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破阵子

合集下载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三 宋词二首 破阵子课件(共22张PPT)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三 宋词二首 破阵子课件(共22张PPT)

师生合作 破阵子
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 絮飘飞。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了甜美地笑着的东邻女伴。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 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总结: 活出自我!
配餐作业:
1你喜欢哪首诗,能把 它画成一幅图画吗? 2 谈谈你喜欢宋词当中 的哪种风格?把自己的 见解写出来。
17. 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1. 人可以没有骨气,但不可以做懦夫。 1. 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19. 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13. 青春炙热的浆汁停止了喷发,代之而立的是肃穆的山岗! 14.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 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浅 谈 宋 词之 风格流派
任务导学:
1 了解宋词的两种不同风格; 2 掌握两种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能分析具体宋词属于哪种流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 7),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以他“壮岁旌旗拥万夫”这样的豪语, 抒写英雄之词,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雄浑豪 放、脍炙人口 的词章。尤以《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安赏心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为最著名。辛 弃疾是两宋词人中词作最多的作家,共有 六百多首。

长春版初中语文八年级3 宋词二首破阵子(1)

长春版初中语文八年级3 宋词二首破阵子(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背诵该词,理解词意。

2、了解辛弃疾的情感与志向,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重点难点通过对词义的分析与背景的结合,理解词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并解题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过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了解了辛弃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愁”的不同体会,今天将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解题:本词的词牌名是“破阵子”,词题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题的?重点:“赋”的含义;“陈同甫”与辛弃疾的关系,思考他们俩为何如此相投结为挚友(有共同的政治主张与爱国情怀);你如何理解这里的“壮词”?(预设学生会作字面理解的回答,教师引领学生学完本词后再揭示含义)活动2【活动】正音,准确诵读1、学生个别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同桌互听形式散读,全班齐读本词。

活动3【活动】理解词义,读出情感1、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哪些画面?2、引导学生体会每幅画面中蕴藏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画面一“看剑”:词人辛弃疾为何喝酒?喝醉酒在做什么?睡着后又梦见什么?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系战场,渴望报国)你能试着读出他内心的情感来吗?朗读指导:既要读出词人的悲愤,又要读出壮士的豪迈之情——即悲壮之情。

这位豪迈爱国的将军,他魂牵梦绕的军营里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跟着他的思绪走进军营看一看——画面二“豪气满营”:你能结合想象描述一下军营里面的情况吗?(将士们分食烤肉,奏响军歌…)你能猜想将士们此刻的心情吗?(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沙场秋点兵”该读出怎样的气势来?(雄壮之势)朗读指导:读出热烈,雄壮之情将军阅军结束后,早已摩拳擦掌的士兵了终于冲向了战场——画面三“杀敌”:你认为这两句词该怎样读?(同学个别朗读)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对马和弓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将士们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朗读指导:读出紧张,激昂之情战场上大获全胜,词人终于实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画面四“建功”:能通过这幅画面想象作者此时的神情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志向?(收复中原,赢得美名)朗读指导:读出词人快慰,奋进之情活动4【活动】深刻体会,读出韵味1、思考: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作者为什么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理清梦境与现实,结合背景资料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ppt引入辛弃疾资料)指导学生齐读“可怜白发生”一句,读出壮志难酬的悲壮。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破阵子》原文以及译文赏析篇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八百里:牛之名。

五十弦:瑟。

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

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

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

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

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

《词三首》之破阵子(长春版)精品PPT教学课件

《词三首》之破阵子(长春版)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2/6
4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 抒情言志。(1)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 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 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 异同?
(3)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2020/12/6
5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 具有英雄气概。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 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 爱国诗句。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 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 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 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 卢马,猛力拉满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 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 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 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2020/12/6
6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破阵子
2020/12/6
1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马作的卢飞快,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了却君王天下事,
五沙十场弦秋翻点塞兵外。声,赢得生前身后名,
hu12/6
霹雳
2
2020/12/6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所占。二十 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 湖南、福建、浙东安辅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 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 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 《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 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 的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 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 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 上峣、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 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 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 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 3

破阵子

破阵子

鸡鸣山中心学校 信息组录制
2018年6月21日






铁夜尚僵 十
马阑思卧 一
冰卧为孤作月
河听国村者四
入风戍不:日
梦吹轮自陆风
来雨台哀游雨




()

大 作
壮志难酬
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陆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 象。
B· “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 立功的决心。
C·“马作的卢飞快”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 可挡的锐气。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பைடு நூலகம்
课下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辛弃疾的挚 友陈亮,看到这首词后, 你会对辛弃疾说些什么? 以此为主题写一篇300这 左右的文章。
长春版八年级下第三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之》
长春市九台区鸡鸣山中心学校
郜云秋
为 陈 同 甫破 赋阵 壮子 词 以 寄 之




















鸿







(1)题目“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之”
“破阵子”——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 《破阵乐》,后用作词牌。在唐代为舞曲, 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 有军队“破阵”之意,突出了一份豪壮。

《破阵子》辛弃疾古诗全文

《破阵子》辛弃疾古诗全文

《破阵子》辛弃疾古诗全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牌名:破阵子|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一、古诗简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二、翻译/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三、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回到,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俗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指烤熟的肉,这里指烤肉吃。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八年级语文破阵子1

八年级语文破阵子1
破阵子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2、了解作者辛弃疾,感受 词人一心报国、壮志难酬的 情怀。 3、赏析并背诵这首词。
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 济南人。出生时,金人已占领其家乡12年,1161 年,他组织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曾 被派与南宋联系。完成使命北返时,听说耿京为 叛徒张安国杀害,就率领50名骑兵闯入有5万人 的济州军营中,活捉知州张安国,并策动万人反 正,跟他渡江南下。南渡后的辛弃疾,曾多次上 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大计,但朝廷均未采用。 以后也只委他一些闲散官职。辛弃疾报国之志难 酬,最后在江西抑郁而死,终年68岁。
陀螺世界 陀螺世界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球点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军营生活
的?从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
“翻”有什么含义?
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队三个方面 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 怀和和乐观的精神,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 面,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同时表露出作者 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昂扬斗志。 “翻”弹奏的意思。同“五十弦”(泛指军乐) 相照应。可以理解为“沸反盈天”,准确形象 地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更 有气势。
小结: 上阕着重描绘了幻想中的军营生活,表 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Hale Waihona Puke 3、“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 写了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谴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 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 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 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 场而冲锋陷阵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精选】八年级语文下册 3《宋词二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长春版

【精选】八年级语文下册 3《宋词二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长春版

拓展延伸
宋词的发展 词到南宋发展到了高峰。中原沦陷和南宋偏安的历史巨变, 激起了南渡词人的爱国觉悟,整个词坛的面貌为之一新。此时, 在士大夫阶层里涌现出一批坚决抗敌的词人,如岳飞,张孝祥等 人,他们的作品表现爱国情感,气势壮大,对于豪放刚健的新风 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辛弃疾、陆游两个伟大的作家,进一步发展了南宋词,尤其 辛弃疾在词作方面,成就更为突出。他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突 出发扬了豪放的风格,扩大了词体的内涵,使其丰富多彩,把词 推向更高的阶段。
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走出幻想,仍然是壮志难酬, 仍然是半壁江山,仍然是一事无成,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 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何等悲愤!何等苍凉!不 由使人产生对投降派的痛恨,对作者深深的同情。
主旨归纳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 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 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 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拓展延伸
宋词的发展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 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 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 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 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 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8/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6
谢谢欣赏!
2019/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