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转录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转录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转录备课教案模板
教案主题:转录
教学目标:
1. 了解转录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的过程及参与其中的关键因素;
3. 能够区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不同。

教学重点:
1. 转录的概念和作用;
2. 转录的过程及参与因素。

教学难点:
1. 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区分;
2. 转录的整个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
2. 实验材料:DNA模型、RNA模型、RNA聚合酶、核苷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转录的话题,引发学生对于转录的兴趣。

二、概念介绍:
1. 转录的概念及作用;
2. 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区分。

三、转录的过程及参与因素:
1. RNA的合成过程;
2. RNA聚合酶的作用;
3. 核苷酸的组成。

四、实验设计:
1. 展示DNA模型和RNA模型;
2. 演示RNA聚合酶的作用。

五、练习与讨论:
1. 学生分组进行针对转录的练习;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总结:
1. 总结转录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强调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区别。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转录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转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多进行实验和练习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下节课我将加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转录的过程。

高中生物转录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转录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转录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转录是DNA合成mRNA的过程。

2. 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及过程。

3. 能够分析转录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转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转录的三个阶段:起始、延伸和终止。

3. 转录的调控机制。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DNA的结构和功能,引出转录的概念。

二、讲解转录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解释转录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转录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转录实验的操作步骤。

2.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理解转录在实验中的表现及意义。

3. 学生自行进行转录操作,加深对其过程的理解。

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转录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转录的看法和疑惑。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解答。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转录的关键作用。

教学方式:1. 讲解结合实验演示。

2. 学生探究与讨论为主。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试剂。

2. 转录相关的教学PPT。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实验的表现。

2. 学生对转录的理解程度。

3.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拓展延伸:1. 邀请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转录相关的讲座。

2. 学生自行设计转录实验并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1. 课堂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 要注意及时总结课堂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备课素材: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备课素材: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一)转录过程1.转录起始基因的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进行的。

基因的上游具有结合RNA聚合酶的区域,叫作启动子。

启动子是一段具有特定序列的DNA,具有和R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的位点,决定了基因转录的起始位点。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在特定区域将DNA双螺旋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开,使DNA解旋,形成单链区,以非编码链为模板合成RNA互补链的过程就开始了。

2.转录延长转录的延长是以首位核苷酸的3′-OH为基础逐个加入NTP,形成磷酸二酯键,使RNA逐步从5′向3′端延伸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中,因为没有核膜的分隔,转录未完成即已开始翻译,而且在同一个DNA模板上同时进行多个转录过程。

电镜下看到的羽毛状图形和羽毛上的小黑点(多聚核糖体),是转录和翻译高效率的直观表现。

3.转录终止转录的终止在原核生物分为依赖Rho因子与非依赖Rho因子两类。

在依赖Rho因子的生物类型中,因为Rho因子有ATP酶和解旋酶两种活性,能结合在转录产物的3′末端区并使转录停顿产物RNA脱离DNA模板,所以可以终止转录。

对于非依赖Rho因子的转录终止,其RNA产物的3′端往往形成茎环结构,其后又有一串寡聚U。

茎环结构可使RNA聚合酶变构而不再前移,寡聚U 则有利于RNA脱离依附的DNA模板。

因此,无论哪一种转录终止都有RNA聚合酶停顿和RNA产物脱出这两个必要过程。

(二)翻译过程遗传信息的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核糖体与RNA、35个碱基的mRNA片段的大小比较如图4-2所示。

核糖体的小亚基负责识别模板mRNA,并与mRNA上大约35个碱基结合。

每个核糖体有3个RNA结合位点,称为A位、P位和E 位(图4-3),其中A位和P位横跨核糖体的两个亚基,E位仅位于大亚基上。

A位负责结合氨酰-tRNA,P位结合肽酰-tRNA,E位是延长的肽链转移到氨酰-tRNA之后所释放的脱酰-tRNA的结合位点,也称释放位点。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A位和P位上的tRNA处于活性状态,肽链的延伸只涉及核糖体所覆盖的约10个密码子中的2个。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转录的过程-省赛一等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转录的过程-省赛一等奖

基因主要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蛋白质在什么结构中合成
那么,基因是怎样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信使RNA
(通过观察ppt,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RNA的结构和种类
逐步引导、启发、突破难点
二、为什么RNA能充当信使呢通过RNA的结构特点来剖析
逐步引导、启发、突破难点;
三、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递给mRNA的
难点突破
播放转录的动画直观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将动态的过程模拟呈现在
学生面前;理解转录的过程及相关知识点。

分小组学生自主总结转录的过程,互相纠错,比一比哪个小组讲的好教师做最后的总结。

巩固转录的过程 2、DNA RNA遗传信息的传递。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案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学习目标]1说出DNA与RNA结构上的异同2阐述转录的过程3概括出RNA适于作DNA信使的原因1 DNA与RNA结构比较2转录的过程一、遗传信息的转录1.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蛋白质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在两者之间需要一个传递信息的信使——RNA。

能完成此任务的RNA与其成分和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1)基因是有_________的_____片段;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_______中进行的。

(2)RNA一般是____链,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_______,从________转移到______中。

2.RNA的组成及分类(1)基本单位它是由一分子磷酸和碱基组成,组成RNA的碱基有。

(2)结构;一般是链,长度比DNA短,能通过,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

(3)分类;在翻译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是;起转运作用的是;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是。

3.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转给mRNA的?(1)转录:在________内,以DNA的_______为______,按照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合成________的过程。

(2)转录的过程(分4步)看课本P63图4-4能理解并详细描述其基本过程。

小结过程(1)解旋:________解开。

(2)配对:细胞中游离的________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3)连接:在________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新的分子。

(4)脱离:合成的________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1.DNA和RNA的主要区别2完成以下问题:①转录的场所②转录的原料③转录的产物④转录的条件⑤转录的模板3完成下列表格4若有一段DNA转录来的RNA中共有30个碱基,其中A和G共有18个,求该DNA片段共有C和T多少个?[典型例题]1.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20%的A,20%的C,30%的G,30%的T 它是一段()A.双链DNAB.单链DNAC.双链RNAD.单链RN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结构的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2. 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异同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的转录过程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的转录过程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播放2分钟《侏罗纪公园》电影。

提问: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动物复活的?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物质──RNA充当信使。

思考1: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1、细胞中的两种核酸的比较2、RNA的在细胞中有三种(观察图4-3)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1)信使RNA(mRNA):单链结构,由DNA转录而来,其碱基序列包含遗传信息,因将DNA中遗传信息转录下来故名。

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

(2)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头端特定的三个碱基叫反密码子,尾端连接特定的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运输氨基酸,所以叫做转运RNA。

(3)核糖体RNA(rRNA):与核糖体结合,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2: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呢?3、转录:图示P63图4-4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

(1)定义:转录是在_________ 内进行的,是以DNA双链中的____条链为模板,合成_______的过程。

(2)过程:(分4步)①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②游离的__________ 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核糖核苷酸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__________ 结合。

③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此处用到RNA聚合酶。

④合成的mRNA从__________ 上释放。

而后DNA双链恢复。

(3)小结:第二课时复习转录过程一、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高中生物转录备课教案

高中生物转录备课教案

高中生物转录备课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转录的概念和过程,并能够区分RNA合成的不同类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RNA的合成过程,区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学生简单回答“什么是RNA?怎样进行RNA的合成?”
2. 展示实验视频,简单介绍转录的过程和意义。

二、理解转录的概念(10分钟)
1. 通过PPT展示转录的定义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RNA的合成过程。

2. 讲解RNA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探讨RNA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三、区分RNA的类型(1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区别,并通过PPT进行讲解。

2. 激发学生思维: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操作,观察RNA的合成过程。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1.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内容,写一份关于RNA合成的学习笔记。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转录的概念和过程,理解RNA的合成过程,并且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RNA。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深入理解RNA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转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转录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转录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转录的定义和过程,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和机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2. 实验材料:DNA、RNA聚合酶、核糖核酸、核苷酸、酶切割剂等实验材料。

3. 实验设备:PCR仪、电泳仪等实验设备。

4. 手段:投影仪、实验演示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生物体内DNA转录成RNA的实验视频,引入本次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对转录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转录的定义、过程和机制,包括RNA聚合酶的作用、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功能等内容。

3.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DNA转录成RNA的过程,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RNA的合成情况。

4. 数据解释(10分钟):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讨论RNA合成的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关系。

5. 总结提问(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转录的理解。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转录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转录的定义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转录的过程》教学设计
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 戴耀庆
教学内容:转录的过程
授课年级:高一
教 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 时间安排:10min
一、教材分析 本微课《转录的过程》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
4 章第 1 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基因指导蛋 白质的合成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本考点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教学中 应该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使学生自主构建核心知识,掌握核心就能理解转录、翻译的动态过程,从 而理解遗传信息的表达和传递的过程,为后面基因对形状的控制的理解作 铺垫。

展示课本插图 (三)互
层层引导师生互动 动探究转
点评,精讲,归纳 录的过程
( 四 ) 生 引导总结
直观展示知识 看课本,小组思 引导学生说出转
考讨论,分享答 录的场所、过程

和条件,描述转
录的概念 生成知识 用自己的语言描 生成核心概念
成转录的
述转录的概念
概念 ( 五 ) 总 播放转录动画,引导学 观看,配音,点 重点知识转化为
结 — — 我 生配音描述总结转录的 评
技能,化抽象为
是 生 物 配 过程
具体,加深理解
音员 ( 六 ) 当 展示练习,讲解,点评 思考,做练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巩固提高
堂巩固
4
九、板书设计 转录
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2.条件: 3.过程:解旋、配对、连接、释放 4.概念 十、教学设计反思 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到位,目标定位明确,能准确把握重难点,采用的 教法和学法正确;教学过程设计流畅顺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 学目标; 2.教学活动能将重点知识转化为技能,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四大核心问题: 研 读 课 本 , 思 层层递进,加深
1.转录的场所在哪里? 考,讨论 ( 一 ) 自 2.需要哪些条件?
对课本的理解
主研读
3.有哪些过程? 4.转录的概念是什么?
( 二 ) 观 播放转录的动画 看转录动
观看,思考
3
化静态为动态, 化抽象为具体,
5
2
程,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知识。 互动讨论式教学: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表达交流。
六、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授课基本思路:“问题引导自主阅读 → 观看动画 → 探究构建→
生成核心概念 → 归纳总结 → 当堂巩固”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课前预习。 八、教学过程
1
基础铺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转录的场所、过程和条件; 2.能说出转录的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能尝试着通过观看动画演示后描述转录的过程; 2.能描述出转录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会养成仔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转录的过程和条件; 2.转录的概念。 (二)难点 1.转录的过程和条件; 2.转录的概念。 五、教法学法 引导型教学:通过设置四大核心问题,层层引导学生自主引导阅读课 本,思考、总结、构建知识。 直观教学法:学生研读教材有关转录的插图后,flash 动画转录的过
在学习转录之前,已经学习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分子的 结构、DNA 的复制等内容,特别是 DNA 分子的结构、DNA 的复制为转录 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微课《转录的过程》的授课对象已经学习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分子的结构、DNA 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对基因 的本质有了一定的掌握,为理解基因的表达、基因对形状的控制作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