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 2人教版新课标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 .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 .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3 .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

进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念。

【学习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学习难点】应该让学生懂得我国南、北方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差异。

如:北方区域内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而东北林海雪原中也有白雪覆盖的亚寒带针叶林;南方区域内以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海南岛也有热带风光。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二、新课导入1 .想一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差异?通过学习P6页——8页内容后,考考你会做以下问题,祝你好运!2 .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一线。

2 .我国北方地区有两大著名的平原,它们是_____和_____。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

4 .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____0℃,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___0℃。

二、选择题1 .下列河流中,不流经北方地区的是()A、海河B、黄河C、辽河D、塔里木河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山东丘陵4 .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5 .造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人为因素D、气温和降水6 .关于北方地区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A、四季如春B、全年高温多雨C、全年干燥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7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A、秦岭——淮河一线B、大兴安岭C、巫山D、武夷山8 .下列地形区、山脉属于北方地区的是()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阴山、东北平原C、山东丘陵、松嫩平原、D、小兴安岭、云贵高原9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是()A、山地、丘陵为主B、以盆地、高原为主C、平原、盆地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要点归纳】1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方面有那些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和植被等);2 .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差异主导因素是气候;3、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人文方面有些什么差异(耕地、耕作制度、农作物、生活习惯、交通运输、娱乐活动等)4 .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人文差异主导因素是气候。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篇一:2022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活动活动一:1、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2、这项活动完成后,再抽查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4、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5、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二:1、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某某省(自治区)某某县(自治县、市)某某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某某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知。

教材内容包括: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划分、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湖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学生在生活中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差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地理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掌握两地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湖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现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教学难点:两地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湖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两地的差异。

2.案例研究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在某一方面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念。

八年级地理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容又是我们所熟悉的环境,因此让学生能够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是掌握本节课知识点的有利保障。

2、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改变了地理学习的方式。

情感目标本节课的德育内容是通过对比南北方地区的差异,让学生理解祖国的广大富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南北方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讲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具准备课本插图、挂图、幻灯片和录像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我们知道了这一条地理分界线的重要性。

谁还记得,它是我国哪两大分区的分界线呢?[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抓住重点引出本节课新授的内容。

以提问的形式出现,以旧知识带出新知识,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的调动。

](二)新授内容: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学法指导:本节课我们要尝试“对比”这种学习方法,具体地说来就是通过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北方地区的一些地理知识,使同学们能掌握其中的技能,从而可以能够自己分析出南方地区的相应的地理知识。

2)提问引导:通过读图,请你说说——①北方地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②北方地区的临海有哪些?③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呢?④能不能根据刚才对北方地区的分析,你来说说南方地区的情况?3)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说明:学法指导的提出,给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提示,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通过层层问题的设计,首先让学生从图中找出要掌握的北方地区的知识点,知道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通过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以巩固刚刚获取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梳理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差异: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越来越少;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我国农业具有、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西部。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是我国方与方的分界线;是我国月平均气温℃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带与带的分界线;是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是气候与气候的分界线;是我国地与田的分界线;是我国河流有无的分界线。

4、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5、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A)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接近,确定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B大致与1月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大地区的分界线C与地势的第级阶梯分界线基本吻合,确定C的主导因素是。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青藏高原以东,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海和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高原。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属于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首要会合于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土地,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称为土地。

5、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6、目前,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从长远看,发展,才是北方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五章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各种资源的分布和农业生产的情况(北方地农业区、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及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记忆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并加以理解记忆的能力2.由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节阅读材料较多,有些材料只要读一读即可,如“黑土地”等,这就需要锻炼学生比较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2.通过学习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教学重难点北方地区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教学方法指导阅读、展示录像、启发式提问法、讲述、比较分析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学习和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一些情况?(学生回答: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还有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等方面)承转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我国的北方地区,我们了解一下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情况(讲授新课)板书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提问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学生可根据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答出:400~800毫米之间,教师引导得出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板书1.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承转本区以长城为界,东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分成两部分来学习。

讲述长城以北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作物一般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东北地区的小麦一般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故称春小麦。

甜菜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教案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案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学案历山中学地理组:鹿美华一、教学目标:1.识记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2.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差异的原因。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南、北方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三.自学指导:1. 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南、北方的位置、范围。

3.列举南、北方主要地形区,并能在图中相应位置找到。

4.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南、北方的气候类型及特点?5.结合课本P7图5.9二幅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图,从水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南北方河流特点,并分析产生特点的原因。

6. 结合课本P7图5.9四幅景观图,分析南、北方的主要植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小民和小红的对话:小民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

到了冬季,我可以和小朋友滑冰,堆雪人,打雪仗。

”小红说:“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水乡,鱼米之乡。

根据对话,判断1-3小题:1.小民的家乡位于:()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2.下列地形区没有位于小红所在区域的是:()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东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3. 下列各省区没有位于小民所在区域的是:()A.黑龙江B山东 C.陕西 D.湖北4.下列河流冬季不结冰的是:(A.黄河B.黑龙江C.珠江D.海河5.下列河流水量最大的是:()A.黄河B.黑龙江C.珠江D.长江6.下列城市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是:()A.武汉B.海口C.济南D.南京7.下列城市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的是:()A.武汉B.太原C.济南D.石家庄8.华北平原上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是:()A.青藏高原B.海南省C.岷江D.温带季风气候10.下列地理事物属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是:()A.青藏高原B.甘肃省C.岷江D.温带季风气候(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30分)1.读北方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 山脉 D 平原F ①河④河 c 省d (城市)(2)山脉C东侧为地形区,西侧为第阶梯,东侧为省区,西侧地形区的地表景观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陕西汉中镇巴县三元中学:李继彦一、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 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3.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三、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列举法五、教具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及相关课件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讲授新课(1)投影显示:(1)(2)对比两图,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3)看地形图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地形图上能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4)在大屏幕上的地形图中找出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地所在位置,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个别提问)北京、西安——北方地区;上海、广州——南方地区。

(5)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一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逐个比较,依次填表显示)进入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提问:说出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因为长江流域内降水丰富。

(另外:支流多,流域广也是原因之一)可以说明的是: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回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大屏幕显示)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

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2)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4)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

(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3)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

(4)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1.(1)旱地(2)水田(3)小麦大豆(4)水稻油菜
2.(1)√(2)√(3)×(4)×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关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注意收集整理,并试着解释其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