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三版名词解释(黄杏元) 精品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

第8章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一、名词解释1.数字地球答: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地球表层及其空间甚至于地表以下某些特征的一种抽象描述的模型,是地球诸要素信息的数字集合。
2.OGC答:OGC即Open GIS协会。
其目的是使用户可以开放地操纵异质的地理数据,促进采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来提高地理信息处理的互操作性。
OGC会员主要包括GIS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制造商,数据生产商以及一些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其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3.数字地球答:数字地球是把浩瀚复杂的地球数据加以数字化、网络化,变成一个地球信息模型计划。
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种分辨率、三维的地球表达,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有两点:①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②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4.虚拟地理环境答:虚拟地理环境简称VGE,是基于地学分析模型、地学工程等的虚拟现实,它是地学工作者根据观测实验、理论假设等建立起来的表达和描述地理系统的空间分布以及过程现象的虚拟信息地理世界,一个关于地理系统的虚拟实验室,它允许地学工作者按照个人的知识、假设和意愿去设计修改地学空间关系模型、地学分析模型、地学工程模型等,并直接观测交互后的结果,通过多次的循环反馈,最后获取地学规律。
5.电子地图答:电子地图是当纸质地图经过计算机图形图像系统光——电转换量化为点阵数字图像,经图像处理和曲线矢量化,或者直接进行手扶跟踪数字化后,生成可以为地理信息系统显示、修改、标注、漫游、计算、管理和打印的矢量地图数据文件,这种与纸地图相对应的计算机数据文件称为矢量化电子地图。
6.Web地理信息系统答:Web地理信息系统是Web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即利用Web技术来扩展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新技术。
从WWW的任一个节点,Internet用户可以浏览WebGIS 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考研-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张纪松导论--------------------------------------------------------------------------------------------------------------------------------1. 地理信息系统(南大95、南大96、南大03、中科院03、中科院04、华东师00、中南03、浙大99)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2. 地理信息(中科院03、北大02、西北99)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3. 地理信息科学(南大98、南师99)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4. 地理数据(武大04)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5. 地理信息流(武大06)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GIS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华东师00)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 设计与实现》)2.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3.地理信息科学(南大98、南师99)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4.地理数据(武大04)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5.地理信息流(武大06)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6.数据(北大06)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7.信息系统(北大98)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笔记黄杏元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笔记黄杏元自己看吧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 学科特点GIS是一门典型的交叉性学科因此,学生要学好GIS,首先必须要做好“GIS” Gentlemanlike, Intelligence, Smile。
G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重视技能训练,重点掌握ArcInfo等基础GIS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GIS是一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因此,要经常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掌握GIS学科的发展趋势,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 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各种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它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容。
3 地理信息是指表示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4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简单的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第二节GIS的基本构成及功能1系统硬件由主机、外设和网络组成,用于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空间数据。
2系统软件由系统管理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基础GIS软件组成,用于执行GIS功能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输出等操作。
3空间数据库由数据库实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用于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和更新等。
4应用模型由数学模型、经验模型和混合模型组成,用于解决某项实际应用问题,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本功能:ω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ω数据处理和变换;ω空间分析和统计;ω产品制作与显示;ωω二次开发和编程。
(简化版)地理数据系统概论复习重点黄杏元

(简化版)地理数据系统概论复习重点黄杏元地理数据系统概论是地理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数据的概念、分类、获取、储存以及分析与应用等内容。
黄杏元教授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该课程的复重点概要。
1. 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1.1 地理数据的定义和特点- 地理数据是指地理现象的数字表达,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 地理数据具有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 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 GIS具有数据输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等功能。
2. 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2.1 地理数据获取的主要方法-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理数据。
- GPS技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收集地理位置数据。
- 地图制图: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数据的获取。
2.2 地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数据清理: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校正、修复和筛选。
- 数据转换:将不同格式的地理数据转换为可分析的数据格式。
- 空间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关系和空间模式的分析。
3. 地理数据的储存和共享3.1 地理数据的储存方式- 文件存储:将地理数据直接保存在计算机文件系统中。
- 数据库存储: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 云存储:将地理数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便于共享和存取。
3.2 地理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地理数据共享的重要性:促进跨领域研究和创新应用。
- 地理数据共享的方式:通过开放数据平台、数据交换协议等途径进行共享。
4. 地理数据的应用与挑战4.1 地理数据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 地理数据可视化: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展示地理数据。
- 地理数据分析:利用地理数据进行区域分析、模型建立等研究。
4.2 地理数据面临的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地理数据共享时需要注意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一、1.1 复习笔记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数据与信息(1)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①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不仅包括数字,也包括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其格式随存储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②信息a.狭义信息论是指“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b.广义信息论认为,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③数据与信息的关系a.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b.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c.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成为信息。
(2)数据处理与解释①数据处理的定义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②数据处理的目的a.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b.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c.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③数据解释需要人类的智慧,包括学识和经验。
(3)信息的特点①信息的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②信息的适用性信息对决策十分重要,地理信息系统将地理数据收集、组织和管理起来,经过处理和分析变为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这是由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明确目的性所决定的。
③信息的传输性信息可以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传输,既包括系统把信息传送至终端设备,也包括信息在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流转和交换。
④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传输给多个用户,而信息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2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①地理信息与地理数据的概念a.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导论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异同点地理信息系统隶属于信息系统,属于空间信息系统。
它与非空间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能够处理空间定位数据,并且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
具体如下:①GIS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②GIS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
因此,GI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得多。
③GIS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④GIS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
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
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其异同点。
答:(1)系统组成地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1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数据与信息(1)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①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不仅包括数字,也包括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其格式随存储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②信息a.狭义信息论是指“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b.广义信息论认为,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③数据与信息的关系a.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b.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c.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成为信息。
(2)数据处理与解释①数据处理的定义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②数据处理的目的a.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b.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c.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③数据解释需要人类的智慧,包括学识和经验。
(3)信息的特点①信息的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②信息的适用性信息对决策十分重要,地理信息系统将地理数据收集、组织和管理起来,经过处理和分析变为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这是由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明确目的性所决定的。
③信息的传输性信息可以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传输,既包括系统把信息传送至终端设备,也包括信息在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流转和交换。
④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传输给多个用户,而信息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2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①地理信息与地理数据的概念a.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数据结构即指数据组织的形式,是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
对空间数据则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数据模型:是表达现实世界的规格化说明,在数据库中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操作。
空间数据模型:就是对空间实体及其联系进行描述和表达的数学手段,使之能反映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行为功能。
一般而言,GIS空间数据模型由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所组成。
关系数据模型用表格数据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关系的数据模型,表为二维表,满足一定的条件。
数据处理即对数据进行运算、排序、转换、分类、增强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
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形式。
地理信息(2005) 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意义,是指表征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具有空间、属性、时态三种特征。
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地球信息科学(2004) 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2004,2018,2018)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会(FICCDC)专题地理信息系统(Subject GIS)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
为特定的专门的目的服务,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农作物估产信息系统、草场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土流失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
区域地理信息系统(Regional GIS)主要以区域综合研究和全面信息服务为目标。
如国家级、地区级、市级或县级等。
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信息。
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专家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3S技术是指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的集成应用,形成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从RS和GPS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如北斗、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移动GIS 移动GIS,是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终端、结合北斗、GPS或基站为定位手段的GIS系统,是继桌桌面GIS、WEBGIS之后又一新的技术热点,移动定位、移动办公等越来越成为企业或个人的迫切需求,移动GIS就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使得各种基于位置的应用层出不穷。
组件式GIS(2004) 组件式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
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控件与其它非GIS控件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应用。
控件如同一堆各式各样的积木,他们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包括GIS和非GIS功能),根据需要把实现各种功能的“积木”搭建起来,就构成应用系统。
WebGIS(2005,2018) 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和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网络协议,运行在Internet 上的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采用多主机、多数据库进行分布式部署,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是一种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服务器端向客户端提供信息和服务,浏览器(客户端)具有获得各种空间信息和应用的功能。
通过WebGIS可实现空间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
GridGIS(网格GIS)是利用现有的网格技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空间信息网络协议规范,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信息管理与处理环境,将空间地理分布的、异构的各种设备与系统进行集成,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平台。
GIS互操作基于公共接口的数据融合称为GIS互操作。
接口相当于各GIS软件系统都应遵守的规程,各个系统通过接口相互联系,通过接口可以实现一个系统同时支持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实现数据的共享。
这种模式独立于具体的软件平台,转换技术高度抽象,数据格式不需公开,代表着数据共享技术的发展方向。
OpenGIS即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 Geodata Interoperation Specification,开放的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环境下,根据行业标准和接口(Interface)所建立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为了使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及在异构分布数据库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途径。
数字地球(2005,2018) 是把浩瀚复杂的地球数据加以数字化、网络化,变成一个地球信息模型计划。
是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多种分辨率、三维的地球表达,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图(2004,2005,2018,2018) 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外储存器上,可以在电子屏幕上显示的地图。
数字地图可以实现图上长度、角度、面积等的自动化测量,且存储显示快速、信息丰富并可按地图要素分层显示,便于信息检索和地图更新,还可通过虚拟现实实现立体化、动态化,使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等特点。
网络地图网络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2018,2018) 以航空和航天遥感影像为基础,经几何纠正,配合数字线划图和少量注记,将制图对象综合表示在图面上的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与几何信息,又有行政界限和属性信息,直接提高了可视化效果遥感图像处理(2018) 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纠正、图像整饰、投影变换、镶嵌、特征提取、分类以及各种专题处理等一系列操作,以求达到预期目的的技术。
全要素地形图全要素地形图在内容上通常全面的表达水系、地貌、植被、居民地、交通、境界和独立地物等地理要素,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统一的比例尺系统,统一的地图投影和分幅编号,统一的制图规范和图式符号,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表现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主要由地理基础和专题内容两部分组成。
虚拟现实(2004,2018) 虚拟现实也称虚拟环境或人工现实,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演练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
透视图从数字高程模型绘制透视立体图是DEM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应用。
透视立体图能更好地反映地形的立体形态,非常直观。
与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形态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点,更接近人们的直观视觉。
调整视点、视角等各个参数值,就可从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绘制形态各不相同的透视图制作动画。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GIS的产品(2018) 指经过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产生的可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和决策人员使用的各种地图、图像、统计图表和数据报表等。
按类型可分为常规地图和数字地图;按内容可分为全要素地形图、专题地图、遥感影像地图、统计图表与数据报表。
跟踪数字化地图数字化方法之一。
利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将地图图形转换成矢量数据的方法。
数字化时随着标示器的移动,顺序、实时记录当前点在设备坐标系下的平面坐标值。
扫描矢量化在扫描后处理中,需要进行栅格转矢量的运算,一般称为扫描矢量化过程。
扫描数字化采用高精度扫描仪将图形、图象等扫描并形成栅格数据文件,再利用扫描矢量化软件对栅格数据文件进行处理,将它转换为矢量图形数据。
屏幕跟踪矢量化扫描矢量化可以自动进行,但是扫描地图中包含多种信息,系统难以自动识别分辨,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交互跟踪矢量化,或者称为半自动矢量化。
元胞自动机(2018) 简称CA,是定义在一个具有离散、有限状态的元胞组成的元胞空间上的,按照一定局部规则,在离散的时间维上演化的动力学系统。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单元是元胞(Cell),每个元胞具有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只能取有限状态集中的一个;这些元胞规则地排列在被称为“元胞空间”的空间格网上;它们各自的状态随着时间变化,根据一个局部的规则来进行更新,即一个元胞在某时刻的状态取决于且只取决于该元胞周围邻域元胞的状态;元胞空间内的元胞依照此局部规则进行同步的状态更新,整个元胞空间则表现为在离散的时间维上变化。
GIS应用模型(2004,2018) 是根据具体的应用目标和问题,借助于GIS自身的技术优势,使观念世界中形成的概念模型,具体化为信息世界中可操作的机理和过程。
理论模型又称为数学模型:是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反映地理过程本质的理化规律,如地表径流模型、海洋和大气环流模型等;经验模型基于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或启发式关系的模型,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和大量观测实验建立的模型,如水土流失模型、适宜性分析模型等;混合模型模型中既有基于理论原理的确定性变量,也有应用经验加以确定的不确定性变量,如资源分配模型、位置选择模型等。
适宜性分析适宜性分析是指土地针对某种特定开发活动的分析,这些开发活动包括农业应用、城市化选址、作物类型布局、道路选线、选择重新造林的最适宜的土地等。
首先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其次选择其影响因子,然后评判某一地域的各个因子对这种开发活动的适宜程度,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依据。
发展预测发展预测是运用已有的存储数据和系统提供的手段,对事物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探索某一事物在今后的可能发展趋势,并作出评价和估计,以调节、控制计划或行动,在地理信息研究中,如人口预测、资源预测、粮食产量预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等,都是经常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