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强化专题四:矩形的折叠问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强化专题四:矩形的折叠问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强化专题四(含答案)矩形的折叠问题【方法技巧】抓住折叠的本质是轴对称(全等形、对称性)寻找等线段、等角,结合勾股定理构建方程解题。

重点强化一将矩形的顶点折叠到对边上1.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外,AB=6,BC=10,求EC的长。

重点强化二将矩形的顶点折叠到对角线上2.如图,矩形ABCD中,AB=6,BC=8,点E在BC上,将矩形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F处,求AE的长。

重点强化三 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3. 如图,将矩形A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E 处,BE 交AD 于点F ,连接AE 。

(1)求证:BF =DF(2)求证:AE ∥BD(3)若AB =4,BC =8,求BFD S ∆重点强化四 折叠后矩形对角顶点重合4.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4,BC =8,将纸片沿EF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

(1)求证:AE =AF(2)AEF S ∆求(3)求EF 的长重点强化五折叠矩形一边构成等腰三角形5.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4,AD=3,M是边CD上的一点,将△ADM沿直线AM对折,得到△ANM,MN,AB的延长线交于点Q,DM=1,求NQ的长。

参考答案1.EF DE AF AD BC =,=,由折叠的全等性,=,=解:如图101010∴∴ 28t =,同时由差可求=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在FC BF ABF R ∴∆ x 6,x t -=则=中,设在EF EC EFC R ∆.38x .)x 6(2x 222=-=+∴解之得: 2.,=,由勾股定理可得:=,=解:如上图,1086AC BC AB .4=,=,=:由折叠的全等性,可得FC AB AE BE EF ∴ x ),8(,x t -=则=中,设在FC EF EFC R ∆222)x 8(4x -=+由勾股定理可得,.3.3x =解之得:EF ∴=222t AF EF AE AFE R +∆=中,由勾股定理得:又在536322==+∴AE 3.,=顶角相等,都为等腰三角形,且对和=,==可得:,,又根据折叠的全等性=)有:)由((=,=,=中,在矩形又=全等性,可知:)如上图,根据折叠的解:(AEF EAD FBD FAE EFAF AD BC BE DF BF DFBF ADB EAD CBD ADB ABCD CBD EAD ∠∠∴∆∆∴∴∴∠∠∴∠∠∠∠121∴AE ∥BD1045212155x )x 8(4x EF EFD Rt x8EF x 23222222===,=,解之得:-=中,由勾股定理得:在-=,则=,设=)得,)由((⨯⨯∙∴∴=-=∴+∆∆DE BF S BF FD ED DF AF EF BFD4.AFAE AFE AEF CEF AFE ABGD CEF AEF ==,=,有矩形又,=可知:)根据折叠的全等性,解:(∴∠∠∴∠∠∠∠ 1 104521215,5x )x 8(4x x 8,x 89042222===,=解之得:根据勾股定理得:=则=,设-=-===,=,===知:)由折叠的全等性,可(⨯⨯∙∴∴=-+=-∴∠∠∆BA AF S AF GF AF GF GF AD AF CDF AGF DF GF AB CD AG AEF521021102525484132222=,==)有:,又由(===,=又,=)得,又由(=易得,。

部编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5二次根式最热考点——阅读材料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5二次根式最热考点——阅读材料题(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5 二次根式最热考点——阅读材料题(解析版)第一部分 典例精析+变式训练类型一 分母有理化典例1(2022秋•万柏林区校级月考)阅读材料:材料一:两个含有二次根式而非零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3,6﹣2=4―材料二:如果一个代数式的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通常可将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中不含根号,这种变形叫做分母有理化.例如1=,8==请你仿照材料中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 (均写出一个即可)(2)将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要求:写出变形过程)思路引领:(1)根据互为有理化因式的定义得出答案即可;(2)①先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②先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1+―(2)①3=5;②11=+3.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分母有理化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能找出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2022秋•修水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解答后面所给出的问题:两个含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11.(1)请你写出两个二次根式,使它们互为有理化因式: .化简一个分母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时,可以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的方法.例如:3.(2)请仿照上述方法化简:3.(3)比较1与1的大小.思路引领:(1)根据有理化因式的概念写出乘积不含二次根式的两个式子即可;(2)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即可;(3)分母有理化后再比较.解:(122互为有理化因式,+22(答案不唯一);(2=(3∴1<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类型二二重根式的化简典例2(2022秋•郸城县期中)请阅读下列材料:a ,b ,使a +b =m ,ab =n ,即22=m ,a >b ).m =7,n =12,由于4+3=7,4×3=12,即22=7×=2+请根据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 .(2.思路引领:(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得出答案;(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解:(1―(2m =21,n =108,∵9+12=21,9×12=108,即22=21×===3.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1.(2022秋•例如:3224=6+数化简中的作用.建立模型:只要我们找到两个数a ,b ,使a +b =m ,ab =n ,这样22==ma>b),m=7,n=12,由于4+3=7,4×3=12,即22=7×=2+模型应用1:利用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化简下列各式:(1(2模型应用2:(3)在Rt△ABC中,∠C=90°,AB=4―AC=BC边的长为多少?(结果化成最简).思路引领:(1)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再求出即可;(2)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再求出即可;(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1)这里m=6,n=5,由于1+5=6,1×5=5,即12+2=6,1====1(2m=13,n=40,由于5+8=13,5×8=40,2+2=13=====(3)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所以,2+BC2=(42所以,BC==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分母有理化,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类型三整体思想运算典例3(2022秋•皇姑区校级期中)阅读理解:已知x=1,求代数式x2﹣2x﹣5的值.王红的做法是:根据x=1得(x﹣1)2=2,∴x2﹣2x+1=2,得:x2﹣2x=1.把x2﹣2x作为整体代入:得x2﹣2x﹣5=1﹣5=﹣4.即:把已知条件适当变形,再整体代入解决问题.请你用上述方法解决下面问题:(1)已知x―2,求代数式x2+4x﹣5的值;(2)已知x x3+x2+1的值.思路引领:(1)仿照阅读材料解答即可;(2)把已知变形可得x2+x=1,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1)∵x―2,∴x+2=∴(x+2)22,∴x2+4x=﹣1,∴x2+4x﹣5=﹣6;,(2)∵x=2∴2x+1=∴(2x+1)22,变形整理得:x2+x=1,∴x3+x2+1=x(x2+x)+1=x+1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能将已知式子适当变形.针对训练1.(2022春•江都区期末)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已知x=,求代数式x2﹣4x﹣7的值.小明的做法是:根据x=得(x﹣2)2=5,∴x2﹣4x+4=5,x2﹣4x=1.把x2﹣4x作为整体代入,得:x2﹣4x﹣7=1﹣7=﹣6.即:把已知条件适当变形,再整体代入解决问题.仿照上述方法解决问题:(1)已知x=―3,求代数式x2+6x﹣8的值;(2)已知x=x3+2x2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x=3求出x+3x2+6x+9=10,求出x2+6x=1,再代入求出答案即可;(2)根据x2x+1=4x2+4x+1=5,求出x2+x=1,再变形后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1)∵x3,∴x+3=两边平方得:(x+3)2=10,即x2+6x+9=10,∴x2+6x=1,∴x2+6x﹣8=1﹣8=﹣7;(2)∵x=∴2x―1,∴2x +1=两边平方,得(2x +1)2=5,即4x 2+4x +1=5,∴4x 2+4x =4,即x 2+x =1,∴x 3+2x 2=x 3+x 2+x 2=x (x 2+x )+x 2=x ×1+x 2=x +x 2=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加减等知识点,能够整体代入是解此题的关键.类型四 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典例4(2021春•新泰市期中)观察,计算,判断:(只填写符号:>,<,=或≥,≤)(1)①当a =2,b =2②当a =3,b =3③当a =4,b =4④当a =3,b =5(2)观察以上式子,猜想写出关于a b 2与a >0,b >0)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进行探究证明;(提示:2≥0)(3)实践应用:要制作面积为1平方米的长方形镜框,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论,写出镜框周长的最小值为 .思路引领:(1)把各组a 、b 的值分别代入a b 2和(22≥0,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变形后可得到a b 2≥(3)设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xm ,ym ,则xy =1,利用(2)中的结论得到x y2≥2(x +y )≥4,然后可确定镜框周长的最小值.解:(1)当a =2,b =2时,a b 2=2=2,则a b 2=②当a =3,b =3时,,a b2=33,则a b 2③当a =4,b =4时,a b2=44,则a b 2=④当a =3,b =5时,a b2=4,则a b 2>故答案为:=,=,=,>;(2)a b 2≥2≥0,∴a ﹣b ≥0,∴a +b ≥∴a b 2≥故答案为:a b 2≥(3)设长方形的长为xm ,宽是ym ,则xy =1,∵x y2≥∴x +y ≥2,∴2(x +y )≥4,即镜框周长的最小值为4米.故答案为:4米.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变式训练1.(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材料: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和《乘法公式》,聪明的你可以发现:当a >0,b >0时:2=a ﹣b ≥0,∴a +b ≥a =b 时取等号.请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以下问题:(1)请直接写出答案:当x >0时,x +1x的最小值为 .当x <0时,x +1x的最大值为 .(2)若y =x 22x 10x 1(x >﹣1),求y 的最小值.(3)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COD 的面积分别为4和10,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思路引领:(1)根据公式计算即可;(2)先配方,化简,运用公式计算即可;(3)设△BOC 的面积为x ,根据△AOB 与AOD ,△BOC 与△COD 为等高的三角形,且△AOB 与△BOC ,△AOD 与△COD 为同底的三角形,得到S △BOC :S △COD =S △AOB :S △AOD ,求出S △AOD =40x,利用公式求面积的最小值即可.解:(1)当x >0时,1x>0,∴x +1x≥=2,∴x +1x的最小值是2;当x <0时,﹣x >0,―1x >0,∴x +1x =―(﹣x ―1x),∵﹣x ―1x ≥2,∴﹣(﹣x ―1x)≤﹣2,∴x +1x的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2;﹣2;(2)y =x=x +1+9x 1,∵x >﹣1,∴x +1>0,∴y ≥=2×3=6,∴y 的最小值为6;(3)设△BOC 的面积为x ,∵△AOB 与AOD ,△BOC 与△COD 为等高的三角形,且△AOB 与△BOC ,△AOD 与△COD 为同底的三角形,∴S △BOC :S △COD =S △AOB :S △AOD ,∴x :10=4:S △AOD ,∴S △AOD =40x,∴四边形ABCD 的面积=4+10+x +40x≥=14+2×=当且仅当x =40x,即x =∴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为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列出四边形ABCD 面积的表达式解题的关键.类型五 a =的化简典例5 (2022秋•仁寿县校级月考)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一般先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有用信息作为已知条件,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但是有的题目信息比较明显,我们把这样的信息称为显性条件;而有的信息不太明显,需要结合图形、特殊式子成立的条件、实际问题等发现隐含信息作为条件,我们把这样的条件称为隐含条件;所以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体会如何发现隐含条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化简:2﹣|1﹣x |.解:隐含条件1﹣3x ≥0,解得x ≤13,∴1﹣x >0,∴原式=(1﹣3x )﹣(1﹣x )=1﹣3x ﹣1+x =﹣2x.(12;(2)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化简(3)已知a、b a+3a―b+1,求ab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得出2﹣x≥0,求出x≤2,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得答案;(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性质进而分析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解:(1)隐含条件2﹣x≥0,解得:x≤2,―2=3﹣x﹣(2﹣x)=3﹣x﹣2+x=1;(2)∵a,b,c为△ABC的三边长,∴a﹣b<c,a+c>b,c﹣b<a,∴a﹣b﹣c<0,b﹣a﹣c<0,c﹣b﹣a<0,=(a+b+c)﹣(a﹣b﹣c)﹣(b﹣a﹣c)﹣(c﹣b﹣a)=a+b+c﹣a+b+c﹣b+a+c﹣c+b+a=2a+2b+2c;(3=a+3,若a≥2,则a﹣2=a+3,不成立,故a<2,∴2﹣a=a+3,∴a=―1 2,=a﹣b+1,∴a﹣b+1=1或0,∴b=―12或12,∴ab=±1 4.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数轴与实数,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等知识点,能熟记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2022秋•唐河县月考)阅读下列解题过程:2,求a的取值范围.解:原式=|a﹣1|+|a﹣3|,当a<1时,原式=(1﹣a)+(3﹣a)=4﹣2a=2,解得a=1(舍去).当1≤a≤3时,原式=(a﹣1)+(3﹣a)=2,符合条件.当a>3时,原式=(a﹣1)+(a﹣3)=2a﹣4=2,解得a=3(舍去).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1≤a≤3.上述解题过程主要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请你根据上述理解,解答下列问题.(1)当2≤a≤5 ;(2=4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思路引领:(1)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先将等式的左边进行化简,然后分情况讨论即可求出答案.解:(1)∵2≤a≤5,∴a﹣2≥0,a﹣5≤0,∴原式=|a﹣2|+|a﹣5|=a﹣2﹣(a﹣5)=3;(2)由题意可知:|3﹣a|+|a﹣7|=4,当a≤3时,∴3﹣a≥0,a﹣7<0,∴原方程化为:3﹣a﹣(a﹣7)=4,∴a=3,符合题意;当3<a<7时,∴3﹣a<0,a﹣7<0,∴﹣(3﹣a)﹣(a﹣7)=4,∴4=4,故3<a<7符合题意;当a≥7时,∴3﹣a<0,a﹣7≥0,∴﹣(3﹣a)+(a﹣7)=4,∴a=7,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7;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类型六纠正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典例6(2022秋•金水区校级期中)计算:下面是李明同学在解答某个题目时的计算过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任务.222+22+2……第一步=10……第三步任务一:填空:以上步骤中,从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 ;任务二:请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任务三:除纠正上述错误外,请你根据平时的学习经验,就二次根式运算时还需注意的事项给其他同学提一条建议.思路引领:任务一: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任务二: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再算加减,即可解答;任务三:根据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结果必须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即可解答.解:任务一:填空:以上步骤中,从第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完全平方公式运用错误,故答案为:一,完全平方公式运用错误;任务二:222+2﹣[2﹣+2]=5﹣(6﹣+5)=5﹣5=任务三: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结果必须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针对训练1.(2022春•12(的过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12(―12(2第一步―12×―12×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任务一:小明同学的解答过程从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 .任务二:请你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思路引领: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再算加减,即可解答.解:(1)任务一:小明同学的解答过程从第二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去括号后,括号内第二项没有变号,故答案为:二;去括号后,括号内第二项没有变号;(2―12(―12(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类型7 分子有理化求最值和比较大小典例7 (2020秋•梁平区期末)阅读下述材料:我们在学习二次根式时,熟悉了分母有理化及其应用.其实,有一个类似的方法叫做“分子有理化”:―分子有理化可以用来比较某些二次根式的大小,也可以用来处理一些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例如:――=1,―+―再例如:求y ―解:由x +2≥0,x ﹣2≥0可知x ≥2,而y =4.当x =2+2,所以y 的最大值是2.解决下述问题:(1)比较―4和(2)求y =思路引领:(1)利用分母有理化得到4=2,=2,利用4>4<(2)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到由1+x ≥0,x ≥0,则x ≥0,利用分母有理化得到y =1,由于x =01,从而得到y 的最大值.解:(1)∵―4==2,=而4∴+4>∴―4<(2)由1+x ≥0,x ≥0得x ≥0,而y ―1,∵x=01,∴y的最大值为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是指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也考查了平方差公式.针对训练1.(2021秋•即墨区期中)我们在学习二次根式时,了解了分母有理化及其应用.其实,还有一个类似的方法叫做“分子有理化”,即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子的有理化因式,从而消除分子中的根式.1.分子有理化可以用来比较某些二次根式的大小,也可以用来处理一些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例如:比较:―+再例如,求y―解:由x+2≥0,x﹣2≥0可知x≥2,而y=4.当x=2+2.所以y的最大值是2.利用上面的方法,完成下面问题:(1(2)求y=+2的最大值.思路引领:(1)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子有理化计算,从而比较大小;(2)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确定x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利用平方差公式对原式进行分子有理化变形,从而确定其最大值.解:(1=1;=++――(2)∵x+1≥0且x﹣1≥0,∴x≥1,原式=2,当x=1时,2有最大值为此时,原式有最大值为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有理化计算,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结构是解题关键.第二部分专题提优训练1.(2022秋•萧县期中)先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再解答相应的问题:x的值是多少?∴x﹣1≥0且1﹣x≥0.又∵x﹣1和1﹣x互为相反数,∴x﹣1=0,且1﹣x=0,∴x=1.问题:若y=+2,求x y的值.思路引领:根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x的值,进而得出y的值,然后代入所求式子计算即可.解:由题意得:2x―1≥01―2x≥0,∴2x﹣1=0,解得x=1 2,所以y=2,所以x y=(12)2=14.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得出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2.(2022秋•驻马店期中)阅读材料:(一)如果我们能找到两个正整数x,y使x+y=a且xy=b,这样“和谐二次根式”,则上述过程就称之为化简“和谐二次根式”.=1+(二)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时,我们有时还会碰上如2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12=1.那么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分式的分母有理化.根据阅读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化简“和谐二次根式”: ; .(2)已知m =n ,求m nm n 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阅读材料(一)化简“和谐二次根式”即可;(2)先根据阅读材料(一)化简m 与n 的分母,再根据阅读材料(二)进行分母有理化即可.(1)解:=+2;=2―+2;2―(2)解:∵m =11n =11+∴m ﹣n ―m +n =+∴m n m n=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弄懂题意,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2021秋•广平县期末)阅读下列解题过程―(1)观察上面的解答过程,请写出1= .(2⋅⋅⋅思路引领:(1(2)把各加数分母有理化,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解:(1(2)1+11⋅⋅⋅+11=―1+―...=1=10﹣1=9.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确定最简公分母和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是关键.4.(2022秋•南召县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解答后面提出的问题:在二次根式计算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2+×(2―=1,×=3,它们的积不含根号,我们说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有理化因式.于是,二次根式的除法可以这样解:7+像这样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的方法,叫做分母有理化.解决问题:(1)4+ .(2)已知x =y ,则1x +1y = .(3)利用上面所提供的解法,请化简1+1+1+⋯+1+1.思路引领:(1)根据有理化因式的概念解答;(2)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3)根据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加法法则计算.解:(1)∵(4+(416﹣7=9,∴44―故答案为:4(2)∵x =∴1x =2=5﹣同理,1y =∴1x+1y =5﹣=10,故答案为:10;(3)原式=―1++⋯+=10﹣1=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母有理化,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5.(2022秋•峄城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再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5,221=1.以上这种化简的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1)请根据以上方法化简:①4;②4;③1(2)直接写出:2― ;(3)计算:⋯⋯+⋅思路引领:(1)根据阅读材料分母有理化即可;(2)根据倒数的概念列式,再分母有理化即可;(3)将括号内各数分母有理化,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后再算乘法.解:(14+1;1(2)2―=2+故答案为:2(3―......+×+1)―1)1)=202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掌握分母有理化的方法.6.(2022春•昭化区期末)=a (a ≥0),+1)―1)=b ﹣1(b ≥0)这样的+1―1,都互为有理化因式.进行含有二次根式的分式计算时,利用有理化因式,可以化去分母中的根号.【解决问题】(1―3的有理化因式为 ;(2)已知正整数a ,bb3―a ,b 的值.思路引领:(1―3的有理化因式;(2)根据题意,将题目中的式子变形,然后即可得到关于a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 、b 的值即可.解:(1―3)+3)=7﹣9=﹣2,―3+3,+3;(2)∵a=3―=3﹣∴a +1)=3﹣+a ―=3﹣∴(a ―12b a =3﹣∴a ―12b =―2a =3,解得a =3b =10,即a 的值是3,b 的值是10.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母有理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和分母有理化的方法.7.(2022春•新余期末)阅读下列解题过程:=2,求a 的取值.解:原式=|a ﹣2|+|a ﹣4|,当a<2时,原式=(2﹣a)+(4﹣a)=6﹣2a=2,解得a=2(舍去);当2≤a<4时,原式=(a﹣2)+(4﹣a)=2,等式恒成立;当a≥4时,原式=(a﹣2)+(a﹣4)=2a﹣6=2,解得a=4;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2≤a≤4.上述解题过程主要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请你根据上述理解,解答下列问题:(1)当3≤a≤7(26,求a的取值;(3=5的a的取值范围 .思路引领:(1)根据已知可得3﹣a≤0,a﹣7≤0,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按照例题的思路,分类讨论进行计算即可解答;(3)按照例题的思路,分类讨论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3≤a≤7,∴3﹣a≤0,a﹣7≤0,=|3﹣a|+|a﹣7|=a﹣3+7﹣a=4;(2)原式=|a+1|+|a﹣3|,当a<﹣1时,原式=﹣a﹣1+3﹣a=﹣2a+2=6,解得a=﹣2;当﹣1≤a<3时,原式=a+1+3﹣a=4,等式不成立;当a≥3时,原式=a+1+a﹣3=2a﹣2=6,解得a=4;所以,a的值为﹣2或4;(3)原式=|a﹣1|+|a﹣6|,当a<1时,原式=1﹣a+6﹣a=7﹣2a=5,解得a=1(舍去);当1≤a<6时,原式=a﹣1+6﹣a=5,等式恒成立;当a≥6时,原式=a﹣1+a﹣6=2a﹣7=5,解得a=6;∴a的取值范围:1≤a≤6,故答案为:1≤a≤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是解题的关键.8.(2022秋•辉县市期中)【阅读学习】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1+ 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m+2(其中a,b,m,n均为整数),则有a+=m2+2n2.∴a=m2+2n2,b=2mn.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a+【解决问题】(1)当a,b,m,n均为正整数时,若a+(m+2,用含m,n的式子分别表示a,b,得:a = ,b= ;(2)利用(1)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b,m,n(m≠n),使得a+(m+2成立,且a+b+m+n 的值最小.请直接写出a,b,m,n的值;(3)若a=(m+2,且a,m,n均为正整数,求a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阅读材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式右边展开,即可求出a、b的值;(2)根据(1)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3)根据题意得到a=m2+5n2,b=2mn,求得mn=3,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结论.解:(1)(m+2=m2+3n2=m2+3n2+2∴a=m2+3n2,b=2mn.故答案为:m2+3n2,2mn.(2)当n=1,m=2时,a=22+3×1=7,b=2mn=4,故a=7,b=4,m=2,n=1时,a+b+m+n的值最小.(3)(m+2=m2+5n2=a∴a=m2+5n2,6=2mn,∴mn=3,∵a、m、n均为正整数,∴令m=1,n=3或m=3,n=1;当m=1,n=3时,a=12+5×32=46.当m=3,n=1时,a=32+5×12=14.综上,a的值为14或4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加减,理解题意,弄清阅读材料中把一个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2022春•邗江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把形如a+a﹣a、b为有理数且b>0,m为正整数且开方开不尽)的两个实数称为共轭实数.(1)请你举出一对共轭实数: 3+ 3―(2)﹣a、b的值;(3)若两个共轭实数的和是10,差的绝对值是思路引领:(1)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一组共轭实数,本题答案不唯一;(2)根据共轭实数的定义,可以判断﹣a和b即可;(3)根据两个共轭实数的和是10,差的绝对值是a、b、m的值,从而可以写出这两个共轭实数.解:(1)由题意可得,3+3―故答案为:33―(2)﹣a=0,b=2;(3)设这两个共轭实数为a+a﹣∵两个共轭实数的和是10,差的绝对值是∴(a++(a﹣10,|(a+a﹣|=∴2a=10,|2∴a=5,b=2或b=﹣2(舍去),m=3,∴这两个共轭实数是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新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会用新定义解答问题.10.(2022春•武江区校级期末)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已知x=2,求代数式x2﹣4x﹣7的值.小敏的做法是:根据x+2得(x﹣2)2=5,∴x2﹣4x+4=5,得:x2﹣4x=1.把x2﹣4x作为整体代入:得x2﹣4x﹣7=1﹣7=﹣6.即:把已知条件适当变形,再整体代入解决问题.请你用上述方法解决下面问题:(1)已知x―2,求代数式x2+4x﹣10的值;(2)已知x x 3+x 2+1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求出x 2+4x =1,代入计算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答案.解:(1)∵x ―2,∴(x +2)2=5,∴x 2+4x +4=5,∴x 2+4x =1,∴x 2+4x ﹣10=1﹣10=﹣9;(2)∵x =∴x 22=则x 3=x •x 2=2×22,∴x 3+x 2+1=2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1.(2021秋•宽城县期末)(1)计算:+1;(2―2;(3)下面是王鑫同学进行实数运算的过程,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问题:×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①以上化简步骤中第一步化简的依据是: ;②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原因 ,该运算正确结果应是  .思路引领:(1)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2)先把各二次根式化简,然后合并即可;(3)①第一步化简的依据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②第二步去括号错误,然后计算出正确的结果.解:(1)原式=5﹣3+1=3;(2)原式=+912×5=―5=+5;(3)①化简步骤中第一步化简的依据是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算术平方根的商;故答案为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算术平方根的商;②第二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错误的原因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第二项没有变号;,该运算正确结果应是故答案为:二;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第二项没有变号; 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2021秋•岳阳期末)王老师让同学们根据二次根式的相关内容编写一道题,以下是王老师选出的两道题和她自己编写的一道题.先阅读,再回答问题.(1)小青编的题,观察下列等式:2123―1;2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2 ;2(n 为正整数)= ;(2)小明编的题,由二次根式的乘法可知:+1)2=2=+2=a +b a ≥0,b ≥0);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得:+1a ≥0,b ≥0);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 , ;(3)王老师编的题,根据你的发现,完成以下计算:(2+2222)思路引领:(1)根据分母有理化化简即可得出答案;(2=|a|化简即可;(3|a|化简,根据平方差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17=n1=n为正整数);(2===+1;===―1;===2+1―1,2+(3)原式==1―――1))=11﹣1=10.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探索二次根式计算中的规律,将第一个多项式的每项分母有理化,裂项相消是解题的关键.13.(嘉祥县期中)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整数a,b2≥0,∴a﹣b≥0,∴a+b≥a=b时,等号成立;结论:在a+b≥2 a、b均为正实数)中,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若a+b=9≤ ;(2)若m>0,当m为何值时,m+1m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思路引领:(1)根据a+b≥2 a、b均为正实数),进而得出即可;(2)根据a+b≥2 a、b均为正实数),进而得出即可.解:(1)∵a+b≥2 a、b均为正实数),∴a+b=9,则a+b≥9 2;故答案为:9 2;(2)由(1)得:m +1m≥即m +1m ≥2,当m =1m 时,m =1(负数舍去),故m +1m有最小值,最小值是2.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根据题意结合a +b ≥2 a 、b 均为正实数)求出是解题关键.14.(2021春•莆田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同学们上学期学习分式,整式还有这个学期的二次根式,小明发现像m +n ,mnp 如果任意交换两个字母的位置,式子的值都不变.太神奇了!于是他把这样的式子命名为神奇对称式.他还发现像m 2+n 2,(m ﹣1)(n ﹣1)等神奇对称式都可以用mn ,m +n 表示.例如:m 2+n 2=(m +n )2﹣2mn ,(m ﹣1)(n ﹣1)=mn ﹣(m +n )+1.于是丽丽把mn 和m +n 称为基本神奇对称式.请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代数式①2,②m 2﹣n 2,③n m ,x ≥0,y ≥0,z ≥0)中,属于神奇对称式的是 (填序号);(2)已知(x ﹣m )(x ﹣n )=x 2﹣px +q .①若p =3,q =﹣2,则神奇对称式1m +1n= ;②―q =0,求神奇对称式m 31m +n 31n的最小值.思路引领:(1)根据神奇对称式的概念进行判断;(2)①首先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法则计算求得mn ,m +n 的值,然后利用分式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②利用分式的运算法则将原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求值,结合配方法求代数式的最值.解:(1①是神奇对称式;只有当m +n =0或m ﹣n =0时,m 2﹣n 2=n 2﹣m 2,∴m 2﹣n 2不一定等于n 2﹣m 2,故②不是神奇对称式;只有当m =n ≠0或m =﹣n 时,n m =m n ,∴n m 不一定等于m n ,故③不是神奇对称式;++④是神奇对称式;故答案为:①④;(2)①∵(x﹣m)(x﹣n)=x2﹣(m+n)x+mn==x2﹣px+q,∴m+n=p=3,mn=q=﹣2,∴1m+1n=m nmn=―32,故答案为:―3 2;②∵(x﹣m)(x﹣n)=x2﹣(m+n)x+mn==x2﹣px+q,∴m+n=p,mn=q,原式=m2+1m+n2+1n=(m+n)2﹣2mn+m n mn=p2﹣2q+p q,q,∴p=±q,当p=q时,原式=p2﹣2q+1=(p﹣1)2≥0,∴此时,原式的最小值是0;当p=﹣q时,原式=p2﹣2q﹣1=(p﹣1)2﹣2≥﹣2,∴此时,原式的最小值是﹣2;综上,m31m+n31n的最小值是﹣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理解新定义,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强化专题一: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强化专题一: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强化专题一(含答案)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方法技巧】 a 表示非负数a 算术平方根,它具有双重非负性:(1)二次根式的结果是非负数,即a ≥ 0.(2)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a ≥0.一、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范围1. 二次根式4-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2. 若m m -=-1)1(2 ,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二、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化简3. 若a>2,则=+---12)2(22a a a . 4.化简:yy 1-- = . 5.当 x<0时,化简 : xx x x 24422-+-= 6.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2)()2()2(b a b a ++--+三、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值7. 若| x+y-1|+0102=+-y x , 则4y-3x 的平方根是8. 311+=-+-a a a 求a 值。

9. 若433+---=x x y , 求222244()2(y xy x y xy x +-++-的值.10. 已知实数x 、y 满足,0256102=+++-y x x ,求2020)(y x +的值.b-2-112参考答案1.∵ x-4≥0 ∴x ≥42.∵0)1(2≥-m 1.∴1-m ≥0 ∴m ≤1 3. ∵a >2 ∴=+---12)2(22a a a 22)1()2(---a a =1)1()2(-=---a a 4.∵01≥-y ∴y <0 ∴ y y y y y -=-=--215.∵x<0时x x x x x x x x x x x 1)2(2)2()2(244222-=--=--=-+-6. 如图可知:a+2>0 b-2<0 :a+b>0∴a b a b a b a b a 2)()2()2()()2()2(222=++--+=++--+ 7. ∵| x+y-1|≥0 ,0102≥+-y x∴ | x+y-1|=0且 0102=+-y x∴ x+y-1=0,2x-y+10=0解之得: x= -3 , y=4 , ∴4y-3x =25,则4y-3x 的平方根是58. 由,1≥a ,有321111+==-+-=-+-a a a a a a3=a 9. 由433+---=x x y 得4,3==y x O x ba -2-112321)2()(44()2(222222=+=-+-=+-++-y x y x y xy x y xy x 10. 1)y x (,6y ,5x ,0)6(y )5x (,025*********=+∴-===++-=+++-所以有:得:由y x x。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第十六章分式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fraction)。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 (a≠0)这就是说,a^-n (a≠0)是a^n的倒数。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inverse proportional function)。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数学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数学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证一证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与BD相交于点O ,AC⊥BD.
求证:□ABCD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
∴OA=OC.
O
又∵AC⊥BD,
A
C
∴BD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D
∴BA=BC.
∴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长冲中学数学组-“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数学组-“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活力课堂
典例精析
例3 如图,在△ABC中, AD是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 AB、 AD上,且AE=AC,EF = ED. 求证:四边形CDEF是菱形.
证明: ∵ ∠1= ∠2,
又∵AE=AC,AD=AD, ∴ △ACD≌ △AED (SAS).
A
21 F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证明:∵ OA=4,OB=3,AB=5,
D
∴ AB2=OA2+OB2,
∴△AOB是直角三角形, A
O
C
即AC⊥BD,
B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长冲中学数学组-“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长冲中学活力课堂
例2 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分别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A
FD BE C
请补充完整的 证明过程
分析:易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只需证一 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可进一步判断. 由题意可知BC边上的高和CD边上的高相等, 然后通过证△ABE≌△ADF,即得AB=AD.
长冲中学数学组-“四学一测”活力课堂

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代数运算
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其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3. 平方根、绝对值、分式、分式方程等的运算及应用
二、几何基础
1. 直角三角形及斜角三角形的性质
2. 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3. 空间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三、概率统计
1.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频率和概率的关系
3. 抽样调查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四、函数基础
1. 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 反比例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五、图形的变换
1. 平移、旋转、对称和放缩的概念和性质
2. 直线对称、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应用
3. 图形变换对坐标的影响和应用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的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包含着多个子知识点,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和掌握。

同时,巩固前一年的数学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掌握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新
知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思考的学科,同学们需要勤奋用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函数》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函数》课件

表19-2 中国人口数统计表
年份
1984 1989 1994 1999 2010
人口数/亿 10.34 11.06 11.76 12.52 13.71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
归纳
知1-导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 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 的函数.
4 3
πr3中,
4 3
是常量,π,r是自变
量,V是r的函数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示y是x的函 数的是( C )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
知识点 2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知2-讲
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方法: (1)整式和奇次根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 实数; (2)偶次根式中,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0; (3)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 (4)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5)实际问题中,自变量除了满足解析式有意义外, 还要考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
知识点 1 函数的定义
知1-导
思考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表示时间,
纵坐标y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 电图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 其对应吗?
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
知1-导
(2)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表19-2)中,年份与人口 数可以分别记作两个变量x与y. 对于表中每一个确 定的年份x,都对应着一个确 定的人口数y吗?
水量V (单位:L) 随时间t (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解:(3)人数n是自变量,此时人均占有耕地面积y是人数n
的函数,它们的关系式是y=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解2019年某市第二季度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情况,随机抽取该市2019年第二季度的m天数据,整理后绘制成统计表进行分析.表中3≤x4组的频率a满足0.20≤a≤0.30.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表中m的值为20;②表中b的值可以为7;③这m天的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的中位数在4≤x<5组;④这m天的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的平均数不低于3.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分析:①根据数据总和=频数÷频率,列式计算即可得出m的值;②根据3≤x<4的频率a满足0.20≤a≤0.30,可求出该范围的频数,进一步得出b的值的范围,从而求解;③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④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解:①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千吨)为1≤x<2时,频数为1,频率为0.05,所以总数m=1÷0.05=20,推断合理;②20×0.2=4,20×0.3=6,1+2+6+3=12,故表中b的值可以为7,是不合理的推断;③1+2+6=9,故这m天的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的中位数在4≤x<5组,是合理推断;④(1+5)÷2=3,0.05+0.10=0.15,这m天的日均可回收物回收量的平均数不低于3,是合理推断.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频数(率)分布表,从表中获取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问题的关键.2、如图,在ABCD中,CD=2AD,BE⊥AD于点E,F为DC的中点,连接EF、BF,下列结论:①∠ABC=2∠ABF;②EF=BF;③S四边形DEBC=2S△EFB;④∠CFE=3∠DEF,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分析:如图延长E F交BC的延长线于G,取AB的中点H连接FH.证明△DFE≌△FCG得EF=FG,BE⊥BG,四边形BCFH是菱形即可解决问题.解:如图延长E F交BC的延长线于点G,取AB的中点H,连接FH.∵CD=2AD,DF=FC,∴CF=CB,∴∠CFB=∠CBF,∵CD∥AB,∴∠CFB=∠FBH,∴∠CBF=∠FBH,∴∠ABC=2∠ABF.故①正确,∵DE∥CG,∴∠D=∠FCG,∵DF=FC,∠DFE=∠CFG,∴△DFE≌△FCG,∴FE=FG,∵BE⊥AD,∴∠AEB=90°,∵AD∥BC,∴∠AEB=∠EBG=90°,∴BF=EF=FG,故②正确,∵S△DFE=S△CFG,∴S=S△EBG=2S△BEF,故③正确,四边形DEBC∵AH=HB,DF=CF,AB=CD,∴CF=BH,∵CF∥BH,∴四边形BCFH是平行四边形,∵CF=BC,∴四边形BCFH是菱形,∴∠BFC=∠BFH,∵FE=FB,FH∥AD,BE⊥AD,∴FH⊥BE,∴∠BFH=∠EFH=∠DEF,∴∠EFC=3∠DEF,故④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3、在某次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圆圆打分,得到互不相等的五个分数.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则()A.y>z>x B.x>z>y C.y>x>z D.z>y>x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x、y、z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解答本题.由题意可得,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最大,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最小,其次就是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即y>z>x,故选: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大小判断,分别确定各种情况的平均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某校八年级(1)班在班会课开展了冬奥会知识小竞赛,10位同学在这个知识竞赛中的成绩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则这10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答案:C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解:这10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1×7+8×4+9×3+10×2=8.6,10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的定义.5、若b>0,则一次函数y=﹣x+b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k、b的符号确定其经过的象限即可确定答案.详解:∵一次函数y=x+b中k=−1<0,b>0,∴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四种情况:①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②当k>0,b<0,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③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④当k<0,b<0时,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6、小楠所在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响应“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号召,主动到附近的7个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她们记录的各社区参加活动的人数如图所示,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42,40B.42,38C.2,40D.2,38答案:A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啊即可.解:在这一组数据中4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42 ;而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40,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0.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正确理解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30°,D ,E ,F 分别为AB ,AC ,AD 的中点,若BC=2,则EF 的长度为( )A .12B .1C .32D .√3 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求出AB 的值,由D 是AB 中点求出CD 的值,再由题意可得出EF 是△ACD 的中位线即可求出. ∵∠ACB =90°,∠A =30°,∴BC =12AB .∵BC =2,∴AB =2BC =2×2=4,∵D 是AB 的中点,∴CD =12AB=12 ×4=2.∵E ,F 分别为AC ,AD 的中点,∴EF 是△ACD 的中位线.∴EF =12CD =12 ×2=1. 故答案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8、甲、乙两人一周中每天制作工艺品的数量如图所示,则对甲、乙两人每天制作工艺品数量描述正确的是( )A.甲比乙稳定B.乙比甲稳定C.甲与乙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先根据折线统计图得出甲、乙每天制作的个数,从而得出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继而得出方差关系.解:由折线统计图知,甲5天制作的个数分别为15、20、15、25、20,乙5天制作的个数分别为10、15、10、20、15,∴甲从周一至周五每天制作的个数分别比乙每天制作的个数多5个,∴甲、乙制作的个数稳定性一样,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方差进行决策,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9、“双减”减负不减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赋能,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课程结束后组织了一场模拟招聘活动,招聘按照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计算总成绩.小明笔试88分,面试92分,那么小明的总成绩为______分.答案:89.6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解:根据题意,小明的总成绩为88×60%+92×40%=89.6.所以答案是:89.6.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定义.10、有甲,乙两组数据,如表所示,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为s2甲,s2乙,则s2甲_________s2乙(选填“>”,“<”或“=”)分析:求出甲、乙两组数据的方差,比较大小即可.解:由表格可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12+13+14+162=13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2+12+13+14+142=13∴甲组数据的方差为:15[(10−13)2+(12−13)2+(13−13)2+(14−13)2+(16−13)2]=4乙组数据的方差为:15[(12−13)2+(12−13)2+(13−13)2+(14−13)2+(14−13)2]=45∴乙组数据的方差小所以答案是:>小提示:本题考查求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方差公式进行求解.11、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则DG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192分析:连接DE,根据题意可得ΔDEG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DG的长.解:连接DE,∵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DE ∥AC ,DE=12AC . ∵Δ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BC=4,∴∠DEB=60°,DE=2.∵EF ⊥AC ,∠C=60°,EC=2,∴∠FEC=30°,EF=√3.∴∠DEG=180°-60°-30°=90°.∵G 是EF 的中点,∴EG=√32.在RtΔDEG 中,DG=√DE 2+EG 2=22+(√32)2=√192. 故答案为√192.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记住和熟练运用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2、3月12日,据联合国统计,俄乌冲突已导致上千平民伤亡,250万人离开乌克兰,此外,在俄乌冲突与对俄制裁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粮食供给、芯片制造、能源价格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呼吁世界和平,某校举行了以“同护一片蓝天·共享一份和平”为话题的征文比赛,比赛成绩分别记为70分、80分、90分、100分,现随机抽取部分参赛学生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下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此次比赛成绩的众数是______分,中位数是______分;(2)计算此次比赛成绩的平均数;(3)若参加此次征文比赛的共有100人,请你估计成绩为100分的约有多少人?答案:(1)80,80(2)此次比赛成绩的平均数是82分;(3)估计得满分的共有10名学生.分析:(1)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可得答案;(2)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得平均数;(3)用得满分的同学所占的百分比×总人数.(1)解:得80分的人数最多,众数为80分;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0+80)÷2=80(分),则中位数是80分;所以答案是:80,80;(2)×(70×4+80×10+90×4+100×2)=82(分),解:120答:此次比赛成绩的平均数是82分;(3)解:100×2=10(名),20答:估计得满分的共有10名学生.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13、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校运会射击选拔赛,两人各射击了5次,小明根据他们的成绩(单位:环)列表,并计算了甲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见小明的作业).甲、乙两人射击成绩统计表(2)请你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谁将被选中.答案:(1)6(环),1.6(环2);(2)乙分析:(1)首先求出平均数,再利用方差公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组数据的方差比较,方差小的更加稳定,得出即可.(1)x 乙=15×(7+5+7+4+7)=6(环),s2乙=15× [(7﹣6)2+(5﹣6)2+(7﹣6)2+(4﹣6)2+(7﹣6)2]=1.6(环2);(2)选择乙,甲和乙平均成绩相同,乙的方差小,发挥更稳定些,故推选乙.(答案不唯一).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以及平均数求法等知识,熟练记忆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
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
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
,b a b a +-与
, b n a m b n a m -+与,
它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
是整式,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化简题的几种类型:(1)明显条件题;(2)隐含条件题;(3)讨论条件题. 1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四边形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 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一点对称. 三 公式:
1.S 菱形 =2
1
ab=ch.(a 、b 为菱形的对角线 ,c 为菱形的边长 ,h 为c 边上的高) 2.S 平行四边形 =ah. a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 为a 上的高) 3.S 梯形 =2
1
(a+b )h=Lh.(a 、b 为梯形的底,h 为梯形的高,L 为梯形的中位线) 四 常识:
※1.若n 是多边形的边数,则对角线条数公式是:2
)3n (n . 2.规则图形折叠一般“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
3.如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从属关系.
4.常见图形中,仅是轴对称图形的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奇边形、等腰梯形 …… ;仅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 …… ;是双对称图形的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正偶边形、圆 …… .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正
方形
※5.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
※6.几个常见的面积等式和关于面积的真命题:
相似形
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 基本概念:成比例线段、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相似比. 二 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平行”出比例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
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3.“SSS ”出相似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HL ”出相似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三 常识:
1.三角形中,作平行线构造相似形和已知中点构造中位线是常用辅助线. ※2.证线段成比例的题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1)直接法:由所要求证的比例式出发,找对应的三角形(一对或两对),判断并证明找
到的三角形相似,从而使比例式得证;
(2)等线段代换法:由所证的比例式出发,但找不到对应的三角形,可利用图形中的相等
线段对所证比例式中的线段(一条或几条)进行代换,再利用新的比例式找对应的三角形证相似或转化;
(3)等比代换法(即中间比法):用上述的直接法或间接法都无法解决的证比例线段的问
题,且题目中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似形,可考虑用等比代换法,两对相似形的公共边
或图形中的相等线段往往是中间比,即要证d
c b
a =时,可证f e
b a =且f e d
c =从而推出d
c b a =;
(4)线段分析法:利用相似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并求线段长是常见题目,这类题目中如没有现成的比例式,可由题目中的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出发,找它们所围成的三角形,若能证相似,即可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出线段长.
3.相似形有传递性;即:∵Δ1∽Δ2Δ2∽Δ3
∴Δ1∽Δ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