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单元测试(机械运动和声现象)

合集下载

打印初二物理单元测试(机械运动和声现象)

打印初二物理单元测试(机械运动和声现象)

八年级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可能为20m/s的是()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2、如图所示,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3、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高考期间,在考场周围马路上行驶的汽车严禁鸣笛B.关闭所有声源C.在马路和住宅之间安装隔音板D.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都要戴上耳罩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5、某人坐在快速航行的船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河岸 B.船 C.河 D.岸上的树6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7、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8. 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9、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20m,第二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20m,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 )A.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物体在第一分钟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10、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

声现象单元测试

声现象单元测试

声现象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下列哪种介质不是声音传播的介质?A.水B.空气C.钢管D.真空答案:D.真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没有介质,因此不能传播声音。

2、下列哪一种现象不是由空气传声引起的?A.隔墙有耳B.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C.山谷中听到回声D.距离较远时听不清对方讲话答案:B.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由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不是由空气传声引起的。

3、下列哪种情况下,声音的响度不会改变?A.把手放在喉咙上B.用力敲锣C.声音的来源远离耳朵D.声音的响度变大答案:A.把手放在喉咙上。

把手放在喉咙上不改变声音的响度。

用力敲锣、声音的来源远离耳朵和声音的响度变大都会改变声音的响度。

二、填空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因此,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振动;空气;介质。

2、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等。

答案:障碍物;反射;测量距离;确定位置。

3、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主要取决于频率和强度。

频率较低的声音波长较长,而频率较高的声音波长较短。

强度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小。

人耳能够听到的最低声音强度约为20分贝,而最高则约为140分贝。

答案:频率;波长;音量大小;20分贝;140分贝。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时才能发声B.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C.只要振动就能发声,不过人耳听不见D.超声是声音的另一称呼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声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为了产生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B.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利用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4、关于回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回声是杂音,会干扰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总是有害的C.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差是0.1s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关于回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时,人就能听到回声B.声音投射到距离建筑物1km以外的人工障碍物上时,就能清晰地听到回声C.只要原声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一定有回声产生D.回声比原声混杂在一起时,原声就消失了6、关于回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室内谈话时,会听到回声,室外没有回声B.只要是空旷的地方,无论向哪个方向都听不到回声C.回声与反射无关,是某种神秘的现象D.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一些,导致人们感觉不到回声的存在7、关于回声现象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山峰后的山谷比较幽深,没有回声产生B.人在室外讲话时听到回音,说明室外没有反射体C.高山上的空气流速较大,因此对周围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时间较短D.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距离、障碍物等8、关于回声现象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建筑方面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B.在军事方面可以利用回声探测海底深度C.在医学方面可以利用回声诊断疾病D.在文艺方面可以利用回声制造大钟或乐器音响效果不好时可以调整音响设备的角度来改变音响效果。

八上物理第一、二章机械运动声现象计算专题练习

八上物理第一、二章机械运动声现象计算专题练习

求平均速度型1.(1)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v1,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解:(1)全程的平均速度v=s总t总= s+ssv1+ sv2= 2v1v2v1+v2(2)全程的平均速度v=s总t总= v1t+v2tt+t= v1+v222.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天地购物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

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1)小刚从家到新天地购物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小刚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km/h?(3)小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1)全程的路程是3600m,时间t=30×60s=1800s,小刚从家到新天地购物广场的平均速度:v==2m/s;(2)骑车BC段的时间t2=30min-25min=5min=300s,BC段的路程为s2=3600m-1800m=1800m,故骑车的速度:v2==6m/s=21.6km/h;(3)步行AB段的时间t1=25min=1500s,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为1800m,步行的速度:v1==1.2m/s;刚步行20min通过的路程s1′=v1t1′=1.2m/s×20×60s=1440m.过桥过隧道型3.今年国庆节期间,小陆从遵义乘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500m。

途中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陆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5s。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2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解:(1)火车速度为v=72km/h=20m/s小陆测得自己通过隧道时间t=1min5s=65s隧道长S=vt=20m/s×65s =1300m(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s1=s+s车=1300m+500m=1800m(3)火车完全在桥上通过的路程为s2=s桥+s车=0.8km−500m=300m火车完全在桥上通过的速度为v2=s2t2=300m12s=25m/s4.―列长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以20米/秒的速度通过长1800米的大桥.(1)求出火车完全过桥通过的路程.(2)求出火车完全过桥的时间.解:(1)火车完全过桥通过的路程s=s车+s桥=200m+1800m=2000m火车完全过桥的时间t=sv =2000m20m/s=100s5.一列火车长230m,完全通过长220m的铁桥用了15s,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m/s?解:火车完全过桥通过的路程s=s车+s桥=230m+220m=450m火车过桥的速度v=st =450m15s=30m/s6.国庆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去山区旅行,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4s后小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为?(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3)小明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4)鸣笛处距离高山多远?解:(1)汽车速度为v=72km/h=20m/s,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距离为(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3)听到回声时,距离山为:(4)鸣笛处距离高山距离为s′=s声+s车2=1360m+80m2=720m7.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中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解:声音传播的距离S=2s山-s车=2×700m-40m=1360m,声音传播的时间汽车行驶速度为8.国庆期间,小王一家自驾去资兴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汽车正匀速远离一座高山,鸣笛3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

机械运动 声现象测试题

机械运动 声现象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声现象》单元测试题班级组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共 38分,其中1-11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2-15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 )1.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mm()A.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 7 B.茶杯的高度是 10C.物理书的长度是 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 16.72.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 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C.从窗外走过的同学 D.黑板前的讲台3.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 B. 10m/s C. 5m/s D. 无法确定4.一物体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4m/s B. 6m/s C.5m/s D.4.8m/s5.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 ,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 8t D.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6.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h: min : s).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 0.1m/s B.0.09m/s C.0.08m/sD.0.07m/s7.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C.“B超”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高考、中考期间对考场附近路面实行交通管制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处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不能通过头骨传播 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等9.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10. 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A.保持不变B.变高C.变低D.无法确定1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11. “高声喧哗”和“引吭高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12(多选).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C.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D.蝙蝠利用“超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 这说明“超声”可以传递能量13(多选).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B.乙读数比甲更精确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D.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14(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在 0~ 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V 甲>V乙B.两物体在 15~ 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V甲< V乙C.两物体在 15s 末相遇,且 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 20s 末相遇,且 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15(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出声音大额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波传递能量C.听众在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响度不同D.次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耳不能直接听到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 22分)16.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相对于________,它们都在运动,相对于_________小袋鼠是静止的.17. 2017 年 1 月 12 日凌晨,赴南海执行跨海区训练和实验的辽宁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如图为歼﹣15航母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以航母为参照物,舰载机是________ 的,以舰载机上挂载的导弹为参照物,舰载机是__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7题图)(18题图)(19题图)18.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_______ 产生的;也可以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19.汽车经过南昌市某噪声监测装置时鸣放喇叭,如图是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图,35dB 指汽车喇叭声的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在学校周围经常看到“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________ 控制噪声.20.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21.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31m/s,则海水的深度为 m。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x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声现象》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x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 音乐会上,女中音放声独唱,男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 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 女中音比男高音音调高、响度小2. 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 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3. 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 犯它的领地。

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A. 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4.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T 言了1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则这些瓶子所发yg3|]||y|l[j 出的声音,主要不同的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无法判断5.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余音绕梁"说明声音可以不由振动产生B. “万籁俱寂"主要指夜晚声音的响度很小C.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6.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 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 B,声速 C.音色 D.响度7. 如图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丙、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和丁声音的响度相同C. 丁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8.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9. 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 这里的“低"是指•蜜蜂IminM 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 为 Hz,人耳(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 _____ (选填“快”或“慢").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 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深处的深度 是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 10. 能辨别出琴声和笛声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B.音C. 响D 频率11. 将钢尺伸出桌子边缘一定长度,轻重两次敲击改变声音的—;再两次改 变尺子伸出的长度,用同样力度敲击,两次改变声音的—;发现:当尺 子伸出桌子边缘较长时,声音的—(以上3空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较—。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测试题一、请你选一选(每题2分共10分)1.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课桌高约为80cm.B.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概为1.5m.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D.一张纸的厚度为10-4cm.2.为了减弱噪声,以下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3.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以下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船艇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4.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前5s通过的路程是l2m,后5 s通过的路程是l8m,那么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 m/s B.5 m/s C.4 m/s D.3 m/s5.以下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传播170m距离所需的时间为______s。

7、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8、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局部,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_;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_______。

9.一人骑车以5m/s的速度由东向西运动,这时有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同时同地由东向西匀速行驶,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人向_____运动,经过l0min 人与车相距 _________m.三.实验题(共14分)10.如图2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__ ,秒表的读数为______.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已有的器材是小车、斜面、金属片,还缺少的器材是和.根据提供的信息填写以下表格.12.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水准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相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 钢20 0.3B 钢20 0.7⑴假如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和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机械运动 声现象 单元测试

机械运动 声现象 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一、选择题(32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5.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6.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7.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8.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9.某同学在公路旁由西东向东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东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静止的B.由东向西运动C.由西向东运动D.无法判断10、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与声现象12道真题精选(含答案和解析)一、机械运动1.(2021 湖北中考)如图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随着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2024 年退役后,它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A. 地球B. 实验舱C. 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D. 出舱行走的宇航员答案:B。

解析:A.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地球是运动的。

所以A不符合题意。

B.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实验舱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不变的,因此实验舱是静止的。

所以B符合题意。

C.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对接过程中货运飞船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对接过程中货运飞船是运动的。

所以C不符合题意。

D.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出舱行走的宇航员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出舱行走的宇航员是运动的。

所以D不符合题意。

2.(2021 河北模拟)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

由此可判断()。

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D.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答案:D。

解析: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即乙车可能向东运动,也可能向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3.(2021 山东中考)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 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 第4 s∼第19 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 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店中学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
1、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可能为20m/s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2、如图所示,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方法是:( )
3、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高考期间,在考场周围马路上行驶的汽车严禁鸣笛
B.关闭所有声源
C.在马路和住宅之间安装隔音板
D.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都要戴上耳罩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某人坐在快速航行的船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船 C.河 D.岸上的树
6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7、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8. 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
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20m,第二分钟内通过的路程
是20m,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 )
A.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第一分钟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10、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
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
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11、关于声的利用,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可行的()
A.可以利用回声探测海底沉船的位置
B.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C.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可以利用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
12、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

听诊器能()
A. 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的音调变高
B. 改变发生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C. 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D. 缩短医生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的音调变高
13、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是v气<v液<v固
C.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D.只要我们观察到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1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

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
15、请根据图所示情形,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错误的是()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C.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甲船可能静止
16图8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A 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

C. 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7、72km/h= m/s 0.45mm=____μm
18、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 _
19、“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的.
2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 __m/s.
21、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
22、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___。

23、人说话所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产生的。

离说话人越远,听到的声音____越小。

24、音乐会上由多种乐器组成的弦乐队合奏一首乐曲,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
—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节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我们能够听得出由哪些乐器在演奏的原因是。

2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
的,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
26提速。

这次大提速全国总共增开了19对“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车次前都冠以字母“Z”,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运行区段北京→苏州苏州→北京运行距离
Z85/86次北京→苏州Z85次
19:35开
次日6:55到
Z86次
19:28开
次日6:51到
1379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_____h_________ min,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 km/h。

三、综合题(21分)
27、(4分)如图,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某同学将一把
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

拨动钢尺,听它发的
声音。

(1)实验中,改变,为了
有利于对声音的判别,每次拨动钢尺时,使钢尺振动的
大致相同,目的是。

(2)实验时,发现的现象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根据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8、(3分)如图所示测量铜丝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线圈的长度是 cm ,铜丝的直径是 mm 。

29、(6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在斜面底端弹簧片的作用是 。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t BC = s, v AC = m/s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
的平均速度v AC 偏 (选填“大”或“小”)
30、(3分)如图,在探究声音现象时,(1)图中所示现象说明 。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增加,听到的声音变大,说明 。

31、(3分)在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 ,而让空气逐渐进入真空罩内时,听到的声音 由此可以推理得出 。

真空罩
32(2分)有两个同学,用如图6.2—1所示的方法来测
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
上标出A 、B 、C 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 的米尺
紧靠直线,A 、B 、C 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
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
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 、B 、C 三点时对应
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 、BC 和AC 各段路程中,平均
速度分别为:V AB = , V AC
= 。

三.计算题(共9分) 33、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 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1)轿车从A 地到B 地用多少小时?(1分)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2分)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分)
34、一辆长30 m 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 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 ,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 的时间,求这座桥的长度。

(4分)
3
图6.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