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自由落体教学设计(优秀10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选自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的第八节,在学生认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课本把该节放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结构,避免死记公式。
本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十分重要,除了牛顿管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做一些小实验,使学生明白,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的缘故,对“如果物体只受到重力,不同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有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想】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整节课的--围绕“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科学的抽象、推测(真空中,如何?)→实验验证(牛顿管演示)→得出结论(自由落体定义)→问题提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如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开始的小实验很重要,是科学探究的入口处,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演示的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小钢球、牛顿管、纸片、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重物、纸带、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规律可由三个公式体现出来(投影)。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师:同学们对“自由落体运动”其实并不陌生。
(演示实验:将小钢球由高处静止释放,指出小钢球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那么除了小钢球的下落外,还有哪些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让一张纸片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生:钢球落得快。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多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理解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3.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实例4.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基本公式及应用。
2.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公式。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并通过数学论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合理性。
4.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方法。
6.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和课后实践,评估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课后作业和练习,分析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航空航天等。
2. 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贡献。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如自由落体装置、计时器等。
3. 网络资源:如相关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等。
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背景。
2. 掌握重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向下运动。
3. 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使物体加速下落。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物体下落的观察和理解,引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讲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通过公式和示例,让学生理解重力加速度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练习题目:1. 解释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 描述重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学会计算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和距离。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 = 1/2 g t^2。
2. 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s = 1/2 g t^2 和s = 1/2 g (t + Δt)^2 1/2 g t^2,计算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
教学活动:1.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示例和公式,让学生理解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2. 练习计算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和距离: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
练习题目:1. 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根据给定的下落距离,计算物体下落的时间。
第三章:自由落体运动的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跳伞运动等。
2.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示例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篇1整体设计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浸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
在整个必修一教学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那么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展研究的——这是向高中学生首次介绍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课题和分析^p 论证课题;二是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的本卷须知。
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前者是教学的组织,即课程进展的形式;后者是课题内容本身,这两者的结合便是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2、进展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才能;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进步学生的解题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到达最正确的学习心理状态。
2、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究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
课前准备木架、小球、细线、牛顿管、硬币、羽毛、纸片〔多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两手分别拿一小球和纸片,从一样的高度释放两物体。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篇一:自由落体运动(公开课)沈琼璋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中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2、难点是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三、教具1、硬币、与硬币等大的纸片、正方形等大的纸片和薄纸板、抽气机、牛顿管2、多媒体教学软件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那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应遵循哪些规律呢?1、规律Vt=V0+atS=V0t+1/2at22、推论:(1)Vt2-V02=2aS(2)V0=0S1:S2:S3??=1:4:9??SⅠ:SⅡ:SⅢ??=1:3:5??(3)Sn-Sn-1=ΔS=a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断判方法之一(二)、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板书)1、物体的下落运动举例:粉笔头下落、树上苹果下落等等问:从运动轨迹看,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呢?生:都是沿直线下落。
(板书)(1)沿直线下落的运动问:不同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是重的物体下落快呢,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生甲:重的下落快。
生乙:轻的下落快。
(教师通过实验设疑)[演示1]:现在我取一枚硬币和一张与硬币等大的纸片,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硬币先于纸片落地。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案教案: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并能够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并能够应用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与特点;2.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回顾重力、速度、位移等概念。
2. 导入问题: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它有哪些特点?第二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20分钟)1. 实验引导: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台上准备一块软木板,测量板的宽度、长度和厚度。
在板的底部固定一个小引流器,利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引流器中,使水尽量均匀地流入引流器中。
3. 实验记录:观察和记录水的高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4. 结论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第三步: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方程(30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2. 推导过程:利用物体自由下落的平均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3. 方程讲解: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及各个变量的意义。
位移:s = 1/2 * g * t^2速度:v = g * t4. 实例演练:利用基本方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四步:课堂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提问和讨论: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2. 小组合作: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3. 互相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1. 总结概念:复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 总结方程:复习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及应用。
3. 总结思路:提醒学生运用基本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多篇)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节: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激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的过程。
2.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常数g(重力加速度)。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物体下落的观察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
第二章章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s = 1/2 g t^22.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 = g t3. 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公式:t = sqrt(2s/g)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拟合,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和时间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数学方法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
第三章章节: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 自由落体运动在物体坠落事故分析中的应用。
3. 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如跳伞运动员的降落高度计算。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及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及应用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规律、公式及应用。
2. 难点: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推导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规律和公式。
2. 运用示例法,展示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4. 利用实验法,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4. 应用:举例说明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规律和公式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分析能力,评估其对自由落体运动原理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实验器材:准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器材,如计时器、高度计等,以便进行实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4、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4.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教学难点
1、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
2、灵活、简便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看谁的反应快
常见的落体运动:苹果落地,雨滴下落,树叶落下等!
提问:这些物体的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轻重不同的物体谁下落的快?
2、猜想:
1.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3.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演示实验:
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由物体的轻重决定
提问:为什么有的下落的快,有的下落的慢呢?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在空气中物体下落得快慢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空气阻力越小,物体下落的快慢就越接近。
提问:那么无空气的条件下,会怎样呢?
演示:结论验证(牛顿管实验)
知识拓展: 1971年,阿波罗飞船登上无大气的月球后,宇航员特地做了使羽毛和重锤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的实验,无数观众从荧屏上看到,它们并排下落,同时落到月球表面。
结论:没有空气的条件下,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一、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条件:a、物体只受重力作用b、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
2、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如:钢球的下落,石头的下落等(理想模型)
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1、提出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
观察粉笔头的自由落体运动,讨论运动的初速度及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及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初速度为0 速度越来越大直线运动
2、猜想与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提问:怎样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呢?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X 、t 、V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引导)
方案一: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原理:ΔX = aT2 = 常数
方案二:利用V = at 找到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注:教师介绍)
方案三:利用找到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注:教师介绍)
4、利用方案一进行实验:
5、数据处理:各小组计算结果公布,并根据EXCEL处理的图像。
(各结果有可能有误
差)请同学们讨论在实验误差允许下,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加速度是否同的?介绍方案二、三中数据处理结果
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提问: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一样吗? 请学生观察各组所用重物是否相同?
结论:相同
理论证明:不同物体下落的 x 和 t 都相同,则它们在这一地点的加速度都相同
6、这个加速度是做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
用g 来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数值g/(m/s2)
标准值:g=9.806 65
地点纬度重力加速度
赤道0°9.780
广州23°06' 9.788
武汉30°33' 9.794
上海31°12' 9.794
东京35°43' 9.798
北京39°56' 9.801
纽约40°40' 9.803
莫斯科55°45' 9.816
北极90°9.832
说明:
1、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时可取g=10m/s2。
2、同一地点,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提问:观察表格数据,说明重力加速度g和纬度之间的关系?
随着纬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g逐渐增大。
三.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总结:
四、应用:
1、频闪照相机:利用课后习题(第45页)第4题数据分析闪光照片上的数据利用计算机的EXCEL的图表功能在投影上演示自由落体的s-t2图像,以扩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懂得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2、如何测反应时间。
五、课堂总结:
物体从空自由下;轻重没有快慢差;你我一个加速度;共同享受9.8 。
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测反应时间游戏”引入,创设问题情景,建立问题期待,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或模型,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学生经历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充满兴趣和动力去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能体会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