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沉寂的雪原》教学资料 长春版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沉寂的雪原知识点总结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沉寂的雪原知识点总结本文是关于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沉寂的雪原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阅读!初中的学习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冲刺。
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下文为您整理八年级上册语文沉寂的雪原知识点。
图书名称,作者杰克·伦敦(Jack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GriffithLondon)。
从开头到第17自然段“一边又匆匆去追赶前面的伙伴去了”,是小说情节的序幕。
交代三个人物的身份、姓名、处境,初步展示了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冲突(寒冷、荒凉),也预示了人与狗的冲突。
第18自然段到第25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描写这北方“沉寂的雪原”的“险情丛生”“阴森可怖”,为下文的两个意外充分蓄势。
狗“卡门”把雪橇拉翻,遭到了梅林残忍的鞭打的情节,是下面悲剧的一种“预兆”,也更突出了在雪原行进的艰难与危机四伏。
第26自然段到第51自然段,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梅森被松树砸倒,濒临死亡。
小说最动人的,还是基德和鲁斯面对“三条有望生存的生命对一个必死无疑的人”的选择。
启示“梅森的死”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①要勇于面对死亡。
他在与自然斗争中肉体受伤了,濒临死亡之际,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
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②要勇于面对厄运。
当一个人面对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要有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③从临死前的安排可以看出,他表现出来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是对生活的深深的爱,因为只有爱才能让人能如此对待生死,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④他们都是用生命抗争的人,坚忍,也坚韧!人生命的质地之所以是坚而韧性十足的,就在于它什么都能承受,什么都得承受。
也许你曾经想过,这么痛苦的事情,如果落在我身上,我可受不了;如果谁离开了我,我可活不下去,如果哪个亲人去世了,我一定要和他一起离开等等。
吉林省德惠七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沉寂的雪原》(第2课时)教案 长版

一、导入新课:曾听过这样一个问题:爱斯基摩人在行进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孕妇临产的情况会怎么办?答案有三种,选取其一:一是整个队伍停止下来待孕妇生产之后,继续前进;二是留下几个妇女与她为伴,照顾她,然后再一起追赶大队伍;;三是大队伍继续前进,不停留,只把这个妇女独自留下,并给她些许食物。
问: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呢?(三)答案是残酷的,但残酷的背后是顽强,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不屈不挠的抗争。
1、梅森遇险,生命垂危。
(1)偶然的突发事件,是人与自然抗争过程中的必然。
在与自然的奋斗过程中,人一方面力求战胜它、征服它,甚至超越它,以显示人力的伟大;另一方面,又显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所以一定的付出与牺牲是必然的,这种痛苦是人们必须承受的,也是能够承受的。
(2)生命的悲剧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梅森重伤,三个人似乎都看到了上帝在微笑。
面对死亡,作者没有大加渲染,还是那样冷静地讲述。
但冷静平实的行文中,奏出了坚强生命意志的悲歌。
梅森在弥留之际,毫无慌张恐惧,平静地安排妻子的生活,而且不让朋友和妻子做无意义的等待。
基德和鲁斯面对这种情况,冷静地处理,充分显示了人物坚韧的性格。
在荒凉、寒冷的雪原上,人性的光辉如星辰、如火种闪耀着、温暖着,带给读者的是无声的强大的心灵震撼。
2、梅森之死。
战胜悲痛,挑战死亡。
基德和鲁斯面对“三条有望生存的生命对一个必死无疑的人”的选择,稍有踌躇,但还是决定丢下梅森前行。
这不是冷酷,在那特殊的环境中,这恰是战胜悲痛的一种坚强,荒原上“响起了短促的枪声,于是是梅森死在悬空的坟墓中”,这极具震撼力的结束,就像那“一响鞭”一样,永远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回荡、回荡……三、延伸拓展:困难是一所大学,是前进中的动力。
越是处在困境,越能显示人力的伟大,意志的坚韧。
什么样的挫折都能顶住,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1。
长春版语文学科八年级上册(2017)第19课《沉寂的雪原》教案

沉寂的雪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杰克·伦敦及作品2.整体把握小说内容。
初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重点:整体把握小说内容。
初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难点:整体把握小说内容。
初步感悟人物形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杰克·伦敦及小说的写作背景2.积累字词朗朗跄跄毛骨悚然如愿以偿小憩涏水讥诮销声匿迹优胜劣汰不省人事羁绊麋鹿篝火浮想联翩梦呓大相径庭板机龇咧蹒跚3.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的处境如何,出现了哪些突发事件,最终的结局如何?4.根据上面的问题复述故事内容。
二.导入新课房龙说:“一般来说,我们的辛苦总能换来果实,野蛮人实际上正是我们自己在恶劣环境中的自我体现”是啊!你能要求一个穿着破衣烂衫、饥肠辘辘而又强奸敏捷的人温文尔雅吗?这时,生存的需要将压倒一切,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也将是残酷的。
这里,任何高尚的道德、理念都是苍白的,不合时宜的,请看在茫茫的沉寂的雪原上,正有一群狗和三个人为了生存在抗争着、斗争着。
三.合作交流,解决疑难1.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从199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战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年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几十年创作生涯中共写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天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故事发生的背景:1867年,美国人以720万美元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手中买下阿拉斯加半岛,如果当初俄国沙皇知道阿拉斯加的地下埋着黄金,就不会如此廉价的卖给“山姆大叔”,就在沙俄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不久,这里发现了金矿,大量的美国人开始涌入阿拉斯加,开始了她们的淘金梦。
初二上册语文沉寂的雪原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沉寂的雪原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份好的语文教案是往往语文教师上好一堂课的保障!为此,下面WTT整理了长春版初二上册语文沉寂的雪原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长春版初二上册语文沉寂的雪原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对文本的主题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评价,感受作品以细致、平实的笔触表现出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3.把握人与自然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深化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并能从多个层面理解生命的内涵。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感情和主旨,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体会人与狗在求生时迥然不同的表现。
3.品味课文逼真的描写。
4.品味课文情节的传奇性。
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潜心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及其坚韧卓绝的求生意志。
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浏览课文,自行学习疑难字词。
分组解决下列问题:1.了解19世纪末的美国“淘金热”,以及杰克•伦敦的有关作品。
2.收集极地的地理、气候等方面的知识。
3.搜寻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式一: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心目中顽强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的。
(石头重压下冲破羁绊的嫩芽,婴儿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马拉松赛场的百米冲刺......)你能想象人在经受生存极限的考验时,可以迸发出怎样的生命之光吗?那就读读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沉寂的雪原》吧!方式二: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
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有这样几个淘金者,他们面临着极地雪原的严寒、食物匮乏、饿狗袭击......作品将人物置于一个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以此表现人类与严酷的生存环境相抗衡时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9《沉寂的雪原》教案 长春版

《沉寂的雪原》境中的自我体现。
”是啊,你能要求一个穿着破衣烂衫,饥肠辘辘而又强健敏捷的人温文尔雅吗?这时,生存的需要将压倒一切,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也将是残酷的。
这里,任何高尚的道德、理念都是苍白的、不合时宜的。
请看,在茫茫的沉寂的雪原上,正有一群狗和三个人为了生存在抗争着、斗争着。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威杰克·伦敦及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展示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文章,感悟人性光辉,从而热爱、享受生活。
以合作的方式,抓住情节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坚强的生命力,是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必不可少的。
多媒体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房龙说:“一般来说,我们的辛苦总能换来果实。
野蛮人实际上正是我们自己在恶劣环境中的自我体现。
”是啊,你能要求一个穿着破衣烂衫,饥肠辘辘而又强健敏捷的人温文尔雅吗?这时,生存的需要将压倒一切,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也将是残酷的。
这里,任何高尚的道德、理念都是苍白的、不合时宜的。
请看,在茫茫的沉寂的雪原上,正有一群狗和三个人为了生存在抗争着、斗争着。
二、了解作者,把握基础知识1、介绍杰克·伦敦(先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或归纳)。
2、根据课前预习,巩固基础知识。
踉踉跄跄毛骨悚然如愿以偿小憩涎水讥诮销声匿迹优胜劣汰不省人事羁绊麋鹿篝火浮想联翩大相径庭梦呓扳机龇咧蹒跚(设计说明:这篇文章的字词量比较大,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要进一步巩固加强。
可由学生课前准备小考条,课上互考互评。
)三、理顺情节,提炼精华1、概述故事,显现精彩情节。
(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每人讲一部分,以做到各有特色,精彩纷呈,要求突出重点。
)2、在概述的基础上,用40个字总结。
身处困境危机四伏撞翻雪橇危在旦夕突发意外梅森垂死人狗之战优胜劣汰挑战死亡战胜悲痛(设计说明:本设计的优势在于既调动学生个人的参与意识,又能发挥他们的团体力量,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精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沉寂的雪原课件长春版

互动研讨
三个人:一方面,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人在保存个体生命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照顾群体(妻子、朋友),甚至照顾对自己有用的狗(用牙咬狗爪 子上的冰)。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求眼前的生存,而且有长远的目标和追 求。小说中梅森对于“热气腾腾的玉米饼”和对“大世界”的憧憬,是小说 严峻险恶总体基调中的一次放松调整,令读者也获得了一时的轻松。
名人轶事
服喉
。,
而我
——
不将
会扼
贝 多 芬
被 命 运 所
住 命 运 的
征咽
名人轶事
张海迪
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 去知觉 高位截瘫……
自学掌握英语 日语 德语等 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 家
名人轶事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 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轶事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8/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2
谢谢欣赏!
2019/8/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3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环境描写
1、渲染悲壮气氛。 2、象征死亡威胁。 3、展现人的意志。
领会特色
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2、不动声色的质朴的语言。 3、恰如其分的环境渲染。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沉寂的雪原》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

《沉寂的雪原》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威杰克伦敦及主要作品。
2.在阅读中,能够抓住情节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3.品味文章,感悟人性光辉,从而热爱、享受生活。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杰克·伦敦以及关于文章的文学常识。
2.品味文章,感悟人性光辉,从而热爱、享受生活。
【学习难点】品悟人性光辉,热爱、享受生活的美好。
【学习方法】1.自学:预习、感知2.研学:交流、释疑3.群学:展示、生成4.笃学:提升、检测【知识链接】《沉寂的雪原》概述:梅森和他的妻子鲁斯及朋友基得在雪地里艰难的赶路。
快断粮了,狗和人都饿得跑不动了。
不幸同时降临,梅森被一棵大树砸倒,奄奄一息。
为了其他人的生存,梅森要求好友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
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基德无奈又痛苦的举起枪,瞄向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挚友……《沉寂的雪原》写作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家不仅占有了交通、金融、能源等大部分资源,而且控制着政府的一切强力部门,日益加紧对劳动人们的掠夺。
所谓“美国式的民主”已经破产,广大劳动人民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但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的消息一传出来,在资本家欺骗性的煽动下,在迷人的黄金梦的诱惑下,许多东部的工人、破产农民、退役军人以及一大批冒险家便纷纷铤而走险,争相去淘金。
在激烈的竞争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不知演出了多少人间悲剧。
杰克·伦敦的创作,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
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危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
杰克·伦敦赞美勇敢、坚毅和爱和这些人类的高贵的品质,他笔下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伟大的革命领导人列宁在病榻上时,曾特意请人朗读小说,其中就有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
列宁给予这部小说很高的评价。
预习案【快乐自学,感知文本】1.请自主查阅资料,尽可能的搜集整理除“知识链接”以外的有关杰克·伦敦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沉寂的雪原》学案(无答案) 长春版

4.快乐积累,学会字词(组长逐一检查过关) (1)给加点字注音 噗 地( ) 涎 水( ) 涉 足( . . . ( ) 篝 火( . 雪橇 ( . ) ) 嗥 叫 ( . ) 麋 鹿( . ) ( ) ) ) 讥诮 ( .
)
小憩 ( . )
)
侥 幸( .
)
羁 绊 . ) 梦
鲑 鱼 ( . )
呓 ( ) . 龇咧 ( ) ( .. 然(
探究案 【研学互助,交流释疑 合作探究 1.小组内复述故事,并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意。要求徒弟复述,师傅指导评价。 2.再读文章,圈画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词句,并分析人物形象。组内交流,徒弟说,师傅补充。 (1) 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怎样的生死 考验?他们又是怎么超越极限、顽强地生存下来 的? (2) 小说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 小说中为什么多次提到狗?这对塑造人物有何作用? 3.结局“梅森的死”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4.作者几次强调与寂静雪原对峙时人的心理,有何意图?
(我的惑) (师傅评价) 【群学展示,拓展生成】
2
。 备 习 复 们 学 同 给 于 强 很 参 性 用 实 套 万 上 了 出 战 奋 数 围 范 题 命 试 考 年 几 近 合 结 , 辑 编 和 理 整 心 精 的 师 教 大 广 过 经
1.在面对厄运与死亡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整理组内交流,派代表回答。
2.用生命抗争的人,坚忍,也坚韧!人生命的质地之所以是坚而韧性十足的,就在于它什么都能承受, 什么都得承受。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坚韧的理解。 3.你从文中的主人公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我的反思)
【笃学善思,提升检测】 1.本文作者( ) , ( ) 国的作家、代表作有《 》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踉踉跄跄: 如愿以偿: 浮想联翩: 不省人事: 3.熟读课文,组内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活动。 4.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这段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四沉寂的雪原作家与作品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父亲是破产的农民。
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用我们流行的词语来概括:失学儿童,打工仔,盲流,半工半读,自学成才。
他打工大都是临时工,涉及的行业、地域非常宽泛,有报童、水手、矿工、搬运工、洗衣工、淘金者等,地域远到美国北方的阿拉斯加及日本。
杰克·伦敦的作品复杂多样。
他初期的作品,被他自己称之为“北方故事”,有《棕狼》、《沉寂的雪原》、《白牙》、《结局》、《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风雨儿女》、《对人类的信心》等。
这些小说以北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壮丽的景色为背景,大都题材新颖,故事情节紧凑,笔力雄健,极富男子汉气魄。
从1903年起,杰克·伦敦受到当时世界性的革命思潮的影响,开始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当时现实的作品,如长篇小说《海狼》、《铁蹄》、《马丁·伊登》;论文集《阶级的战争》、《革命》;报告文学《深渊中的人们》等。
在杰克·伦敦的作品中,最为出色的是他后期的一些短篇小说。
《一块牛排》以感人的形象表现了老年运动员的凄凉晚景;《毛普希的房子》谴责白人殖民者剥削土著人的暴行。
写得最好的是《墨西哥人》,《墨西哥人》描写一位墨西哥青年,为了支持祖国的人民运动,情愿牺牲自己的一切,他竭尽全力击败了美国第一流拳击手。
杰克·伦敦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拳击比赛的场面,紧张的气氛使人透不过气,主人公坚毅顽强的意志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这些短篇小说中,杰克·伦敦的艺术手法相当成熟、高明。
行文精练,动作感强,具有真挚动人的感染力。
他尤其善于把人物放到尖锐的冲突中去表现,因此,他笔下的人物都像刀削斧劈的雕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思考与讨论一、在小说描写的雪原中,人和狗都是绝境中求生,生命意志必须足够坚强,而且也有优胜劣汰的残酷斗争(人为保护食物打狗)。
狗是出于本能的残酷,人是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变得残酷。
越是在困境、绝境中,越能显示出人性的美好:不仅尽可能照顾同类,而且尽可能同情异类——狗。
二、这里预兆了后边松树砸倒梅森的灾难,在险象丛生的雪原中,人的生命显得渺小和脆弱,时刻可能有险峻的考验和灾难。
三、或者认为别无选择,或者认为残酷。
要言之成理。
有关资料这篇课文属于杰克·伦敦的“北方故事”系列小说。
作者用冷峻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严酷的故事,展示了在接近北极的死亡地带的一幕求生悲剧,其核心情节(也是高潮部分)是梅森遇险(被松树砸倒)和死亡。
从开头到第15自然段“她已把雪橇套好,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上路了”,是小说情节的序幕。
在这里,我们知道了三个人物的身份和姓名——梅森和印第安女人鲁斯是夫妻,基德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处境——在荒无人烟的雪原上跋涉,食物不足。
在这一部分,初步展示了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冲突(寒冷、荒凉),也预示了人与狗的冲突(狗“眼巴巴看着人进餐”,“它们变得很凶了”)。
在这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中,狗是人前行的交通动力,是人的旅伴。
但在某种极限情境下,因为争夺食物、求生存,狗的原始兽性会勃发,背叛主人,成为人的威胁。
这一点,基德已经预见到了。
而且,他们凭着荒野生活的丰富经验,也预见了狗之间的残杀(“不出一个星期,他就会把卡门吃掉”)。
小说提笔就从狗写起,是大有深意的。
杰克·伦敦在写北方雪原故事时,特别擅长通过动物来表现人性(如《野性的呼唤》、《白牙》等小说以动物为中心主人公),这篇小说写狗,用意也在于此。
“卡门”的衰弱背后,可见到雪原跋涉的严酷艰难;“舒克姆”差点咬住主人的喉咙,它不驯服的原因是饥饿。
狗的艰难处境,是人的艰难处境的参照和衬托。
然而人与狗的不同,还不在于人可以驾驭狗的地位优越,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面对优胜劣汰的严酷生存竞争,人在保存个体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照顾群体(妻子、朋友),甚至照顾对自己有用的狗(用牙咬狗爪子上的冰);其二,人不仅仅是求眼前的生存,而且有长远的目标和追求。
小说中梅森对于“热气腾腾的玉米饼”和“大世界”的憧憬,是小说严峻险恶总体基调中的一次放松调整,令读者也获得了一时的轻松。
短暂的宿营之后上路,出现了两个意外:狗“卡门”把雪橇拉翻了和梅森被松树砸倒。
“卡门”遭到了梅森残忍的鞭打,这跟小说开头他用牙咬这只狗爪子上的冰形成强烈反照。
联想到“咬冰”的一幕,读者就不会过分责备梅森的残暴无情,而能理解他怒气的来由——这只狗闯的祸,使他们本来艰难的行程更艰难了。
梅森被树砸倒,表面上是偶然、意外,但从基德和鲁斯事发瞬间的反应上,读者就能意识到:茫茫雪原,危机四伏,时刻都有危险。
所以,在他们上路时,小说关于“寂寂雪原”的神秘描写(“人如一具幽灵……”),便成了后面发生的两个意外事件的预兆。
小说最动人的,还是梅森重伤之后,三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
在这里,作者没有大加渲染,还是那样冷静地讲述。
但冷静平实的行文中,奏出了坚强生命意志的悲歌。
梅森在弥留之际,毫无慌张恐惧,平静地安排他死后妻子的生活,而且不让朋友和妻子做无意义的等待。
基德和鲁斯面对“三条有望生存的生命对一个必死无疑的人”的选择,稍有踌躇,但还是决定丢下梅森前行。
这不是冷酷,在那特殊的环境中,这恰是战胜悲痛的一种坚强。
而在这危难之时,又出现了狗来争食,人狗大战,使生存竞争的残酷和悲剧色彩又浓了一层。
特别是小说最后,基德终于下了决心,开枪打死了垂死状态中的梅森,驾雪橇飞驰而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了雪原上的生之艰难,从而也更能领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建议杰克·伦敦的“北方故事”小说惯以北方严酷的自然环境衬出人的顽强抗争意志,奏出一曲曲坚强生命的赞歌,如脍炙人口的《热爱生命》。
课文不仅是生命力的赞歌,而且展示了自然残酷、生之竞争残酷的悲壮。
在沉寂的雪原上,三个人驱赶着一群狗艰难跋涉,从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是淘金(兼打猎),而最终目标是返回“大世界”的温暖生活之中。
梅森之死和卡门(狗)被吃陡然起波澜,使人经受的考验备加严峻。
学习此文,我们不应得出侥幸逃避类似“死亡地带”的结论,而应对敢于深入“死亡地带”冒险的主人公产生深深的崇敬。
人永远处于温暖舒适之中固然美好,但没有了严峻的考验和殊死拼搏,人的意志也就会衰退、萎缩、消靡。
而坚强的生命力,是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必不可少的。
这一点正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的所在。
[附录]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及其主要作品。
2.在阅读中,能够抓住情节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3.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在对文章的品味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辉,生命的美好,从而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教学重点1.以合作的方式,抓住情节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2.让学生懂得:坚强的生命力,是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房龙说:“一般来说,我们的辛苦总能换来果实。
野蛮人实际上正是我们自己在恶劣环境中的自我体现。
”是啊,你能要求一个穿着破衣烂衫,饥肠辘辘而又强健敏捷的人温文尔雅吗?这时,生存的需要将压倒一切,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也将是残酷的。
这里,任何高尚的道德、理念都是苍白的、不合时宜的。
请看,在茫茫的沉寂的雪原上,正有一群狗和三个人为了生存在抗争着、斗争着。
(二)了解作者,把握基础1.介绍杰克·伦敦(先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或归纳)。
2.根据课前预习,巩固基础。
踉踉跄跄毛骨悚然如愿以偿小憩涎水讥诮销声匿迹优胜劣汰不省人事羁绊麋鹿篝火浮想联翩大相径庭梦呓扳机龇咧蹒跚(设计说明:这篇文章的字词量比较大,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要进一步巩固加强,可由学生课前准备小考条,课上互考相评。
)(三)理顺情节,提炼精华1.概述故事,显现精彩情节。
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分工,每人讲一部分,以做到各有特色,精彩纷呈,要求突出重点。
2.在概述的基础上,用40个字总结。
身处困境危机四伏撞翻雪橇危在旦夕突发意外梅森垂死人狗之战优胜劣汰挑战死亡战胜悲痛设计说明:本设计的优势在于既调动学生个人的参与意识,又能发挥他们的团体力量,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研读课文,分析感悟1.猜测文中人物在干什么?“雪原”指什么地方?你对此了解多少?故事发生在广袤的阿拉斯加荒原,天寒地冻,食物短缺,为了实现发财梦,淘金者和一群狗在荒原里跋涉着,此时“人如一具幽灵”,“生命仿佛如一缕尘埃,无足轻重”。
为了生存,他们进行着惨烈抗争,与严酷的自然抗争,与凶残的同类抗争。
2.文中的人物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面对困难,这几个人和一群狗的表现怎样?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面临的困难:梅森、鲁斯、基德三个人在荒无人烟的雪原上跋涉,食物不足,初步显现了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冲突。
(2)三个人:一方面,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人在保存个体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照顾群体(妻子、朋友),甚至照顾对自己有用的狗(用牙咬狗爪子上的冰)。
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求眼前的生存,而且有长远的目标和追求。
小说中梅森对于“热气腾腾的玉米饼”和对“大世界”的憧憬,是小说严峻险恶总体基调中的一次放松调整,令读者也获得了一时的轻松。
(3)一群狗:面对生存危机,狗作为人的朋友和伙伴,已慢慢退去了它的忠诚,取而代之的是“眼巴巴看着人进餐”,“它们变得很凶了”。
甚至是自相残杀,吞吃同类,乃至“打破了主人铁的禁令,蜂拥而上去抢吃干粮”。
(4)启示:在小说描写的雪原中,人和狗都是绝境中求生,狗是出于本能的残酷,人是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变得残酷。
越是在困境、绝境中,越能显示出人性的美好:不仅尽可能照顾同类,而且尽可能同情异类——狗。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力求做到让学生从整体把握,细处捕捉,找出差别,发现本质。
在谈启示时,不必求同求全,能谈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五)课堂小结沉浸在这冷峻的文字中,耳旁响着呼呼的风,慢慢地走回现实,会觉得斗志在升腾,血液在升腾,遥望天边那抹微光,侧耳倾听杰克·伦敦的声音如天籁传来,他能使人的微笑变得执著、热情和无畏……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曾听过这样一个问题:爱斯基摩人在行进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孕妇临产的情况会怎么办?答案有三种,选取其一,一是,整个队伍停止下来待孕妇生产之后,继续前进;二是,留下几个妇女与她为伴,照顾她,然后再一起追赶大队伍;三是,大队伍继续前进,不停留,只把这个妇女独自留下,并给她些许食物。
问: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呢?(答案是三)答案是残酷的,但残酷的背后是顽强,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力。
(二)重点研读,分析感悟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尤其短篇小说更是以它简洁、紧凑的情节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窥一斑略知全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