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

合集下载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课件

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治疗以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为主。
03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自身或外部异常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出现黄疸、脾大、贫血
等症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
白血病的特点和治疗
1 2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好发于儿童,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治疗以 化疗为主,分为诱导缓解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 治疗期。
胚胎期造血在妊娠第4个月时达 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
胚胎期造血对胎儿的生长发育 至关重要,为其提供必要的造 血细胞。
胎儿期造血
胎儿期造血始于妊娠第6周左右,此 时造血细胞来源于肝脏、脾脏和淋巴 结。
胎儿期造血在妊娠第8个月时达到高 峰,之后逐渐减少。
胎儿期造血以红系为主,同时开始出 现粒系和巨核系。
血液肿瘤筛查
骨髓检查可以辅助筛查小儿是否存在血液肿瘤, 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骨髓感染诊断
骨髓检查还可以诊断小儿是否存在骨髓感染,如 骨髓炎等。
血液生化学检查在儿科中的应用
肝肾功能评估
血液生化学检查可以评估小儿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对于一些肝 肾疾病有诊断价值。
电解质平衡监测
血液生化学检查可以监测小儿电解质的平衡情况,如钾、钠、钙等 。
03
小儿血液学特点
红细胞特点
01
02
03
红细胞数量
小儿红细胞数量高于成人 ,且呈生理性变化,如新 生儿期红细胞数量达到高 峰,之后逐渐下降。
血红蛋白
小儿血红蛋白含量随年龄 增长而变化,如新生儿期 血红蛋白含量较高,之后 逐渐下降。
红细胞形态
小儿红细胞形态与成人相 似,但大小略有差异。
白细胞特点
血小板数量

小儿血液系统特点与贫血精品PPT课件

小儿血液系统特点与贫血精品PPT课件
后降至2%以下;婴儿期以后与成人 相同。
二、血象特点
• 血红蛋白种类 )人类血红蛋白有6种多肽链
α、β、γ、δ、ε和ζ 2)不同的血红蛋白其肽链的组成不同
二、血象特点
血红蛋白
多肽链
Adult: HbA
α2β2
HbA2
α2δ2
Fetal: HbF
α2γ2
Embryonic: Hb porlland ζ2γ2
病因分类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
性贫血、维生素C和B6缺乏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3)其他:感染性、癌症性贫血、铅中毒
病因分类
• 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膜结构缺陷 红细胞酶缺乏 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 2)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因素:新生儿溶血症 非免疫因素:感染、理化因素、DIC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一、造血特点
• 胚胎期造血 1)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周、卵黄囊 2)肝脾造血期:胚胎6-8周 3)骨髓造血期:胚胎4个月
一、造血特点
• 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主要 2)骨髓外造血
二、血象特点
• 红细胞(RBC)数和血红蛋白(Hb )
1)出生时RBC和Hb较高 2)生理性贫血:自限性 3)网织红细胞:3天内4%-6%;7天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病因分类
• 失血性贫血 1)急性失血性贫血 2)慢性失血性贫血
形态学分类
MCV(fl) MCH(pg) MCHC(%) 正常值 80-94 28-32 32-38 大细胞性 >94 >32 32-38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38 单纯小细胞 <80 <32 32-38 小细胞低色素性 <80 <28 <32

儿科医学课件ppt--小儿造血、血象特点

儿科医学课件ppt--小儿造血、血象特点
• 海拔每升高1000m,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 为贫血
#
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
• 新生儿 • 1m~4m • 4m~6m
< 145g/L < 90g/L < 100g/L
#
小儿贫血的分度
血红蛋白 (g/L)
红细胞 1012/L
轻度 90~120
3~4
中度 60~90
2~3
重度 30~60
2.肝、脾造血期 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
3.骨髓造血期 胎儿4个月开始→终生
#
中胚叶造血 肝、脾造血 骨髓造血






肝、脾造血



月1
2 3 456 78 9
胚胎期造血
出 生
#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红骨髓
骨髓外造血
婴幼儿缺少黄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很小,在某些情况下(如 严重感染、溶血、失血等)造血需要增加,肝、脾和淋巴结 又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 周围血液可见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
小儿贫血概述
贫血定义 贫血程度 贫血分类 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诊断要点 贫血治疗原则
#
贫血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 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 常值
定义
#
WHO诊断标准
• 6m~59m Hb < 110g/L HCT < 0.33 • 5y~11y Hb < 115g/L HCT < 0.34 • 12y-14y Hb< 120g/L HCT < 0.36
MCH(pg) 28~32 28~32 >32 <28 <28
MCHC(%) 32~38 32~38 32~38 32~38 <32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儿科教学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儿科教学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儿科教学课件
欢迎来到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的儿科教学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儿童血液系 统的重要性,儿童造血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儿童血液系统简介
功能和重要性
儿童的血液系统在供氧、 运输养分和免疫功能方 面起着关键作用。
儿童造血的特点
儿童的造血能力逐渐成 熟,血细胞的童血液学可帮助 预防和治疗儿童血液疾 病,确保儿童的健康。
儿童造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1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发育过程
从幼稚的血细胞到成熟功能完善的细胞,儿童血细胞发育经历多个阶段。
2
血小板的产生和功能
血小板的形成和功能对于止血和血管修复至关重要。
3
儿童造血细胞的成熟时间
不同类型的儿童血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时间表。
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儿童贫血症
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血液 疾病,可能由于缺铁、 遗传疾病或其他原因引 起。
儿童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儿童常见 的白细胞恶性肿瘤,需 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儿童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儿童血 液系统中血小板数量不 足的疾病,可能导致出 血倾向。
小结
通过本课件,您已经了解了儿童造血和血液学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儿童血液 疾病。继续学习和研究,以提供更好的儿科医疗服务。

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0.25mg/d
Liver+ RE cells 60 mg (15.9%)
Faeces 7.4 mg / d
Bile,Hb 0.05 mg/d
贮存
Red blood Cell (Hb) 280 mg
(75%)
functional iron
目录
铁的来源
◆ 食物(外源性铁) 占摄入量的1/3 血红素(动物性食物): 铁吸收率高 含铁高且吸收率达10% ~ 25% 母乳含铁0.05mg/dl, 吸收率49% 牛乳含铁0.05 mg /dl, 吸收率4%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1.7% ~ 7.9%
Eastern Western Pacific Mediterranean
目录
铁的代谢
人体内铁含量及其分布
◆ 铁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Hb有关 新生儿 75mg/kg
成人男性 50mg/kg 女性 35mg/kg
目录
分布 血红蛋白约64%,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肝、脾、骨髓等) 约32%; 肌红蛋白约3.2% ; 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运转铁。
目录
Diet 8mg/d
Intestine
Urine,sweat, Skin etc
0.9mg/d
自由铁池 Plasma 0.5mg (0.1%)
Muscles &enzymes
15 mg (4%)
Bone Marrow 20 mg
(5%)
Sloughed mucosal cell + GI bleeding
发生率
分类
<15%

15 % ~40%

>40%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及贫血概论17页PPT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及贫血概论17页PPT
• 体检:体温38.2C,神软,HR120次/分, 中至重度贫血,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 常,腹平软,肝脾未及。
请补充病史,选择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处 理原则
• 血常规+网织 • 肝功能 • 尿OB • Coomb’S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血象
• Hb 8.9 • BPC,WBC正常 • Ret 1%
• Hb 8.9 • BPC,WBC正常 • Ret 10%
• Hb 8.9
• WBC 2900, BPC 4.8万
• Ret 1%
诊断思路与步骤(进一 步检查)?
• 男,4岁,5月15日入院
• 进行性苍白16小时
• 伴发热、尿色酱油样
Hb only
BM Smear
Ret + Stool OB
OB+ AA MDS AL Others Hemolisys Nutritional Bleeding
病例
• 女,3岁,面苍2月,无热,无黄疸史,无 肢体及骨疼痛,无家属史,否认特殊药物 史,食欲一般。
• 体检:面色中度苍白,无出血点,无黄疸, 颌下浅淋巴结黄豆大小2-3个。心肺(-), 腹平软,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Cause,Degree, and Morphology)
病因分类(cause) 生成不足:造血因子缺乏,造血功能低下 破坏增加:先天,后天 失血:慢性,急性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儿童造血和血象特点(儿科学课件)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儿童造血和血象特点(儿科学课件)

第10周完全停止
后4-5天完全停止
终身造淋巴细 胞功能
终身造血器官,出生 2-5周后唯一的造血 器官
成分 原始有核红细胞
原始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粒细 粒细胞、巨核细胞 胞相当活跃
⒉生后造血 ⑴骨髓造血 :出生后主要的造血方式 ①婴幼儿:红髓,全部参与造血 ②5-7岁:长骨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黄髓)所代替,潜在造血 ③成年:红髓仅限于颅骨、锁骨、胸骨、肋骨、肩胛骨、脊柱 、盆骨和长骨近端
生后10天左右 减少20%
同前
生理性溶血
2-3月
3×1012/L
110g/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理性贫血
3月后
逐渐上升
<1岁
维持在4×1012/L左右
12岁
达成人水平
出生时 6-12小时 1周 <1岁 >8岁
年龄
白细胞计数
WBC总数 15-20×109/L 21-28×109/L 12×109/L 10×109/L 达成人水平4×109/L
①肝脏 ②脾脏 ③胸腺 ④淋巴结
⑶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个月始 有造血并维持终身。(各系血细胞)
胚胎期造血:胎龄与造血部位的关系
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肝造血期
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开始 胚胎第3周
胚胎6-8周,第5个 胚胎第8周 月达高峰
胚胎第6周,第6月趋 于稳定
结束
胚胎第6周开始减退, 胎儿第6月减退,生
1 2 3 4 5 6 8 10 14 岁数
血小板数:150-250×109/L 血容量:
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 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 儿童:约占体重的8%-10% 成人:约占体重的6%-8%

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PPT课件

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PPT课件
29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B12、 叶酸缺乏)、Vit B6 缺乏、Vit C 缺乏 蛋白质缺乏、铜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其它 感染、炎症、肾病、癌症、铅中毒等
30
红细胞破坏增加
▲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膜结构异常: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PNH ●红细胞酶缺陷: G6PD缺乏、PK缺乏 ● 血红蛋白结构或合成障碍: 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极重度 重度 中度 轻度
血红蛋白(g/L) <30 <60
<90 <120
*(<60) (<90) (<120) (<145)
RBC数 <1.0 (×1012/L)
<2.0 <3.0 <4.0
*括号内为新生儿分度标准 28
贫血分类
病因分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
、 难 点
难点
铁的代谢 有关铁代谢的检查
3
第一部分
小儿造血功能及血象特点
4
一、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1. 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起: 卵黄囊造血: 中胚叶组织:原始造血成分,其中 主要是原始的有核红细胞。 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5
中胚叶与造血细胞的来源
6
2. 肝脾造血期
胚胎第6~8周期始 胎儿期4~5月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
24
第二部分
小儿贫血总论
25
血红蛋白正常值
世界卫生组织 6月~6岁≥110g/L
6~14岁≥120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血小板
血容量
新生儿 儿童 成人
血红蛋白
10% 10-8 % 6-8 %
HbA(22 ) HbA2(2 2) HbF(22)
Gower1(ζ2 ε 2) Gower2 (α 2 ε 2 ) Portland(ζ2 γ 2)
血红蛋白的结构
各不同年龄的血红蛋白种类含量
血红蛋白 出生时
Ret 3天内 0.04-0.06 7天 <0.02 成人 0.005-0.015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的婴儿,RBC降至 3.0×1012/L, 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 贫血(自限性)。
生理性贫血原因 ❖ 血氧饱和度增加 ❖ 胎儿红细胞寿命短(生理性溶血) ❖ 生长发育快,血容量增加 ❖ 早产儿出现更早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大纲
目的要求 ❖ (一)掌握小儿血象特点 ❖ (二)熟悉生后造血特点 ❖ (三)了解胚胎期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Development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 出生前造血 (Hematopoiesis)
❖ 出生后骨髓造血为主(bone marrow)
3月
1岁
2岁
HbF
70% 15%~30% <5%
<2%
HbA
30%
70% 93%~95% 95%
HbA2
<1% 2%~3% 2%~3% 2%~3%
婴幼儿期不同血红蛋白的比例
贫血概论 Anemia
贫血的定义和程度
Definition and degree of anemia
Definition :血液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值. 海拔每上升1000米,HB上升4%。
❖ 红髓逐渐转化为黄髓的过程(process of red marrow to yellow)
❖ 髓胚胎期造血
❖ 中胚叶造血期 ❖ 肝、脾造血期 ❖ 骨髓造血期
中胚叶造血期
胚胎第3周起: 卵黄囊造血: 中胚叶组织:
原始造血成分:原始的有核红细胞。 胚胎第6周后:中胚叶造血开始减退
中度 ~ 90g/L 重度 ~ 60g/L 极重度 < 60g/L
❖ 贫血的分类(classification):
(Cause,Degree, and Morphology)
病因分类(cause) 生成不足:造血因子缺乏,造血功能低下 破坏增加:先天,后天 失血:慢性,急性
红细胞溶解过快
黄血 疸红
淋巴结 11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终生造淋巴细胞、浆细胞。
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4个月
始有造血并维持终身。(各系血细胞)
胚胎期造血:胎龄与造血部位的关系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红骨髓
婴幼儿:均为红骨髓 5-7岁:长骨中出现黄髓(脂肪组织)
( 黄骨髓仍具有造血潜能。)
年长儿与成人: 红髓见于扁平骨、不规则骨和长骨近端
❖ 新生儿(<10天) ❖ 1m~4m ❖ 4m~6m ❖ 6m~6y ❖ 6y~14y
145g/l 90g/l 100g/l 110g/l 120g/l
Degree
轻度 正常下限~ 90g/L 中度 ~ 60g/L 重度 ~ 30g/L 极重度 < 30g/L
Degree
新生儿
轻度 144~ 120g/L
诊断要点(diagnosis)
❖ 病史 (history)
发病年龄 病程经过和伴随症状 喂养史 过去史 家族史
❖ 体检 ( physical examination)
生长发育 皮肤黏膜 营养状况 肝脾淋巴结
❖ 实验室
大便OB、寄生虫卵 红细胞形态 网织计数 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涂片 血红蛋白分析 红细胞脆性 特殊检查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骨髓造血部位
髓外造血
婴幼儿缺少黄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很小,在某些情 况(如严重感染、溶血、失血等)下造血需要增加, 肝、脾和淋巴结又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 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液可见有核红细 胞或/和幼稚粒细胞,感染和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血象特点
❖ RBC和Hb 变化:初生时, 生理性贫血,HbF 变化(出生时70%,1岁时〈5%,2岁时〈2%。
小儿造血、血象特点及贫血概论
Hematopoiesis, Peripheral Blood and Anemia
周海霞
血液学的进展影响整个医学的进步
❖ 观察食物对贫血的影响,成功地治疗恶性贫血 ❖ 叶酸拮抗剂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 ❖ 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鉴定 ❖ 血型的发现 ❖ 人白细胞抗原的发现 ❖ 骨髓移植的成功 ❖ 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来源、鉴定、分离、纯化的研究
蛋 白 尿 溶血危象
贫血
不同病因 红细胞破坏增加
出血 造血物质缺乏
再生不良
减低
增加
基本正常
造血状态
骨 网脾 髓 织脏 增 增增 生 高大
再生危象
贫血临床表现(clinical presentation)
❖ 一般表现(general) ❖ 造血器官反应(reaction) ❖ 各系统症状(systemic)
❖ WBC:4-6天时 L=N,4-6岁时L=N。 ❖ BPC: ❖ 血容量(blood volume):相对多,10%,8-10%,
6-8%。
儿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
年龄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初生
(5~7)×10 /L 150~230g/L
生后6~12h 生后10天左右
稍高 减少20%
稍高 同前
2~3月
肝脾造血期
胚胎第6~8周期始, 胎儿期4~5月达高峰,6个月逐渐减退
肝脏 6~8周出现,主要为有核RBC、少量粒细胞、巨核 细胞,6月后逐渐减弱。
脾脏 8周出现,RBC为主,稍后粒系、淋巴、单 核、终生 造淋巴细胞。
胸腺 6~7周产生淋巴细胞(前T-cell,成熟T-cell),少量红 细胞、粒细胞。
3×10 /L
110g/L
3月后
逐渐上升
1岁以内 维持在4×10 /L左右
12岁
达成人水平
变化原因
进食少
浓缩 不显性失水 生理性溶血 生理性贫血
血象特点: RBC和Hb的变化:
RBC 新生儿 5.0-7.0×1012/L 男 4.0-5.0×1012/L 女 3.5-4. 5× 1012/L
Hb 新生儿 150~170g/L 男 120~150g/L 女 105~135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