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与相交线提高测试题
(完整版)平行线与相交线提高训练

平行线与相交线提高训练1.如图,直线a∥b,那么∠x的度数是.2.如图,AB∥CD,∠DCE的角平分线CG的反向延长线和∠ABE的角平分线BF交于点F,∠E﹣∠F=33°,则∠E=.3.如图,已知∠1+∠2=180°,∠3=∠B,求证:DE∥BC.4.已知:如图,∠1=∠2,∠3=∠4,∠5=∠6.求证:ED∥FB.5.已知:如图,B、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F、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2=∠E,∠3=∠4.求证:AB∥CD.6.已知,如图,AE∥BD,∠1=3∠2,∠2=26°,求∠C.7.直线l1∥l2,∠A=125°,∠B=105°,求∠1+∠2的度数(提示:要作辅助线哟!)8.已知:射线OP∥AE(1)如图1,∠AOP的角平分线交射线AE与点B,若∠BOP=58°,求∠A的度数.(2)如图2,若点C在射线AE上,OB平分∠AOC交AE于点B,OD平分∠COP交AE于点D,∠ADO=39°,求∠ABO﹣∠AOB的度数.(3)如图3,若∠A=m,依次作出∠AOP的角平分线OB,∠BOP的角平分线OB1,∠B1OP的角平分线OB2,∠B n﹣1OP的角平分线OB n,其中点B,B1,B2,…,B n﹣1,B n都在射线AE上,试求∠AB n O 的度数.9.数学思考:(1)如图1,已知AB∥CD,探究下面图形中∠APC和∠P AB、∠PC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推广延伸:(2)①如图2,已知AA1∥BA1,请你猜想∠A1,∠B1,∠B2,∠A2、∠A3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②如图3,已知AA1∥BA n,直接写出∠A1,∠B1,∠B2,∠A2、…∠B n﹣1、∠A n的关系拓展应用:(3)①如图4所示,若AB∥EF,用含α,β,γ的式子表示x,应为A.180°+α+β﹣γB.180°﹣α﹣γ+βC.β+γ﹣αD.α+β+γ②如图5,AB∥CD,且∠AFE=40°,∠FGH=90°,∠HMN=30°,∠CNP=50°,请你根据上述结论直接写出∠GHM的度数是.10.已知,直线AB∥DC,点P为平面上一点,连接AP与CP.(1)如图1,点P在直线AB、CD之间,当∠BAP=60°,∠DCP=20°时,求∠APC.(2)如图2,点P在直线AB、CD之间,∠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写出∠AKC与∠AP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点P落在CD外,∠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AKC与∠APC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1.如图,已知AM∥BN,∠A=80°,点P是射线AM上动点(与A不重合),BC、BD分别平分∠ABP 和∠PBN,交射线AM于C、D.(1)求∠CBD的度数;(2)当点P运动时,那么∠APB:∠ADB的度数比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这个比值;若变化,请找出变化规律;(3)当点P运动到使∠ACB=∠ABD时,求∠ABC的度数.12.如图1,AB∥CD,直线EF交AB于点E,交CD于点F,点G在CD上,点P在直线EF左侧、且在直线AB和CD之间,连接PE、PG.(1)求证:∠EPG=∠AEP+∠PGC;(2)连接EG,若EG平分∠PEF,∠AEP+∠PGE=110°,∠PGC=∠EFC,求∠AEP的度数;(3)如图2,若EF平分∠PEB,∠PGC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与EF相交于点H,则∠EPG与∠EHG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13.已知E、D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C为平面内一点,DE、DF分别是∠CDO、∠CDB的平分线.(1)如图1,若点C在OA上,且FD∥AO,求证:DE⊥AO;(2)如图2,若点C在∠AOB的内部,且∠DEO=∠DEC,请猜想∠DCE、∠AEC、∠CD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若点C在∠AOB的外部,且∠DEO=∠DEC,请根据图3、图4分别写出∠DCE、∠AEC、∠CDB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14.已知,AB∥CD,点E为射线FG上一点.(1)如图1,若∠EAF=30°,∠EDG=40°,则∠AED=°;(2)如图2,当点E在FG延长线上时,此时CD与AE交于点H,则∠AED、∠EAF、∠EDG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DI平分∠EDC,交AE于点K,交AI于点I,且∠EAI:∠BAI=1:2,∠AED=22°,∠I=20°,求∠EKD的度数.15.长江汛期即将来临,防汛指挥部在一危险地带两岸各安置了一探照灯,便于夜间查看江水及两岸河堤的情况.如图,灯A射线自AM顺时针旋转至AN便立即回转,灯B射线自BP顺时针旋转至BQ便立即回转,两灯不停交叉照射巡视.若灯A转动的速度是a°/秒,灯B转动的速度是b°/秒,且a、b满足|a﹣3b|+(a+b﹣4)2=0.假定这一带长江两岸河堤是平行的,即PQ∥MN,且∠BAN=45°(1)求a、b的值;(2)若灯B射线先转动20秒,灯A射线才开始转动,在灯B射线到达BQ之前,A灯转动几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3)如图,两灯同时转动,在灯A射线到达AN之前.若射出的光束交于点C,过C作CD⊥AC交PQ 于点D,则在转动过程中,∠BAC与∠BCD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数量关系;若改变,请求出其取值范围.16.已知如图,∠COD=90°,直线AB与OC交于点B,与OD交于点A,射线OE与射线AF交于点G.(1)若OE平分∠BOA,AF平分∠BAD,∠OBA=42°,则∠OGA=;(2)若∠GOA=∠BOA,∠GAD=∠BAD,∠OBA=42°,则∠OGA=;(3)将(2)中的“∠OBA=42°”改为“∠OBA=α”,其它条件不变,求∠OGA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4)若OE将∠BOA分成1:2两部分,AF平分∠BAD,∠ABO=α(30°<α<90°),求∠OGA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17.已知直线AB∥CD,E是直线AB的上方一点,连接AE、EC(1)如图1,求证:∠AEC+∠EAB=∠ECD(2)如图2,AF平分∠BAE,CF平分∠DCE,且∠AFC比∠AEC的倍少40°,直接写出∠AEC的度数18.直线MN与直线PQ相交于O,点A在射线OP上运动,点B在射线OM上运动.(1)如图1,若∠AOB=80°,已知AE、BE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变化的情况;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AEB的大小.(2)如图2,若∠AOB=80°,已知AB不平行CD,AD、BC分别是∠BAP和∠ABM的角平分线,AD、BC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F=;DE、CE又分别是∠ADC和∠BCD 的角平分线,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CED的大小也不发生变化,其大小为:∠CED=.(3)如图3,若∠AOB=90°,延长BA至G,已知∠BAO、∠OAG的角平分线与∠BOQ的角平分线及其延长线相交于E、F,则∠EAF=;(4)如图3,若AF,AE分别是∠GAO,∠BAO的角平分线,∠AOB=90°,在△AEF中,如果有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则∠ABO的度数=.20.如图,点D、点E分别在△ABC边AB,AC上,∠CBD=∠CDB,DE∥BC,∠CDE的平分线交AC 于F点.(1)求证:∠DBF+∠DFB=90°;(2)如图②,如果∠ACD的平分线与AB交于G点,∠BGC=50°,求∠DEC的度数.(3)如图③,如果H点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AH交DC于M点,∠CAH的平分线AI交DF于N点,当H点在BC上运动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试求出其值.。
(完整版)平行线与相交线提高训练

平行线与相交线提高训练1如图,直线a // b,那么/ x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2.如图,AB// CD,/ DCE的角平分线CG的反向延长线和/ ABE的角平分线BF交于点F,/ E -/ F =3.如图,已知/ 1 + / 2= 180°,/ 3=/ B,求证: DE // BC.C/ 3 =/ 4,/ 5=/ 6.求证:ED // FB.5.已知:如图,B、C、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F、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 1 = / 2 = / E, / 3=/ 4.求证:AB // CD .6.已知,如图, AE // BD ,/ 1 = 3/ 2,/ 2 = 26°,求一(3)如图3,若Z A = m ,依次作出Z AOP 的角平分线 OB , Z BOP 的角平分线 OB 1 ,Z B 1OP 的角平分 线OB 2,Z B n - 1OP 的角平分线 OB n ,其中点 B , B 1, B 2,…,B n -1, B n 都在射线AE 上,试求Z AB n O 的度数.,求/ 1 + / 2的度数(提示:要作辅助线哟!/ AOP 的角平分线交射线 AE 与点B ,若/ BOP = 58°,求/ A 的度数.(2)如图 2, 若点C 在射线AE 上,OB 平分/ AOC 交AE 于点B , OD 平分/ COP 交AE 于点D ,/ADO = 39° ,求/ ABO -Z AOB 的度数./ B = 105 (1)如图 1,9. 数学思考:(1)如图1,已知AB // CD ,探究下面图形中/ APC 和/ PAB 、/ PCD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 结论推广延伸:(2)①如图2,已知AA i / BA 1,请你猜想/ A 1,/ B 1,/ B 2,/ A 2、/ A 3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②如图3,已知AA 1 / BA n ,直接写出/ A 1,/ B 1,/ B 2,/ A 2、…/ B n -1、/ A n 的关系拓展应用:(3)①如图4所示,若AB // EF ,用含a, 3, 丫的式子表示X ,应为 _________________A.180° + a + 3- YB.180 °_ a _ Y +3 C .供丫― a D . a + 3+ 丫②如图 5, AB / CD ,且/ AFE = 40°,/ FGH = 90°,/ HMN = 30°,/ CNP = 50°,请你根据上述结论直接写出/ GHM 的度数是(2) 如图2,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 BAP 与/ 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 如图3,点P 落在CD 夕卜,/ BAP 与/ DCP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 K , / AKC 与/ APC 有何数量关 系?并说明理由.10. 已知,直线 AB / DC ,点P 为平面上一点,连接 AP 与 CP .(1) 如图1,点P 在直线AB 、CD 之间,当/BAP = 60°,/ DCP = 20° 时,求/ APC .K ,写出/ AKC 与/ APC11. 如图,已知 AM II BN ,/ A = 80。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测试题 1

167815D243ACB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测试题 1一、填空题1.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1+∠2+∠3=________°2.如图,要从小河引水到村庄A ,请设计并作出一最佳路线,理由是: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已知AB ∥CD ,∠A =70°,则∠1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折叠后,若∠ABC =110°,则∠1的度数为第4题 第5题 第6题5.如图,BC ⊥AE ,垂足为点C ,过C 作CD ∥AB.若∠ECD=48°, 则∠B=__________.6.如图,直线AB ,CD 被BC 所截,若AB ∥CD ,∠1=45°,∠2=35°,则∠3=__________度.7.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且一个角的12等于另一个角的13,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8.已知∠1=70°,且∠1与∠2的两边互相垂直,则∠2= 。
9.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有 个 二、选择题10.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所形成的∠1,∠2,∠3,∠4中,下列分类不同于其它三个的是(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2和∠4 11.若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且PA =5cm ,PB =4cm ,PC =3cm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A .等于3cmB .大于3cm 而小于4cmC .不大于3cmD .小于3cm12. 如图,点E 在CD 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 .∠1=∠2B .∠3=∠4C .∠5=∠BD .∠B+∠BDC =180°15D 243AECB第12题 第13题13.如图,AB ∥CD ,则图中相等的角是( )A .∠2与∠6,∠3与∠7B .∠1与∠6,∠4与∠8C .∠2与∠6,∠3与∠7,∠1与∠5,∠4与∠8D .∠1与∠8,∠4与∠51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4的度数为( ) A .45° B .60° C .75° D .80°三、解答题15.如图,BC 平分∠DBA ,∠1=∠2,填空: 因为BC 平分∠DBA ,所以∠1= , 所以∠2= 所以AB ∥ 16.如图,EF ∥AD ,∠1 =∠2,∠BAC = 70°。
(完整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_平行线与相交线提高单元测试题

1平行线单元测试题1、如图1,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D ′的度数为 50° 。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100AEC ∠=°,则D ∠等于 80° 。
3、如图3, 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 130250∠=∠=°,°, 则3∠的度数等于 20° 。
4、如图4,已知AB ∥CD,若∠A=20°,∠E=35°,则∠C 等于 55° 。
.5、如图5,12//l l ,∠1=120°,∠2=100°,则∠3= 40° 。
6、如图6,已知AC ∥ED ,∠C =26°,∠CBE =37°,则∠BED 的度数是 63° 。
图4 图5 图67、如图7,AB ∥CD ,∠ABE =66°,∠D =54°,则∠E 的度数为_______12°________.8、如图8,AB//CD,直线EF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E 、F 两点,EP 平分∠AEF,过点F 作FP ⊥EP,垂足为P ,若∠PEF=300,则∠PFC=_____60°_____。
9、如图9,1502110AB CD ∠=∠=∥,°,°,则3∠= 60° .10、如图10,已知//AE BD ,∠1=130o,∠2=30o,则∠C = 20° .图7 图8 图9 图10 CAE BF D图2EDBC′FCD ′ A图11 23图3 l 1 l 212 3300 P FEBA CDABC1 23211、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º,求∠D 的度数. 解:因为AB//CD所以∠ECD=∠A=37°∠D=180°-90°-∠ECD=53°12、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下底挖去一小半圆), 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2,求∠1+∠2的度数。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条不是相交线的特征?A. 相交线在平面内相交于一点B. 相交线可以是曲线C. 相交线相交后形成4个角D. 相交线相交后,对角线相等2. 平行线的定义是什么?A. 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B. 相交于一点但不是直线C. 相交于两点的直线D. 永远不会相交的曲线3. 以下哪个条件不能保证两直线平行?A. 同位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D. 两条直线相交4.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它们可以形成多少个角?A. 1个B. 2个C. 4个D. 无数个5. 平行线的性质中,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B.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C. 平行线可以是曲线D. 平行线相交于无穷远处二、填空题6.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中,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________。
7.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一个角是锐角,那么它的对角是________。
8. 平行线的性质之一是,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的和为________。
9.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________。
10. 如果两条直线是平行的,那么它们之间的夹角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解释“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并给出它们在平行线中的性质。
12. 描述如何使用“同位角”来证明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13.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它们形成的角有哪些可能的组合?请列举所有情况。
四、计算题1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方程为 y = 2x + 3,直线L2的方程为 y = -x + 5。
求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15. 如果两条平行线在y轴上的距离为5,且一条直线的方程为 y =3x + 7,求另一条平行线的方程。
五、证明题16. 给定两条直线AB和CD,已知AB平行于CD,且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10。
如果AB上的点E到CD的距离为8,求点E到与AB平行且与CD相交的直线的距离。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doc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doc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A. 一种B. 两种C. 三种D. 四种答案:B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一定平行B.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一定垂直C.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永不相交D.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一定平行答案:C3.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无法确定答案:B4.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处的夹角为90°,那么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是: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重合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且交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____。
答案:平行2.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是____。
答案:平行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是____。
答案:平行4.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同旁内角和为____。
答案:180°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且∠AOB=∠COD=90°,求证:AB∥CD。
证明:因为∠AOB=∠COD=90°,所以AB⊥OB,CD⊥OD。
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AB∥CD。
2. 已知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于点P,且l1∥l3,l2∥l4,求证:l3与l4相交。
证明:因为l1∥l3,l2∥l4,所以∠l1P=∠l3P,∠l2P=∠l4P。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l3∥l1,l4∥l2。
又因为l1与l2相交,所以l3与l4相交。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在同一平面内,直线m与直线n相交,交点为O。
已知∠1=45°,求∠2的度数。
答案:∠2=180°-45°=135°2. 已知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c与直线a相交于点A,且∠BAC=60°,求∠ABC的度数。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在平面上,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称为()。
A. 平行线B. 垂直线C. 相交线D. 对称线答案:B. 垂直线2. 单选题: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B. 相交线永远不会平行C. 平行线和相交线可以同时存在D. 平行线和相交线不能同时存在答案:C. 平行线和相交线可以同时存在3. 多选题:判断下列述句是否正确。
1) 平行线没有交点。
2) 相交线可以有无数个交点。
3) 两条垂直线的交点一定是直角。
A. 正确的有1)、2)、3)B. 正确的有1)、3)C. 正确的有2)、3)D. 正确的只有3)答案:B. 正确的有1)、3)4. 填空题: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为()度。
答案:90度5. 判断题:两条平行线的夹角为180度。
答案:错误6. 判断题:两条相交直线一定不平行。
答案:正确7. 计算题:已知直线L1与直线L2互相垂直,L1的斜率为2,过点(1,3)的直线L2的斜率为()。
答案:-1/28. 计算题:已知直线L1过点(1,2)且斜率为3/4,直线L2与L1平行且过点(3,5),求直线L2的斜率。
答案:3/49. 解答题:请解释什么是相交线和平行线,并举例说明。
答案: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或线段在平面上有唯一一点相交。
例如,在平面上有两条直线,一条通过点A和点B,另一条通过点C和点D,如果点A与点C不重合并且点B与点D不重合,则这两条直线相交于点E。
平行线是指在平面上没有任何交点的两条直线。
例如,在平面上有一条直线通过点A和点B,另一条直线通过点C和点D,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任何一点相交,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10. 解答题:如何通过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答案: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即斜率相同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的乘积为-1,即斜率之积为-1的两条直线是垂直线。
总结:在平面几何中,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或线段在平面上有唯一一点相交,平行线是指在平面上没有任何交点的两条直线。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一个锐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B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C .两点间的距离是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D .过直线l 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补B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 .若a b =,则a b = 3.已知直线12l l //,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125∠=︒,则2∠等于( )A .30°B .35°C .40°D .45°4.一辆行驶中的汽车经过两次拐弯后,仍向原方向行驶,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先右转30,后左转60︒B .先右转30后左转60︒C .先右转30后左转150︒D .先右转30,后左转305.给出下列命题:①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②平面上任意三点能确定一个圆;③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和原图形全等;④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⑤经过圆心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正确的命题为( )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①②⑤ 6.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垂足为E ,BF ∥AC 交ED 的延长线于点F ,若BC 恰好平分∠ABF ,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 ;②DB=DC ;③AD ⊥BC ;④AC=3BF ,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7.已知∠A 的两边与∠B 的两边互相平行,且∠A=20°,则∠B 的度数为( ). A .20° B .80° C .160° D .20°或160°8.如图,直线l 1∥l 2∥l 3,等腰Rt △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分别在l 1,l 2,l 3上,∠ ACB=90°,AC 交l 2于点D ,已知l 1与l 2的距离为1,l 2与l 3的距离为3,则AB:BD 的值为( )A .425B .34C .528D .32209.佳佳将坐标系中一图案横向拉长2倍,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若想变回原来的图案,需要变化后的图案上各点坐标( )A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减2B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先除以2,再均减2C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除以2D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先减2,再均除以210.已知//DE FG ,三角尺ABC 按如图所示摆放,90C ∠=︒,若137∠=︒,则2∠的度数为( )A .57°B .53°C .51°D .37°11.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 到点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B =90°,AB =8,DH =3,平移距离为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20B .24C .25D .2612.已知:如图AB//EF ,BC CD ⊥,则α∠,β∠,γ∠之间的关系是( )A .βαγ∠∠∠=+B .αβγ180∠∠∠++=C .αβγ90∠∠∠+-=D .βγα90∠∠∠+-=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B∥CD,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点P在AB,CD之间且在EF的左侧.若将射线EA沿EP折叠,射线FC沿FP折叠,折叠后的两条射线互相垂直,则 EPF的度数为 _____.14.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其中点,B D重合,若固定三角形AOB,将三角形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周,共有 _________次出现三角形ACD的一边与三角形AOB的某一边平行.15.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若∠E n=1度,那∠BEC等于________度16.如图,已知EF∥GH,A、D为GH上的两点,M、B为EF上的两点,延长AM于点C,AB平分∠DAC,直线DB平分∠FBC,若∠ACB=100°,则∠DBA的度数为________.17.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 =_____度.18.如图,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30,则图中虚线部分总长为____________.19.如图,直线l 1∥l 2∥l 3,等边△ABC 的顶点B 、C 分别在直线l 2、l 3上,若边BC 与直线l 3的夹角∠1=25°,则边AB 与直线l 1的夹角∠2=________.20.已知∠A 与∠B 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A 为x °,∠B 的为(210﹣2x )°,则∠A =____度.三、解答题21.综合与探究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和两条平行线”为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如图,已知两直线a ,b ,且//a b ,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90BCA ∠=︒,30BAC ∠=︒,60ABC ∠=︒操作发现:(1)如图1.148∠=︒,求2∠的度数;(2)如图2.创新小组的同学把直线a 向上平移,并把2∠的位置改变,发现21120∠-∠=︒,请说明理由.实践探究:(3)填密小组在创新小组发现的结论的基础上,将图2中的图形继续变化得到图3,AC 平分BAM ∠,此时发现1∠与2∠又存在新的数量关系,请写出1∠与2∠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2.已知:如图所示,直线MN ∥GH ,另一直线交GH 于A ,交MN 于B ,且∠MBA =80°,点C 为直线GH 上一动点,点D 为直线MN 上一动点,且∠GCD =50°.(1)如图1,当点C 在点A 右边且点D 在点B 左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于点P ,求∠BPC 的度数;(2)如图2,当点C 在点A 右边且点D 在点B 右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于点P ,求∠BPC 的度数;(3)当点C 在点A 左边且点D 在点B 左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点P ,请直接写出∠BPC 的度数,不说明理由.23.钱塘江汛期即将来临,防汛指挥部在一危险地带两岸各安置了一探照灯,便于夜间查看江水及两岸河堤的情况.如图,灯A 射线自AM 顺时针旋转至AN 便立即回转,灯B 射线自BP 顺时针旋转至BQ 便立即回转,两灯不停交叉照射巡视.若灯A 转动的速度是a °/秒,灯B 转动的速度是b °/秒,且a 、b 满足|a ﹣3b|+(a+b ﹣4)2=0.假定这一带长江两岸河堤是平行的,即PQ ∥MN ,且∠BAN =45°.(1)求a 、b 的值;(2)若灯B 射线先转动30秒,灯A 射线才开始转动,在灯B 射线到达BQ 之前,A 灯转动几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3)如图,两灯同时转动,在灯A 射线到达AN 之前,若射出的光束交于点C ,过C 作CD ⊥AC 交PQ 于点D ,则在转动过程中,∠BAC 与∠BCD 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数量关系;若改变,请求出其取值范围.24.AB ∥CD ,点P 为直线AB ,CD 所确定的平面内的一点.(1)如图1,写出∠APC 、∠A 、∠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写出∠APC 、∠A 、∠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点E 在射线BA 上,过点E 作EF ∥PC ,作∠PEG =∠PEF ,点G 在直线CD 上,作∠BEG 的平分线EH 交PC 于点H ,若∠APC =30°,∠PAB =140°,求∠PEH 的度数.25.问题情境:如图1,//AB CD ,128PAB ∠=︒,124PCD ∠=︒,求APC ∠的度数.小明的思路是过点P 作//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APC ∠.(1)按照小明的思路,写出推算过程,求APC ∠的度数.(2)问题迁移:如图2,//AB CD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记PAB α∠=,PCD β∠=,当点P 在B 、D 两点之间运动时,问APC ∠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当点P 在线段OB 上时,请直接写出APC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26.已知:∠1=∠2,EG 平分∠AEC .(1)如图1,∠MAE =50°,∠FEG =15°,∠NCE =80°.试判断 EF 与 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MAE =135°,∠FEG =30°,当 AB ∥CD 时,求∠NCE 的度数;(3)如图2,试写出∠MAE 、∠FEG 、∠NCE 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时,AB ∥CD .27.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个直角顶点C 叠放在一起(如图①),其中30A ∠=︒,60B ∠=︒,45D E ∠=∠=︒.(1)猜想BCD ∠与A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3BCD ACE ∠=∠,求BCD ∠的度数;(3)若按住三角板ABC 不动,绕顶点C 转动三角DCE ,试探究BCD ∠等于多少度时//CE AB ,并简要说明理由.28.如图1,已知直线PQ ∥MN ,点A 在直线PQ 上,点C 、D 在直线MN 上,连接AC 、AD ,∠PAC =50°,∠ADC =30°,AE 平分∠PAD ,CE 平分∠ACD ,AE 与CE 相交于E . (1)求∠AEC 的度数;(2)若将图1中的线段AD 沿MN 向右平移到A 1D 1如图2所示位置,此时A 1E 平分∠AA 1D 1,CE 平分∠ACD 1,A 1E 与CE 相交于E ,∠PAC =50°,∠A 1D 1C =30°,求∠A 1EC 的度数.(3)若将图1中的线段AD 沿MN 向左平移到A 1D 1如图3所示位置,其他条件与(2)相同,求此时∠A 1EC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详解】解:D 选项中缺少先要条件,就是在同一平面内故选:D2.C解析:C【分析】分别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A、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故此选项错误;B、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此选项错误;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D、若|a|=|b|,则a=±b,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3.B解析:B【分析】过C作CM∥直线l1,求出CM∥直线l1∥直线l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MCB=25°,∠2=∠ACM,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过C作CM∥直线l1,∵直线l1∥l2,∴CM∥直线l1∥直线l2,∵∠ACB=60°,∠1=25°,∴∠1=∠MCB=25°,∴∠2=∠ACM=∠ACB-∠MCB=60°-25°=3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能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此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判断即可.【详解】解:因为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所以两边拐弯的方向相反,形成的角是同位角,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①垂径定理的逆定理,注意有否有缺少什么;②如果三点共线;③旋转的性质;④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⑤圆的性质.【详解】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原命题错误;②三点共线时不能确定一个圆,原命题错误;③由旋转的性质可知,原命题正确;④由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原命题正确;⑤由圆的性质,原命题正确;本题的答案是:C.【点睛】考查垂径定理的逆定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圆的性质.6.A解析:A【详解】∵BF∥AC,∴∠C=∠CBF,∵BC平分∠ABF,∴∠ABC=∠CBF,∴∠C=∠A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BD=CD,AD⊥BC,故②③正确,在△CDE与△DBF中,C CBFCD BDEDC BDF∠=∠⎧⎪=⎨⎪∠=∠⎩,∴△CDE≌△DBF,∴DE=DF,CE=BF,故①正确;∵AE=2BF,∴AC=3BF,故④正确.故选A.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角平分线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20°,∠A的两边分别和∠B的两边平行,∴∠B和∠A可能相等也可能互补,即∠B 的度数是20°或160°,故选:D.8.A解析:A 【解析】解:如图,作3BF l ⊥, 3AE l ⊥,∵090ACB ∠=,∴090BCF ACE ∠+∠=,∵090BCF CFB ∠+∠=,∴ACE CBF ∠=∠,在ACE ∆和CBF ∆中,{BFC CEACBF ACE BC AC∠=∠∠=∠=∴ACE CBF ∆≅∆,∴3,4CE BF CF AE ====,∵1l 与2l 的距离为1, 2l 与3l 的距离为3,∴1,7AG BG EF CF CE ===+=, ∴2252AB BG AG +=∵23//l l , ∴14DG AG CE AE ==, ∴1344DG CE ==, ∴325744BD BG DG =-=-=, ∴222554AB BD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D【解析】图案横向拉长2倍就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2,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就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2,应该利用逆向思维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先减2,再均除以2.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关键是掌握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0.B解析:B【分析】作GH ∥FG ,推出GH ∥FG ∥DE ,得到∠1=∠3,∠2=∠4,由90C ∠=︒, 137∠=︒,即可求解.【详解】作GH ∥FG ,∵DE ∥FG ,∴GH ∥FG ∥DE ,∴∠1=∠3,∠2=∠4,∵90C ∠=︒, 137∠=︒,∴∠3+∠4=90︒,即37︒+∠2=90︒,∴∠2=5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平行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D解析:D【解析】由平移的性质知,BE=4,DE=AB=8,可得HE=DE-DH=8-3=5,所以S 四边形HDFC =S 梯形ABEH=12(AB+EH )×BE=12(8+5)×4=26.故选D. 12.C【分析】分别过C 、D 作AB 的平行线CM 和DN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α+∠β=∠C+∠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如图,分别过C 、D 作AB 的平行线CM 和DN ,AB//EF ,AB//CM //DN //EF ∴,αBCM ∠∠∴=,MCD NDC ∠∠=,NDE γ∠∠=,αβBCM CDN NDE BCM MCD γ∠∠∠∠∠∠∠∠∴+=++=++,又BC CD ⊥,BCD 90∠∴=,αβ90γ∠∠∠∴+=+,即αβγ90∠∠∠+-=,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 ,b//c ⇒a//c .二、填空题13.45°或135°【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MF 与∠AEM 和∠CFM 的关系,然后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1,过作,,,,,,,同理可得,解析:45°或135°【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EMF 与∠AEM 和∠CFM 的关系,然后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1,过M 作//MN AB ,//AB CD ,////AB CD NM ∴,AEM EMN ∴∠=∠,NMF MFC ∠=∠,90EMF ∠=︒,90AEM CFM ∴∠+∠=︒,同理可得P AEP CFP ∠=∠+∠, 由折叠可得:12AEP PEM AEM ∠=∠=∠,12PFC PFM CFM ∠=∠=∠, 1()452P AEM CFM ∴∠=∠+∠=︒, 如图2,过M 作//MN AB ,//AB CD , ////AB CD NM ∴,180AEM EMN ∴∠+∠=︒,180NMF MFC ∠+∠=︒,360AEM EMF CFM ∴∠+∠+∠=︒,90EMF ∠=︒,36090270AEM CFM ∴∠+∠=︒-︒=︒,由折叠可得:12AEP PEM AEM ∠=∠=∠,12PFC PFM CFM ∠=∠=∠, 12701352P ∴∠=︒⨯=︒, 综上所述:EPF ∠的度数为45︒或135︒,故答案为:45°或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出∠EPF 的度数.14.【分析】要分类讨论,不要漏掉任何一种情况,也可实际用三角板操作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计算.【详解】解:分8种情况讨论:(1)如图1,AD 边与OB 边平行时,∠BAD=45°;(2)如图2,解析:8【分析】要分类讨论,不要漏掉任何一种情况,也可实际用三角板操作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计算.【详解】解:分8种情况讨论:(1)如图1,AD 边与OB 边平行时,∠BAD =45°;(2)如图2,当AC 边与OB 平行时,∠BAD =90°+45°=135°;(3)如图3,DC 边与AB 边平行时,∠BAD =60°+90°=150°,(4)如图4,DC 边与OB 边平行时,∠BAD =135°+30°=165°,(5)如图5,DC 边与OB 边平行时,∠BAD =45°﹣30°=15°;(6)如图6,DC 边与AO 边平行时,∠BAD =15°+90°=105°(7)如图7,DC 边与AB 边平行时,∠BAD =30°,(8)如图8,DC 边与AO 边平行时,∠BAD =30°+45°=75°;综上所述:∠BAD 的所有可能的值为:15°,30°,45°,75°,105°,135°,150°,165°.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画出所有符合题意的示意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2n .【解析】如图①,过E作EF∥AB,∵AB∥CD,∴AB∥EF∥CD,∴∠B=∠1,∠C=∠2,∵∠BEC=∠1+∠2,∴∠BEC=∠ABE+∠DCE;如图②,∵∠ABE和∠解析:2n .【解析】如图①,过E作EF∥AB,∵AB∥CD,∴AB∥EF∥CD,∴∠B=∠1,∠C=∠2,∵∠BEC=∠1+∠2,∴∠BEC=∠ABE+∠DCE;如图②,∵∠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CE1B=∠ABE1+∠DCE1=12∠ABE+12∠DCE=12∠BEC.∵∠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BE2C=∠ABE2+∠DCE2=12∠ABE1+12∠DCE1=12∠CE1B=14∠BEC;如图②,∵∠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BE3C=∠ABE3+∠DCE3=12∠ABE2+12∠DCE2=12∠CE2B=18∠BEC;…以此类推,∠E n=12n∠BEC.∴当∠E n=1度时,∠BEC等于2n度.故答案为2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解题时注意: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16.50°【解析】解:如图,设∠DAB=∠BAC=x,即∠1=∠2=x.∵EF∥GH,∴∠2=∠3.在△ABC内,∠4=180°﹣∠ACB﹣∠1﹣∠3=180°﹣∠ACB﹣2x=80°﹣2x.∵直线解析:50°【解析】解:如图,设∠DAB=∠BAC=x,即∠1=∠2=x.∵EF∥GH,∴∠2=∠3.在△ABC内,∠4=180°﹣∠ACB﹣∠1﹣∠3=180°﹣∠ACB﹣2x=80°﹣2x.∵直线BD平分∠FBC,∴∠5=12(180°﹣∠4)=12(180°﹣80°+2x)=50°+x,∴∠DBA=180°﹣∠3﹣∠4﹣∠5=180°﹣x﹣(80°﹣2x)﹣(50°+x)=180°﹣x﹣80°+2x﹣50°﹣x=50°.故答案为5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解析:80【解析】【详解】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2∠CPE=∠F+∠1,∠ANE=∠E+2∠1=∠CPE=2∠FMA,即∠E=2∠F=2×40°=80°.故答案为80.18.15【分析】由长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虚线部分的总长为:.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解析:15【分析】由长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虚线部分的总长为:130152AB BC+=⨯=.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又∵直线l1∥l2∥l3,∠1=25°,∴∠1=∠3=25°.∴∠4=60°-25°=35°,∴∠2=∠4=35解析:035【解析】试题分析: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60°,又∵直线l 1∥l 2∥l 3,∠1=25°,∴∠1=∠3=25°.∴∠4=60°-25°=35°,∴∠2=∠4=35°.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20.70或30.【分析】分∠A=∠B 与∠A+∠B=18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有两种情况:(1)当∠A=∠B ,可得:x=210﹣2x ,解得:x=70;(2)当解析:70或30.【分析】分∠A=∠B 与∠A+∠B=18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有两种情况:(1)当∠A=∠B ,可得:x=210﹣2x ,解得:x=70;(2)当∠A+∠B=180°时,可得:x+210﹣2x=180,解得:x=30.故答案为:70或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三、解答题21.(1)242∠=︒;(2)理由见解析;(3)12∠=∠,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平角定义求出∠3=42°,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2)过点B 作BD ∥a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2+∠ABD =180°,∠1=∠DBC ,则∠ABD =∠ABC−∠DBC =60°−∠1,进而得出结论;(3)过点C 作CP ∥a ,由角平分线定义得∠CAM =∠BAC =30°,∠BAM =2∠BAC =60°,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BAM =60°,∠PCA =∠CAM =30°,∠2=∠BCP =6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1148∠=︒,90BCA ∠=︒,3180142BCA ∴∠=︒-∠-∠=︒,//a b ,2342∴∠=∠=︒;图1(2)理由如下:如图2. 过点B 作//BD a ,图22180ABD ∴∠+∠=︒,//a b ,//b BD ∴,1∴∠=∠DBC ,601ABD ABC DBC ∴∠=∠-∠=︒-∠,2601180∴∠+︒-∠=︒,21120∴∠-∠=︒;(3)12∠=∠,图3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C 作//CP a ,AC 平分BAM ∠,30CAM BAC ∴∠=∠=︒,260BAM BAC ∠=∠=︒,又//a b ,//CP b ∴,160BAM ∠=∠=︒,30PCA CAM ∴∠=∠=︒,903060BCP BCA PCA ∴∠=∠-∠=︒-︒=︒,又//CP a ,260BCP ∴∠=∠=︒,12∠∠∴=.【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平角的定义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BPC =65°;(2)∠BPC =155°;(3)∠BPC =155°【分析】(1)如图1,过点P 作PE ∥MN ,根据题意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出:∠BPE=∠DBP=40°,1CPE PCA DCA 252︒∠=∠=∠=,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 (2)如图2,过点P 作PE ∥MN ,根据平角可得∠DBA =100°,再由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得∠BPE =130°,1PCA CPE DCA 252︒∠=∠=∠=,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 (3)如图3,过点P 作PE ∥MN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DBP =∠PBA=40°,由此得出∠BPE =∠DBP =40°,然后根据题意得出1PCA DCA 652︒∠=∠=,由此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CPE 度数,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1,过点P 作PE ∥MN .∵PB 平分∠DBA ,∴∠DBP=∠PBA=40°,∵PE ∥MN ,∴∠BPE=∠DBP=40°,同理可证:1CPE PCA DCA252︒∠=∠=∠=,∴∠BPC=40°+25°=65°;(2)如图2,过点P作PE∥MN.∵∠MBA=80°.∴∠DBA=180°−80°=100°.∵BP平分∠DBA.∴1DBP DBA502︒∠=∠=,∵MN∥PE,∴∠BPE=180°−∠DBP=130°,∵PC平分∠DCA.∴1PCA DCA252︒∠=∠=,∵MN∥PE,MN∥GH,∴PE∥GH,∴∠EPC=∠PCA=25°,∴∠BPC=130°+25°=155°;(3)如图3,过点P作PE∥MN.∵BP平分∠DBA.∴∠DBP=∠PBA=40°,∵PE∥MN,∴∠BPE=∠DBP=40°,∵CP平分∠DCA,∠DCA=180°−∠DCG=130°,∴1PCA DCA652︒∠=∠=,∵PE∥MN,MN∥GH,∴PE∥GH,∴∠CPE=180°−∠PCA=115°,∴∠BPC=40°+115°=1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与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23.(1)a=3,b=1;(2)当t=15秒或82.5秒时,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3)∠BAC 与∠BCD的数量关系不发生变化,其大小比值为∠BCD:∠BAC=2:3.【分析】(1)利用绝对值和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即可解决问题.(2)分三种情况,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将∠BAC和∠BCD分别用t的代数式表示,然后在进行运算即可.【详解】(1)∵|a﹣3b|+(a+b﹣4)2=0.又∵|a﹣3b|≥0,(a+b﹣4)2≥0.∴a=3,b=1;故答案为a=3,b=1.(2)设A灯转动t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①当0<t<60时,3t=(30+t)×1,解得t=15;②当60<t<120时,3t﹣3×60+(30+t)×1=180,解得t=82.5;③当120<t<150时,3t﹣360=t+30,解得t=195>150(不合题意)综上所述,当t=15秒或82.5秒时,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故答案为:t=15秒或t=82.5秒.(3)设A灯转动时间为t秒,∵∠CAN=180°﹣3t,∴∠BAC=45°﹣(180°﹣3t)=3t﹣135°,又∵PQ∥MN,∴∠BCA=∠CBD+∠CAN=t+180°﹣3t=180°﹣2t,∵∠ACD=90°,∴∠BCD=90°﹣∠BCA=90°﹣(180°﹣2t)=2t﹣90°,∴∠BCD:∠BAC=2:3.故答案为:∠BAC与∠BCD的数量关系不发生变化,其大小比值为∠BCD:∠BAC=2:3.【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和完全平方式的非负性、平行线的性质、解方程等知识,读懂题目的意思,掌握好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1)∠A+∠C+∠APC=360°,证明详见解析;(2)∠APC=∠A−∠C,证明详见解析;(3)55°.【分析】(1)首先过点P作PQ∥AB,结合题意得出AB∥PQ∥CD,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进一步分析即可证得∠A+∠C+∠APC=360°;(2)作PQ∥AB,结合题意得出AB∥PQ∥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进一步分析即可证得∠APC=∠A−∠C;(3)由(2)知,∠APC=∠PAB−∠PCD,先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出∠BEF=∠PQB=110°,然后进一步得出∠PEG=12∠FEG,∠GEH=12∠BEG,最后根据∠PEH=∠PEG−∠GEH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A+∠C+∠APC=360°,证明如下:如图1所示,过点P作PQ∥AB,∴∠A+∠APQ=180°,又∵AB∥CD,∴PQ∥CD,∴∠C+∠CPQ=180°,∴∠A+∠APQ+∠C+∠CPQ=360°,即∠A+∠C+∠APC=360°;(2)∠APC=∠A−∠C,证明如下:如图2所示,过点P作PQ∥AB,∴∠A=∠APQ,∵AB∥CD,∴PQ∥CD,∴∠C=∠CPQ,∵∠APC=∠APQ−∠CPQ,∴∠APC=∠A−∠C;(3)由(2)知,∠APC=∠PAB−∠PCD,∵∠APC=30°,∠PAB=140°,∴∠PCD=110°,∵AB∥CD,∴∠PQB=∠PCD=110°,∵EF∥PC,∴∠BEF=∠PQB=110°,∵∠PEG=∠PEF,∴∠PEG=12∠FEG,∵EH平分∠BEG,∴∠GEH=12∠BEG,∴∠PEH=∠PEG−∠GEH=12∠FEG−12∠BEG=12∠BEF=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平行线性质与角平分线性质求角度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5.(1)108°;(2)∠APC=α+β,理由见解析;(3)∠APC=β-α.【分析】(1)过P作PE∥AB,先推出PE∥AB∥CD,再通过平行线性质可求出∠APC;(2)过P作PE∥AB交AC于E,先推出AB∥PE∥DC,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A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3)过点P作PE∥AB交OA于点E,同(2)中方法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A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过点P作PE∥AB,∵AB∥CD,∴PE∥AB∥CD,∴∠A+∠APE=180°,∠C+∠CPE=180°,∵∠PAB=128°,∠PCD=124°,∴∠APE=52°,∠CPE=56°,∴∠APC=∠APE+∠CPE=108°;(2)∠APC=α+β.理由如下:如图2,过P 作PE ∥AB 交AC 于E ,∵AB ∥CD ,∴AB ∥PE ∥CD ,∴α=∠APE ,β=∠CPE ,∴∠APC=∠APE+∠CPE=α+β;(3)∠APC=β-α.理由如下:过点P 作PE ∥AB 交OA 于点E ,同(2)可得,α=∠APE ,β=∠CPE ,∴∠APC=∠CPE-∠APE=β-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公理,解题的关键是过拐点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26.(1)//EF CD ,证明见解析 (2)75° (3)2FEG NCE MAE +=∠∠∠,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12∠=∠可得//MB EF ,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80CEF NCE ==︒∠∠,从而得证//EF CD ;(2)根据12∠=∠可得//MB E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8075NCE GEC FEG =︒--=︒∠∠∠;(3)根据12∠=∠可得//MB E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80AEG FEA FEG MAE FEG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802FEC MAE FEG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2FEG NCE MAE +=∠∠∠.【详解】(1)//EF CD∵12∠=∠∴//MB EF∴50AEF MAE ==︒∠∠∴501565AEG AEF FEG =+=︒+︒=︒∠∠∠∵EG 平分∠AEC∴65CEG AEG ==︒∠∠∴651580CEF CEG FEG =+=︒+︒=︒∠∠∠∴80CEF NCE ==︒∠∠∴//EF CD ;(2)∵12∠=∠∴//MB EF∵∠MAE =135°∴18045AEF MAE =︒-=︒∠∠∵∠FEG =30°∴75AEG AEF FEG =+=︒∠∠∠∵EG 平分∠AEC∴75GEC =︒∠∵//AB CD∴18075NCE GEC FEG =︒--=︒∠∠∠;(3)2FEG NCE MAE +=∠∠∠∵12∠=∠∴//MB EF∴180MAE FEA +=︒∠∠∴180FEA MAE =︒-∠∠∴180AEG FEA FEG MAE FEG =+=︒-+∠∠∠∠∠∵EG 平分∠AEC∴GEC AEG =∠∠∴FEC GEC FEG =+∠∠∠∴180FEC MAE FEG FEG =︒-++∠∠∠∠∴1802FEC MAE FEG =︒-+∠∠∠∵//,//AB CD AB EF∴//EF CD∴180FEC NCE +=︒∠∠∴1802180MAE FEG NCE ︒-++=︒∠∠∠∴2FEG NCE MA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综合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7.(1)180BCD ACE ∠+∠=︒,理由详见解析;(2)135°;(3)BCD ∠等于150︒或30时,//CE AB .【分析】(1)依据∠BCD=∠ACB+∠ACD=90°+∠ACD ,即可得到∠BCD+∠ACE 的度数;(2)设∠ACE=α,则∠BCD=3α,依据∠BCD+∠ACE=180°,即可得到∠BCD 的度数; (3)分两种情况讨论,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当∠BCD 等于150°或30°时,CE//4B.【详解】解:(1)180BCD ACE ∠+∠=︒,理由如下:90BCD ACB ACD ACD ∠=∠+∠=︒+∠,∴90BCD ACE ACD ACE ∠+∠=︒+∠+∠9090180=︒+︒=︒;(2)如图①,设ACE α∠=,则3BCD α∠=,由(1)可得180BCD ACE ∠+∠=︒,∴3180αα+=︒,∴45α=,∴3135BCD α∠==︒;(3)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所示,当//AB CE 时,180120BCE B ∠=︒-∠=︒, 又90DCE ∠=︒,∴36012090150BCD ∠=︒-︒-︒=︒;②如图2所示,当//AB CE 时,60BCE B ∠=∠=︒, 又90DCE ∠=︒,∴906030BCD ∠=︒-︒=︒.综上所述,BCD ∠等于150︒或30时,//CE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定理并且能够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28.(1)∠AEC =130°;(2)∠A 1EC =130°;(3)∠A 1EC =40°.【解析】【分析】(1)由直线PQ ∥MN ,∠ADC=∠QAD=30°,可得∠PAD=150°,再求∠PAE=75°,可得∠CAE=25°;由∠PAC=∠ACN ,求得∠ECA=25°,故∠AEC=180°﹣25°﹣25°;(2)先求出∠QA 1D 1=30°,∠PA 1D 1=150°,再求出∠PA 1E=∠EA 1D 1=75°,再求出∠CAQ=130°,∠ACN=50°,根据平分线定义得∠ACE=25°,再利用四边形内角和性质可求∠CEA 1;(3)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可求得∠QA 1E=∠2=15°,∠ACE=∠ECN=∠1=25°,再由∠CEA 1=∠1+∠2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如图1所示:∵直线PQ ∥MN ,∠ADC =30°,∴∠ADC =∠QAD =30°,∴∠PAD=150°,∵∠PAC=50°,AE平分∠PAD,∴∠PAE=75°,∴∠CAE=25°,可得∠PAC=∠ACN=50°,∵CE平分∠ACD,∴∠ECA=25°,∴∠AEC=180°﹣25°﹣25°=130°;(2)如图2所示:∵∠A1D1C=30°,线段AD沿MN向右平移到A1D1,PQ∥MN,∴∠QA1D1=30°,∴∠PA1D1=150°,∵A1E平分∠AA1D1,∴∠PA1E=∠EA1D1=75°,∵∠PAC=50°,PQ∥MN,∴∠CAQ=130°,∠ACN=50°,∵CE平分∠ACD1,∴∠ACE=25°,∴∠CEA1=360°﹣25°﹣130°﹣75°=130°;(3)如图3所示:过点E作FE∥PQ,∵∠A1D1C=30°,线段AD沿MN向左平移到A1D1,PQ∥MN,∴∠QA1D1=30°,∵A1E平分∠AA1D1,∴∠QA1E=∠2=15°,∵∠PAC=50°,PQ∥MN,∴∠ACN=50°,∵CE平分∠ACD1,∴∠ACE=∠ECN=∠1=25°,∴∠CEA1=∠1+∠2=15°+25°=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推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姓名
1、如图1,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D ′的度数为 。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100AEC ∠=°,则D ∠等于 。
3、如图3,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 。
4、如图4,已知A B ∥CD,若∠A=20°,∠E=35°,则∠C 等于 。
.
5、如图5,12//l l ,∠1=120°,∠2=100°,则∠3= 。
6、如图6,已知AC ∥ED ,∠C =26°,∠CBE =37°,则∠BED 的度数是 。
图4 图5 图6
7、如图7,AB ∥CD ,∠ABE =66°,∠D =54°,则∠E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
8、如图8,AB//CD,直线EF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E 、F 两点,EP 平分∠AEF,过点F 作FP ⊥EP,垂足为P ,若∠PEF=300
,则∠PFC=__________。
9、如图9,1502110AB CD ∠=∠=∥,°,°,则3∠= .
10、如图10,已知//AE BD ,∠1=130o ,∠2=30o ,则∠C = .
图7 图8 图9 图10
C
A
E B
F D
图2
E
D
B
C′
F
C
D ′ A
图1
1 2
3
图
3 l 1 l 2
1
2 3
300
P F
E
B
A
C
D A
B C
1 2
3
11、如图,AB ∥CD ,AE 交CD 于点C ,DE ⊥AE ,垂足为E ,∠A =37º,求∠D 的度数.
12、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下底挖去一小半圆),
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2,求∠1+∠2的度数。
13、已知AD ⊥BC ,FG ⊥BC ,垂足分别为D 、G ,且∠1=∠2,猜想∠BDE 与∠C 有怎样的大小关
系?试说明理由.
14、图11,BE ∥AO ,∠1=∠2,OE ⊥OA 于点O ,EH ⊥CO 于点H ,那么∠5=∠6,为什么?
A B C D
E
图(11)
H
O C
E
B
A
6
5
4
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