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岩溶区石漠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浅析

合集下载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石漠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表层的砂土和砾石暴露在地表,形成裸露的岩石和砂漠景观,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石漠化不仅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石漠化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土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移民和经济多元化等方面。

以下将对这些对策和建议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土地植被恢复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对策之一。

由于石漠化地区土地裸露程度高,植被覆盖度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袭,导致土地贫瘠,生产力下降。

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荒漠植被修复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环境。

植被恢复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源。

生态移民也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对策之一。

由于石漠化地区土地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农业生产水平低,生活条件艰苦,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

通过生态移民政策,可以将部分石漠化地区的居民迁往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减轻石漠化地区的人口压力,降低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压力,有利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经济多元化也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对策之一。

在石漠化地区,由于土地生产力低,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困难,当地居民的经济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低下。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种植特色农作物、养殖特色动植物、开发矿产资源等方式,可以为石漠化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利于石漠化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能力提升。

石漠化综合治理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土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生态移民和经济多元化等方面,全面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性,促进土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为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浅议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议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议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 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质条件脆弱性大、敏感度高,再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影响,致使生态环境严重的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问题。

文章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 生态环境;石漠化;水土保持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惟一途径。

西南3省(滇、黔、桂)是我国喀斯特地形地貌集中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质条件脆弱性大、敏感度高,再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影响,致使生态环境严重的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问题。

据统计,该地区石漠化面积已高达46%[ 1 ] 。

“石漠化”问题已成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重要因素之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了特殊的“喀斯特贫困”现象,全国近1 /2的贫困人口集中于本区[ 2 ] 。

脆弱喀斯特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

西南地区喀斯特面积约42.62 km²,其中黔、滇、桂最为集中,面积达32.06万km² ,占3省(区)土地总面积的39.71%[1] 。

在该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特殊的“二元结构”和土壤成土速度缓慢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过程紧密相连,有关数据显示,滇、黔、桂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8万km²,占其总土地面积的40.1%[2] 。

目前,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采用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式主要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其次配合以土地整理,以及旨在解决燃料的沼气池建设和改善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

由于石漠化的成因复杂,石漠化水土保持治理的效果总体上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上却不断加剧。

2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 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

在我国,各级行政机构都成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机构,但这些机构普遍存在人员、技术、设备落后,研究力量分散、高层次人才缺乏。

乐昌市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乐昌市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2023Vol.55No.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乐昌市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陈汶锋(广东省岭南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州510091)[摘㊀要]㊀乐昌市是广东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县市之一,岩溶区面积达76114.47hm 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31.40%㊂全市17个镇(街道办)中有白石㊁庆云㊁梅花㊁沙坪㊁秀水㊁云岩㊁黄圃和坪石8个乡镇分布在石灰岩岩溶地区㊂通过对乐昌市石漠化监测,实时掌握监测区石漠化土地动态状况,分析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为往后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㊂[关键词]㊀石漠化;岩溶地区;动态变化;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X17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3)02-0047-03On the Dynamic Change and Cause Analysis of RockyDesertification Land in Lechang CityChen Wenfeng(Guangdong Linnanyuan Exploration and Desgin Co.Ltd.,Guangzhou 510091,China)Abstract :Lechang City is one of the counties and cities with the most serious degre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the karst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The karst area covers an area of 76114.47hectares,accounting for 31.40%of the total land area.Among the 17towns (sub district offices)in the city,there are 8towns and townships including Baishi,Qingyun,Meihua,shaping,Xiushui,Yunyan,Huangpu and Pingshi,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limestone karst areas.Through the monitoring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Lechang City,we can grasp the dynamic situa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the monitoring area in real time,analyze the causes of dynamic chan-g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an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Rocky desertification;karst area;dynamic change;cause analysis1㊀乐昌市土地石漠化现状乐昌市是国家 十一五 至 十二五 期间百个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也是广东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县级行政单位之一,岩溶区面积达76114.47hm 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31.40%;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18030.36hm 2,占岩溶区面积比例的23.70%;非石漠化土地面积8059.57hm 2,占岩溶区面积比例的10.60%;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50024.54hm 2,占岩溶区面积比例的65.70%㊂石漠化土地中,极重度石漠化面积25.76hm 2,重度石漠化面积3197.69hm 2,中度石漠化面积8706.77hm 2,轻度石漠化面积6100.14hm 2,见表1和图1[1]㊂表1㊀乐昌市石漠化状况及程度Table 1Status and degre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Lechang Cityhm 2合计Total 石漠化土地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小计Subtotal 轻度石漠化Mild rocky desertification中度石漠化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重度石漠化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极重度石漠化Extremely 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潜在石漠化土地Potential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非石漠化土地N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76114.4718030.366100.148706.773197.6925.7650024.548059.57㊀㊀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17年广东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㊂图1㊀乐昌市石漠化状况及程度Fig.1Status and degre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Lechang City2㊀石漠化状况总体动态变化2.1㊀石漠化状况总体动态变化乐昌市石漠化监测面积76114.47hm 2,石漠化土地面积18030.36hm 2,比上期减少4103.13hm 2,减少比例为22.76%;(年均减少石漠化土地面积820.63hm 2;年均减少比例4.55%);潜在石漠化土地50024.54hm 2,比上期增加3577.10hm 2,增加比例为7.15%;非石漠化土地面积8059.57hm 2,比上期增加526.03hm 2,增加比例为6.53%[2]㊂㊃74㊃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3Vol.55No.22.2㊀石漠化状况动态变化及原因本次监测选择空间分辨率优于5m㊁以距调查年度不超过2a 的高分一号或资源三号遥感影像为主,遥感影像数据的时相选择应重点考虑基岩裸露㊁植被类型与盖度等因素,遥感影像精度的提高,调查更加细致,使得两次监测的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有细微变化(称为技术因素),监测区岩溶面积76114.47hm 2,稳定型面积67836.86hm 2,占监测区岩溶面积的89.12%,见表2[3]㊂表2㊀乐昌市石漠化状况动态变化Table 2dynamic change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Lechang Cityhm 2本期石漠化状况Current periodRocky desertification本期合计Total of current period前期石漠化状况Early rocky desertification轻度石漠化light Rocky desertification中度石漠化mod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重度石漠化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极重度石漠化Extremely severe Rocky desertification 潜在石漠化potentialRocky desertification非石漠化Non rocky desertification前期合计76114.478292.249575.394240.1025.7646447.447533.54轻度石漠化6100.145227.36271.670.000.00601.110.00中度石漠化8706.77377.957363.90146.030.00818.890.00重度石漠化3197.690.0047.823124.380.0025.490.00极重度石漠化25.760.000.000.0025.760.000.00潜在石漠化50024.542489.291698.28841.990.0044778.45216.53非石漠化8059.57197.64193.72127.700.00223.507317.013㊀石漠化程度动态变化3.1㊀轻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前期轻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8292.24hm 2,本期监测转变为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377.95hm 2,占前期轻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56%,主要原因是火烧(73.02hm 2)和技术因素㊂本期监测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2489.29hm 2,占前期轻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0.02%,主要原因有治理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中治理因素2246.18hm 2,治理因素分为自然修复(426.16hm 2)㊁封山管护(396.98hm 2)㊁封山育林(173.19hm 2)和人工造林(1224.59hm 2);其他因素为技术因素(25.26hm 2)㊂本期监测转变为非石漠化土地面积197.64hm 2,占前期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38%,主要原因是工矿建设㊁工程建设[4]㊂3.2㊀中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9575.39hm 2,本期监测转变为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271.67hm 2,占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84%,主要原因是自然修复㊁封山管护㊁人工造林和其他因素㊂本期监测转变为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47.82hm 2,占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0.5%,主要原因是灾害性气候和火烧㊂本期监测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698.20hm 2,占前期中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7.74%,主要原因是治理措施和其他因素,治理因素分为封山管护㊁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5]㊂3.3㊀重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4240.10hm 2,本期监测转变为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146hm 2,占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44%,主要原因是治理措施㊁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和其他因素㊂本期监测转变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841.99hm 2,占前期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9.86%,主要原因是治理因素和其他因素[6]㊂3.4㊀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前期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总面积25.76hm 2,本期监测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没有变[7]㊂4㊀石漠化演变状况乐昌市石漠化监测面积76114.47hm 2,其中稳定型面积67836.86hm 2,占总面积的89.12%;明显改善型面积5772.12hm 2,主要原因是人工造林封山管护(943.82hm 2)㊁封山育林(882.10hm 2)㊁工程建设(834.72hm 2)㊁其他农业技术措施(289.15hm 2)和其他工程措施(31.82hm 2);轻微改善型面积417.70hm 2,主要原因是人工造林(38.15hm 2)㊁封山管护(21.76hm 2)㊁封山育林(51.06hm 2)和其他农业技术措施(59.33hm 2);退化加剧型面积425.77hm 2,主要原因是火烧(73.02hm 2)㊁人工造林(39.82hm 2)和其他林草措施(293.42hm 2);退化严重加剧型面积1662.02hm 2,主要原因是过度樵采(8.25hm 2)㊁火烧(17.06hm 2)㊁不适当经营方式(261.57hm 2)㊁灾害性气候(16.35hm 2)㊁工程建设(32.93hm 2)㊁人工造林(12429.65hm 2),人工造林造成石漠化状况退化严重加剧是由于造林过程中土地整理,造成植被盖度大幅下降,而石漠化地区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恢复相对较慢,但是这种退化只是暂时的,待新造林植被恢复,必将明显改善石漠化状况[8]㊂㊃84㊃2023Vol.55No.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5㊀石漠化动态变化原因分析5.1㊀自然修复因素自然修复是指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靠大自然自身的功能恢复植被㊂自然修复主要是依靠植物(如乔㊁灌和草等植物)自身的恢复功能,按照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结合区域的自然条件,使林草植被自然地生长起来,达到恢复植被,重建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㊂实施自然修复离不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㊂如果只注重自然条件,而没有人为地去促使生态系统修复,或不利用相关法律㊁法规制去制止人们进行有碍生态自然修复的生产㊁开发建设等活动;或者人们在各方面都作了努力,但自然条件不具备,都不可能实现生态自然修复的目标㊂乐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各种植被生长㊂加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岩溶地区的樵采行为大幅减少,大大促进了植被盖度的提高㊂目前乐昌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平均植被综合盖度达48.65%,潜在石漠化土地平均植被综合盖度达76.91%[9]㊂5.2㊀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乐昌市林业部门紧紧围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大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㊁碳汇造林,高质量水源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㊂深入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以发展惠民生,以民生促发展,为林业增效㊁城乡增绿㊁民生增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㊂5.3㊀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环境面貌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㊂以前,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低,农村利用的能源类型主要以柴薪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㊂家庭收入的提高为村民对于新能源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㊂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面貌的契机下,部分岩溶山区已看不见传统的燃烧秸秆㊁柴薪的能源利用方式,而改用清洁㊁环保的常规能源,如电能㊁液化气㊁沼气㊁太阳能等㊂清洁㊁环保能源的普及,使得岩溶地区人民不再上山樵采,从而提升了植被盖度,改善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㊂5.4㊀监测区农村人口的转移岩溶地区由于缺乏成土母岩,地表土壤不多,宜耕作土地极少,地下洞穴和地下河十分发育,生产生活用水极度缺乏,因水㊁土皆缺而形成恶劣的自然环境,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极低㊂岩溶山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一般约为120人/k2,目前乐昌岩溶山区的人口平均密度已经达210人/k2,过大的人口密度已使土地不胜负荷,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㊂各级政府十分关心这类山区的生产和人民生活,曾拨出大量物资和资金进行生活救济和发展生产㊂据不完全统计,仅为解决纯石灰岩山区群众的饮用水问题,人均花费的国家投资已达4~5万元,然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成效并不显著㊂为彻底解决岩溶地区特贫困问题,各级政府下定决心,采取多种办法转移监测区农村人口,主要办法有劳动力转移㊁劳务输出㊁人口迁移等㊂监测区农村人口的转移对缓解岩溶地区生态压力,促进生态环境发展,改善岩溶状况起到了极大的作用㊂6㊀结语乐昌市前后两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乐昌市石漠化总体向非石漠化转变㊂石漠化监测面积76114.47hm2,石漠化土地面积18030.36hm2,比上期减少4103.13hm2,减少比例为22.76%;(年均减少石漠化土地面积820.63hm2;年均减少比例4.55%);潜在石漠化土地50024.54hm2,比上期增加3577.10hm2,增加比例为7.15%;非石漠化土地面积8059.57hm2,比上期增加526.03hm2,增加比例为6.53%㊂石漠化状况程度呈减轻趋势,植被结构在改善,总体上呈现好转态势,石漠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㊂但石漠化土地面积仍相对较大,面积达18030.36hm2,其修复将是一个长期㊁艰难和复杂的过程,此外石漠化周边多为边㊁穷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承载力弱,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石漠化防治应继续加强㊂参考文献[1]郑全胜.乐昌市石漠化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9):219.[2]韦宏宇,林盛锦,兰群山,等.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J].防护林科技,2020(3):28-29,39.[3]苏月秀,胡开波,唐颖.四川岩溶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J].四川林勘设计,2020(1):20-26. [4]吴照柏,但新球,吴协保,等.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32(2): 62-66.[5]但新球,吴协保,昊照柏,等.中国西南八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32(1):59-62.[6]王兮之.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景观格局动态分析[J].中国沙漠,2007(5):758-764.[7]胡隐樵,王俊勤,左洪超.近30年来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景观动态分析[J].高原气象,1993,12(2):125-132. [8]胡业翠,刘彦随,吴佩林,等.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态势㊁成因与治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 (6):6.[9]余可进.鄂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大学,2020.[10]卢峰.广西岩溶土地现状与石漠化治理模式探析[J].广西林业科学,2012,41(2):3.来稿日期:2022-11-09㊃94㊃。

关于石漠化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的探析

关于石漠化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的探析

关于石漠化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的探析发布时间:2021-03-08T10:55:36.9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作者:秦喜[导读] 摘要:石漠化是指在温度过高得气候条件下,岩溶发育强烈的土地退化现象。

张家界市永定区林业局摘要:石漠化是指在温度过高得气候条件下,岩溶发育强烈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是喀斯特地区表现出来的土地严重退化的现象。

受人类活动干扰,土地表面的植物遭受严重的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

目前,石漠化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喀斯特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仍存在过度开垦、滥伐森林等现象,导致石漠化任务艰巨。

因此,人们必须加强对石漠化防治的研究,解决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石漠化成因;综合治理;措施 1石漠化的危害石漠化不利于水土的保存,会出现土地退化以及生物量下降的问题,造成人民生存环境恶化及自然灾害频发等。

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缺水、土地退化和生存环境恶化等方面。

在石漠化土地上,植被稀少,土壤肥力差,农作物产量低,夏秋连旱、水资源匮乏,生存坏境不断恶化,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

如罗塔坪乡的水田坪村,槟榔坪村,宏岗村3个村,青安坪乡的安坪村、胡家坡村、神堂坪村、田家岗村、伍家湾村、猪石头村、福儿界村、七年寨村等石漠化严重村镇,在夏秋干旱季节,部分村民生活用水都由政府统一从县城用车子调运送水。

2存在的问题与困难2.1石漠化人为因素加大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也有很大影响。

有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加剧,人为造成的石漠化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偏远山区。

山地、森林、草原周边居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植被覆盖度呈断层型减少,地表裸露越来越严重,形成了新的石漠化地区。

传统的耕作方式也是导致人工石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过渡垦殖、粗耕细作、陡坡梯田耕作条件下,特别是暴雨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加速了石漠化地区的发展。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是指地表覆盖物逐渐消失,土地变成光秃秃的石头和沙地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环境问题。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当地生态状况,还给周围地区带来了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石漠化的宣传,让公众了解石漠化带来的问题和危害,引导公众爱护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中来。

2、加强水土保持措施。

要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尽可能多的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降低水土流失量,增加土地的肥沃程度。

3、大力推广植树造林。

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树种,通过培育、繁殖等手段,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4、推动旱作农业的发展。

要加强旱作农业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当地农民种植技能,推广新型耕作模式,从而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

5、加大环保投入。

要通过政府、企业等多种渠道,加大对石漠化地区环保工作的投入,资助相关的环保项目,推动环保行动得以顺利进行。

6、加强石漠化监测和评估。

要加强对石漠化地区的监测和评估,获得石漠化变化的实时数据,制定和调整石漠化防治计划,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总之,治理石漠化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需要广泛的参与和付出。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的努力下,相信石漠化现象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乐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初步效益分析

乐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初步效益分析

摘要 : 介绍 乐昌市岩溶地 区石 漠化 面 积 、 分布、 程 度 等 情 况 。 阐述石 漠 化 综合 治理 采 取 的 “ 农、 林、 水” 工程集 成统筹模 式 , 流域 综合 治理模 式 , 管护 、 监 测 结 合模 式 , 循 环 经 济 产 业模 式 , 以及 采取 的 具体措 施 。对 治理 效益进 行 分析 , 认 为通过 2 0 0 8~ 2 0 1 0年 石 漠化 的综合 治理 , 森林植被 结构 改善 ,
mo d e, a l s o p u t f o r wa r d s pe c i ic f me a s u r e s . Be n e f i t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t r e a t me n t f r o m 2 0 08 t o 2 01 0 s h o ws :f o r e s t v e g e t a t i o n s t r u c t u r e i s i mp r o v i n g,t h e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i s e n h a n c i n g,o x y g e n r e l e a — s i n g a n d c a r b o n 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 be n e it f s a r e i n c r e a s i n g, h u ma n l i v i ng e n v i r o n me n t i s i mp r o v i n g,e mp l o y — me n t o p po r t un i t i e s i s i n c r e a s i n g a nd S O o n. S o me b e n e it f s h a v e a l s o b e e n c a l c u l a t e d a n d q ua n t i f i e d i n t h i s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石漠化治理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下面给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1.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治理石漠化的根本措施,可提高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尤其要注重引进适宜的树种,并注重营造树木生长的适宜环境,以保证植树造林能够成活并继续生长。

2. 坚持水土保持。

采取降水保持、护坡固土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的增长。

同时,在项目实施中,要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进行评估,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防止人为破坏和污染。

3. 加强人工改良。

采取加减肥、耕作、播种等措施,增加石漠化地区的土壤肥力和水分,提高植物抗旱能力,有利于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

4. 推广科学技术。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利用氢氧钙水泥固土、采用流速控制网等,对石漠化区域实施科学治理,提高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5. 开展科普宣传。

加强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教育,不断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让人们自觉地参与到石漠化治理中来,共同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事业的发展。

总之,治理石漠化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水土保持、人工改良、科技推广、科普宣传等多种手段,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让我们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乐昌市岩溶区石漠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浅析

乐昌市岩溶区石漠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浅析

乐昌市岩溶区石漠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浅析摘要:阐述了乐昌市石漠化的发育程度、分布特征,从地质环境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石漠化的形成条件,总结了石漠化的变化趋势,指出了其危害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石漠化;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危害;防治措施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ickness of the growing degree of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distribution, from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formation condi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summarizes the change trend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points out its harmfuln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Keywords: rocky desertification; Degree; Distribution;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岩溶区石漠化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表森林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土层变薄,基岩逐步裸露,地表呈现石质荒漠化景观的过程,其结果是耕地土层丧失和基岩的大面积裸露。

1石漠化的分级标准充分考虑石漠化成因、发展过程及结果等诸多要素,采用裸露基岩占总面积的比例、裸露基岩的结构以及植被结构等要素作为石漠化分级的基本依据,参照已有石漠化分级的标准,遥感信息特点,将石漠化分为极重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四级,详见表1。

表1石漠化分级指标2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2.1发育程度乐昌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武江的中上游,隶属韶关市,位于韶关市北部,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昌市岩溶区石漠化特征及防治措施浅析
摘要:阐述了乐昌市石漠化的发育程度、分布特征,从地质环境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石漠化的形成条件,总结了石漠化的变化趋势,指出了其危害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石漠化;发育程度;分布特征;危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ickness of the growing degree of the rocky desertification, distribution, from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formation condi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summarizes the change trend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points out its harmfuln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rocky desertification; Degree; Distribution;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岩溶区石漠化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表森林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土层变薄,基岩逐步裸露,地表呈现石质荒漠化景观的过程,其结果是耕地土层丧失和基岩的大面积裸露。

1石漠化的分级标准
充分考虑石漠化成因、发展过程及结果等诸多要素,采用裸露基岩占总面积的比例、裸露基岩的结构以及植被结构等要素作为石漠化分级的基本依据,参照已有石漠化分级的标准,遥感信息特点,将石漠化分为极重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四级,详见表1。

表1石漠化分级指标
2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
2.1发育程度
乐昌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武江的中上游,隶属韶关市,位于韶关市北部,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东与仁化县为邻,南与韶关市浈江区交界,西南与乳源瑶
族自治县相连,北部、西部与湖南省宜章、汝城两县毗邻,总面积2419km2,其中碳酸盐岩分布面积655.90km2,包括泥盆系(棋梓桥组、东坪组、天子岭组、融县组、长垑组)、石炭系(大赛坝组、石磴子组、梓门桥组、大埔组、壶天群)、二叠系(栖霞组)等碳酸盐岩。

裸露型面积604.74km2,占92.20%,主要分布于沙坪镇—梅花镇—白石镇一带;覆盖型面积51.16km2,占7.80%,主要分布于乐昌盆地一带。

石漠化面积为194.05km2,占总面积的8.02%。

工作区如沙坪镇、梅花镇一带以中度石漠化为主,面积为190.95km2;局部存在轻度石漠化,面积为3.10km2。

2.11中度石漠化
中度石漠化土地石质荒漠景观较明显,基岩裸露率在50-70%既之间,石芽分割土壤;土壤受侵蚀明显,但土层基本连续,呈片状分布于石芽、石缝间,厚度一般20-40cm;植被和土被覆盖率在30-50%之间(照片1、照片2),植被较发育,为多年生草本和藤状灌木混合群落。

亦可见乔木。

土地利用类型为石垄地、坡耕地、草坡地,这类土地多发生在纯碳酸盐岩峰丛洼地或峰林地貌且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属于较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

2.12轻度石漠化
轻度石漠化土地石质荒漠景观不显著,基岩裸露率在30-50%之间,有石芽零星散布土壤中,溶蚀沟、缝、坑不发育。

土壤侵蚀较明显,分布比较零散破碎,土层基本连续,厚度一般30-50cm;植被和土被覆盖率在50-70%之间(照片3),植被生长较好,为多年生草本和藤状灌木混合群落,有少量乔木;土地利用类型为灌木林地和坡耕地,多见于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山地丘陵上。

2.2分布特征
区内岩溶石漠化属峰林平原型石漠化类型,主要分布于乐昌的西北部,集中在沙坪、秀水、梅花、云岩、庆云、白石、黄圃、坪石等8个乡镇(图1)。

照片1沙坪镇塘窝里中度石漠化景观照片2沙坪镇尖山下中度石漠化景观照片3梅花镇中心场村轻度石漠化景观
图1石漠化分布图
(1)中度石漠化多发生在峰丛洼(谷)地及岩溶丘陵洼(谷)地,且为人类活动相对强烈的地区。

主要分布于乐昌市梅花镇、秀水镇、云岩镇、沙坪镇一带,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90.95km2,占石漠化总面积98.40%。

(2)轻度石漠化见于岩溶山地丘陵、峰林或残丘上,地表风化土层分布较广,多沿岩层层面或构造断裂带延伸方向呈条带状分布。

主要见于沙坪镇大竹山至马鞍山一带,面积3.10km2,占石漠化总面积1.60%。

3石漠化的变化趋势
与2002年石漠化程度进行对比,总体趋势有所转好,石漠化总面积呈减少趋势,为2002年的68.66%,重度石漠化已基本消失,轻度石漠化亦减少,但中度石漠化面积却是2002年的2.5倍,见表2。

表2石漠化程度对比统计表
注:2002年石漠化成果来源于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变化率为负值则表示趋于减少,正值表示增加。

4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可利用耕地减少。

4.2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石漠化的产生,使其分布区丧失或降低了表层岩溶带对迳流的调蓄能力,地下、地表迳流变幅增大,表层岩溶带泉水枯竭。

由于表层带上部松散土层和植被的消失,对迳流的调节功能减弱,使得可调蓄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年迳流动态变幅加大,部分泉和地下河动态变幅加剧,枯季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干枯,导致更加缺水。

4.3旱涝灾害频繁。

一方面,石漠化地区缺乏森林植被来调节缓冲地表迳流,致使这类地区一遇中到大雨,地表迳流便快速汇聚于低洼处,造成暂时局域性洪涝;另一方面,由于石漠化地区的岩溶漏斗、裂隙及地下河网发育,失去了表层
带的调蓄功能,地表迳流较快地渗漏入地下河系而流走,造成石漠化分布区旱季大面积的地表干旱。

4.4土壤肥力下降。

由于覆盖土层薄,土壤颗粒及其所吸附的营养元素和农药易转移到水体中,既污染了水质又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降低,使贫困面扩大,脱贫难度增加。

4.5毁坏生态自然景观,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由于石漠化的发展,造成生态系统内种群数量下降,植被结构简化。

5石漠化的防治措施
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理,科学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的方针。

5.1鉴于目前对石漠化的调查研究程度还很低,特别是对其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和区间差异性、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石漠化的演化规律等的认识还很肤浅。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石漠化的调查研究、监测与评价,为石漠化防治规划和实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5.2石漠化的防治,应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开展。

5.3干旱缺水是形成石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石漠化治理必须优先搞好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这不仅仅只是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需要,也是整治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工作。

同时要实行全面节约用水,既要建立节水型工业,更要建立节水型农业,最终建立具有全民意识的节水型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