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试题答案
南师-地信-参考习题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题第1章概论1.What’s y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cepts of GIS?2.What are the differenc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asic function and the applied function of GIS?3.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what kind of changes has brought to the survey ing and mapping technique and geographic analysis technique?4.What are the differenc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nstrumental GIS and appl ied GIS?5、试将GIS的输入设备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说明其特点。
6、现代空间定位技术有哪些主要方法?对GIS技术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7、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GIS技术产生哪些主要的变化8、说明GIS在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志性技术是什么,它们的出现如何促进GIS的发展?第2章地理空间数学基础1.What a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earth surface, the geoid, and the Earth spherop?2.How many coordinate systems are there to describe the geographic spatial data? What a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3.What are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describing a point on the ground by using geodetic coordinate and geocentric coordinate?4.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UTM Projection and the Lambert Projection?5. How to transform the elevation of the different datum?6、高斯投影的变形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常常被用作大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地图投影?7、在数字地图中,地图比例尺在含义与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变化?8、除地形分幅外,谈谈还有何种地理空间框架?他们如何进行编码?9、GPS数据如何与地图数字化数据进行集成?10、选择投影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要制作1:10万的土地利用图,该选何种类型的地图投影?第3章空间数据模型1.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spatial objects?2.What’s the meaning of spatial relationship? What’s the advantage of spatial relationship in describing the spatialobjects?3、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有哪些组成部分?试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4、试分析GIS的几种主要的数据模型各自的优缺点。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5个,15分)1 行程编码:栅格数据的一种压缩编码方式,是将行或列中重复的元素进行合并,以达到减少存储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包括一维行程和二维行程.2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全部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等的技术系统.3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4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地球表层及其空间甚至于地表以下某些特征的一种抽象描述的模型,是地球诸要素信息的数字集合.5 缓冲区分析:即邻近度分析,是对空间点线面实体周围形成范围的一种距离空间的分析技术,主要描述地理实体目标的影响范围和服务范围.评分标准:每题3分,回答正确给3分,不完全正确给部分分。
一、简答题(5个,25分)1 比较点在多边形内的判别方法射线法和弧长法的优缺点。
是点在多边形内的两种判别方法.射线法主要是从判断点向多边形做射线,判断线与多边形交点的个数.当交点个数为偶数时,点在多边形外;交点个数为奇数时,点在多边形内。
它的优点是判断明确,过程简单;缺点是当射线经过多边形的拐点或一条边时,判断失效。
而弧长法主要是判断点与多边形各顶点连线的夹角之和的值,当各夹角之和为360度时,点在多边形内;夹角之和为0或小于360度时,点在多边形外。
优点是判断准确,不受条件限制;缺点是判断过程复杂。
评分标准:只回答方法给2分,只回答优缺点给3分,全部回答正确给5分。
2空间数据库管理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空间数据库管理的方式有: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方式,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方式。
评分标准:要求回答出4种管理方式及优缺点并适当展开给5分,只回答4种管理方式的给2-3分。
3从某一空间地理现象到数据库或数据文件中的记录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各个过程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从空间现象到数据库或成为数据文件记录的过程,首先对空间现象进行观察;其次将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模拟,归类,综合取舍;最后以一定的数据结构或模型来显示和表达。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 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GIS 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 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GIS 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
因此,GIS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GIS 与CAD 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 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
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
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4)应用人员:GIS 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5)应用模型:解决*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GIS 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 ***************** ******************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5 个,15 分)1 行程编码:栅格数据的一种压缩编码方式,是将行或列中重复的元素进行合并,以达到减少存储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包括一维行程和二维行程.2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全部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等的技术系统.3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4 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地球表层及其空间甚至于地表以下某些特征的一种抽象描述的模型,是地球诸要素信息的数字集合.5 缓冲区分析:即邻近度分析,是对空间点线面实体周围形成范围的一种距离空间的分析 装技术,主要描述地理实体目标的影响范围和服务范围.评分标准:每题3分,回答正确给3分,不完全正确给部分分。
一、简答题(5 个,25 分)1 比较点在多边形内的判别方法射线法和弧长法的优缺点。
订 是点在多边形内的两种判别方法.射线法主要是从判断点向多边形做射线,判断线与多边形交点的个数.当交点个数为偶数时,点在多边形外;交点个数为奇数时,点在多边形内。
它的优点是判断明确,过程简单;缺点是当射线经过多边形的拐点或一条边时,判断失效。
而弧长法主要是判断点与多边形各顶点连线的夹角之和的值,当各夹角之和为360度时,点在多边形内;夹角之和为0或小于360度时,点在多边形外。
优点是判断准确,不受条件限制; 线缺点是判断过程复杂。
评分标准:只回答方法给2分,只回答优缺点给3分,全部回答正确给5分。
2 空间数据库管理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空间数据库管理的方式有: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式,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方式,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二)2000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专业课试卷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共40分)
1、传感器
2、电磁波
3、瑞利散射
4、黑体辐射
5、微波
6、空间分辩率
7、假彩色合成
8、图像反差增强(反差拉伸)
二、问答题或综合题
1、与常规地理研究手段相比,遥感技术有何优越性?(10分)
2、什么是数字图像直方图?它在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中有何用处?(15分)
3、什么是地物的反射光谱和反射光谱曲线?请画出绿色植被、干土和净水的典型反射光谱曲线,并作简要说明。
(15分)
4、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请以多光谱扫描仪(MSS)资料为例,说明大气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20分)。
地理信息系统习题及其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GIS定义:GIS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③: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定义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它的定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习题部分答案【可编辑】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习题部分答案【可编辑】第一章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GIS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GIS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
因此,GI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GIS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
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
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4)应用人员: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5)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试题答案

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是一个国家范围的信息网络设施,连接政府、学校、工厂、企业、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等的信息数据,使一个国家的人们可以共享资源,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把信息传输给世界上的另一个人,使人们通过信息的交流相互合作。
NII的基本组成有通信网络、计算机设备、动态的信息和人。
2、空间对象(实体)是对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简化抽象得到的结果,又称空间实体,它们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与一定的地理空间位置有关,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分布状况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空间对象具有4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关系。
3、拓扑结构为在点、线和多边形之间建立关联,以及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
这种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等。
4、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5、层次数据库模型用层次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数据模型。
层次结构是树结构,树的结点是记录类型,非根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上一层记录类型和下一层记录类型是1:N联系。
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来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6、GIS互操作在异构的数据库或平台以及分布计算情况下出现的,具体指在异构环境下的两个或多个实体,尽管它们实现的语言、执行的环境和基于的模型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一个稳定的接口相互通信和协作,实现数据和数据处理的互操作,最终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这些实体包括应用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环境等。
与数据转换相比,它是“动态”的数据共享,独立于平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是一个国家范围的信息网络设施,连接政府、学校、工厂、企业、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等的信息数据,使一个国家的人们可以共享资源,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把信息传输给世界上的另一个人,使人们通过信息的交流相互合作。
NII的基本组成有通信网络、计算机设备、动态的信息和人。
2、空间对象(实体)是对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简化抽象得到的结果,又称空间实体,它们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与一定的地理空间位置有关,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分布状况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空间对象具有4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关系。
3、拓扑结构为在点、线和多边形之间建立关联,以及彻底解决邻域和岛状信息处理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
这种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唯一标识,多边形标识,外包多边形指针,邻接多边形指针,边界链接,范围(最大和最小x、y坐标值)等。
4、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5、层次数据库模型用层次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数据模型。
层次结构是树结构,树的结点是记录类型,非根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上一层记录类型和下一层记录类型是1:N联系。
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来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6、GIS互操作在异构的数据库或平台以及分布计算情况下出现的,具体指在异构环境下的两个或多个实体,尽管它们实现的语言、执行的环境和基于的模型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一个稳定的接口相互通信和协作,实现数据和数据处理的互操作,最终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这些实体包括应用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环境等。
与数据转换相比,它是“动态”的数据共享,独立于平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7、四叉树编码对采用四叉树结构进行存储的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四叉树数据结构是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
凡数值(特征码或类型值)呈单调的单元,不论单元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
这样,对同一种空间要素,其区域网格的大小,随该要素分布特征而不同。
四叉树编码主要有常规四叉树编码和线性四叉树编码。
常规四叉树编码除了记录叶结点之外,还要记录中间结点。
结点之间借助指针联系,每个结点需要用六个量表达:四个叶结点指针,一个父结点指针和一个结点的属性或灰度值。
这些指针不仅增加了数据贮存量,而且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常规四叉树主要在数据索引和图幅索引等方面应用。
线性四叉树编码则只存贮最后叶结点的信息,包括叶结点的位置、深度和本结点的属性或灰度值。
所谓深度是指处于四叉树的第几层上,由深度可推知子区的大小。
线性四叉树叶结点的编号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种编号称为地址码,它隐含了叶结点的位置和深度信息。
最便于应用的地址码是十进制Morton码。
8、空间索引指依据空间对象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
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空间数据结构,空间索引介于空间操作算法和空间对象之间,它通过筛选作用,大量与特定空间操作无关的空间对象被排除,从而提高空间操作的速度和效率。
主要有对象范围索引、格网索引、四叉树空间索引、R树和R+树空间索引。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栅格数据结构的三种数据组织方法。
1)基于像元。
以像元为独立存储单元,每一个象元对应一条记录,每条记录中的记录内容包括象元坐标及其各层属性值的编码;节省了许多存储坐标的空间,因为各层对应象元的坐标只需存储一次。
2)基于层。
以层为存储基础,层中又以象元为序记录其坐标和对应该层的属性值编码。
3)基于面域。
也以层作为存储基础,层中再以面域为单元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面域编号、面域对应该层的属性值编码、面域中所有栅格单元的坐标;同一属性的多个相邻象元只需记录一次属性值。
基于象元的数据组织方式简单明了,便于数据扩充和修改,但进行属性查询和面域边界提取时速度较慢;基于层的数据组织方式便于进行属性查询,但每个象元的坐标均要重复存储,浪费了存储空间;基于面域的数据组织方式虽然便于面域边界提取,但在不同层中象元的坐标还是要多次存储。
2、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方法及特点。
A、空间数据采集1. 野外数据采集:是GIS数据采集的一个基础手段。
对于大比例尺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而言,野外数据采集更是主要手段。
(1)平板测量:获取的是非数字化数据。
虽然现在已不是GIS野外数据获取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它的成本低、技术容易掌握,少数部门和单位仍然在使用。
平板仪测量包括小平板测量和大平板测量,测量的产品都是纸质地图。
在传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在野外测量绘制铅笔草图,然后用小笔尖转绘在聚酯薄膜上,之后可以晒成蓝图提供给用户使用。
当然也可以对铅笔草图进行手扶跟踪或扫描数字化使平板测量结果转变为数字数据。
(2)全野外数字测图:全野外数据采集设备是全站仪加电子手簿或电子平板配以相应的采集和编辑软件,作业分为编码和无码两种方法。
数字化测绘记录设备以电子手簿为主。
还可采用电子平板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即利用电子平板(便携机)在野外进行碎部点展绘成图。
全野外空间数据采集与成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输出。
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利用全站仪等仪器测量特征点,并计算其坐标,赋予代码,明确点的连接关系和符号化信息。
再经编辑、符号化、整饰等成图,通过绘图仪输出或直接存储成电子数据。
数据采集和编码是计算机成图的基础,这一工作主要在外业完成。
内业进行数据的图形处理,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图形编辑,生成绘图文件,由绘图仪绘制地图。
通常工作步骤为:先布设控制导线网,然后进行平差处理得出导线坐标,再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或后方交会法等,获得碎部点三维坐标。
(3)空间定位测量:是GIS空间数据的主要数据源。
目前,常用的空间定位系统主要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罗斯的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及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导航卫星系统。
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也在逐步完善之中,它必将给我国用户提供快速、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也必将给我国范围内GIS空间数据提供更为丰富、高效的空间定位数据。
GPS自其建立以来,因其方便快捷和较高的精度,迅速在各个行业和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野外测绘的实施方式,并成为GIS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在许多应用型GIS中都得到了应用,如车载导航系统。
GPS有3个组成部分:卫星、控制系统和用户。
2. 地图数字化:指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过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的方法,生产出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1)手扶跟踪数字化:早期,地图数字化所采用的工具是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这种设备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当使用者在电磁感应板上移动游标到图件的指定位置,按动相应的按钮时,电磁感应板周围的多路开关等线路可以检测出最大信号的位置,从而得到该点的坐标值。
这种方式数字化的速度比较慢,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数字化精度与作业员的操作有很大关系,所以目前已基本上不再采用。
(2)扫描矢量化:目前,地图数字化一般采用扫描矢量化的方法。
根据地图幅面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扫描仪,对纸质地图扫描生成栅格图像。
然后在经过几何纠正之后,即可进行矢量化。
对栅格图像的矢量化有软件自动矢量化和屏幕鼠标跟踪矢量化两种方式。
软件自动矢量化工作速度较快、效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智能化水平有限,其结果仍然需要再进行人工检查和编辑。
屏幕鼠标跟踪方法其作业方式与数字化仪基本相同,仍然是手动跟踪,但是数字化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扫描获得的是栅格数据,数据量比较大。
除此之外,扫描获得的数据还存在着噪声和中间色调像元的处理问题。
噪声是指不属于地图内容的斑点污渍和其它模糊不清的东西形成的像元灰度值。
噪音范围很广,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能加以完全消除,有的软件能去除一些小的脏点,但有些地图内容如小数点等和小的脏点很难区分。
对于中间色调像元,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阈值选用一些软件等来处理,如Photoshop。
常使用GIS软件如MapInfo、Arc/Info、GeoStar、Super Map等对扫描所获取的栅格数据进行屏幕跟踪矢量化并对矢量化结果数据进行编辑和处理。
3. 摄影测量方法:曾经在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生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绝大部分1:1万和1:5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使用了摄影测量方法。
随着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推广,在GIS空间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摄影测量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摄影测量原理摄影测量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和地面摄影测量。
地面摄影测量一般采用倾斜摄影或交向摄影,航空摄影一般采用垂直摄影。
摄影机镜头中心垂直于聚焦平面(胶片平面)的连线称为相机的主轴线。
航测上规定当主轴线与铅垂线方向的夹角小于3°时为垂直摄影。
摄影测量通常采用立体摄影测量方法(立体摄影测量的原理如图6.8所示)采集某一地区空间数据,对同一地区同时摄取两张或多张重叠的像片,在室内的光学仪器上或计算机内恢复它们的摄影方位,重构地形表面,即把野外的地形表面搬到室内进行观测。
航测上对立体覆盖的要求是当飞机沿一条航线飞行时相机拍摄的任意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航向重叠)不少于55%-65%,在相邻航线上的两张相邻像片的旁向重叠应保持在30%。
(2)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流程数字摄影测量一般指全数字摄影测量,它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集合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方法。
数字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发展的全新阶段,与传统摄影测量不同的是,数字摄影测量所处理的原始影像是数字影像。
数字摄影测量继承立体摄影测量和解析摄影测量的原理,同样需要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不同的是数字摄影测量直接在计算机内建立立体模型。
由于数字摄影测量的影像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数据处理在计算机内进行,所以可以加入许多人工智能的算法,使它进行自动内定向、自动相对定向、半自动绝对定向。
不仅如此,还可以进行自动相关、识别左右像片的同名点、自动获取数字高程模型,进而生产数字正射影像。
还可以加入某些模式识别的功能,自动识别和提取数字影像上的地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