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茉莉花初一音乐
初中音乐_《茉莉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茉莉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能用优美的音色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辨识三种音乐风格的《茉莉花》的异同。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人文风情等,民歌的风格特点也有不同。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江苏的民歌《茉莉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歌曲(教师出示课题)(二)学唱歌曲师:让我们随着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歌曲。
在唱歌的时候,注意我们的坐姿,我要抬头、直起腰,微笑演唱。
(师播放歌曲,生有感情的演唱)总结学生演唱情况,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做指导纠正。
(三)同样都是歌曲《茉莉花》,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歌风格,让我们跟随音乐走近东北民歌《茉莉花》1、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唱、欣赏不同地域的民歌《茉莉花》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3、通过演唱、对比、聆听等方式,分辨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
4、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平稳的气息,轻柔的音色演唱并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5、对比、探究江苏、东北、河北三地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的异同,能够辨识这三种音乐风格。
1、学生课前准备好竖笛。
2、教师:钢琴、电脑、PPT课件等1.师:(欣赏歌曲片段《达坂城的姑娘》,学生回答是哪儿的民歌)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让我们划着拍子,随着音乐,小声的哼唱。
(师播放歌曲,哼唱)师:咱们同学们唱的非常认真,这么好听的歌曲让我们跟着音乐大声的唱一唱吧。
在演唱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部分歌曲共有几个乐句?(师播放歌曲,生大声哼唱)师:谁来说?(生回答:3个乐句)非常正确,说明你唱的时候非常用心,那么请同学们再来唱一唱歌曲,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师播放歌曲,生大声哼唱)师:哪位同学来说?好,你来说。
你回答的非常正确。
(学生回答非常正确:中速、优美抒情的。
)师:在对歌曲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再次学唱,找出歌曲中的装饰音,重点节奏以及一字多音的运用特点。
苏少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茉莉花(二)》(一等奖课件)

《图兰朵》
欣 赏 短 片
茉莉花的“功劳”Βιβλιοθήκη 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乐队演奏《茉莉花》 1997年江泽民主席出访美国在白宫欢迎会上美国军乐团演奏《茉莉花》 1998年克林顿总统回访中国在人民大会堂文艺晚会上歌唱《茉莉花》 1999年春节中央民乐团首赴维也纳演奏民乐合奏《茉莉花》 1999年5月1日昆明世博会隆重开馆奏响的还是《茉莉花》 1999年澳门回归交接仪式军乐团奏《茉莉花》 2001年美国发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送给外太空的礼物,中国入选 的乐曲是《茉莉花》 2002年底,上海“申博”, 张艺谋为此次申博制作五分多钟艺术片,以中国民歌《茉 莉花》为主旋律。“申博”成功,《茉莉花》立了一功。 2004年8月,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中,一位中国小姑娘演唱的《茉莉花》更是通过卫星 电视转播传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008年被选为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的背景音乐。 ……………………………….
100年后,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朵》。 他有个朋友曾做过驻华领事馆的职员,从中国带回意大利的 八音盒里蓄有 《茉莉花》等几首中国乐曲。柔美的中国旋律令这位歌剧大 师耳目一新。他又从英国第一任驻华使馆的秘书巴罗所著 《中国游记》中看到了“在一种形似吉他的乐器伴奏下唱着 中国最流行的赞美茉莉花的歌”,并附有曲谱。他顿生灵感, 便移花接木,把《茉莉花》融进了歌剧《图兰朵》的创作中。
情绪:亲切抒情
节奏:紧凑、一字多音
旋律:婉转细腻柔美 速度:中速
而旋 落律 音骨 是干 完音 全、 一旋 致律 。的
走 向 基 本 相 同 ,
茉莉花
——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飞来的花瓣教案

1.能够欣赏并感受《茉莉花》的音乐魅力
2.学会演唱《飞来的花瓣》
3.了解赵季平的音乐成就
4.掌握音的高低基础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茉莉花》感受中国民歌的魅力。
2.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会演唱《飞来的花瓣》并能够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3.增强学生对音乐家的认识,了解赵季平的音乐成就,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3.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一,有些学生可能专注认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有些学生则可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此外,有些学生可能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对此缺乏兴趣。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对于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对于音乐表现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示范、练习等,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对于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飞来的花瓣》的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大多数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演唱歌曲,并对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有较好的理解。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环节中表现积极,能够针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展示环节中,各组代表能够清晰地表达小组的观点和讨论成果,展现了良好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分析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多媒体展示歌曲的旋律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优美。
3.音乐家赵季平介绍(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赵季平的音乐成就,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过程:
又见茉莉花

又见茉莉花
戴月;肖扬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 周彦宏自由了rn马不停蹄一直在飞奔的周彦宏上个月突然驻足了.rn一个月后,周彦宏卸去姹紫嫣红,黑白分明了.rn过去的荣誉云烟过眼,周彦宏想通了.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戴月;肖扬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又见茉莉花 [J],
2.又见红高粱又见君再来——写在2017-2018赛季全国女子象棋甲级联赛前面[J], 笑笑生
3.《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研究综述 [J], 李亚萍;刘嘉敏
4.又见茉莉花 [J], ;
5.又见茉莉花——周艳泓 [J], 于允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单元百卉含英——《茉莉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3.音乐创新与实践:在欣赏和讨论《茉莉花》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或改编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施
2.课程平台: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教材
3.信息化资源:《茉莉花》音频资料、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茉莉花》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茉莉花》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强调《茉莉花》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茉莉花》。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茉莉花》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茉莉花》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如旋律特点、艺术风格等。
2.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茉莉花》的优美旋律和独特艺术风格,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1单元百卉含英——《茉莉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9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茉莉花》这首歌曲,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茉莉花(一)-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茉莉花(一)-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茉莉花”歌曲;2.掌握“茉莉花”歌曲的歌词及曲调,能够正确演唱;3.加强对音乐韵律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4.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强化班级和谐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茉莉花”歌曲的歌词及曲调;2.学习并掌握歌曲的合唱形式;3.加强学生的音乐欣赏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先介绍一下“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历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25分钟)老师将歌词逐一展示给学生,带领学生念诵歌词,并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和感受;接着通过示范和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3. 学习歌曲的合唱形式(20分钟)老师分别组织男女生进行分组练习,先对单声部进行训练,再逐渐加入和弦和合唱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悟和理解。
4. 集体表演(10分钟)老师指挥全体学生一起合唱“茉莉花”歌曲,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合唱能力。
5. 总结(5分钟)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训练,学生对“茉莉花”歌曲背景历史、歌词和曲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音乐韵律的理解和音乐欣赏感悟能力。
四、教学评估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结合听课记录和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估学生的合唱能力、音乐理解和欣赏能力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五、教学拓展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民歌和音乐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合唱曲目和组织合唱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际表现能力。
百年芳香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百年芳香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茉莉花》就是其中耳熟能详的民族小调。
它起源于《鲜花调》,并在民间流传中衍生了多种风格的版本,其中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其旋律婉转优美,又极具民族小调的音乐特色而最具代表性。
历经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茉莉花》的芳香遍布了全世界音乐的各个角落,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将中华优秀文化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标签:民族音乐;江苏民歌;茉莉花从古至今,中国这片辽阔富饶、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用自己的传统方式,以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几千年雄厚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积累了宝贵财富。
民族音乐中,民歌小调流传广泛,数量众多,它们如暮春三月的百花,姹紫嫣红。
很多音乐借助歌颂“花”的美丽,从而抒发美好的情感,其中一首姿压群芳,栽培悠久的《茉莉花》就表达着中华儿女的朴素与纯洁。
一、《茉莉花》的起源《茉莉花》的前身是《鲜花调》,最早出现在凤阳花鼓中,是清朝乾隆年间所记载《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
经过百年流传,《鲜花调》在各地的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了上百首多风格的《茉莉花》、《鲜花调》。
许多省份的民歌集成中所记录的《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却赋予了各民族的特色,不同的《茉莉花》都以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的曲调为主歌唱,却给人以不同的风格感受。
其中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
据记载显示江苏版本的《茉莉花》出现的最早,但其发源地却颇具争论。
江苏省歌舞剧院一级作曲路行和原扬州歌舞团团长戈弘曾说过:“民歌小调不可能有发源地。
”《茉莉花》属于民歌,它起源于人民之中,寄予民心民情,通过口耳相传来得到传播与继承,自然不能说是任何人或地区的专利。
走到今天,《茉莉花》已在全国家喻户晓,成为了国家的瑰宝,也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
对于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探究《茉莉花》的发源地已经没有太多实际价值。
说课欣赏中国民歌修改123茉莉花

探究问题
讨 论:这几首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 体现哪里的音乐风格?
说一说:这几首民歌有哪些相同点, 哪些不同点?是什么原因使相同主题 的《茉莉花》产生差异?
江苏《鲜花调》 合
河北《茉莉花》 东北《茉莉花》
南京六
江苏《鲜花调》
一、情景导入(1分钟)
二、新课教学(29分钟)
(一)第一环节:起源、发展、影响
(二)第二环节:浏览
(三)第三环节:拓展与探究
三、创作表演(8分钟)
四、课外延伸(2分钟)
五、巩固小结(4分钟)
六、课后拓展(1分钟)
课前播放歌曲《茉莉花》创设 音乐意境!
贯穿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个环 节赏析音乐。引导学生由远渐近、由 浅入深,由感官赏析到情感体验,再 提升到理性赏析,分层落实教学重难 点。
引导演学《生茉用莉自己花喜》欢(的两艺术个形版式本表均达对可本)课。
主题的理解。充分挖掘学生创编、表演的潜
力,【开提发示学生】的用智唱商<、改情商词,或培换养调学生>的、创 造力奏!、舞、画等表现形式对《茉莉花》进行二度来自作再表现。设课计外意延图伸
说说“茉莉花”的其他用途
巧妙的将课题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由1、艺观术赏领、域装折饰射到其它领域,开阔学 生2、视花野可,提拓取宽香知精识面。 3、花可代茶 4、花、叶、根可入药
江苏版《茉莉花》
旋 律:优美、生动 歌词描述:爱花、惜花 表现形象:可爱、纯洁 表达思想:真、善、美
1、1768年卢梭的《音乐词典》。 2、1804年约翰、巴罗的《中国旅行
记》《茉莉花》 3、1924年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 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 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 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 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 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 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 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 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 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 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 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 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 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 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 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 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 好效果。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 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 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 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 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 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
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 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 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 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 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 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 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 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 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 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 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 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 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 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 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 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 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 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 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 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 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 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 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 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 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 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 二次合唱。
(四)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 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 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 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 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 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 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又见茉莉花
音乐欣赏课
茉莉花说课课件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 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 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 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 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 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 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 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 《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 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 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 迫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