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选自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的第八节,在学生认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课本把该节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避免死记公式。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十分重要,除了牛顿管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小实验,使学生明白,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的缘故,对“如果物体只受到重力,不同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有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想】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整节课的--围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科学的抽象、推测(真空中,如何?)→实验验证(牛顿管演示)→得出结论(自由落体定义)→问题提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开始的小实验很重要,是科学探究的入口处,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演示的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小钢球、牛顿管、纸片、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重物、纸带、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规律可由三个公式体现出来(投影)。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师:同学们对“自由落体运动”其实并不陌生。

(演示实验:将小钢球由高处静止释放,指出小钢球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那么除了小钢球的下落外,还有哪些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让一张纸片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生:钢球落得快。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教学重点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教学方法1、以物理情景导入目标――合作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金属片,纸片,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和所受重力无关。

让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共同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让学生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理论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苹果落地”视频)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活动:演示纸片与金属片的.下落过程,提出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活动:为了研究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是否有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金属片、纸片,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点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出结论:质量并不是决定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优秀3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巨大。

本节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对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教材通过演示牛顿管实验进行证实,进而最后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模型。

这样的编写层次分明,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只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学生不难建立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模型。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材中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 掌握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2.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路和方法,学习其科学探索精神。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v t= v 0+ats= v 0 t+ at2vt 2- v 02 =2as新课导入:实验一:一手拿小纸片,另一手拿粉笔,双手举高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松手,看看纸片与粉笔,谁先落地?实验二:把实验一中的纸片捏成团,结果又如何呢?实验三:毛钱管中的纸片和粉笔的下落情况。

那么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得到一条结论: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我们实验一中的纸片比粉笔晚着地。

在没有空气的阻力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条件: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

3.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020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形成条件和运动性质。

(3)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2)让学生认真体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观察--推理—假设、猜想—实验验证”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教学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 ;实验教具:薄纸片和石头、牛顿管、打点计时器、直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

速度公式: EMBED Equation.DSMT4位移公式: EMBED Equation.DSMT4速度位移公式: EMBED Equation.DSMT4推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s1= s2=…= aT2二、导入新课举例:用手握住的石头处于静止状态。

(老师提问)松手后石头的运动情况如何?(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并猜想。

V0=0,石头竖直下落。

(老师演示)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

(学生活动)石头下落时做V0=0的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

过渡引言: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认识这一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三、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一:粉笔头与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

现象:粉笔头比纸片下落得快。

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

教师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对落体运动的观察、研究,得出“物体下落快慢由物体重力决定”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篇1整体设计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浸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

在整个必修一教学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那么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展研究的——这是向高中学生首次介绍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课题和分析^p 论证课题;二是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的本卷须知。

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前者是教学的组织,即课程进展的形式;后者是课题内容本身,这两者的结合便是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2、进展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才能;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进步学生的解题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到达最正确的学习心理状态。

2、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究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

课前准备木架、小球、细线、牛顿管、硬币、羽毛、纸片〔多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两手分别拿一小球和纸片,从一样的高度释放两物体。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篇一: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公开课)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计划沈琼璋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3)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教育,使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理想条件下物体下落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点是初始速度为零,受重力影响(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

2、难点是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三、教具1、硬币、与硬币等大的纸片、正方形等大的纸片和薄纸板、抽气机、牛顿管2.多媒体教学软件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并提问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那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应遵循哪些规律呢?1.法律vt=v0+ats=v0t+1/2at22、推论:(1) vt2-v02=2as(2)v0=0s1:s2:s3=1:4:9??sⅰ:sⅱ:sⅲ??=1:3:5??(3) sn-sn-1=δS=at2——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方法之一(二)、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一项非常常见的运动(板书)1、物体的下落运动例如:粉笔头掉下来,苹果掉到树上,等等问:从运动轨迹看,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它们都落在一条直线上。

(板书)(1)沿直线下落的运动问:当不同的物体坠落时,重的物体坠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坠落得快?生甲:重的下落快。

盛乙:光落得很快。

(教师通过实验设疑)[演示1]:现在我拿一枚硬币和一张硬币大小的纸,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

2.4自由落体运动说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4自由落体运动说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自由落体运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3)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如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此外,对于物理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学生需要具备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3. 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害怕面对复杂的物理规律。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克服恐惧。
3.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特点,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学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
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这一环节采用游戏导入,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

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

不信?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

找几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

可通过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尺子测时间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制成的。

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

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进行探究。

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究,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尝试自己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

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通过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