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气压带与风带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知识讲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二、考点分析考向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或风带移动带来的影响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2~3题。
2.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3.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答案 2.B 3.B解析第2题,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偏低,甲地冬季气温才不会比夏季低很多,气温年较差才较小。
第3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三、跟踪训练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 abe B. bcdC. adeD. cde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 B. C. D.1.C2.D【解析】1、三圈环流中,空气上升气流即对应的低气压带,分别为a赤道低气压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流向较高纬度引起降水的为西风气流,对应图中的d,据此选C。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有怎样的作用?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有怎样的作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以
下是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的形成和移动直接影响降水分布。
例如,赤道低压
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副高压带通常是降水较少的干旱
地区,而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低压带附近通常
是降水较多的地区。
2.风带的形成和移动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副热带高
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副高带是一种阴风带,吹来的风
带来了湿润的气流和降水。
而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
之间的副低带是一种西风带,靠近地面的风流向东方,影
响着气候和天气。
3.季节移动导致季风的形成。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太
阳直射位置的南北变化,副高带和副低带也会随之南北移
动。
例如,印度次大陆夏季吹来的季风风向是来自副热带
高压带北部的海洋,而印度次大陆冬季吹来的季风风向是
来自副低带中的内陆地区。
这种季风风向的改变对当地的
气候和降水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4.风带和季节移动对气温也具有影响。
大陆性气候带的形成
主要受到副低带和副高带的影响。
在季节移动过程中,冷
区和暖区也会随着副低带和副高带的变化而移动。
这种气
温变化对季节的转变和气候带的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们决定了降水的分布、风向的变化、季风的形成以及气温的变化,对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高中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1—2题。
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答案【答案】1.A 2.B解题必备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20°—30°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25°大陆东岸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具体可以转换为如下图形来理解掌握:【方法技巧】从气温和降水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温带再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气压带或风带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例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西风带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信风带学霸推荐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温
地中海气候
分布范围:30° 40° A 分布范围:30°—40°大陆西岸 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B 气候特征: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冬夏季节的南北移动,有些 地方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和影响, 形成的气候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温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气温/℃
降水量/mm
30 15 0 -15 -30 -45 -60 1 4 7 1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气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 候 气压带、 气压带、 风带 冬:中纬 西风带; 西风带; 夏:副热 带高气压带 气候特征 冬:温和 多雨; 多雨; 夏:炎热 少雨, 少雨,有明 显的季节变 化。 地区 南北纬30南北纬 40°的大陆西 ° 部
还有哪一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季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位置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深居内陆,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面临海洋, 终年受海洋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归纳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气候
洋流 地形
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判断南北 半球 ②据最冷月 均温判断所 属温度带 6、7、8 月气温高 12、1、2 月气温高 最冷月均温>15℃ 最冷月均温在 0~15℃ 最冷月均温在-15~0℃ 最热月均温<5℃ 热带 年雨型 温带 热带 夏雨型 亚热带 温带 冬雨型 少雨型 亚热带 热带 寒带 北半球 南半球 热带气候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 寒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2 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mm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地中海气候:300~1 000mm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250mm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 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移动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 东南亚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 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内部
北美大陆内部
成因:远离海洋,终年受 大陆气团控制 特点: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9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空气上升,气 பைடு நூலகம்越来越低, 水汽容易凝结 形成降水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高二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A.均受夏季风影响B.均受高温影响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外流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带来丰富水汽,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内流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气温高,融化的冰雪多,河流水量大。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下列四座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是()【答案】D【解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是天山山脉,A错。
乙是太行山,B错。
丙是南岭,C错。
丁是大兴安岭,D对。
【考点】经纬度定位,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3.(17分)读伊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简述A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至少两点)(2)(4分)B城和C城纬度相当,但B城1月均温比C城高3℃左右,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自然原因。
(3)(6分)D湖是个时令湖,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大。
判断该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3分)E地是该国的重要城市、港口、炼油中心。
分析E地发展炼油业的优势条件【答案】(1)(4分)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阿曼湾/印度洋); 波斯湾出入印度洋的门户; 波斯湾沿海石油出口的海上通道.(任答两点)(2)(4分)B、C两地冬季盛行偏北风,B北侧有高大山地阻挡了寒冷冬季风,消弱了冬季风对B地的影响.故B地冬季气温比C地高.(只要答出北部有山地屏障就可的满分)(3)(6分)夏季; (2分)原因:该湖处内陆地区,为大陆性气候,水系流域降水少,注入湖泊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2分)湖泊面积此时最大.(4)(3分)石油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对石油产品需求量大;位于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方便产品出口.(每点1分)【解析】(1)、根据经纬度定位:A海峡为霍尔木兹海峡,其主要性表现为: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海上必经之地;沟通波斯湾与阿拉伯海。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典例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如在下面右图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 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
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
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
(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上面右图中哪些地区理论上还可能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其成因。
(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3)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1)从图中可知,北大西洋为低压区;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故图示季节为冬季。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各风带、气压带的名称和控制时间。
(3)比较气候异同主要从形成原因、所处位置、降水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冬季。
(4分)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
(4分)成因:夏季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
成因: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
成因: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的。
地中海气候是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
制下,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天气温和、多雨。只是由于其他因素
的影响,地中海气候范围有大有小,区域形状有所差异。如南非阿扎尼亚一带,由于
这些地区位于南纬 30°~南纬 40 °之间的陆地面积较小,受大陆面积的限制,地中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气候类型的形成
气候
分布规律
成因
类型
热带 草原气体
南北回归线至南 北纬 10 °之间
赤道低压与 信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 海气候
南北纬 30°~南 北纬 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 与西风带交替控
制
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区,冬
了顺时针洋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会选择在
冬季出发、夏季返回了,原因就在于可以借助风向、水流作为船行进中的动力。
如果西南季风势力强,那么就会带来大量降水;反之,则降水少,易导致旱灾。
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就是西南季风惹的祸。
澳大利亚北部也有一股季风
-- 西北季风。夏季(南半球季节)时,北半球的东北
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为什么
呢?因为英吉利海峡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当时恰逢冬季,南北温差较大,气压梯度力
变大,于是造成西风强劲,海上风浪变化大,不利于渡海作战。如果当时是在夏季,
西风正好风力弱,风浪也小,那么对渡海作战就比较有利。
我国神舟号宇宙飞船的发射时间往往选在北半球的冬半年,
就是因为此时正好是
南半球的夏半年,海上风浪较冬季小,有利于分布在南半球海域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
精确测控。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 3 题。
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如图) 。回答 1~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 、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于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区,正值冬季,应为枯水期,因此正确答案为
C。
第 3 题,图中①、②之间是受东南信风带影响的地带,东非高原、巴西高原、马
达加斯加岛三地部分或全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影响的地带,
而撒哈拉沙漠全部位于北
半球,不可能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
C。
3
信风带季节性南移, 超过赤道,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向左偏转,
形成西北季风。
该处的西北季风与冬季时东亚的西北季风成因截然不同。(如下表所示)
显然,
1
2020年最新
3、风力强弱的变化
在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过程中,风力的强弱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曾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但当时的英
环流、河流补给、气候类型等知识。
第 1 题,图中②处在南回归线附近,是副热带高压带,高温干燥少雨,而
B 项是
低压带的特点, C 项是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特点,
D 项是西风带的特点,因此正确
答案为 A 。
第 2 题,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明显偏南,应为北半球冬季,巴拉那河位于南半
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为丰水期,刚果河和莱茵河无明显的枯水期,湄公河位
2、在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A、巴拉那河
B、刚果河
2
2020年最新
C、湄公河
D、莱茵河
3、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
A、东非高原
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马达加斯加岛
答案: 1 、 A 2 、 C 3 、 C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并以此为切入点,考查大气
季,在干燥的信风控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降水丰沛,
草木茂盛。非洲食草动物往往随季节变化而南北长距离迁徙,就是这个原因。但并非
所有的热带草原气候都是因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产生。
如非洲赤道处的东非
高原,由于地势高,水热状况发生了垂直变化,因此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反而形
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再如,马达加斯加岛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海气候仅出现在南端一隅,面积很小;再如,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地中海气候面积也非
常狭窄,这是由于西风带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上山脉逼近海岸所致。
2、季风的产生
亚洲南部的西南季风,就是由于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南半球的东南
信风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的。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水从西向东流动形成
2020年最新
高中地理 气压带与风带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 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 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这里要注意的是,北移和南移是气压带、风带在某一 季节相对于春分、秋分时的位置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