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合集下载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03 三圈环流的分布
低纬度环流圈的分布
添加 标题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 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两侧盛行东北信 风和西南信风
添加 标题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信风带两侧盛行下沉气 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高压带:位于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盛行下沉气流形 成高压带
低纬度环流: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影响热带地区的气 候
高纬度环流:极地东风带和 极地高压带影响极地地区的
气候
各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影 响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04 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位于赤道附近是地球大气环流中最重要的一环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表现为: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对全球气候、海洋环流和生物分布等具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 压带:形 成热带雨 林气候
副热带高 压带:形 成热带沙 漠气候
西风带: 形成温带 海洋性气 候
极地东风 带:形成 极地气候
季风环流: 影响亚洲、 非洲、北 美洲等地 的气候
洋流对气 候的影响: 影响海洋 温度、盐 度、生物 分布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不同季节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春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秋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夏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三圈环流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气压带2.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知识点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知识点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知识点4: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

易错点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

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①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不同视角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不同季节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图示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原因: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 置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 .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应用: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 季节及地理事象的分布
即学即用:判断下面三幅图所示的季节
【例1】
【2008年江苏高考】下图 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 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 C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D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风向及原因
性质
性质 冬季:寒冷干燥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⑧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 高温 湿 夏季:⑨______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 ___________ 差异 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 冬季:温暖干燥 东北风 气压带、 冬季:⑪_________ 南亚季风 异;⑩________ 高温湿润 夏季:⑫ _________ 夏季:西南风 风带季节移动 ____________
赤道热
赤道低气压带
想一想南半球大气环 流的情况会怎样?
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
七 个气压带 六 个风带
地球自转促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三圈环流及其形成的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三圈环流 分布 性质
天气
冷干 暖湿 干热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炎热干燥
湿热 干热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暖湿 冷干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例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例2: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例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0 气 温 ℃ 15
60 气 温 ℃5 0
03 01
0降 水 5量 mm
0
4000
600 气
3降0
温水
5 0℃0 1量5
mm
400 0
6
0
0 气 温
降3 水
0
5 0 0℃ 量1 5
mm
400 0
6
00 气
3降0
温水
5 ℃0 0 1量5
mm
400 0
600 降 水
500 量 mm
400
-15
3 0-01 5
带热 带 雨 林
热 带 草原 气 候
分布:南北纬10°-20°之间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成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 气 候
分布: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地中海气候
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西风带控制。
1 0-04 5
100
-60
1
4
7
10
0 -60 月份

核心要点第12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2

核心要点第12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2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中南半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日本等
岛、我国西南等
日本等
我国西南等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 有利:雨热同期
生产的 影响
不利:低温、旱涝等灾害
7.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C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8. 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D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应用角度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分析 [2021•浙江1月选考]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3~4题。
3. 图中( C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4.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读图可知,E所表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赤道低气压
带位于赤道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解析(2)据图可知,D位于4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该图中心点为北极点,故该 图表示北半球,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时间
原因
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
冬季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
②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三圈环流示意图

三圈环流示意图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学生阅读P39案例)
3、气压带、风带—气候形成—重要因素。
4、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活动 P39
图2.16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热带雨林气候 ——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分布: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三 圈 环2.假两个设:因①素地:极球热锋力表地高面转低性偏纬质向之均力间匀。的②受太热阳不直均射(赤)道;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条件3 :
考虑地球公转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VS
季风的形成
季风的形成也与三圈环流有关,由于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 的风。
05
CATALOGUE
三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的原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压的差异,进而影响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
地球自转轴倾角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形成四季 交替,影响三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如季风、洋流等,也会影响三圈环流的分布 和强度。
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
三圈环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低纬度地区 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气流上升,形成低气 压中心;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气压较高, 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
冬季
太阳辐射减弱,低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气压 升高,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高纬度 地区温度升高,气压降低,气流上升,形成 低气压中心。
中纬环流移动规律
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主要受西风带控制,包括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这些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附近形 成低气压带,并向极地移动,形成中纬度环流。
急流形成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急流,如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急流。
高纬环流移动规律
极地东风带
高纬度地区主要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包括北半球的东北风和南半球的东南风。 这些风带在极地附近形成高气压带,并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高纬度环流。
季节性变化
高纬度环流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极地涡旋的形 成和移动。
04
CATALOGUE
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

2.季风的形成原理与风向 (1)形成原理。 一年中,海陆之间气压高低的季节变化导致盛行风向也会 随季节变化,这样就形成季风。 1 月(冬季),在北纬 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 阿留申低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 其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极地高压 南北纬 90° 热力
带(2 个) 附近 原因
副极地低 南北纬 60° 动力
压带(2 个) 附近 原因
副热带高 南北纬 30° 动力
压带(2 个) 附近 原因
赤道低气 压带(1 个)
0°附近
热力 原因
性质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特点 干冷 温湿 干热 湿热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 其对气候的影响
(2)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属性(影
北半球 南半球 响气候)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 带(2 个) 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中纬西风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 带(2 个) 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图中字母 b 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B )
【答案】(1)B (2)B 【解析】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的中心点是南极 点,a 位于 30°S~40°S 之间,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b 是副热 带高气压带之南的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 其对气候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结构
大气 1、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7月:副热带高压被大陆热低压 (亚洲低压)切断 1月:副极地低压被大陆冷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气压带成带状分布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 西风 (风带)?( (1) 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的影响。 产生这种变化 ?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气压带和 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 夏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变小,西风强度减弱, 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半年情况恰好相反, 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例2】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60°
30°
15° 0° 0°
30°
60°
A
30°
15°
B
C
D
(实战演练)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 题。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 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 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读下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右图是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3.图中风带⑥是(A) 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C.北半球信风带 D.南半球信风带 4.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 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5.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气压 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 D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全 球 海陆分布 性 对大气环 大 流的影响 气 环 流
季风 环流
1仅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90N 60N 30N 0
2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6
10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600 30 气 降 温 水 量 500 ℃ 15 mm 400 0 300 -15 200 -30 100 -45 0 -60
热带季风气候
30 600 降 气 温水 500 15 ℃量 mm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60030 气 降 温 水 量 500 ℃ 15 mm 400 0 300 -15 200 -30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西风带控制。
温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欧洲西部
北美大陆西海岸
澳大利亚东南角 南美大陆西海岸
分布: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征:终年温和湿润 成因:终年受西风控制
-45 100
0 -60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月份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分 布:南北纬10°左右 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 升气流
热 带 雨 林 带
热 带 草 原 气 候
西风 副高 西风 信风 副高 赤低 信风
50°N
35°N 25°N
10°N
赤低
0° N
根据气候模式图 判定气候类型
西风 副高 西风 信风 副高 赤低 信风
50°N
35°N 25°N
10°N
赤低
0° N
根据气候模式图 判定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0 气 温 ℃ 15 0 -15 -30 -45 -60
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图表资料判别
600 30 气 降 温 水 量 500 15 ℃ mm 400 0 300 -15 200 -30 100 -45 0-60
600 30 气 降 温 水 量 500 ℃ 15 mm 400 0 300-15 200-30 100-45 0 -60
30 600 降 气 温水 500 15 ℃量 mm
600 30 气 降 温 水 量 500 ℃ 15 mm 400 0 300 -15 200 -30
600 降 水 500 量 mm 400 300 200 100 0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0
300 -15 200 -30 100 -45 0
-60
-45 100
0 -60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4
低纬环流
2 1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压 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 风 风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带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 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分布:南北纬10°-20°之间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成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带
热 带 沙 漠 气 候
分布: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地 中 海 气 候
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例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例2: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例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0 600气 降 温 水 15 量 500℃ mm 0 400
30 气 温 ℃ 15 0 -15 -30 -45 -60
600 降 水 500 量 mm 400 300 200 100 0
400 0 300 -15 200-30 100 -45 0 -60
300 200 100 0
-15 -30 -45 -60 1 4 7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