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生态学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熟悉和掌握若干生态因子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和作用特点; 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调查取样方法、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研究方法; 掌握生态系统观察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熟悉和掌握生态学研究的一般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生态学一般实验技能和方法,从而巩固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一)、实验内容: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
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基础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实验原理】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作用,而且同时植物对环境也具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实验目的】1、掌握光照强度、大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风速测量仪器测定生态因子的方法;2、认识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光照度计、大气温/湿度计、土壤温度计、土壤湿度计、风速测定仪。
【实验步骤】1、植物群落内与空旷无林地光照强度的测定;2、植物群落内与空旷无林地温湿度的测定;(1)大气温湿度的测定(2)群落内土壤不同深度温湿度的测定3、风速的测定(高度);【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草地的测量数据(生科楼前)表一:草地的空气温度与湿度空气温度平均值:28.87℃ 空气湿度平均值 :20.06%Rh表二:草地的光强与风速光强平均值 :63.7 Klux 风速平均值:2.08m/s表三:草地的土壤温度(二)林地的测量数据(家属楼区)表四:林地的空气温度与湿度空气温度平均值:16.55℃空气湿度平均值:32.49%Rh表五:林地的光强与风速光强平均值:2.07 Klux风速平均值:0.18m/s表六:林地的土壤温度实验结果分析:1、空气温度与湿度由测量的数据可以得到:草地的空气温度平均约为28.87℃,林地的为16.55℃,则草地的温度明显高于林地;对比空气湿度,草地约为20.06%Rh。
林地约为32.49%Rh,则林地的空气湿度显然高于草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林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境空气的温度,而水体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表现出比其他下垫面的温度低,水面蒸发吸热,也可降低水体的温度,而且林地覆盖地太阳辐射弱,升温慢,故草地含水量少于林地,但温度高于林地。
生态因子测定

生态因子测定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实验综合项目科研报告(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生态学实验任课教师:王江专业:生物科学班级:13生物1姓名:郑晨乐学号:13312100201 科研报告题目: (宋体、加粗、小四字体)2 研究意义:(要求查阅参考文献,结合已有研究,探讨该综合项目所掌握的实验方法,能够进行哪些领域的研究;宋体、五号字体)3 研究方法:(详细描述实验过程采用的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宋体、五号字体)4 结果与分析:(结合图、表条理清楚的展示结果的规律;宋体、五号字体)5 讨论:(要求查阅参考文献,对数据结果的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宋体、五号字体)6参考文献:(要求在文中引用标注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体)说明:封面和此说明页对面打印;科研报告根据研究意义的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讨论科学性进行打分。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1、研究意义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
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而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栖息地的环境称为生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逐渐成为全世界生物科学家们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而生态因子在决定生物多样性格局中的作用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1]。
此外,生态因子对药用植物品质影响和道地药材的形成是道地药材研究的重要内容。
气候因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以及分布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2],土壤无机元素能够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理代谢活动,促进植物的生长,影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积累,最终影响中药材品质[3]。
例如人参中人参皂苷含量随产地不同变化较大,主要的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水分等都会影响着人参品质[4]。
近年来有些研究还表明,多变的气候因子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会使人参的质量差异较大[5]。
又如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烟叶品质和香气风格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6]。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生态因子光照、温度、湿度的测量,分析不同生境中生态因子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生态因子对生物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制约着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同时,生物也不是被动的,它们对环境也能产生一定的改造作用,使生态因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
HT-860数字照度计,液晶显示,外观小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适用于居住小区,家庭,工作车间,办公场所等日常环境监测。
光照强度的测定在某一生境内选取3个相邻位置,将照度计水平放置在各点地表测定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HT-853数字温湿度计,采用高精度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对环境温度、湿度的数据采集和监控。
大气温度、湿度的测定在某一生境内选取3个相邻位置,用温湿度计分别测定各点1.5米处高的气温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三.实验仪器照度计、温湿度计、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每组选择6~10个测量点位,保证小组成员每人测量一个点位的生态因子。
2.标明每个测量点位的位置与小生境(楼前、楼后,有无树木、草皮植被等)测量并记录各点位的照度、温度、湿度,记录天气(阴晴、风向、降雨)。
3. 隔一周之后,再对各点位生态因子进行测量和记录,记录天气,以利比较。
五.测量注意事项1. 测量点位的选择:注意选择不同生境,生态因子差异显著,以利对比分析。
各小组之间适当拉开距离,避免在某一地点过多重复观测。
2. 测量仪器的使用:组长负责领取与收回观测仪器,小组成员都要爱护仪器,按照使用说明亲手操作测量;各小组之间不得混用仪器,以免丢失或损坏。
3. 测量结果的严谨:同一点位同一生态因子,三位同学先后测量并取平均值。
试验一生态因子的综合测试技术

实验一气象因素的综合测试技术 (1)实验二土壤水分、养分的测定(拟增设) (12)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31)实验四LOGISTIC方程参数的估计和曲线的拟合─动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LOGISTIC方程的拟合 (39)实验五植物种群生殖分配的测定 (45)实验六群落基本特征分析 (48)实验七草地群落第一性生产力的测定与分析 (62)实验八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69)实验九生态系统多样性分析 (79)实验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81)实验一气象因素的综合测试技术目的和意义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各种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而生物个体或群体在某一和地段上所占有的生态环境就是它的生境。
在长期的进步过程中,植物不仅逐步适应了它所在的生境,而且对其生境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改造作用。
因此,植物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并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通过对太阳辐射强度、温度、湿度、水分、土壤等生态因子的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胜利生态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通过不同群落或同一群落不同部位生态因子的质量和数量的比较,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技术包括:太阳辐射强度的观测、大气降水的观测、蒸发量的测定、空气和土壤温度的测定、空气湿度的测定、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测定、水质分析。
一、太阳辐射强度的观测太阳辐射强度的观测包括直接辐射、天空总辐射、散射辐射、地面反射辐射。
这里以天空总辐射为例作一介绍。
仪器与设备仪器的设备原理是以物体的热电效应为基础的。
由康铜-铜制成热电堆,热电堆将吸收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出为电压,其输出量的大小与辐射强度成正比。
仪器的感应主体由透光罩、感应器、干燥器等组成。
透光罩是双层石英罩,既可以滤去投在黑片上的大气长波辐射,也可以防止风吹去黑白片上的热量。
感应器下面的干燥器内装硅胶,以吸收罩内水分。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实验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生态学,实验,实验,生态,因子,光照,强度,综合,测定,内容,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实验一生态因子(光照强度)的综合测定一、实验内容1、测定不同种类树木树冠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盖度大小的树木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2、测定不同群落内外光照强度,分析不同群落光照强度的差异性。
二、目的要求1、了解测定光照强度的方法,并掌握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不同树冠内及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测定,认识植物和光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仪器设备1、照度计、钢卷尺、皮卷尺、记录纸等。
2、事先选好被测树木和测试群落。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1、分组测定不同树冠内光的分布在校园中选择树冠密实与疏散的树木各一株,分层测定树冠内的光照强度,分层时,层面必须与入射光垂直,同时测定树冠外的光照强度作为对照。
每层重复测定6次,结果记入表1中表1树冠内外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植物名称取样时间最大树冠高(m)测量次数树冠内光强树冠外光强相对值%2、分组测定不同群落中光照强度的分布选择两个不同的群落类型,在每一群落中随机设置3个样点(如群落上层、中层、下层),水平分层测定光照强度,每层重复4次,结果填入表2中,取平12取样地点树高345观测组6平均值均值,计算各层的相对光强。
表2不同群落光照强度测定记录表群落名称取样时间群落高(m)测量次数群落1光强群落2光强五、实验报告及讨论1、绘制不同树冠内光的削减图,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讨论有关树木补偿点的问题。
2、绘制不同群落中的削减曲线,并加以比较分析。
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将光电池直接暴露于强光下,以保护其灵敏度。
2、光探头要准确地放置在测定位置,使光电池与入射光垂直。
3、每一次测定量程开关必须遵循从高档到低档的顺序,以免烧坏仪器。
生态因子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生态因子综合测定实验报告实验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土壤温度及空气温度的测定,了解相关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安置2.学会干湿表的观测及安装,了解干湿球温度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3.学习便携式风速、风向仪的安装使用土壤温度及空气温度的测定实验原理温度表是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管四个部分。
地面温度表(又称0cm温度表)、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的构造和原理,与测定空气温度用的温度表相同。
5、10、15、20cm曲管地温表的结构和原理基本同上,只是表身下部伸长、长度不一,并且在感应部分上端弯折,与表身成135°夹角。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和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见图)。
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的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表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表面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
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仪器设备直管地温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操作步骤(一) 观测地段与仪器安装1. 地面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设在观测场内南面平整出的裸地上,地段面积为2×4m2。
地表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整个地面相平。
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地段中央偏东的地面,按0cm、最低、最高的顺序自北向南平行排列,感应部分向东,并使其位于南北向的一条直线上,表间相隔约5cm;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要保持干净。
曲管地温表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深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向北,表间相隔约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夹角,各表表身应沿东西向排齐,露出地面的表身须用叉形木(竹)架支住(见图)。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题目:生态因子旳综合测定一、试验目旳1、掌握光照强度测量仪与温湿度测量仪使用措施。
2、对五个不一样物候观测地点旳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3、分析不一样生境中生态因子旳差异及其对植物群落旳影响。
二、试验原理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旳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旳或间接旳影响旳环境原因。
生态因子也可以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旳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旳所有环境要素。
详细旳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旳生态环境和生物影响下旳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旳。
任何一种植物群落在形成旳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并且对环境也有巨大旳改造作用。
伴随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旳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旳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一样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旳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发明旳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一样旳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旳差异。
三、试验器材照度计、温湿度计、记录本。
四、试验地点与过程本次生态因子测定旳试验,我们选用了五个地点进行测定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楼前,图书馆南,图书馆北,化学楼前以及学人大厦前。
分别于3月12日与3月26日进行了测量,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为两周。
每次测量时标明每个测量点位旳位置与小生境,测量并记录各点位旳照度、温度、湿度。
注意事项:1、测量点位旳选择:注意选择不一样生境,生态因子差异明显,以利对比分析。
2、大气温度、湿度旳测定:在某毕生境内选用3个相邻位置,用温湿度计分别测定各点1.5米处高旳气温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旳数值。
3、光照强度旳测定:在某毕生境内选用3个相邻位置,将照度计水平放置在各点地表测定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旳数值。
五、试验成果(一)原始数据记录时间.3.12 .3.26项目温度湿度光照度温度湿度光照度地点马克思14.6 27.6 4600.0 24.1 20.4 4500.0马克思14.6 27.7 4200.0 24.1 20.5 3840.0马克思14.6 27.7 4500.0 24.1 20.5 3627.0图书馆南13.9 28.9 4200.0 23.6 20.5 4500.0图书馆南13.9 28.9 4100.0 23.5 20.5 6100.0图书馆南13.9 29.2 4200.0 23.5 20.5 5300.0图书馆北13.8 30.1 3400.0 20.4 21.4 2645.0图书馆北13.8 30.2 3200.0 20.3 21.3 2561.0图书馆北13.8 30.2 3500.0 20.4 21.3 2275.0化学楼14.0 28.1 1362.0 20.5 22.8 1427.0化学楼14.0 28.0 1377.0 20.5 22.9 1464.0化学楼14.0 28.0 1349.0 20.5 23.1 1281.0学人13.9 27.7 2479.0 22.8 22.1 6400.0学人13.9 27.4 2462.0 22.9 22.3 6600.0学人13.9 27.4 2497.0 22.4 22.3 6700.0由表格可以粗略旳看出:马克思学院、学人大厦以及图书馆南侧以及化学楼都处在向阳面,温度稍高于图书馆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题目:生态因子的综合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照强度测量仪与温湿度测量仪使用方法。
2、对五个不同物候观测地点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3、分析不同生境中生态因子的差异及其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的环境因素。
生态因子也可以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实验器材照度计、温湿度计、记录本。
四、实验地点与过程
本次生态因子测定的实验,我们选取了五个地点进行测
定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楼前,图书馆南,图书馆北,化学楼前以及学人大厦前。
分别于20XX年3月12日与20XX年3月26日进行了测量,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为两周。
每次测量时标明每个测量点位的位置与小生境,测量并记录各点位的照度、温度、湿度。
注意事项:
1、测量点位的选择:注意选择不同生境,生态因子差异显著,以利对比分析。
2、大气温度、湿度的测定:在某一生境内选取3个相邻位置,用温湿度计分别测定各点米处高的气温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3、光照强度的测定:在某一生境内选取3个相邻位置,将照度计水平放置在各点地表测定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五、实验结果
原始数据记录
时间
地点
项目
温度
湿度
光照度
温度
湿度
光照度
马克思马克思马克思图书馆南图书馆南图书馆南图书馆北图书馆北图书馆北化学楼化学楼化学楼学人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实验报告第1页共3页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学人学人
表格可以粗略的看出:马克思学院、学人大厦以及图书馆南侧以及化学楼都处于向阳面,温度稍高于图书馆北。
五个地点的湿度差别并不大。
而光照度却有着明显的变化。
3月12日测得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化学楼以及学人大厦有着较低的光照水平。
3月26日测得的数据却显示,化学楼依旧处于最低水平,而学人大厦却有着极强的光照。
这与我们估计的处于阴面的图书馆北有着较低的光照水平有较大的差别。
t检验结果
组统计量
温度湿度光照度次数 1 2 1 2 1 2 Levene检验 F Sig. t df N 15 15 15 15 15 15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差独立样本的方差检验均值方程的 t 检验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 - - - 假设方差相等 - 温度假设方差不相等 - 假设方差相等湿度假设方差不相等假设方差相等照度假设方差不相
等- - - 表格可知,在两次测量中,温度的两总体方差不相同,不具备方差齐性。
在假设方差不相等的情况下,其差异显著性为0,远小于,也就是说温度与测量时间是有显著关联的。
湿度与光照度的两总体方差相同,具备方差齐性。
其中湿度的差异显著性为0,远小于,也就是说湿度与测量时间是有显著关联的,而光照度的差异显著性大于,说明光照度与测量时间是没有显著关联的。
方差分析(anova)
温度次数地点 Model Error Corrected Total DF Sum of Squares Mean Square -- F Value -- -- P Value -- -- 对于温度,根据表格,按a=水准,对于不同时间,p<,即不同时间对温度存在影响,可以认为两个时间温度不全相同;对于不同地点,p<,即不同地点对温度存在影响,可以认为不同地点温度不全相同。
湿度
次数 DF Sum of Squares Mean Square F Value P Value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实验报告第2页共3页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地点 Model Error Corrected Total -- -- -- -- -- 对于湿度,根据表格,按a=水准,对于不同时间,p<,即不同时间对湿度存在影响,可以认为两个时间湿度不全相同;对于不同地点,p<,即不同地点对湿
度存在影响,可以认为不同地点湿度不全相同。
光照度次数地点 Model Error Corrected Total DF Sum of Squares Mean Square -- F Value -- -- P Value -- -- 对于照度,根据表格,按a=水准,对于不同时间,p<,即不同时间对照度存在影响,可以认为两个时间照度不全相同;对于不同地点,p<,即不同地点对照度存在影响,可以认为不同地点照度不全相同。
六、实验结论
比较5个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植物群落可知,于建筑物或植物的遮挡,会使阳面的温度高于阴面;而风速对于温度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风可以带走大气的部分温度。
比较5个不同地点的湿度和植物群落可知,阴面的湿度大于阳面,较为空旷的地方的湿度小于植物茂盛的地方,是因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会产生水,植物茂盛,风流动慢,水分蒸发慢。
当然这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植被相差不大,光照较强的地点,湿度较低。
比较5个不同地点的光强可知空地的光强远大于有植被的地方。
可能是因为叶片遮挡了大量的阳光,故空地光强远大于树林。
当然也可能与所选测定位置有关。
附近的大型建筑物也会遮挡大量的阳光。
而天气的阴晴也是重要的因素,阴天厚厚的云层也会遮挡大量的光照。
对5个不同地点的生态因子的分析可知,温度、光强均
表现为阳面大于阴面,而湿度表现为阴面大于阳面。
这与阴面阴影大于空地有关。
当然,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测量。
温度、湿度和光照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光照强,一般温度高,湿度低;光照弱,一般温度低,湿度大。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实验报告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