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Carl R. Rogers)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
他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习者发挥自我监控、主动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达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元素: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
1.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学习者的自我决定和主导自己的学习进程。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但不要代替学习者做出决定。
2. 个性化个性化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罗杰斯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应对他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并针对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3. 体验体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多层面的体验,包括情感、认知和行动方面的体验。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为我们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回应他们的学习需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启示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启示作者:刘海洋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9期摘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其潜能,更好地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这种理念对改变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此篇文章将在分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情感的需求以及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传统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合称为心理学上的三大势力。
人本主义反对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的同时,批评只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的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
在教学中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学生在教育中应具有主体地位。
青少年正值人们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关注他们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即自我实现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教育理念。
在此篇文章中,笔者将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思想的指导下,反思中国传统课堂的教学问题,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小学课堂提出自己的思考看法。
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义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的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
其中自我实现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高层次需要,是一种成长需要,它是指人发挥自身潜力的需要。
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2篇)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不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我深入了解到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下面是我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
其次,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和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只有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同时,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促进教学的手段,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设计和实施,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总之,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育教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教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教师的启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教师的启示作者:李妍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9期摘要当代高校课程改革试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寻求更科学的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相关的教学理论观点让高校教师从新的心理学视角审视课堂教学,给高校教师教学带来新的启示和灵感。
关键词人本主义高校教师教学1人本主义概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学者,指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个人情感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主张心理学应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关注与人的高级心理活动,重视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个体潜能发展;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2人本主义主要的教学思想2.1教学目标:培养“完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学校教学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人”或“功能完善者”。
罗杰斯认为,认知和情感是相互联系和融合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的“完人”,也就是既能能用情感的方式,也能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他既能适应变化、知道怎样学习并且能不断学习的人,最终促进完成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如何学习”,学习的重点是“形成”,学习内容是次要的。
教学活动结束的标志,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掌握的东西”,而是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
2.2教学阶段: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
所以,罗杰斯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并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教师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指导,通常分为五个阶段:第一,确定帮助的情境。
教师要帮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探索问题。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必经之路。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对教育的目标、方法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我个人的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学习教育理论使我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了解到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其次,学习教育理论使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以往,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让我认识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合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建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因此,我开始尝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项目制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再次,学习教育理论使我形成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同时,我也始终坚持以专业和责任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最后,学习教育理论使我认识到教育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过程。
教育理论不应该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应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学生和环境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追求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总之,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对教育的目标、方法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我个人的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情感需求,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在学习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教育改革的意义重大,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的、有意义的。
这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则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这种变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他们通过倾听、理解、鼓励和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互动和沟通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还强调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也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分享。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这一理论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哲学,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特性。
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启示_以学生为中心_刘海洋

1412013年7月(上)科教导刊浅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启示——以学生为中心刘海洋(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409000)摘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其潜能,更好地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这种理念对改变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此篇文章将在分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情感的需求以及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传统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the Humanism Learning Theory's Enlightenmentfor China's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rooms——Learner-centered TeachingLIU Haiyang(Chongqing V ocational Institute of Tourism,Chongqing,409000))AbstractThe educational view of humanistic learning theory treats an individual student as a whole "man-in-person",cen-tering on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It will mo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ies,tap their potentials and fulfill their self-actualization purposes at last.We can see that this concept will produce positive enlightenment for China's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s.In this paper,I will firstly review the main ideas of humanistic learning theory and then mainly focuson the five points as to how to achieve the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classroom: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o respect students'personalities for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to create an atmosphere full of democracy,equality,harmony,and freedom;to respect students'affective needs;and to construct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Key words humanism learning theory;learner-centered;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room0引言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合称为心理学上的三大势力。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学的启示

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代教学的启示摘要:产生于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对我国教育事业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从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学启示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点(一)人本主义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与经验的获得。
学习的过程就是经验获得的过程,学习即理解,学习的内容应该对学习者有价值和意义。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尊严,反对将人变成机械化的学习机器。
2.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统一的涉及学习者全身的过程。
罗杰斯认为,认知与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脱离学习者情绪的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因此,人本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中应该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强调学习者整个人都投入其中。
3.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学生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由的吸收任何他們认为有意义的知识。
将学习分为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两种类型,也将学习方式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一致,学习者将学习目标当成一项繁杂的任务,没有意义。
罗杰斯认为课堂学习有很多情况下属于无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是一种只涉及心智的“发生在颈部以上的学习”,不涉及人的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
另一种则为与有意义学习一致的经验学习,经验学习以学生经验的增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因此是有意义的学习,意义学习不仅是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也是一种使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使未来选择行动方针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使每个人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4.学习的目的。
人本主义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与自我意义的满足,培养积极愉快,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二)人本主义教学观即著名的学生中心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教育家的首要教育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蓉园小学叶惠清
人本主义心理学崛起于本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理论思想起源于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与卡尔·罗杰斯(1902—1987)等人的心理学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于提出了与被称为心理学第一思潮的、把人描述为本能与冲突的产物的精神分析学派及作为心理学第二思潮的、强调人与动物的基本相似性、强调学习是解释人类行为的主要根据的行为主义学派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思潮。
其基本理论用之于教学理论领域而提出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受到教育界的普通重视,成为当前西方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派别。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教学观点和主张,尤其是因发展了心理治疗体系而闻名的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理论发出了强力的挑战,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其基本内容如下: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
罗杰斯激烈抨击传统教育不能使学生适应变化的社会,导致学生知情分离等弊病。
主张学校应该“培养出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习者,创造性的科学家和学者,实践家,以及这样一种人:在现时所学到的
东西和将来动态的、变化的、变幻莫测的问题及事实之间,他们能生存于一种美妙的但又是不断变化的平衡之中。
”因此,学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
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
他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
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
此外,罗杰斯还用“自发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
其特征为:
(1)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
(2)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
(3)它产生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态度
(4)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
3、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
罗杰斯认为,知识是否被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否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举足轻重的。
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
而这根本不是凭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
传统教学,只是教给学生一些一成不变的很快就会陈旧过时的事
实材料,并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对付社会变动的严峻挑战。
罗杰斯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改革和学习。
变化是确立教育目标的根据,而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取决于学习过程,而非静态的知识。
所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为了实现该目标,罗杰斯将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非指导性方法直接诉诸于教育情境而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方法--非指导性教学。
它鼓励学生充分自信,从而使学生产生他能超越自己的思想,开发出自己的潜在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完善个性这种教育目的。
其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形成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与每个学生就他或她愿意从事工作的种类和数量达成协议,提供学生可以选择的学习资料、仪器等,成为学生产生意义学习动机的促进者。
4、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人在一生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它们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生长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罗杰斯对这种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从而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
他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意义深远和成果累累。
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
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在操作上罗杰斯的方法有:由学生提问,然后根据问题内容出试卷,而学生参与评价;由全班学生讨论课程结束应达到的水平,并谈论自己已达到的程度;师生共同评定每一个分数;学生书面进行自我评价,若与教师的评价有很大差异,师生间就进行讨论、商榷,共同确定分数。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带给我的的启示及借鉴
在传统教育理论中,能力基本上局限于认知方面,其中主要是思维活动方面。
能力培养被纳入学业活动之中。
对学生学知识的要求只是上课能听懂,课后能消化,考试出成绩。
使学生养成了跟着教师走的依赖心理。
一旦脱离了教师走上社会,在遇到实际问题而没有所学的现成知识时,就会束手无策。
此外,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外部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中长大的。
因此习惯于凡事都要教师说“好”、说“对”心里才踏实,离开教师的评价许多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凡此种种,传统教育中的这些弊病,我们已经在正视.只是还存在种种有违教育理论的做法.现结合实际谈谈体会.
1.激励并使学生发挥的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
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
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正因为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心理愿望.我们不防可以给每个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对于优生,肯定他们的长处,并激励他们向更高的学习高峰迈进.对于中下生,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们班的陈作霖同学,一惯以不爱学习,成绩差遥名.自从我把他列入到”重点关注”对象以后,多和他谈心,多给他鼓劲,看着他就有些进步了.学习兴趣变浓.
2.创设有人情味的教育环境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虽然这中间的每一个因素有时候均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人情味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1)真实和真诚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尽量表现自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
(2)尊重和接纳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比如说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真诚鼓励学生改正.
(3)移情性理解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生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3.让学生有施展自己的机会
(1) 开”卷”考试
让学生考试时只可以携带一张由教师签发的专用卡片。
这张卡片的内容是要学生根据教材、笔记、实验、参考资料等教学内容和要求,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整理上去。
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个学生在整理卡片内容的过程中,几乎都对课程及其要点作了全面的复习和仔细的摘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之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出试卷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出一份试卷,并给出标准答案和说明。
教师审阅后进行全班讨论,对一些典型试卷进行交流讲评,然后随机抽一份卷子让学生试做,并请出卷人对题目意图和实际做题结果进行对比讲解,同时听取其他学生对试卷的评论,最后在经教师挑选和修改过的试卷中,按学生公认的方法抽取正式试卷。
在学生所出的试卷中,不但体现出了多数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得较好,还给出了不少独到见解和分析方法,使教师大开眼界。
学生们也从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人本主义理论的精髓还有待我进一步去挖掘,使之指导我的教育教
学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