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伴热需求量计算表 (1)

合集下载

冬季给水管道25w电伴热保温的用电量

冬季给水管道25w电伴热保温的用电量

冬季给水管道25w电伴热保温的用电量
在寒冷的冬季,为了确保给水管道的正常运行,常常需要采取电伴热保温措施。

一般用于水管保温的产品除了漠河等极冷地区外,一般会选择使用25w低温自控温电伴热带。

电伴热保温是一种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对给水管道进行保温的措施。

其原理是将电能通过伴热电缆或电热线传递到管道表面,使管道周围的温度升高,从而起到防冻保温的作用。

与传统的蒸汽伴热相比,电伴热具有节能、环保、易控制等优点。

在电伴热保温中,用电量的大小取决于伴热电缆或电热线的功率。

对于25w的电伴热,其功率为25w。

在标准工作状态下,每米伴热电缆或电热线的功率一般为10w左右。

因此,对于每米25w的电伴热,其用电量为0.025度/米。

在实际应用中,电伴热保温的用电量还与管道长度、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管道越长,环境温度越低,用电量就会相应增加。

同时,为了确保电伴热保温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和长度的伴热电缆或电热线。

电伴热功率计算

电伴热功率计算

电伴热功率计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伴热系统是一种常用于管道、容器、储槽等设备的加热方式,它利用电伴热导线产生的热量来保持设备内部的温度恒定。

对于电伴热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关键的一点是需要准确计算电伴热的功率,以确保设备能够达到所需的加热效果。

电伴热功率的计算是根据设备的特性、使用环境和热阻的情况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电伴热功率计算的公式如下:P = (T – T0) / RP表示电伴热功率,单位为瓦特(W);T表示设备所需维持的恒定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0表示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R表示电伴热线路的总热阻,单位为摄氏度-瓦特/米(℃-W/m)。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设备的工作温度:根据设备的使用要求和工艺流程,确定设备所需维持的恒定温度。

2. 环境温度:考虑设备周围环境的温度,即环境温度T0。

3. 电伴热线路的热阻:电伴热线路的热阻是指电伴热导线和绝缘层的导热能力,通常通过实验或计算获得。

4. 设备的热容量:设备的热容量是指设备在一定时间内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通常通过设备的物理参数和相关数据获得。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确定设备所需的电伴热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电伴热功率的计算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设备使用环境的变化、工艺流程的改变或设备的老化,电伴热功率可能需要重新计算和调整。

除了电伴热功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安全性:电伴热系统需要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避免出现短路、过载等安全隐患。

2. 节能性:尽量选用高效的电伴热导线和控制系统,减少能源的浪费。

3. 可靠性:选择质量可靠的电伴热材料和设备,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工作。

4. 维护性:定期检查电伴热系统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电伴热功率的计算是电伴热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决定了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的加热效果。

通过合理计算电伴热功率,并且结合安全、节能、可靠和维护等方面的考虑,可以确保电伴热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

电伴热计算公式

电伴热计算公式

管道热损失计算公式:Q(w)=2 π * λ *L*(tr-tu)/ln(D/d)式中:D(m)= 管道加保温层的外径( 单位m)d(m) = 管道外径( 单位m)π =3.14λ = 绝热层导热系数(w/m. ℃)L(m)= 管道长度( 单位m)tr( ℃)= 管道内部流体要保持温度( 单位℃)tu( ℃)= 外界环境最低温度( 单位℃)计算管道所需要的热负荷QtQt=Q(w)*n式中:n 保温材料的保温系数(见下表):fsd 保温系数导热常数(W/m ℃)玻璃纤维1.00.036矿渣棉1.060.038矿渣毯1.200.043发泡塑料1.170.042聚氨酯0.670.024每个阀门需要的发热电缆长度等于每米管道所需要的电缆长度与散热系数的乘积。

各种阀门的散热系数如右表:每个阀门需要的发热电缆长度等于每米管道所需要的电缆长度与散热系数的乘积。

闸门1.3蝶阀,节流阀0.7球阀0.8球心阀1.2各种阀门的散热系数如右表:Q=(To-Ta)/[0.5*D1*ln(D1/Do)/λ+1/αS]式中:Q—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表示的热损失量,(W/ ㎡)To—罐体外表面温度(℃无衬里时,取介质的正常运行温度;有内衬时,按有外保温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传热计算确定;Ta—环境温度,(℃)运行期间平均气温;D1—绝热层外径(m)Do—罐体外经(m)λ—绝热层导热系数,(W/m* ℃)αS—绝热层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放热系数,(W/㎡*℃)αS=1.163*(10+6W )W为当地年平均风速,无风速时αS取11.63箱体热损失量计算公式:Q=(To-Ta)/(δ/λ+1/αS)(W/㎡)式中δ—绝热层厚度(m)其余同上。

电伴热带热效力计算

电伴热带热效力计算

电伴热带热效力一、电伴热原理简介自控温电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条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层构成。

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电阻正温度系数特性,且相互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

电热带接通电源后,电流由一根线芯经过导电材料到另一线芯而形成回路。

电能使导电材料升温,其电阻随即增加,当芯带温度升至某值之后,电阻大到几乎阻断电流的程度,其温度不再升高,与此同时电热带向温度较低的被加热体系传热。

电热带的功率主要受控于传热过程,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二、性能参数:1.温度范围:最高维持温度65℃,最高承受温度105℃2.施工温度:最低-60℃3.热稳定性:由10℃至99℃间来回循环300次后,热线发热量维持在90%以上。

4.工作电压:220V三、名词解释:1.PTC效应及PTC材料:PTC效应即电阻正温度系数效应(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特指材料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在某一温区急剧增大的特性。

具有PTC效应的材料称为PTC材料。

2.标称功率:额定电压下,在一定保温层内以电缆伴热的管道温度为10℃时,每米温控伴热电缆输出的稳态电功率。

3.温控指数:温度每升高1℃时,电缆输出功率的下降值或温度每下降1℃时,电缆输出功率的增加值。

4.温控伴热电缆(自控温电热带)维持温度:它分为三种温度区范围:低温、中温、高温系列最高维持温度分别为70±5℃,105±5℃,135±5℃。

5.最高维持温度:用一定型号的电缆伴热某一体系时,能使体系维持到的最高温度。

它是一个相对参数,与体系的热损失大小有关,与伴热电缆的最高表面温度有关。

若设计得当,可使体系维持在从最高维持温度到环境温度之间的任度。

若单位时间内温控伴热电缆向体系传递的热量等于体系向环境传递的热量,体系的温度便得以维持不变。

四、管线伴热工艺参数:1.介质:2.维持温度℃3.环境最低温度℃4.最高操作温度:a.连续操作温度 b.扫线操作温度5.管材6.管径mm7.管道长度m8.保温材料9.保温层厚度mm10.环境:a.室内或室外b.地面或埋地c.防爆或非防爆d.防腐或非防腐11.电压五、散热量计算已知;管径分别是2″、3″、4″、6″,管材为碳钢,介质为水,维持温度5℃,环境最低温度-20℃,保温材料岩棉,保温层厚度50mm,分别计算每米管道热损失。

电伴热计算书

电伴热计算书
第二步:从表 1 查出管道散热量(QB),如果管道在室内,将 QB 乘上 0.9。 取 QB=15.10
第三步:将第二步算出的 QB 乘上表 1 左下角的保温系数,求得 QT=QB×f 以瓦特/米表 示。伴热的目的就是补偿 QT。
QT=QB×f=15.10×1.06=16w/m
表 1.管道散热量(QB)
TC,管道最高持续性的操作温度(℃)。取 45℃ Ti,管道最高偶然性的操作温度(℃)。取 45℃ QT,管道在 TM 温度时每米的散热量。 第一步:先根据管道最高持续性及偶然性的操作温度来选择热线系列(如下表)
根据管道最高持续性操作温度 TC=45℃及偶然性的操作温度 Ti=45℃。发现 BTV 产品 可用
自控热线 系列
BTV QTV XTV
热线最高耐温范围 持续性的
65℃ 110℃ 121℃
偶然性的 85℃
215℃
第二步:选择电压 热线电压级别: 1.中国电压是 220V,所以选择 220V 级别的热线。 第三步:从下表中来选择热线的功率类别,表的横轴是管道维持温度,纵轴是热线安装 在管道上时每料放出的热量,选择时要确认放热量要等于或大于管道散热量 QT。由于 自控热线的热量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每类热线都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33.70 51.50 69.90 108.20 18.30 28.10 34.50 53.50
保温材料:
保温系数:
导热常数(w/m℃)
玻璃纤维(Class Fibre)
1.0
0.036
矿渣棉(Mineral or rock wool)
1.06
0.038
矿渣毯(Mineral Fiber Blanket)
保温层厚 度
(mm) 20

电伴热施工报价表

电伴热施工报价表

电伴热施工报价表摘要:1.电伴热施工报价表的概念与作用2.电伴热施工报价表的内容与格式3.电伴热施工报价表的编制方法与注意事项4.电伴热施工报价表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5.总结正文:电伴热施工报价表是在电伴热施工项目中,对施工内容、工程量、材料及人工费用等进行明细报价的一种表格。

它对于施工方、甲方及监理方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各方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预算。

一、电伴热施工报价表的概念与作用电伴热施工报价表反映了电伴热施工项目的整体报价,包括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如人工、材料、设备等。

通过对报价表的审查,可以了解施工项目的投资预算、工程量、施工难度等信息,为甲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施工方进行成本控制。

二、电伴热施工报价表的内容与格式电伴热施工报价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量、单位、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单价、数量、合价、人工费用等。

报价表的格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但应保证内容清晰、易于理解。

三、电伴热施工报价表的编制方法与注意事项1.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详细统计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及人工数量。

2.参照相关价格信息,确定各种资源的单价。

3.根据工程量及资源单价,计算出各个分项工程的合价。

4.汇总各个分项工程的合价,得出总报价。

注意事项:1.确保报价表中的工程量、规格型号等数据的准确性。

2.注意核实材料、设备及人工价格的合理性。

3.报价表应保持一致性,单位、格式等应统一。

四、电伴热施工报价表在工程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在某电伴热施工项目中,施工方根据工程量清单及图纸,编制了一份电伴热施工报价表。

报价表中详细列出了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及人工费用,经过甲乙双方的审核,最终确定了该报价表。

施工过程中,甲方及监理方依据报价表进行工程进度及成本监控,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五、总结电伴热施工报价表是电伴热施工项目中不可或缺的文件,对于施工方、甲方及监理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电伴热带选型与管道施工如何计算数量

电伴热带选型与管道施工如何计算数量

电伴热带选型与管道施工如何计算数量阅读:1772 发布时间:2018/12/23电伴热带选型与管道施工如何计算数量电伴热带产品的选型设计正确与否涉及到整个电伴热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及能否满足其设备工艺要求。

还涉及到伴热产品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运行质量及产品使用寿命,因此,在设计选型中,既要考虑到电伴热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又要考虑系统投运的经济成本,总的来说,即以可靠适用、经济、简单为总的设计原则。

一、选型注意事项:综前所述,电伴热是利用电能致热产生热量来补偿被伴热管线及设备在工艺流程中所耗散的热损失,以满足介质温度符合工艺流程中的要求,因此,对管线及设备的热耗散计算是对其进行等量热补偿的前提,必须要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进行正确的计算,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被伴热体的外形尺寸。

(如管线的直径、长度、罐体的形状尺寸等)(2)管线、罐体等设备的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

(如阀门、法兰、托架、液体计等)(3)当地的zui低环境温度及zui高环境温度。

(4)被伴热体需要维持的zui佳工作温度及zui高或zui低许可温度。

(5)设备及管线的偶然性zui高操作温度。

(如扫线温度)(6)保温材料品种及厚度。

(7)安装环境属哪一类防爆区域,是腐蚀环境、室内、室外、架空、埋地或其环境。

(8)现场供电条件及环境。

(二相、三相、供电容量、供电位置)上述各项数据收集完毕即可采用归一化表及热损失公式进行具体计算及选型。

二、计算方法:(1)根据管径和保温层厚度从归一化损耗因子表查出管道形态归一化因子。

(2)查出保温层的传热系数K值(W/m°C).(3)保险系数(偏差系数)取1.37用以补偿10%电压波动(下降)和10%电阻上升等因素。

(4)算出维持温度和zui低环境温度的温差。

(5)以上四项相乘可得到管道的每米热量损耗,再以周围的环境修正系数相乘即可得每米的实际损耗功率。

三、公式介绍热损失计算,除可采用查表法计算外,也可采用损失公式直接计算。

电伴热带热计算表

电伴热带热计算表
电伴热热计算表
序号 管径(DN)
1
100
2
3
4
5
6
7
8
91011ຫໍສະໝຸດ 121314
15
合计
长度(M) 100
100
热损失Qt Heat Loss
W/M 0.0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输出功率Q Htg Cable output
W/M 0.0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伴热比 Trace Ratio
一、 输入参数
1 最低环境温度℃ (T2)
2 位置温度℃
(T1)
3 保温层厚度(mm)(δ)
4 最大风速(m/s) (ω)
5 保温材料
二、 计算参数
说明
1 D1
管径
2 D2
保温层外径=D1+2δ

绝缘层外表面向周围环境放热系数=1.163(10+6√ω)

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查表取得)
5 Qt
管道热损失(W/M) Qt=2Лλ(T1-T2)/(Ln D2/D1 + 2*λ/D2*α)
6Q
伴热带输出功率 Q=1.3*Qt
数值 -25
5 50
数值
11.63
伴热带类型 Heating Cable Typ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伴热需求量计算表
管道外径(不含保温层) 保温材料平均导热系数 保温层厚度 管内流体需唯持温度 环境温度(通常取冬季最低温度) D1 K h T1 T2 mm J/(m.s.K) mm C C 800.0 0.058 60 14 -12
管道长度 保温材料平均导热系数 内径 外径(含保温层) 内侧温度 外侧温度 热量损失 单位长度(1m)所需电伴热功率
=
T1 57 0.4 0.0577 0.1443296
T2 10 0.4 =>查表得 0.0577 0.0577 J/(m.s.K)
伴热带发热特性---功率与使用温度关系 温度 发热功率
使用时发热功率 需用电热带根数
D1

伴热带发热特性---功率与使用温度关系 C 0 121 W/m 21 10 Linear Line -0.090909 21 使用时发热功率 需用电热带根数 W/m 19.73 3.4
L Kavg R1 R2 T1 T2
m J/(m.s.K) m m C C w w/m
1 0.0577 0.4000 0.4600 14 -12 67.45 67.45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 Degree F (BTU/in)/(hr.Ft^2.F) J/(m.s.K) 1 (BTU/in)/(hr.Ft^2.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