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动物的卵1、有卵壳:蛇卵、龟卵、鸡卵(蛋)等。

2、无卵壳: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3、鸡蛋的组成:卵壳、卵黄、卵白、气室和胚盘。

4、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二、蚕的一生1、蚕的生命从卵开始,一个蚕卵就是一条生命。

蚕卵很小,颜色是淡黄色或者黄色,呈椭圆形。

2、蚕的幼虫。

(1)刚出生的蚕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叫蚁蚕。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变大了。

(2)龄期:5个龄期。

(3)蚕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单眼,有8对足,身体两侧有气门。

3、蚕和蛹(1)蚕茧是指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通常为白色,内含蛹体。

(2)蛹的特点:不吃东西,受刺激会动。

(3)蛹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型粗短,纺缍型,黄褐色,两侧有气门。

(4)蛹和蚕的幼虫比较:虽然蛹和蚕的形状、颜色都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头、胸、腹、体节和气门。

(5)其他经过蛹阶段的动物: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蚊子和蝴蝶等。

4、成虫。

(1)从蚕茧里钻出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与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巨大的不同。

(2)蚕蛾类别:雌蚕蛾和雄蚕蛾。

(3)蚕蛾特点:不吃东西、不会飞、会爬行。

(4)蚕蛾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2对翅膀和3对足。

5、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蝗虫、螳螂等。

6、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2对翅(有的昆虫的翅退化)和3对足,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头、胸、腹),头上有1对触角,骨骼包在身体外部。

三、动物的繁殖1、卵生: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昆虫、鸟类、鱼类等动物通常为卵生。

2、胎生: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 二 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研究植物和环境的关系。分别选择了沙漠里、水生和石头上植物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植物的形态各异和它生长环境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形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学习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生命》中对植物适应季节变化。
本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环境特点。
2.借助资料,分析观察,了解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的密切关漠中植物的形态特征。
4.初步了解沙漠植物的特征是为适应沙漠环境而服务的。
5.知道卷柏的生理特征——耐寒能力超强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科学探究设计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具
准备
PPT、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不同环境里的植物1
2、沙漠中的植物2
3、水里的植物1
4、石头上的植物1
5、单元复习1
总课时6
2.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植物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植物的形态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措施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

仙人柱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

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

雪松耐阴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围广,可生活在高山上。

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

水瓶树的树干里储存水,抗干旱能力强,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

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长受季风影响。

椰子喜光,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

3.叶子有正面和反面,表面光滑,颜色更深的一面,为叶片的正面。

大叶黄杨树叶比杨树树叶厚,光滑,大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比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过冬,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过冬。

4.沙漠植物主要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树,胡杨,仙人掌,沙葱,沙芦草,复活草。

沙漠中的植物的茎长得特别肥大,帮助植物储存充足水分,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为植物吸收更多水分。

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5.仙人掌储水秘密的秘密是: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

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6.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7.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压入水中后松手,它会上浮,用手挤很松软,掰开里面有大量孔洞。

原因:水葫芦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

8.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搅动水槽里的水茎随水流扭动,往水槽里加水后整体漂浮。

原因:植株较轻,不固定在水底时,能漂浮。

茎柔软,在水流中不易折断。

9.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内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证植株的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红树能在海边茁壮成长,是因为从主干上长出了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物的稳定,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伸出地面,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研究并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3. 掌握四季的变化顺序。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2. 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春天:春暖花开,天气温暖,绿色植物生长旺盛。

- 夏天:天气炎热,阳光强烈,人们穿轻薄衣服,喜欢游泳和野餐。

- 秋天:天气凉爽,树叶变黄,果实成熟,人们喜欢吃水果。

- 冬天:天气寒冷,雪花飘落,人们穿厚重衣物,喜欢打雪仗和滑冰。

2. 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春天:气温升高,人们感觉舒服,晒晒太阳有益健康。

-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要注意防晒,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 秋天:天气凉爽,人们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要保暖,多吃些温暖的食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四季的特点。

2. 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

3.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相关活动。

4. 活动实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不同季节的喜好和感受。

5. 情景练: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季节的变化顺序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情景练中的表现,包括对季节名称的掌握和对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理解。

2. 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季节的名称和特点](季节的名称和特点.jpg)![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jpg)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在活动实践和情景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体上,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掌握较好。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三、研讨 1.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蚕蛹
蚕的幼虫
相 都有头、胸、腹三部分, 同 点 都有体节、足等
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较, 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 不 由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 同 点 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 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 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三、研讨 2.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3.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保护作用。因为蚕蛹不吃东西、一般也不动,没有防御外敌的能力, 蚕蛹能迷惑其他动物,也形成了独立空间,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四、拓展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蝴蝶的蛹
一种蝴蝶化蝶的过程
蚊子的蛹
幼虫 保护 放大镜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3.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三、填图题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4.蚕变了新模样
一、聚焦
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 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探索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注意观察蚕在结 茧过程中蚕身体 本身的变化。
思考蚕茧有 什么作用。
即将吐丝的5龄蚕,这 时的蚕身体缩短,发 黄而透明。
二、探索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取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蚕茧的特点
蚕茧的形状
纺锤形或椭圆形
蚕茧的颜色
多为白色
蚕茧的大小
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迎着光观察或轻轻摇动蚕 茧,你还有什么发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剪刀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用放大镜观察蚕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第2课时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第3课时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A4可打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二单元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快孵化时变成紫黑色或者黑色。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卵壳具有保护卵的作用;卵白为卵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卵黄为卵孵化提供营养物质;气室为卵孵化提供氧气;胚盘发育成小鸡鸡卵的结构3.蚕长大了1.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有发达的咀嚼式口器:胸部有三个体节,长有三对足,叫作胸足,用来把持桑叶:腹部长有五对腹足,用来爬行;蚕的身体两侧长有气门,气门是蚕用来呼吸的通道。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4.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需蜕4次皮,在茧里会蜕2次皮,蚕的一生共需要蜕6次皮。

4.蚕变了新模样1.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2.蚕蜕皮四次后变成五龄蚕,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

蚕是8字形吐丝的3.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组成的,蚕丝可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5.茧中钻出了蚕蛾1.蛹变成蛾的过程叫羽化。

2.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形状像羽毛;胸部长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是一节一节的。

一只雌蛾能产400~500粒卵,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

3..如何分辨雌雄蚕蛾:雌蛾,腹部肥大,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膀振动飞快6.蚕的一生1.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三对足。

2.蚕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蚕与所有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4.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形态)。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无脊椎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无脊椎动物的一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无脊椎动物的一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无脊椎动物。

2. 探究无脊椎动物的一生活动。

3. 能够简单描述蜗牛、蚯蚓、蜈蚣、蚂蚁等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性及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1. 无脊椎动物的概念2. 无脊椎动物的一生活动教学难点无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师准备无脊椎动物标本或图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首先请同学们看看以下图片,猜猜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

新课展示(10分钟)1. 介绍无脊椎动物,以蜗牛为例,介绍蜗牛的特点、生活环境、性。

2. 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同学们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生活方式并简单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有趣的绘本教材带领学生探索“为什么小丑鱼会躲在海葵里面”、“为什么蚊子会吸血”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无脊椎动物的一生活动。

课堂探究(25分钟)1. 根据教师的指引,呈现出不同的无脊椎动物标本或图片,鼓励同学们猜测这是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感受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不足之处。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无脊椎动物,探究这种动物的外形、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制作海报或PPT展示。

小结(10分钟)1. 请同学回答无脊椎动物的特征、生活环境、性等问题。

2. 请学生展示小组探究的成果。

课后作业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有关无脊椎动物的访问题目,让学生通过发布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身边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和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另外,课后调查问卷设计环节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了解身边的无脊椎动物的习性和种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部分
一、填空 (8分)
1、蚕的一生要经过()、生长发育、繁殖和()四个阶段,叫做蚕
的生命周期。

2、蚕蛾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

3、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

4、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

二、判断(5分)
()1、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四个过程。

()2、蚕蛾也会吃东西。

()3、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他们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4、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是相同的。

()5、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56天。

三、选择(2分)
1、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

A、蚁蚕
B、蚕蛾
C、蚕卵
2、下列动物中,由卵孵化而来的是()。

A、人
B、金鱼
C、狗
3、下列动物中,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
4、下列动物中,要经历变态发育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
四、简答(5分)
把鲫鱼、猫、鸡、猪、蝗虫、青蛙、狗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动物的一种分类方法:由卵孵化而来:()、()动物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