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2)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九年级作文写作教案

语文九年级作文写作教案

语文九年级作文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九年级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特点;2.掌握九年级作文写作的常用技巧和方法;3.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能够写出有逻辑、思想深刻的作文。

二、教学内容1.九年级作文的特点和要求2.作文写作的步骤和技巧3.范文欣赏和分析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你们觉得九年级作文有什么特点?”“写作文有什么难点?”等等。

第二步:讲解九年级作文的特点和要求(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九年级作文的特点和要求,如:1.语言要准确、流畅,表达要清晰明了;2.要有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3.要有合理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4.要注意语法、标点等基本写作规范。

第三步:介绍作文写作的步骤和技巧(15分钟)教师针对九年级作文的写作过程,介绍具体的步骤和技巧,如:1.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定写作的方向和主题;2.构思:用脑图、提纲等方式,整理自己的思路和要点;3.扩展:对每个要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增加文章的内容丰富度;4.组织: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5.修改:对文章进行仔细推敲,检查语法、标点等错误,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润色。

第四步:范文欣赏和分析(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篇九年级作文的范文,并带领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包括:1.内容:文章主题和要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有哪些?2.结构:文章是否有明确的引言、正文和结尾?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流畅?3.语言:文章的表达准确明了吗?有没有语法、标点等错误?4.特点:文章有没有独特的见解和亮点?表达是否生动有趣?第五步:小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范文的要点,展开讨论和思考,并向全班呈现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结果。

第六步:总结和提高(10分钟)教师对全班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同时提出进一步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建议和方法。

初三作文教案

初三作文教案

初三作文教案
以下是一个初三作文教案的示例:
主题:描述家乡
时间:两个课时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或者相关的文章,引起学生对家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二、讲解作文要点(10分钟)
1. 引导学生用5-10分钟时间写下关于家乡的关键词、短语或者句子。

然后,与同桌交流并互相补充。

2. 引导学生想一想他们对家乡的感受、家乡的特点、他们家乡的名胜古迹、著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等。

三、示范写作(10分钟)
给学生一个示范作文篇章,例如写一篇描述家乡的开头,强调特点或者焦点。

然后,解释这个例子中的句子结构、词汇选择等等。

四、合作写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或者焦点,例如风景名胜、特色美食、著名人物等等。

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一篇有条理、有逻辑的作文。

五、互评与修改(15分钟)
让学生交换作文,互相阅读,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鼓励他们互相分享意见和建议,并帮助对方修改作文。

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
鼓励学生将修改后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并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修改以及对他人作文的建议。

总结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将课上的作文完成,并在下堂课上交给老师检查。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里或课外时间多写一些关于家乡的文章,以提升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文写作。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解。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练习。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练习,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指导。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修改,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提高作文质量。

5. 总结。

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

同时,老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作文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写作课_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课_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写作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

2. 实例分析和练习。

3. 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写作知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写作体会。

2. 提问:你们觉得写作难吗?为什么?二、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讲解写作的基本步骤:选题、构思、写作、修改。

2. 讲解如何选材: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自然。

3. 讲解如何构思:确定主题、列出提纲、安排结构。

4. 讲解如何写作:运用修辞手法、注意语言表达、保持逻辑清晰。

5. 讲解如何修改:审视主题、检查内容、润色语言。

三、实例分析和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2. 让学生根据选题和提纲,进行短文写作练习。

四、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作文,题目自选,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写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写作,乐于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作文技巧和方法的讲解。

2. 作文练习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写作的感悟和经验。

二、讲解作文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素材积累和选材。

3.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构思和布局。

4.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语言表达和修辞。

三、作文练习和指导(15分钟)1.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或素材,学生进行现场作文。

2.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建议。

3.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讲评和反馈。

四、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作品和感悟。

3. 教师给出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作文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学生对作文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技巧和方法,以及现场作文练习和指导,让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热爱写作,乐于表达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初三语文作文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让“内容充实”的方法与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

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1. 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与技巧,并且运用于写作之中。

2. 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经过“切题”与“中心”两个专题的训练,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从“中心”的训练来看,同学们的立意正确、新颖,但从总体来看,大话连篇,内容空洞,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内容”。

内容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

前面我们已训练了两项,今天就训练“内容”的第三项――内容。

二.引导学生明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内容”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为中学生设定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具体明确”即是对作文的具体要求。

在阶段性目标也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中就是作文评分标准,此项得分点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仅以安徽为例:内容30分,表达25分。

这说明“内容”极其重要,我们决不可忽视。

中考作文的评分,对“内容”大体可分为五等:内容充实、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无内容。

实际上我们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处于“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这三个等级。

这是我们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希望大家一定要闯过这一关。

三、学生将自己收集起来的内容不充实的习作,对照“失分会诊”,分析造成内容空洞的原因。

(这一点学生比较清楚,教师只做一下点拨就行了。

)不同的文体,其内容的失分形式不同,这里这种分析两种文体。

记叙文(包括童话、寓言、故事新编):只是简单的叙事,没有具体的过程。

叙事没有中心,故事不完整。

初中语文作文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重点:1. 作文的基本结构2.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学难点:1. 创新思维的培养2. 个性化表达的技巧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作文素材库3. 参考书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作文结构讲解(10分钟)1. 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创新思维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举例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创新之处,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四、个性化表达技巧(10分钟)1. 讲解个性化表达的技巧,包括选材、构思和语言运用。

2. 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融入作文中,提高作文的个性化程度。

五、作文练习(15分钟)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一道作文题目。

2. 学生现场进行作文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创新思维培养和个性化表达技巧,使学生掌握了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

初三语文作文教案教案标题:初三语文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学习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结构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创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文写作;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3.帮助学生理解作文评分标准,提高作文质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种类型的作文范文;2.准备学生练习写作的素材和题目;3.准备评分标准和评分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第二步:讲解作文结构和技巧(15分钟)1.教师通过示范和解析范文,讲解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结构和技巧;2.重点讲解作文的开头、结尾和段落的过渡;3.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第三步:练习写作(20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写作题目,让学生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练习;2.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第四步:互评和修改(10分钟)1.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阅和修改;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评阅和修改他人作文;3.学生根据评阅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五步:展示和讨论(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2.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文,扩大写作素材;2.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写作;3.定期组织作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评阅学生的作文,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2)教案一、复习内容:根据《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写作”的要求之“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联系初中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中运用“五感”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课文片段,复习如何将记叙文写得具体充实,更加形象生动。

二、学情分析:本系列设计适用于七、八年级的语文复习课教学,也可作为初中入门阶段的感知写作训练。

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语言苍白,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或者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捎痒、无病呻吟,不难看出学生感受的贫乏,体验的不足。

学生往往只注意词汇的积累,在文章里盲目复现这些词汇,却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独自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先于词汇的,因为词汇来源于感觉器官,感觉产生认识,认识生成词汇。

如果可以开发学生原有的感觉系统,进而再深层次的进行多维思维和再生情感的训练,不愁学生写不出内容具体、富于生机活力的文章。

三、教学目标:1.学会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感知物、人、事,激发创造性思维;2.培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3.营造互助互学、互勉互进的学习氛围,学生更加“乐学”、“趣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赏析经典片段,形成自我认知,掌握感知方法;(2)展示习作,互评互改,畅谈点滴感受,分享写作收获。

2.教学难点:(1)分析感知物、人与事的异同,并以片段习作的方式巩固认知、学会灵活运用;(2)成形训练中将感知内容与立意构思有机联系,使行文更自然流畅,达到“不拘一格,自成一文”,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作文目的。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2)教案五、教学思路:感知作文复习课的教学理念是: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也就是继续巩固之前所培养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全方位感受的能力。

这是作文结构中关于“字、词、句、语言材料”的训练,作为后面“多维思维能力训练”和“再生情感能力训练”这两个“结构、布局”和“主题”作文结构的奠基石。

整个阶段拟用六个课时进行复习。

而这六个课时的复习分别作如下的教学安排:第一、二课时:学会感知物,包括“动物”和“静物”。

主要任务是:首先,联系范文片段,形成自我认知;其次,在理论指导下,掌握感知技巧;第三,亲身体验感受,参照感知提纲,完成课堂片段训练;第四,学习编写感知提纲,进行成形训练;第五,习作展评,互评互改,畅所欲言,形成新的学习收获。

第三、四课时:学会感知人,通过“整体感知人(形象、心理等)”、“语言中感知人”和“事情中感知人”三个方面,学习怎样刻画人物。

复习的环节与前两个课时一样,都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

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运用感知物的技巧感知人;2.让行为、语言和事件来说明性格。

所以完成这两个课时之后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比较两种感知在写作中的异同,因为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自我操作之后,再通过对比发现有所得,更加促使写作自信心的逐步增强,兴趣也会受到激发。

第五、六课时:学会感知事,通过“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和“感知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束过程中的多因多果”这两个方面,学习如何将一件事情或多件事情清楚有条理的记叙下来。

复习的环节与前四个课时一样,依然是从五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来训练。

这两个课时的教学核心是:1.寻找一件事情发生的潜在原因和结果;2.寻找事情发生过程中各细节的潜在原因和结果。

这两个课时的复习,与前面四个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有内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写作中也离不开对“物”与“人”的感知,如何达到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境界,这是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在写作训练里不断揣摩加以提升的。

六、教学时数:六个课时(根据学情等实际情况作灵活安排,课时总数不超过十个)七、教学准备:1.第一、二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实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并作圈点批注,体会其写法的妙处。

(2)找一株牵牛花,调动所有感觉器官:眼、鼻、耳、手进行感受,并把感受到的东西如实地记录在“观察笔记”上;(3)你上课的学校一定是你很熟悉的地方,请你将学校里里外外全面感受一番,然后尽可能细致的写在“观察笔记”上。

2.第三、四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人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作圈点批注,掌握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2)观察感受你的同桌,请把他/她的外形和性格写在“观察日记”上;(3)想一想,你的老师是什么性格?请你从他/她的语言、行为、形象中去发现;(4)联系前两个课时所学,对比感知“事物”与“人物”在感知技巧上的异同。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2)教案3、第五、六课时:(1)课前搜集初中阶段所学课文(可包括文言文)中关于对“事物”感知的课文或片段,作圈点批注,学习怎样将事情前因后果记叙清楚具体;(2)请你设法寻找一位钓鱼者或者摆摊卖东西的人,仔细列出钓鱼或卖东西的原因和结果,列得越细越好。

(3)联系前四个课时所学,想想感知“事情”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巧妙地融合对“物”与“人”的感知,从中你获得哪些写作记叙文的启发。

八、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赏析名篇片段导入:高尔基的名著《母亲》中有这样一段:出示灯片一:母亲走到街上,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她不能呼吸。

母亲站定了,四面看了一看:离她不远的街角上站着一个戴皮帽的马车夫……母亲这样想着,又向前走去,满意地听脚下的雪发出清脆的声音……人们吸着烟,谈着话,喝着茶和伏特加。

车站小吃店前面有人高声笑着,一阵阵的烟从头上飞过。

候车室的门开关的时候吱吱地响着,当它被砰的一声关上的时候,玻璃发出震动的声音,烟叶和咸鱼的臭味强烈地冲进鼻子。

依次写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种感觉,把所接触到的人、物、景都写活了,很富立体感。

在这简短的200字左右的一段文章中;依次写了哪几种感觉?(学生齐回答)对,依次写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四种感觉,把所接触到的人、物、景都写活了,很富立体感。

(灯片一第二段的批注此时再做展示)那么在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众多课文中,是不是也有类似运用多种感官写景状物的文章呢?(设计意图:名篇名段导入,同时简要赏析,有利于与下个环节学生自我展示搜集的课文片段衔接,并且先给学生作赏析示范,明确感知能力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活动一:揣摩名家作品,掌握感知提纲1.学生上台展示搜集的名家名文片段,说说如何更好的写景状物。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重温经典,并且在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作圈点批注的同时,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下面要掌握的感知理论做好准备,这也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规律。

)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教师可以展示一两段名篇佳作做点评,以作示范或小结。

(考虑篇幅,以下略举《春》之选段为例。

)灯片二:【参考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拂面的温煦:触觉感受)。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泥土气息、草味花香:嗅觉感受)。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鸟鸣、水声、笛音:听觉感受)——选自朱自清《春》赏析:作者先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和煦温柔,再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芬芳,然后以视觉写鸟儿安巢、牧童吹笛的春风里的温馨和谐的画面,最后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吹送的和悦的声音。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难以捕捉的春风描绘得有形、有声、有情、有感。

写得生动形象,阅读时身临其境。

课后回影:学生推荐最多的篇章片段是——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紫藤萝瀑布》、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还有个别学生关注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柳宗元《小石潭记》等写景状物的文言文片段。

2.归纳小结,把握感知的知识钥匙(设计意图:掌握感知的方法,对下面学习编写提纲和片段练习、成形训练的完成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问1:通过大家对搜集的课文片段的赏析,我们小结一下,感知物的方法有哪些?(学生齐答)这五感如何做到更细致的感受呢?(教师做引导,和学生一起完善以下提纲)师生一起作答:1、父亲介绍新的家庭教师。

2、家庭教师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并互相做了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录像内容。

在写作中,我们要具备一种重要的能力,就是用文字把生活的真实情景描述出来。

下面有两段文字都是对刚才录像画面情景的介绍,请同学们评论一下:这两段文字各有什么特点?投影文字(一):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

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

父亲将孩子向玛丽亚小姐作了介绍。

投影文字(二):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

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

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俨然凯旋的士兵,在大厅站成整齐的一列。

另外一个女孩专注地读着书来到队前,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命令女孩站入队中。

父亲从尾到头巡视了一遍,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

煞有介事地纠正着孩子的动作……师:请同学默默地鉴赏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前后同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一起作答:文段(一)文字比较概括,但不具体;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但不十分形象。

文段(二)比文段(一)要细致、形象、从而生动师:同学们的评价很准确。

两段文字描述的对象完全相同,但是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给我们的感受就完全不同。

因为第一段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而第二段用了生动的描写师:具体欣赏一下,第二段人物描写的生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师生一起作答。

1、用词恰当、准确。

例如:“慌张、惶恐”就准确地写出了玛丽亚小姐吃惊、害怕,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表情、神态。

另外还有“夺门而出”的“夺”字写出了孩子们听到哨声后往外跑时动作的敏捷、迅速。

2、文中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

三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a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b 俨然凯旋的士兵c如同一位将军检阅自己的士兵3、抓住了人物的特征。

父亲:非常严厉;孩子:规距、木偶式的。

4、文中有些细节描写非常突出。

例如:\\\"父亲表情凝重地要过书,“拍打了一下”中“拍打”这一细小的动作就很传神,符合西方人的那种潇洒。

师:显然,生动的人物描写比单纯的记叙要生动形象。

师:再请同学们观看两棵树的投影,然后说说这两棵树各有什么特点师生一起作答:其一是一棵光秃秃的没有生命感的枯树,其二是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树师:是啊,在写作中如果只运用记叙,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人物只是一个大体的轮廓,像一棵不形象、不生动的枯树;如果运用生动的描写,就可以使人物丰满起来,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泼、有文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