.通过实践,观察和认识不同类别的原生动物;5.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精神;6.建立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内容1.原生动物的定义和分类;2.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组成;3.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4.原生动物的功能;5.原生动物的分类方法。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生动物的定义、组成、分类和生活习性;2.教学难点: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传统的讲解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和相关概念;2.展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3.实践法:通过实验、模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认识原生动物;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想象,拓宽思路和视野。

2. 教学手段1.电子白板、数据投影、音响等设备;2.生物标本、原生动物活体、显微镜等实物;3.PPT演示、实验模拟等教学软件;4.学生手册、课件、讲义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环节设计环节教学内容目标导入生物分类小测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讲授1. 原生动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原生动物的形态和组成 3. 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原生动物的功能5. 原生动物的分类方法传授相关概念和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展示1. 生物标本 2. 原生动物活体 3. 显微镜下的原生动物多媒体手段、实物操作,使学生直观认知、强化联系实践1. 原生动物实验方法、步骤演示 2. 填报、分析实验结果训练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巧讨论1. 原生动物的分类方法 2. 学生自主展示其他原生动物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思维层次、拓宽思路和视野总结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经验的总结归纳,对原生动物的整体认知、科学价值形成完整理解2. 课堂设计方案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发放生物分类小测,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2.教师针对小测答案进行讲解,梳理学生已学习的知识点和概念;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挖掘学生对原生动物分类的认知情况。

七年级生物原生动物门

七年级生物原生动物门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

接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

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

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

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

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人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

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第一章原生动物门教学目标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

按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

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

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

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

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入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

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在食物泡内,顺着细胞质的移动,由身体后端的胞肛排出体外。

由此看来,草履虫整个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与植物体是截然不同的。

教师要在讲清草履虫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讲解草履虫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及残渣排出的过程。

这些内容对刚刚接触动物学的学生讲,是显得繁琐。

特别是在一节课上,既要记住一系列名词,又要理解一套套新的生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要求的范围内,深入浅出地讲明其中的概念、特点。

(2)草履虫代谢废物的排出也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

对草履虫体内的两个伸缩泡和它周围的收集管的认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成平面的结构。

教师可以借助于模型或看录像片进行讲解,说明伸缩泡是一种泡状的结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可以伸缩。

当收集管收集了细胞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缩泡后,伸缩泡逐渐涨大,到一定程度后,经过表膜小孔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使学生分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叫“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

学生很容易将“排泄”和“排遗”相混淆。

教师可以进一步讲明:排泄是将细胞内的参与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排遗是将食物泡中的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体外,这些残渣没有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的过程。

3.在显微镜下找到草履虫,并能认识相应的结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观察草履虫”是学生做的第一个动物实验。

在显微镜下观察既小又活动的草履虫确实不容易。

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①课前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草履虫的培养,准备好具有一定密度的草履虫培养液。

②教师示范或看录像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效果会更好。

③注意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2课时二、第一课时1.引言的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讲课与实验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实践证明,这种教法比先讲课后实验的传统教法更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所以,本节课可以这样开始:首先,教师取出一瓶装有丰富有机质的河水给学生看。

然后,请学生从中取一滴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下观察。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用显微投影仪与学生一起制作一张临时装片,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

在显微镜下能看到什么生物呢?有植物、微生物,还有动物。

教师向学生介绍:我们这里看到的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叫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大约有3万多种,分布很广,有自由生活的种类(海水、淡水、空气中),也有寄生生活的种类。

它的体内有些特化的结构,用来维持它的生命和延续后代。

下面我们以原生动物中的代表——草履虫为例,来研究一下它的形态和结构。

2.关于草履虫的形态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试管中有一定浓度的草履虫培养液。

使学生对草履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些个体微小、能够移动的小白点就是草履虫,它们喜欢聚集在培养液的上方。

它的形态结构特点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第二,让学生从培养液的上方取一滴液体,制成临时装片。

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为了避免草履虫在视野中跑得太快,可以想什么办法阻止它。

为什么要把少许棉花纤维放在滴有培养液的载玻片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观察装片的同时,可以播放草履虫形态的录像片,以帮助学生准确制片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可以请学生把草履虫的形态画在黑板上。

第三,教师可以对草履虫名字的由来,做补充说明;也可以用草履虫的模型进一步定位草履虫的形态或在黑板上对学生画出的形态进行修改,以备讲结构时用。

3.关于草履虫的结构的教学,可以紧接形态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问学生:草履虫的身体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它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证明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结合挂图或自画板图带领学生把草履虫的结构弄清楚。

还可以给学生放录像,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全身布满纤毛,身体一侧有口沟,其旋转运动的特点以及在布满棉花纤维的水中钻来钻去的样子。

此外,还能清楚地看到草履虫身体内的食物泡、伸缩泡、细胞核等结构。

讲结构时,应有意识地提示学生:①草履虫的原始特点。

②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4.关于草履虫的生理特点的教学,可以与植物对比地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问学生:绿色植物是怎样获取营养的?草履虫又是怎样获取营养的呢?由此来启发学生理解:自养与异养的概念以及草履虫的捕食、消化、吸收和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

并明确给出排遣的概念。

关于食物泡的形成和移动路线,教师可画板图说明,并请学生用高倍镜观察一个草履虫体内食物泡的移动情况。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食物泡的大小是否一样?哪儿的最大,哪儿的最小?为什么?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放录像说明,特别是排遗的过程。

教师要告诉学生:草履虫的消化方式是细胞内消化。

关于草履虫的呼吸,教师可以借助板图说明:草履虫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整个身体表膜进行的。

草履虫通过表膜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渗入到细胞质中。

进入细胞质中的氧气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植物的呼吸作用。

同理,氧气在草履虫体内也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动力。

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含氨废物,可以从体表(表膜)排出,也可和大量多余的水一起借伸缩泡排出。

关于草履虫的排泄,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察位于草履虫身体前后二端的收集管和伸缩泡的运动情况,然后提问:①收集管与伸缩泡的关系如何,运动特点怎样?②前后二个伸缩泡的伸缩特点是什么?这样伸缩的好处是什么?③伸缩泡中的废物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④什么叫排泄?它与排遣的区别是什么?讲完上述内容,教师可在黑板上小结草履虫的消化、吸收、呼吸和排泄的过程:通过上述小结,可以使学生把草履虫的几个生理过程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

最后,提出: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没有反应?怎样反应?这是下节课讨论的问题。

三、第二课时1.引言的设计:第二课时开始,教师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图,请学生回忆第一课时所观察和学习到的内容及知识。

请学生回答:①草履虫的形态,前端和后端的区别?②内部各部分结构名称?③草履虫的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过程?①草履虫在结构和生理上,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说:草履虫除了在形态、结构、生理上与植物有所不同外,还表现在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上与植物也不相同。

怎样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呢?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

2.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些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例如:什么叫应激性?清水对草履虫有没有刺激?草履虫对清水和盐粒的刺激是怎样反应的?植物对外界刺激有没有反应?动、植物对外界刺激反应有什么不同?最后,教师要重申:①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有反应,这种反应叫应激性。

②动物的应激性能够使它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③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要比植物灵敏得多(可以举例)。

④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是通过表膜上特定的结构感应的。

3.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可以把讨论的结果用投影片打出,也可以整理出板书:4.关于草履虫的生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看清草履虫进行无性生殖的过程;也可以用挂图或教师自画板图进行说明。

草履虫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分裂生殖。

需要说明几点:①草履虫的分裂生殖是横二分裂。

②分裂时,细胞内的大小核先拉长再断裂,然后从草履虫身体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断成二个。

③在新个体中除各有一个大核和小核外,还保留母体中的一个伸缩泡,并再形成一个新的伸缩泡。

④在适宜的条件下,草履虫一般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一次分裂。

5.关于原生动物的种类和特征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讲完草履虫的生理,教师可以这样说:草履虫的种类大约有二十多种,我们实验用的草履虫只是其中的一种,叫大草履虫。

所谓大草履虫也是相对而言的,它的身体只有十几微米~一百多微米。

除此之外,还有双小核草履虫、多小核草履虫等,它们都是草履虫家族中的成员。

原生动物大约有3万多种,一些是有益的种类,如:太阳虫、喇叭虫、钟虫等可以做鱼及其它水生动物的饵料;也有有害的种类,如:使人得疟疾病的疟原虫,使人得痢疾的痢疾变形虫。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放映相应的录像,也可以用挂图说明。

最后,教师可以做以下总结:原生动物种类虽多,但它们都有其共同的特征,即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些特点也可以启发学生总结)。

因此,原生动物也叫单细胞动物,是动物界中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小资料1.300多年前,列文虎克用放大约270倍的透镜,第一个看到了很多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原生动物,他把眼虫描述为“中间绿、两端白”的虫子,后人尊称他为原生动物之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