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池及污泥回流的设计、论文及资料++

合集下载

曝气池设计计算..

曝气池设计计算..
=285.24 kgO2/d
=11.89 kg/h
曝气池设计计算
备注
2.供气量
采用膜片式微孔曝气装置,距池底0.2m,故淹没水沉为3.3m,最高水温采用30℃。
(1)溶解氧饱和度CS
查三废P500表得:水温20℃时,CS(20)=9.17mg/L
水温30℃时,CS(30)=7.63mg/L
(2)曝气器出口绝对压力Pb
第二部分:生化装置设计计算书
说明:
本装置污水原水为石油炼制污水、生活污水,要求脱氮。污水处理时经隔油、LPC除油、再进行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艺。根据处理要求选用前置反硝工艺——缺氧(A)、一级好氧(O1)、二级好氧(O2)三级串联方式,不设初沉池。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级好氧装置的曝气池、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系统。
按最不利温度考虑T=30℃
此部分公式见三废500至505页
Pb =
1.337×105Pa
Ot=17.9%
Csb(30)=
8.29mg/L
曝气池设计计算
备注
(5)20℃条件下,脱氧清水充氧量R0
式中R——实际条件下充氧量,O2=216kgO2/h
α——废水液相传质系数KLa的修正系数,取α=0.8
β——废水CS的修正系数,取β=0.9
具体尺寸见图1。
5.曝气池总长度Hˊ
取超高为0.5m
Hˊ=H +0.5=1.5+0.2
魏先勋303页
B=2.5m
魏先勋314页
L=50m
王燕飞116页
Lˊ=16.67m
Hˊ=2 m
曝气池设计计算
备注
6.进水方式
为使曝气池在运行中具有灵活性,在进水方式上设计成既可集中从池首进水,按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又可沿配水槽多点分散进水,按阶段曝气法进行,还可沿配水槽集中从池中部某点进水,按生物吸附再生法运行。

污泥回流

污泥回流

污泥回流能够促进澄清作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反应工艺段的接触絮凝——污泥中的矾花颗粒是一种吸附剂、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使其与水分离。

同时,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又起着结晶核心作用,促使沉聚物逐渐长大,加速沉降分离;净水的污泥回流预沉—澄清工艺段的架桥过滤和碰撞混凝——由于泥渣中含有较多的矾花,该矾花在形成过程中构成许多网眼,这时的泥渣层好象是一层过滤网,能够阻留微小悬浮物和沉聚物的通过,从而产生了架桥过滤作用。

污水的污泥回流目有以下几点:1、首先明确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区别,生物膜法是靠填料作为生物载体的,而活性污泥法是靠活性污泥胶团作为生物载体的。

生物膜法因为有固定的填料作为生物载体,生物菌不易流失。

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菌较易流失,所以必须要回流部分污泥继续担当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回部分流失出去的活性污泥菌落,补充失去的碳源,多余的污泥可以排掉。

2、污泥的泥龄并不是20天,也有很短或很长的,尽管泥龄有的较短,已变成泥渣,但并不影响泥渣继续担当载体并补充失去的碳源作用。

3、对活性污泥法而言,适当地保持一定的污泥量,是相当的重要,因为它能保正生物菌着床的条件。

也可根据池水中足量污泥成絮的形状,观察判断装置运行状态。

4、生物膜法一般是不需要作污泥回流的,因为生物菌有一个稳定的着床条件,活性污泥不易流失。

但也有列外,一旦因操作不当,发生着床的生物菌意外脱落,就必须要进行污泥回流,也可以另外重新投加外援的活性污泥。

5、污泥回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氨氮的去除,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SRT:污泥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泥泥龄HRT水力停留时间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SVI:污泥体积指数,是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良好的活性污泥SVI常在50~120之间,SVI值过低,说明污泥活性不够,可能是水体中营养元素缺失导致。

污水处理厂曝气池设计计算

污水处理厂曝气池设计计算
2160 30个 72
〔4〕每个曝气器的配气量 GS max 3.67m3 / h 2160
在膜片式曝气器范围内。
〔5〕空气管道计算
将已布置的空气管路及曝气器绘制成空气管路计算图,用以计算。
曝气器总数 2160 个
曝气器的配 气量 3.67m2/h
.
.实用文档.
曝气池设计计算
管道采用焊接钢管,风管接入曝气池时,管顶应高出水面至少 0.5m, 以免回水。选择一条从鼓风机开始的最远最长的管路作为计算管路,管路 图见图 2。进行空气管路计算见列表。
E 0.2 0.02 100% 90% 0.2
2.污水负荷 NS 确实定
选取 NS=0.3 kgBOD5/kgMLVSS·d
3.污泥浓度确实定
〔1〕混合液污泥浓度〔混合液悬浮物浓度〕X (MLSS)
X
R r 103
1 RSVI
式中 SVI——污泥指数。根据 NS 值,取 SVI=120 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指数,取 r=1.2 R——污泥回流比。取 R=50%
首进水,按传统活性污泥法运行,又可沿配水槽多点分散进水,按阶段曝 气法进行,还可沿配水槽集中从池中部某点进水,按生物吸附再生法运行。
备注
60 5
36
图 1 曝气池的平面形式
.
.实用文档.
曝气池设计计算
三、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 1.需氧量计算 〔1〕日平均需氧量 O2
O2=a′QLr + b′VX′
式中 a′——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过程中的需氧率;
5.曝气池总长度 Hˊ
取超高为 0.5m
Hˊ=H +0.5=3.5+0.5=4 m
.
备注
魏先勋 305 页 F1=536.7m2

曝气池的设计参考文档

曝气池的设计参考文档

kgBOD 5/kgMLSS d
最大时需氧量与平均时需氧量之比
(a)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பைடு நூலகம்Pb)计算如下: Pb=1.013×105+9.8×103H(水深) =1.013×105+9.8×103×4.0 =1.405×105Pa
max 17827
R X Xr X
池体工艺尺寸的确定
Ls
QS0 XV
曝气池进水平均BOD5 曝气池中污泥浓度
以有机物去除量为基础
Ls’
Q(S0 XV
Se)
容积负荷: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降解的BOD量
LV
QS0 V
LS X
X 103 Rrf SVI (1 R)
R:回流比; 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系数,一般为1.2; f :MLVSS/MLSS
(2)根据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需氧量率计算
污染物转化的需氧量(理论BOD,称作BODL)
BODL
qV
(S0
0.68
S
)
因为 BOD5 0.68BODL
形成剩余污泥的需氧量:1.42Px
总需氧量
qV
S0
0.68
S
1.42Px
Px=VX/c
总需气量= 总需氧量 23% 氧的密度
实际需气量=
5、 曝气池工艺设计计算
理论方法和经验方法的结合, 理论方法所需要 的参数可以经过试验确定或根据经验确定; 经验方法直接以经验数据,无理论依据.
1 ---有机负荷率设计法
有两种方法,即:活性污泥负荷率(简称污泥负荷)和曝气区容积 负荷率(简称容积负荷)。
污泥负荷: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降解的BOD量。

曝气池设计计算

曝气池设计计算

曝气池设计计算第二部分:生化装置设计计算书说明:本装置污水原水为石油炼制污水、生活污水,要求脱氮。

污水处理时经隔油、LPC除油、再进行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工艺。

根据处曝气池设计计算备注一、工艺计算(采用污泥负荷法计算)理要求选用前置反硝工艺——缺氧(A)、一级好氧(O1)、二级好氧(O2)三级串联方式,不设初沉池。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级好氧装置的曝气池、二沉池及污泥回流系统。

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1.处理效率E%100%100⨯=⨯=LaLrLa Lt La E -式中 La ——进水BOD 5浓度,kg/m 3, La=0.2kg/m 3Lt ——出水BOD 5 浓度,kg/m 3,Lt =0.02kg/m 3 Lr ——去除的BOD 5浓度,kg/m 3Lr=0.2-0.02=0.18kg/m 3 %90%1002.002.02.0=⨯-=E 2.污水负荷N S 的确定选取N S =0.3 kgBOD 5/kgMLVSS ·d 3.污泥浓度的确定 (1)混合液污泥浓度(混合液悬浮物浓度)X (MLSS)()SVI110 3R r R X +⨯=式中 SVI ——污泥指数。

根据N S魏先勋305页BOD 去除率E=90% N S =0.3三废523页值,取SVI=120r——二沉池中污泥综合指数,取r=1.2R——污泥回流比。

取R=50%曝气池设计计算备注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3.35.01120102.15.03=+⨯⨯⨯=X kg/m 3(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物浓度X ' (MLVSS)X '=f X式中 f ——系数,MLVSS/MLSS ,取f =0.7X '=0.7×3.3=2.3 kg/m 3(3)污泥回流浓度Xr333kg/m 102.112010 10=⨯=⋅=rSVI Xr4.核算污泥回流比R()RR X Xr +=1R R )1(3.310+⨯=R =49%,取50%5.容积负荷NvNv =X 'Ns=2.3×0.3=0.69 X =3.3kg/m 3魏先勋305页X '=3.3kg /m 3 高俊发137页 Xr =10kg/m 3曝气池设计计算部分kgBOD 5/m 3·d 6.曝气池容积V3m 3763.03.218.02460 '=⨯⨯⨯=⋅⋅=NsX Lr Q V式中 Q ——设计流量,m 3/d 。

城市污水处理流量10000 立方米每天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流量10000 立方米每天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设计

目录1前言 (1)1.1 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2活性污泥 (3)3曝气池的型式与构造 (4)3.1曝气池的类型 (4)3.2曝气池的流态 (4)3.3曝气池的构造 (4)4工艺计算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5)4.1设计参数 (5)4.2池体结构设计 (7)4.3曝气系统设计计算 (8)5活性污泥异常现象与对策 (12)5.1污泥沉淀 (12)5.2污泥上浮 (12)5.3污泥解体 (12)6 总结 (11)参考文献 (12)城市污水处理流量:10000 m3/d的活性污泥法曝气池设计摘要:回顾了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活性污泥法在具体废水应用方面的进展,及特殊因子对活性污泥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活性污泥法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指出针对不同类型废水研究相应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及与各学科配合开发新型活性污泥工艺方面有较好前景。

关键词: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特殊因子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introduced in recent years, activated sludge in wastewater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the influence of special factors on the activity of activated sludg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of activated slu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Points out that the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proce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wastewater corresponding, and with each subje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have good prospects.Keywords: activated sludge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special factors1前言1.1 活性污泥法中曝气池研究背景及意义活性污泥处理工艺自1914年被A1dern和Leekett发明之后,由于其经济、可靠的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

曝气池及污泥回流资料

曝气池及污泥回流资料

污水处理中所谓的“AB法”工艺,简言之就是分作A和B“两阶段曝气”处理工艺,每个阶段都有相互隔离的和独立的曝气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对于活性污泥的回流,也是相互隔离的,A段沉淀池所产生的活性污泥回流到A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所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回流到B段曝气池内。

“AB法”工艺的由来AB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Adsorption--Biodegradation)工艺的简称。

这项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由德国某工业大学卫生工程学院的Botho Bohnke教授为解决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系统:即“预处理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早期污水处理工艺,所存在的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除氮脱磷效率低下,及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等问题,在对两段活性污泥法和高负荷活性污泥法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于70年代中期所开发,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一项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AB法”工艺在我国的历史AB法工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AB 工艺的特性、运行机理及处理过程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对“AB法”工艺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我国许多大专院校纷纷开设专题研究课程,尤其是设计研究部门也对AB法处理城市污水、工业废水进行规模化的实验研究,为AB法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实践经验,为其在我国的工程应用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三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逐步开始将“AB法”应用到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已建成相当数量的AB法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成效显著,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AB法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在处理效率、运行稳定性、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点。

AB法工艺的主要特征1:A段在很高的负荷下运行,其负荷率通常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100倍,污水停留时间只有30~40min,污泥龄仅为0.3~0.5d。

污泥回流的知识点及计算公式总结

污泥回流的知识点及计算公式总结

污泥回流的知识点及计算公式总结污泥回流比是污泥回流量与曝气池进水量的比值。

当回流水质水量变化时,希望能随时调整回流比。

污水在活性污泥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以回流比进行某种调节后,其效果往往不能立即显现,需要在几小时之后才能反应出来。

因此,通过调节回流比,无法适应污水水质水量的随时变化,一般保持回流比恒定。

但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通过调整回流比作为应付突发情况是一种有效的应急手段。

剩余污泥排放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功能及处理效果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很慢。

比如通过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量繁殖,其效果通常要经过2~3倍的泥龄之后才能看出来。

也就是说,当泥龄为5d时,要经过10~15d 之后才能观察到调节排泥量所带来的控制效果。

因此,无法通过排泥操作来控制或适应进水水质水量的日变化,即使排泥奏效,发生变化的那股污水早已流出系统,所以排泥量一般也都保持恒定。

但需要每天统计记录剩余污泥排放量,并利用F/M或SRT值等方法每天进行核算,总结出规律性。

(1)根据二沉池的泥位调整。

这种方式可避免出现因二沉池泥位过高而造成污泥流失的现象,出水水质较稳定,其缺点是使回流污泥浓度不稳定。

(2)根据污泥沉降比确定回流比计算公式为:R=SV/(100—SV)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迅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缺点是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即污泥沉降比SV较高时,就需要提高污泥回流量,结果会使回流污泥的浓度下降。

(3)根据回流污泥浓度和混合液污泥浓度调节回流比计算公式为:R=MLSS/(RSSS—MLSS)分析回流污泥和曝气混合液中的污泥浓度使用烘干法,需要时间较长,直接指导运行不太现实,一般作为回流比的校核方法。

(4)根据污泥沉降曲线,确定特定污水处理场活性污泥的最佳沉降比。

再通过调整污泥回流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正好等于这污泥通过沉降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此时的回流污泥浓度最大,而回流量最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获得高回流污泥浓度的同时,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最短,此法尤其适用于反硝化脱氮及除磷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孔曝气器,工程中常用微孔曝气器有:1、可张中、微孔曝气器;2、 平板式微孔曝气器;3、钟罩式微孔曝气器;4、聚乙烯棒状微孔曝气 器。 中大气泡曝气器,工程中常用的中大气泡曝气器有:1、双环伞型曝气 器;2、穿孔散流曝气器;3、网状膜中微孔曝气器;4、固定螺旋曝气 器;5、动态曝气器;6、盆型曝气器;7、穿孔管曝气器。 选用穿孔管曝气器时,应根据污水性能确定孔径。一般宜为3-10mm。
h 4 1.5 H 9.8 KPa
(5)鼓风机的选择
Q G s 根据 来确定鼓风机的型号与 台数 H h h h h 1 2 3 4
同型号:≤3台 备用1台 ≥4台 备用2台
四、风机与机房
国内目前常用风机:1 罗茨鼓风机 1) TS系列低噪声罗茨 鼓风机;2) R系列罗茨鼓风机;3) L系列罗茨鼓风机 2 离心 鼓风机:1) 高速单级污水处理离心鼓风机 2) C系列污水处 理离心鼓风机,其中罗茨风机宜选用TS系列低噪声风机和R系 列罗茨鼓风机。选用离心式鼓风机时,应详细核算各种工况条 件下风机的工作点,尤其 是在冬季,不得接近风机的喘振区 和使电机超载,还应考虑送风压力和空 气温度的变化。 鼓风机的设置台数,应根据总供风量,所需风压,选用风机 单机性能曲线及气温、污水量和负荷变化等综合确定。风机总 供风量,应按第上式计算,配置的风机其总容量(不包括备用 风机),不得小于设计所需风量的95%。 备用风机可用33%-100%的备用率计算。大型污水处理厂宜 选用低备用 率,小型污水处理厂宜选用高备用率。或者按工 作鼓风机台数设置,小于等于3台是,应设1台备用鼓风机,大 于等于4台时,应设2台备用 鼓风机。
二、曝气池计算
1) 确定污泥负荷:FW =K ·Le 2) 曝气池容积
式中:
FW - 曝气池的五日生物需氧量污泥负荷(kgBOD5/kgMLSS· d); K -- BOD5降解常数由试验确定(l/d); Le - 曝气池出水五日生物需氧量(mg/L); Q -- 曝气池的设计流量(m3/h); Li -- 曝气池进水五日生物需氧量(mg/L); V -- 曝气池的容积(m3); NW- 曝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l)。
2、 按服务面积计算曝气器数量
式中:h2 - 按服务面积所需曝气器个数(个); F - 由式 所得曝气器面积(m2); f - 单个曝气器服务面积(m2);
当算得h1与h2二者相差较大时,应经调整f或qc重 复上述计算,直至 二者接近时为止。
8)曝气搅拌能力验算 为满足曝气池混合搅拌需要,曝气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污水生物处理供风量立方米污水还不应小于3m3; 2、 曝气池底部水流速不应小于0.25m/s。
四、污泥提升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污泥泵(轴流泵:效率高、运行稳定,不会破坏活性污泥絮体。设 回流污泥泵站,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厂 空气提升器
五 举例说明
六、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
1.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a 异步培养法:先培养再驯化
b 同步培养法:培养驯化同时进行 c 接种 进水方式 a 连续进水: 适合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 b 间歇进水: 一般,闷曝(恢复活性,淘汰)-->沉淀-->排除上 接种培养培养法
7)曝气器数量计算 曝气器所需数量,应从供氧、服务面积两方面计算。 1、 按供氧能力计算曝气器数量
式中:h1 - 按供氧能力所需曝气器个数(个); Oc - 由式 所得曝气器污水标准状态下生物处理需氧量 (kgO2/d); qc - 曝气器标准状态下,与曝气器工作条件接近时的供氧能力 (kgO2/h· 个 );
空气管道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1)经济流速: • 主干管、干管:10~15 m/s • 竖管、支管:4~5 m/s 然后根据Q、V查表求出对应的管径 (2)阻力损失计算
h 总=
h管

h 扩散器
14.7
KPa(1.5mH2O柱)
<4.9 Kpa
<(4.9~9.8)KPa
h 管 h1 h 2
式中:h1——沿程阻力损失,查表求出 h2——局部阻力损失,换算成当量长度l0来计算
3)曝气池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F - 曝气池面积(m2); H - 曝气池水深(h); V -曝气池容积(m3)。
4)曝气池污水需氧量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计算: O2=24· Q· (Li-Le)· a' + V· NW· b'
式中:O2 - 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2/d); a' -- BOD5降解需氧量(kgO2/kgBOD5); b' -- 活性污泥内源呼吸耗氧量(kgO2/kgMLSS· d); a'、b' 宜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参照。
曝气池设计
活性污泥法
Design of Aera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一 曝气头的核算和选型
根据污水性质、环境要求、管理水平、经济核算,工程设计中可选 用鼓风曝气、机械表面曝气、射流曝气等方式,一般宜选用鼓 风曝气式。
选用鼓风曝气系统时曝气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某一特定曝气条件下,既能满足曝气池污水需氧要求,又能达到 混 合搅拌,池内无沉淀的要求;
P - 压力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Pb - 空气释放点处绝对压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Pa - 当地大气压力(Mpa); H - 曝气池空气释放点距水面高度(m); Ot - 空气逸出池面时气体中氧的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ε - 曝气池氧的利用率
6)风机总供风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 - 风机总供风量(m3/d); 0.28 - 标准状态(0.1Mpa,20BC)下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氧量 (膨胀 a. C/N过高,缺少营养 b. DO不足 c. 水温高 d. PH过低 结合水膨胀 排泥不通畅 高负荷运转
2.污泥解体 出现的絮凝体细小,沉淀水浑浊等污泥絮凝体解体的现象 原因:曝气过量:紊动过分剧烈,使絮状体破裂 中毒:微生物活性抑制或死亡 3.污泥腐化 二沉池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产生 H2S , CH4等气体而 上升(污泥腐化) 4.污泥上浮 缺氧状态下,污泥反消化 产生的气体促使污泥上浮。 5.泡沫 表面活性物质造成, 处理方法有消泡剂、消泡水管。
3.污泥处理系统的异常情况
1.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系统种的污泥沉降性质发生改变,不易沉降的现象。污 泥变质时,不易沉淀,SVI增高,污泥结构松散,体积膨胀 (1)危害:a.污泥不易沉降,污泥流失,反应器中处理的污泥浓度 不够
轮虫
草履虫
累枝虫
钟虫
线虫
游仆虫
变形虫
轮虫
草履虫和桑椹藻
水蚤 群体
b.污泥浓度不足,处理率下降 c.排入水体,生物污染 (2)分类:a.丝状菌膨胀
膜片式微孔曝气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曝气器尺寸:260mm,215mm 2、服务面积:0.35-0.75m2/个,0.250.55m2/个 3、曝气膜片运行平均孔隙:80-100微 米 4、空气流量:1.5-3m3/个h 5、氧总转移系数:kla(20℃)0.2040.337min-1 6、氧利用率:(水深3.2m)18.427.7% 7、充氧能力:0.112-0.185KgO2/m3h 8、充氧动力效率:4.46-5.19KgO2/kwh 9、曝气阻力:180-280mmH2O 空气管设计应考虑压力平衡,最好联 成环状网,每组进气管应设置阀门,便 于调节空气量。空气管设计流速:干管 为10-15米/秒;支管为5米/秒。曝气器 表面距池底安装高度:270mm、250mm, 推板式为200mm。
将其他相以污水厂污泥作为种泥
清液-->加新鲜废水(Q =考核Ns SV30mins)-->闷曝-->沉淀…
2.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检测 处理效果指标 COD BOD TOD TOC SS 有毒物质 污泥营养及环境指标 PH 温度 N P 污泥沉降性 生物相 SV% MLSS MLVSS SVI DO
生物相观察
三、供风管道设计计算
供风管道系指风机出口至曝气器的管道。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小管道 局部 阻力损失,并使各曝气器处压力相等或接近。大中型处理厂曝气 池供风总干管应从鼓风机房引出两条供气管或采用环状布置、或总干 管上设气体分配罐,一组池设置一供风干管。 供风管路宜采用钢管,并应考虑温度补偿措施和管道防腐处理;供 风干管上应设置适量的伸缩节和固定支架;供风管道应在最低点设置 排除水份或油份的放泄口;供风管道应设置排入大气的放风口, 并应采取消声措施;供风支、干管上应装有真空破坏阀,立管管顶应 高出水面0.5m以上,管 路上所装阀门应设在水面之上。 微孔曝气器供风管路:水面以上供风干、支管可采用UPVC-FRP复 合管(加强聚氯乙烯+2mm 玻璃布)或FRP管、钢管。水下供风支管 也可采用加强聚氯乙烯UPVC 管。供风管道为钢管时,必须对管道内 进行严格防腐处理,管道外也宜做防 腐处理。管内防腐可采用厚 δ=150μ的铝合金热喷涂或其它方法。 供风支管的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但不宜小于0.5m,为便于检修和 更换曝气头,也可采用可提式微孔曝气器装置。曝气支管末端应有排 除气、水混合物之立管,管端伸出水面,管径不宜 小于5mm,支管与 立管连接处孔洞直径以3-5mm为宜,管上设有阀门。微孔曝气器的固 定支架,应有足够的锚固力,与池底板进行锚固应考虑 所受浮力。安 装前,应将供风干管、支管等所有管道吹扫干净。
当量长度 l 0 55.5KD1.2 ( m )
K是长度换算系数表
计算长度 L=L 设计 L 0
由计算长度L来查表,求出h管
(m)
空气压力为 6mH 2 O柱 阻力损失 i h 管=l i
(3)鼓风曝气压缩空气的绝对压力P
P
h1 h 2 h 3 h 4 h 5 h5
式中:h1——管路沿程阻力损失(Pa) h2——管路局部阻力损失(Pa) h3——曝气器的阻力损失(Pa) 查产品样本 h4——曝气器安装深度(m=9.8×103Pa) h5——所在地区的大气压(Pa) (4)空压机所需压力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