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理复习题(通用)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提升练习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提升练习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提升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计算题】1.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36784+25418= (2)772569-43276= (3)7698×658= (4)8760÷24= (5)49832-58×6= (6)354×(253+648)=2. 计算。

(1)1120–(280-96÷16)(2)(42+38)÷(473-457)(3)50-(45+35)÷10 (4)[(125-25)×5+35 ]×60(5)200÷25+120×11 (6)[150-3÷(30-27)]×103. 笔算下面各题。

134×16 345×34 208×451×8+1 12×8+2 123×8+31234×8+4 12345×8+5 123456×8+6 1234567×8+7 99×2 99×399×4 99×5 99×699×7 99×8 99×94. 计算下面各题。

56×125+13×125+125×31 4×42+58×4 4×(42+58)25×(40+4) 25×40+25×4 72×201-72 72×(201-1)8×34+80×6 25×73+75×95. 口算。

0×27= 25×3×4= 500×60= 240×3= 30×6= 35×2×5= 120×30= 900÷3= 24×5= 19+12+38= 1000-667= 4×12=6. 怎样简便怎样算。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练习试题一、四则混合运算例1:先在口里填上数,再列出综合算式.分析:(1)按照先同时计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顺序计算即可解答;(2)按照先同时计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和除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顺序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例2: AB两地相距94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8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2千米,4小时以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此题属于行程问题速度、时和路的关系,可以首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两车速度之和以4,求两4小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少;后用地之间的距离两车4小时行驶的程和,求出小时后,两车相少米即。

解答:940-(88+72)×4=940-160×4=940-640=300(千米)答:4小时以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例3:杨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小明抄题时丢了括号,但结果是正确的,请你给小明的算式添上括号:4+28÷4-2×3-1=4。

分析:根据题意,错误的算式是丢了括号.只能按先乘除,再加减的运算顺序来计算,(480-400)×(120-98)=80×22=1760(24-18)×(350÷7)=6×50=300因此括号添在乘除法的两侧是毫无意义的,所添的括号要能够改变运算顺序.所以,括号应添在含有加减运算的两边。

从左往右看,在4+28两侧试添括号,计算得32,再除以4得8。

小明的算式就变为8-2×3-1=4,等式错误;如果把括号加在8-2的两侧,计算结果大于4,只能把括号加在3-1的两侧,很容易得到:(4+28)÷4-2×(3-1)=4。

解答:正确的算式应为:(4+28)÷4-2×(3-1)=4例4:奥斑马和小美各有钱若干元.若小美给奥斑马10元,则奥斑马比小美多的钱是小美余下来的钱数的5倍;若奥斑马给小美10元,则他们的钱数正好相等.奥斑马和小美原来各有多少钱?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白“奥斑马给小美10元,二人钱数相等.可知奥斑马原来钱比小美多10×2=20(元),”再由若小美给奥斑马10元,这时奥斑马就比小美多20+20=40元,它恰好是小美余下钱数的5倍,就可求出小美余下的钱数,进而求出他们原有的钱数。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题集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题集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题集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计算题】1. 口算与估算。

238×31≈42×251≈302×69≈409×23≈32×59≈ 190×33≈198×38≈708×26≈2. 简写下列各式。

a+a(______) a×a(______) 4×a×b(______)a×5(______) 7+b+b (______) X+X+X (______)m+m+3×a(______) a×c×X (______)3. 用竖式计算。

437×26= 1344÷64= 208×35=234×16= 146×70= 568×62=480×15= 307×50= 720×42=4.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32+25×48 (2)27×99+27(3)36×99 (4)18×26+83×26-26(5)57×99+57 (6)103×875. 直接写得数。

15×70= 3600÷6= 32×6×0= 99×27≈25×4= 5400÷9= 360×0= 302×25≈6. 口算。

240×20= 600÷30= 60×200= 420万﹣160万= 1000÷1000= 120×50= 300﹣300÷6= 12亿+68亿=7. 直接写得数。

120÷3=480÷80=700÷25=630÷70=4800÷800=450÷30=720÷30= 1000÷50=1000÷125=723÷90≈ 540÷58≈ 160÷43≈8. 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再算()。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再算();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再算(),最后算()。

5、括号能()运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用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得(),用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得(),用字母表示:a-0= a4、一个数和0相乘得(),用字母表示:a×0= 05、0除以任何非0的数得(),用字母表示:0÷a(a≠0)= 0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一)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加法里:一个加数=在减法里:被减数= 减数=在乘法里:一个因数=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 除数=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 除数=除法和乘法互为()。

(二)加法运算定律:1、(),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2、(),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公式:(a+b) +c=()(三)乘法运算定律:1、(),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2、(),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公式:(a×b)×c=()3、(),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a+b)×c=()或a×(b+c) =()拓展:(a-b)×c=()或a×(b-c) =()或(a+b+c)×d=()(四)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五)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六页,共十三页。
( 锐角三角形 )
三个角都 是锐角。
返回
整理与复习
画出下面(xià mian)三角形底边上的 高。



1. 找准底边,找到对应(duìyìng)的顶点。 2. 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底边重合。
3. 使对应的顶点在三角板的另一条边上,从顶点向
底边画一条垂线,并画上垂足。
第七页,共十三页。
∠2=180°-30°-30° =150°-30°
=120°
第十页,共十三页。
返回
整理与复习
下图中,∠2=60°,∠4=120°,求∠1的度数(dù 。 shu)
∠4=120° ∠3=180°-120°
=60°
180°
4
1
3
2
∠2=60° ∠3=60° ∠1=180°-60°-60°
=120°-60° =60°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返回
整理与复习
想一想,说一说。
已知两边长度(chángdù):30厘米, 54厘米 24+30=54 第3条边不能是24厘米(lí mǐ),所以第3边长度为42厘米。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返回
整理与复习
课后作业
(zuòyè)
1.从教材课后习题(xítí)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返回
底 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chuí zú)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第五页,共十三页。
返回
整理与复习
综合运用
下面(xià mian)三角形中,以角分类,在括号中填出它们 的名称。

2020年最全面、最权威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2020年最全面、最权威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最全面、最权威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4、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用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用字母表示:a×0= 0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用字母表示:0÷a(a≠0)= 0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一)乘除法的关系1、被除数÷除法=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2、除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

3、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除数能整除被除数(二)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公式:(a+b) +c=a+(b+c)(三)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b×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拓展:(a-b)×c=a×c-b×c 或a×(b-c) =a×b-a×c(四)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五)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六)探索规律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5套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5套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5套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综合测试题(一)一、我能直截了当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40×3=30×50=50×20=40×(250-200)=23×4=18×5=600×20= (400+200) ÷3=64÷4= 50÷2= 84÷7=70×(360÷6)=34÷2= 250÷50= 140÷7= 210÷30+30=二、我来认真填一填。

1、一个数由5个千万,6个万,4个千,8个十组成,那个数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后是()。

2、2004年末中国人口达到一十二亿九千九百八十八万人,那个数写作()。

3、读一个八位数时,先读()级上的数,再读()级上的数。

4、最大的八位数比最小的九位数少()。

5、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

6、在一条直线上画上一点,这条直线就能够看成()条射线。

7、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2=60O,∠1=(),∠3=()。

8、在○里填上>、<或=。

530079○4300097 471÷19○30 540÷6×9○540÷(6×9)9、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6556073>□556073 672万<□372000 23万≈22□80710、在括号里填上与中间的数最接近的整数。

()万>436890>()万()亿>849256000>()亿三、我会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在56÷7=8里,要使商变为80,那么()。

A、被除数缩小10倍B、除数扩大10倍C、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D、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或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2、近似数65万与准确数65万比较,()。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考题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考题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知识点综合整理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计算题】1. 求算式中的X。

X-8.2=5.9 X=________X=________2. 用计算器计算。

55×66×77= 81×46+29= 1890÷35×18= 6408÷89×34= 790+140+98= 910-351+59=3. 我会运用简便方法计算。

8×72×125 102×36 49×99+49325×113-325×13 125×81 42×9856+56×99 173+428+27 25×3×84.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12千米60米-8千米390米 12千克45克-120克5元7角8分-2元1角2分 9吨80千克-8吨800千克4千米800米-2千米60米= 34千克21克-69克5. 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407×26+25440÷96=________ 38909-1209-3902=________ 25×125×(641-637)×8=________ 38614+17509=________6. 还记得有趣的“缺8数”乘9的倍数规律吗?12345679×63= 12345679×72=12345679×( )=9999999997. 口算。

750÷15= 130×30= 630×0= 900÷60=240÷60= 50×300= 140×70= 125×80=416÷70≈ 643÷79≈ 98×202≈ 201×92≈8. 看图列算式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理复习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点: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三角形的底和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和三条底。

三角形的底和高互相垂直,互相对应。

三角形高的画法:1.边底重合, 2.平移点边底重, 3.画垂线(一般画成虚线),4.标垂直符号写上“高”。

4、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5、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w W w .X k b 1.c O
7、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来分可分为:(1)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注意: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3个锐角;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1个钝角。

按边来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三条边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的特点: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都是60度,有3条对称轴。

【练习精选】
(一)、填空题X|k |B| 1 . c|O |m
1.由( )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具有( )性。

2.一个三角形最多有( )个直角,最少要有( )个锐角。

3.从三角形的( )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 )。

4.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度。

(二)、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

( )
2.等边三角形也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

( )
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4.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
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

( )
(三)、选择题
1.用一条线段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小三角形,那么每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A.90° B.180° C.360°
2.在锐角三角形中,任何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都( )9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其中任何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都大于第三个角的度数,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4.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四)、解决问题
1.在一个等腰三角形内,顶角的度数是一个底角度数的一半,求它的底角是多少度?
【达标测试】
1、填一填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新课标第一网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顶角是5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如果它的一个底角是50°,那么它的顶角是()。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是52°,另一个锐角是()。

(4)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5)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顶角的4倍,顶角是()度。

(6)一个三角形中,∠1=25°,∠2=65°,∠3=()度,这是一个()三角形。

(7)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分为()、()和()。

(8)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至多有()个锐角。

(9)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

(10)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11)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60°,另一个锐角是()度。

(12)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13)等腰三角形的两条()相等、两个()也相等。

(14)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度,它是()角三角形,也叫()三角形。

(15)从三角形的一个角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

(1)用3厘米、4厘米、10厘米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2)从三角形的角的顶点向对边可以画三条不同的高。

()
(3)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
(4)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
(5)有一个角是70°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钝角。

()
(7)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8)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
(9)在钝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
(10)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
(11)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3、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

(每空2分,共12分)
(1)∠1=27°∠2=53°∠3=(),这是一个()三角形。

(2)∠1=70°∠2=50°∠3=(),这是一个()三角形。

(3)∠1=42°∠2=48°∠3=(),这是一个()三角形。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 )中的三根小棒以拼成三角形。

A、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B、10厘米、10厘米、10厘米
C、6分米、15分米、7分米
(2)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 )。

A、直角
B、钝角
C、锐角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展开,沿折痕剪开是两个(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4)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 )。

A、大于90°
B、等于90°
C、小于90°
(5)在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它的底角是50°,那么它的顶角一定是( )。

A、直角
B、钝角
C、锐角
(6)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度数的和,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95度、25度、60度,这个三角形是()。

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X|k |B| 1 . c|O |m
5、解决问题。

(1)用一根长15分米的铁丝,可以围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等边三角形,它的边长是3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2、画画,算算,想想。

1、画图题:自己画一个钝角三角形,并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高的长度。

2、求角的度数。

(1)、在三角形中,已知∠1 = 48°,∠2= 67°,求∠3的度数。

(2)、∠1 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已知∠1 = 50°,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

(3)、∠1 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已知∠1 = 68°,求顶角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