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药物耐药机制及对策研究进展如何

肿瘤药物耐药机制及对策研究进展如何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肿瘤药物治疗是对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肿瘤细胞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深入研究肿瘤药物耐药机制并寻找有效的对策,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肿瘤药物耐药机制(一)肿瘤细胞内在因素1、药物靶点改变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改变药物作用的靶点,使药物无法有效地与之结合发挥作用。
例如,某些肺癌患者在使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治疗后,肿瘤细胞可能会出现新的EGFR 突变,导致药物失效。
2、细胞信号通路异常肿瘤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复杂且相互关联。
当一条信号通路被药物抑制时,肿瘤细胞可以激活其他代偿性的信号通路来维持其生存和增殖,从而导致耐药。
例如,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在多种肿瘤中异常活跃,当使用针对其中某个节点的药物时,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激活其他旁路来逃避药物的作用。
3、药物转运蛋白异常肿瘤细胞表面的药物转运蛋白可以将药物排出细胞外,减少细胞内药物的浓度,从而导致耐药。
例如,P糖蛋白(Pgp)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外排泵,其过度表达会使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
4、细胞凋亡抵抗细胞凋亡是肿瘤细胞受到药物作用后的一种常见死亡方式。
然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或调控凋亡信号通路,从而抵抗药物诱导的凋亡,导致耐药。
(二)肿瘤细胞外在因素1、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和免疫细胞等。
肿瘤微环境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物质,为肿瘤细胞提供生存和耐药的条件。
例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分泌一些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耐药。
2、血管生成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异常丰富,为肿瘤细胞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
同时,异常的血管结构也影响了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和渗透,导致药物无法有效地到达肿瘤细胞,从而产生耐药。
西妥昔单抗在消化系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

362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败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 mg/m2,随后每周250 mg /m2。结果显示,5 例患 者达PR,缓解率为8.8%,另外21例疾病稳定或稍有缓解,中位生存期为6. 4个月[8]。这表明,EGFR 过度 表达的MCRC患者单用西妥昔单抗治疗耐受性良好。 Raoul 等[9]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随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每2周180 mg/m2)加 亚叶酸(每2周400mg/m2)加5-FU(2种剂量方案:低剂量首剂量300mg/m2,然后46h内给予2000mg/m2或高剂 量首剂量400mg/m2,然后46h内给予2400mg/m2)治疗21例可评价的初治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 的PR率为43%,SD为52%,PD为5%。中位TTP为6.1个月。 Rosenberg等[10]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然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起始剂量每周 125 mg/m2)加亚叶酸(每周20 mg/m2)加5-FU(每周500 mg/m2),共4周,每6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5例可 评价的初治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的PR率为44%,MR(微效,肿瘤体积缩小大于40%)率为20%。 Schoffski等[11]以西妥昔单抗(首次剂量400 mg/m2,然后每周250 mg/m2)联合伊立替康(每周80 mg/m2) 加亚叶酸(每周500 mg/m2)加5-FU(2种剂量方案:低剂量每周1500 mg/m2或高剂量每周2000 mg/m2),共6 周,每7周为1个疗程,治疗19例可评价的不曾治疗过的表达EGFR的MCRC患者,患者的PR率为58%,1 例出现CR为5%,SD为32%,PD为5%。 此外,单中心Ⅱ期临床试验以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耐药的转移性结直 肠癌患者,缓解率为25.4%,SD为38.2%,总控制率63.6%,TTP为4.7个月和中位生存期9.8个月。 以上研究均基于EGFR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西妥昔单抗对EGFR阴性的结肠癌有 效,Chung等发现l6例伊立替康耐药并且免疫组织化学(IHC)证实EGFR阴性的结肠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 (2例)或联合伊立替康(14例)治疗,结果4例缓解,提示IHC对EGFR分析以及由此来决定能否行西妥昔单抗 治疗似乎存在异议,虽然相关报道较少,但提示我们能否对EGFR进行多次IHC分析或与其他检测手段联 合分析来进一步提高准确率[12]。 (二) 在胰腺癌(PC)中的研究 西妥昔单抗在胰腺癌中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一项多中心II期的临床试验中,评估了西妥昔单抗联合 吉西他滨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疾病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生存期和生存率及毒副作用。患者未曾接受 化疗。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mg/m2,随后为250mg/m2,每周1次,共7周。吉西他滨每周1次,每次 1000mg/m2,共7周,休息1周,在随后的疗程中,西妥昔单抗每周1次,吉西他滨每3周1次,4周为1个疗 程。结果61例EGFR过度表达的患者中,58例(95%)表现为至少1项染色阳性,5例(12. 2%)达PR,26例 (63.4%)SD,疾病中位TTP为3.8个月,全部患者的中位存活期为7.1个月,1年疾病无进展存活率和全部生 存率分别为12.0%和31.7%;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9.0%),虚弱(22.0%),腹痛 (22.0%),血小板减少(症)(17.1%)[13]。 在E8200 II期的临床试验中,评价了伊立替康与多西他赛联合或不联合西妥昔单抗对86例胰腺癌患者 (既往接受过吉西他滨或5-FU治疗复发至少6个月以上,ECOG 0-1)治疗效果。给药方案为多西他赛 35mg/m2,随后伊立替康50mg/m2,每6周一次,共4次,联合西妥昔单抗时,第一周剂量为400mg/m2,以 后每周为250mg/m2。 结果显示, 联合和不联合西妥昔单抗组的PR分别为7%、 2.3%; SD分别为37.2%、 39.5%; PD 25.6%、34.9%。中位进展期分别为4.5个月和2.8个月,中位存活期为5.3和6.5个月。 最新报道的SWOG 0205结果(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吉西他滨单用或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胰腺癌,
EGFR基因突变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EGFR基因突变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高云;陈嘉昌;朱振宇;彭焕玉【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它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在癌症中发现EGFR酪氨酸激酶区常发生各种突变,这些突变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密切相关.因此,EGFR突变的检测对癌症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常用的EGFR突变检测方法有测序法、PCR-SSCP、突变体富集PCR、ARMS、微数字PCR、HRM、DHPLC.【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1(003)001【总页数】7页(P51-57)【关键词】EGFR;突变;检测【作者】高云;陈嘉昌;朱振宇;彭焕玉【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广东,广州510665;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广东,广州510665【正文语种】中文EGFR已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筛选的热点,有关EGFR突变与肿瘤发生以及EGFR突变在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EGFR突变是癌症患者是否对TKI敏感的强预测因子,因此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能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现就EGFR基因突变及其主要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1.1 EGFR的生物学特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family, EGFR家族)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也被称作HER家族或erbB家族。
EGFR家族由四个成员组成,分别是erbB1(EGFR/ HER1),erbB2 (neu/HER2),erbB3(HER3),erbB4(HER4)。
EGFR基因位于第七号染色体短臂上(7p12),长约118 kb,由28个外显子组成。
其转录形成的mRNA长约5.6 kb,编码的EGFR是分子量为170 kD的跨膜糖蛋白,编码蛋白由1186个氨基酸组成,具有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 TK)活性,是传递胞外信号到胞内的重要途经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学标本EGFR检测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 :10.3760/c m a .j.i s s n .1673-436X.2013.002.010作者单位:524023湛江,广东医学院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学标本E G F R 检测的研究进展陈桂阳 荣福 刘静ʌ摘要ɔ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段以手术㊁化疗㊁放疗和靶向治疗为主㊂随着靶向治疗研究的进展,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 R )突变患者接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效果佳㊂进行这类药物治疗前的筛选是个体化治疗的前提,目前以组织标本基因检测为金标准㊂但是进展期患者的病理诊断很多时候是根据细胞学标本,部分细胞学标本是惟一的标本来源㊂近年来肺癌细胞学标本行E G F R 检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主要细胞学标本类型包括外周血㊁胸腔积液及细针穿刺标本㊂本文旨在对目前使用细胞学标本评价非小细胞肺癌E G F R 基因状态方面做一个概述㊂ʌ关键词ɔ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19/21;细胞学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m e n t o nE G F R m u t a t i o nd e t e c t i o ni nc y t o l o g i c a l s a m p l e so f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a n c e r C H E NG u i -y a n g ,R O N GF u ,L I UJ i n g .G u a n g d o n g 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Z h a n j i a n g 524023,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 T h em a i n t h e r a p i e s o f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N S C L C )a r e s u r g e r y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a n d t a r g e t e d t h e r a p y .W i t h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a r g e t e d t h e r a p y ,i t i s f o u n dt h a t t yr o s i n ek i n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i s e f f e c t i v e 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E G F R )m u t a t i o n s.S c r e e n i n g o f s u c hd r u g s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 i s a p r e m i s e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g e n e t i c t e s t i n g o f t i s s u e s a m pl e s i sc u r r e n t l y g o l ds t a n d a r d .I n m o s tc a s e s ,t h ed i a g n o s i so fl u n g c a n c e ri s p e r f o r m a e d o nc y t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m e n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r e i san e e dt oo b t a i nac o m p l e t ea n dr e l i a b l em o l e c u l a rd i a g n o s i so nc y t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m e n s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E G F R m u t a t i o nd e t e c t i o ni nc y t o l o g i c a l s a m p l e so fN S C L C h a sb e c o m ea t r e n d ,a n d m a j o rc y t o g e n e t i cs p e c i m e nt y p e si n c l u d e p e r i p h e r a lb l o o d ,p l e u r a le f f u s i o na n df i n e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T h i sr e v i e wa i m st o p r e s e n ta no v e r v i e w o f t h ec u r r e n tk n o w l e d g eo f t h eu s eo fc y t o l o gi c a l s pe c i m e n sf o r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E G F Rg e n e s t a t e s i nN S C L C .ʌK e y w o r d s ɔ N o n -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E x o n19/21;C y t o l o g y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 S C L C )约占80%,70%就诊时已处于肺癌晚期㊂晚期肺癌患者预后较差,采用常规化疗其平均生存期小于1年[2]㊂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 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 K I)为N S C L C 的治疗带来曙光,但用药前必须检测E G F R的突变状态,根据突变结果选择治疗对象[3]㊂E G F R -T K I 作为分子靶向药物在美国最先批准用于N S C L C [4]㊂根据2011年N C C N 指南建议,对E G F R 突变阳性的患者予E G F R -T K I 作为一线治疗[5]㊂目前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标本直接测序法是E G F R 突变检测的金标准[6]㊂晚期肺癌的病理诊断很多时候是根据细胞学标本,部分细胞学标本是惟一的标本来源㊂所以,近年来肺癌细胞学标本行E G F R 检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主要细胞学标本类型包括外周血㊁胸腔积液及细针穿刺标本㊂本文旨在对目前使用细胞学标本评价N S C L CE G F R 基因状态方面做一个概述㊂1 概述1.1 E G F R 突变状况 E G F R 家族包括H e r -1/E r b B 1㊁H e r -2/n e u /E r b B 2㊁H e r -3/E r b B 3和H e r -4/E r b B 4[7]㊂表皮生长因子及其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E GF R 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属于H E R 家族的一员,由细胞外的结合区㊁跨膜区及主要由酪氨酸激酶组成的细胞内区等3个区域组成[3]㊂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与胞外区结合,而小分子T K I 与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域结合,进而抑制了下游的信号转导㊂E G F R 信号转导主要依靠2个信号转导机制:R a s -R a f -M E K -E R K -MA P K 通路和P I 3K -P D K I -A k t 通路[8]㊂E GF R 基因复杂多变,迄今为止发现的突变都位于结构区域,主要发生在外显子18~21,其中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的突变率达90%以上[9]㊂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的主要突变特征表现为:外显子19㊃61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月第33卷第2期 I n t JR e s p i r ,J a n u a r y 2013,V o l .33,N o .2碱基缺失突变,主要是746-752位碱基缺失,导致编码氨基酸(K E L R E A T)序列丢失,这一缺失改变了A T P结合囊的角度,从而增强了肿瘤分子对T K I 的敏感性㊂外显子21点突变,即858位密码子的亮氨酸转变为精氨酸(L858R),此突变位于D G F序列附近,其作用提高了A-l o o p稳定性,增强了肿瘤细胞对E G F R-T K I的敏感性㊂1.2 E G F R突变的临床特征目前研究表明,E GF R突变在腺癌㊁女性患者㊁非吸烟及东亚人群发生率较高,吉非替尼在东方人群整体生存率和缓解率明显高于西方人群[10-12]㊂1.3 E G F R与E G F R-T K I的疗效吉非替尼是一种苯胺喹唑啉化合物,是强有力的选择性T K I[13]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即作用于E G F R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域,竞争性抑制了酪氨酸激酶A T P结合的活化位点,抑制了受体的自体磷酸化,从而改变肿瘤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㊁侵袭和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㊂研究表明,E G F R-T K I的疗效与E G F R是否突变密切相关,既往大量研究表明,E G F R突变患者对E G F R-T K I治疗敏感[14-16]㊂临床上几乎所有N S C L C患者应用E G F R-T K I12个月后产生耐药问题㊂最近有研究表明,这些耐药的患者有50%存在耐药基因突变,20%为M E T基因的扩增,还有一部分原因未明[17-19]㊂1.4组织学检测E G F R突变目前用于组织标本E GF R突变检测的方法包括:测序法㊁聚合酶链式反应(P C 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㊁突变体富集P C R㊁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 R M S)㊁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技术(H R M)㊁高效液相色谱法㊁基因芯片技术[1,20-22],以上方法的检测效率都不同,检测的标本大多要求组织标本,一部分灵敏度较高的技术尝试检测细胞学标本EG F R突变,如应用突变体富集P C R㊁A R M S等技术检测癌性胸腔积液㊁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及细针穿刺的细胞学标本㊂相对于组织学标本而言,细胞学标本取材较容易,创伤较小,经常是惟一的标本来源㊂所以,目前细胞学标本检测E G F R突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㊂2细胞学标本检测E G F R突变2.1用于E G F R突变分析的细胞学标本种类目前N S C L CE G F R突变检测标本种类主要为外周血㊁癌性胸水及细针穿刺标本㊂2.2外周血细胞学标本检测E G F R突变 A b d e l S a l a m等发现在N S C L CⅢ/Ⅳ期患者的血清中E G F R与H e r-2n e u基因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23]㊂R o s e l l等[24]在2105例患者的组织中,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 G F R突变发现有350例突变阳性㊂其中有164例患者获取配对的血清标本,其中64例患者(39%)为D e l突变,33例(20%)为L858R突变,血清与组织标本阳性的一致性为59%㊂H e等[25]用突变体富集P C R技术对134例患者的血浆进行E G F R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突变检测,阳性率达到49.3%(66/134)㊂与配对的组织标本比较,得出组织标本与血浆标本的突变阳性一致性达到94.9%(17/18)㊂何臣等[26]应用酶切富集P C R及非酶切富集P C R法分析N S C L C患者E G F R基因突变状况㊂50份肿瘤组织㊁55份血浆㊁15份血清标本中,酶切富集P C R法分别检出E G F R基因突变22例(44.0%)㊁29例(52.7%)㊁9例(60.0%),而非酶切P C R法则仅能检出E G F R基因突变16例(32.0%)㊁7例(12.7%)㊁2例(13.3%)(P值分别为0.216㊁<0.001和0.008)㊂应用酶切富集P C R法检测15例配对血浆㊁组织标本和15例配对血浆㊁血清标本E G F R基因突变,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㊂肺癌患者外周血检测E G F R存在提取肿瘤细胞较少㊁需要明确的采血时间窗及需要更敏感的检测方法等问题[27]㊂目前只是在探索阶段,需要大样本㊁前瞻性的研究建立循证学证据㊂2.3胸腔积液细胞学标本检测E G F R突变大约50%晚期N S C L C患者会出现胸腔积液的并发症㊂行胸腔穿刺引流术可以缓解患者胸闷气促等症状,部分可以获得病理标本㊂目前研究表明,在恶性胸腔积液中可以检测出E G F R突变[28]㊂直接测序是目前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敏感性较低,对于作为非组织标本的癌性胸腔积液检测E G F R突变存在一定的障碍㊂所以研究者尝试应用更敏感的技术检测癌性胸腔积液E G F R突变㊂何臣等[28]应用酶切富集P C R法对30例N S C L C患者胸腔积液游离核酸E G F R基因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L858R突变进行分析,30例N S C L C患者中,酶切富集P C R法分别检出E G F R 基因外显子19缺失10例(33.3%),外显子21 L858R突变5例(16.7%),非酶切富集P C R法则仅能分别检出6例(20.0%)和1例(3.3%);2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酶切富集P C R法可以有效地检测N S C L C患者胸腔积液游离核酸E G F R基因突变㊂S o h等[29]收集61例N S C L C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标本,分别用直接测序法㊁非酶切富集P C R㊁酶切㊃71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月第33卷第2期I n t JR e s p i r,J a n u a r y2013,V o l.33,N o.2富集P C R及P N A-L N A P C R检测胸水游离核酸E G F R基因突变㊂结果显示,使用酶切富集P C R显著高于其他如直接测序法等检测胸水游离核酸E G F R基因突变㊂K i m u r a等[30]研究者收集了24例N S C L C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标本,分别用直接测序法和A R M S检测胸水游离核酸E G F R基因突变㊂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共检测出8例E G F R基因突变,其中3例用2种方法都可以检测出E G F R基因突变,另外的5例用A R M S检测出E G F R基因突变,A R M S 法比直接测序法更敏感㊂丁丽等[31]收集23例晚期N S C L C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经反复离心后取沉淀细胞行石蜡包埋,巢式P C R法扩增外显子19㊁20㊁21,取扩增片段行D N A 测序分析㊂结果显示23例中检测出8例E G F R突变㊂4例是外显子19突变,2例是外显子21突变,2例是复合突变㊂其中7例突变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达到9.5个月㊂胸腔积液是晚期N S C L C容易获得的细胞标本,近年来也有不少的研究从晚期N S C L C胸腔积液提取肿瘤细胞行E G F R突变检测㊂一般都要收集尽量多的胸腔积液,反复离心后收集胸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制作成蜡块,切片后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行E G F R基因突变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可信性㊂2.4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检测E G F R突变在临床中细针穿刺细胞学常规用于诊断肺癌㊂细针穿刺主要包括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 B N A)㊁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 B U S-T B N A)和经皮细针肺穿刺㊂T B N A及E B U S-T B N A不但可以确定病理类型,还可以行T NM分期㊂这是T B N A及E B U S-T B N A的优势所在㊂目前有国外报道用T B N A及E B U S-T B N A检测E G F R突变,国内暂时未见相关文献报道㊂在单一用T B N A或者E B U S-T B N A检查就可以行病理诊断㊁T NM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分析,避免了更多的有创侵入检查,降低了医疗费用及医疗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㊂关于用T B N A细胞学标本检测N S C L C患者E G E R突变的报道最早是H o r i i k e等[32]发表于2007年‘C h e s t“杂志上㊂该研究收集了经T B N A细胞学确诊为N S C L C患者94例,其中腺癌58例,鳞癌24例,未分型的肺癌12例,分别用直接测序法和A R M S检测E G F R突变㊂结果发现31例发生了突变(33%,女性17例,男性14例)㊂突变类型中,腺癌23例,鳞癌4例,其他类型4例㊂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出13例突变(突变率14%),用A R M S检测出27例突变(突变率29%)㊂研究结论表明A R M S比直接测序法更敏感,更适合应用于T B N A细胞学标本检测N S C L C患者E G E R突变㊂S m i t h等[33]报道11例晚期N S C L C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标本应用实时P C R及H R M检测E G F R突变,结果显示所有的细胞学标本都可以D N A扩增后行P C R及H R M检测E G F R突变,3例肺腺癌患者外显子19(L747-P753i n s S)发生了突变,细针穿刺细胞学涂片标本可以行E G F R突变检测㊂F a s s i n a等[34]研究者收集了77例经皮细针肺穿刺N S C L C细胞学标本检测EG F R及K R A S突变情况,他们采用的是H R M㊂结果9例(11.7%) K R A S外显子2发生了突变,2例E G F R外显子21发生了突变㊂H R M是一种快速的㊁相对便宜的㊁可靠的可以用来检测小标本甚至是细胞学标本分子生物标志物的技术㊂B r u n o等[35]报道了经纤维支气管镜取细胞学标本检测N SC L CE G F R突变情况,包括T B N A㊁毛刷及肺泡灌洗㊂他们一共收集了50例N S C L C患者的细胞学标本及手术组织标本,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 G F R突变情况,比较其突变率㊂结果显示5例患者的细胞学标本及组织学标本都发生了突变,各自的突变率为10%,组织学标本及细胞学标本检测E G F R突变无差异㊂近年来E B U S-T B N A应用越来越广,关于这项技术取标本检测E G F R的报道也逐渐增多㊂这种技术可以取得组织学标本,部分是细胞学标本㊂根据2007年N a k a j i m a等[36]发表在‘C h e s t“的文献报道,他们用E B U S-T B N A一共收集了48例N S C L C 患者的肿大纵隔淋巴结及肺门肿物穿刺组织标本,部分为组织学标本,部分为细胞学标本,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 G F R突变,发现有43例可以进行突变分析,其中11例(25.6%)发生了E G F R突变㊂1例是外显子19突变,10例是外显子21突变,1例外显子19和21都发生了突变㊂G a r c i a-O l i vé等[37]发表了E B U S-T B N A取材检测N S C L C患者E G F R基因突变的类似报道㊂3展望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是继手术㊁放疗㊁化疗后又一重要的治疗肺癌手段㊂2011年N C C N指南建议对E G F R突变的N S C L C患者一线予E G F R-T K I治疗㊂治疗前行E G F R突变检测,可以避免盲目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昂贵费用㊂所以㊃81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月第33卷第2期I n t JR e s p i r,J a n u a r y2013,V o l.33,N o.2治疗肺癌前检测患者E G F R突变状态很有必要㊂在不能取得组织学标本的肺癌患者中可以考虑用细胞学标本(外周血㊁胸腔积液㊁细针穿刺标本)检测E G F R突变㊂用细胞学标本检测E G F R突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获得更多的肿瘤细胞,提取更多的D N A;②选用更敏感的检测方法,如H R M㊁A R M S㊁突变体富集P C R㊁实时P C R㊁基因芯片技术等都可以检测微量的E G F R突变基因㊂在这几种方法中,基于微球的液相芯片技术作为一个新的高通量检测平台,能够在一个反应中同时检测样本中多个样本指标,所需要的样本量少,能够定性和定量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㊂但因其检测成本较昂贵等问题,目前尚未广泛应用[38-39]㊂参考文献[1]S a s a k iH,E n d oK,K o n i s h iA,e t a l.E G F R M u t a t i o ns t a t u si nJ a p a n e s el u n g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g e n o t y p i n g a n a l y s i su s i n gL i g h t C y c l e r.C l i nC a n c e rR e s,2005,11:2924-2929.[2]S c h i l l e r J H,H a r r i n g t o nD,B e l a n iC P,e t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f o u r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r eg i m e n s f o r a d v a n c e d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c a n c e r.NE n g l JM e d,2002,346:92-98.[3] L y n c hT J,B e l lDW,S o r d e l l aR,e t a l.A c t i v a t i n g m u t a t i o n si n t h e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u n d e r l y i n g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o f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t o g e f i t i n i b.NE n g l JM e d,2004,350:2129-2139.[4] W u M,Z h a o J,S o n g S W,e t a l.E G F R m u t a t i o n s a r e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p r o g n o s i sb u t n o tw i t h t h e r e s p o n s e t o f r o n t-l i n e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i n t h eC 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 a d v a n c e d n o n-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L u n g C a n c e r,2010,67:343-347. [5]潘峰,姜丽岩.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中国临床医学,2011,18:892-896.[6]周彩存,周崧雯,潘虹,等.T a q M a n-M G B探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9-123.[7] H y n e s N E,L a n e H A.E R B B r e c e p t o r s a n d c a n c e r:t h ec o m p l e x i t y o f t a r g e t e di n h i b i t o r s.N a tR e vC a n c e r,2005,5:341-354.[8]J o r i s s e nR N,W a l k e rF,P o u l i o tN,e ta l.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m e c h a n i s m so f a c t i v a t i o na n ds ig n a l l i n g.E x pC e l lR e s,2003,284:31-53.[9]S h i g e m a t s uH,G a z d a rA F.S o m a t i c m u t a t i o n so fe p i d e r m a l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 i n l u n g c a n c e r s.I n tJC a n c e r,2006,118:257-262.[10] P a o W,M i l l e r V,Z a k o w s k i M,e ta l.E G Fr e c e p t o r g e n em u t a t i o n s a r e c o mm o n i n l u n g c a n c e r s f r o m"n e v e r s m o k e r s"a n d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t u m o r s t o g e f i t i n i ba n de r l o t i n i b.P r o cN a t lA c a dS c iUSA,2004,101:13306-13311.[11]潘振奎,张力,张星,等.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研究.癌症,2005,24:919-923.[12] T o k u m o M,T o y o o k a S,K i u r a K,e ta l.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c t o r r e c e p t o r m u t a t i o n s a n d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f e a t u r e s i nn o n-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s.C l i nC a n c e rR e s,2005,11:1167-1173.[13] K i m E S,H i r s hV,M o kT,e t a l.G e f i t i n i b v e r s u s d o c e t a x e l i np r e v i o u s l y t r e a t e d 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I N T E R E S T):ar a n d o m i s e d p h a s eⅢt r i a l.L a n c e t,2008,372:1809-1818.[14] N a k a m u r a H,M o c h i z u k i A,S h i n m y o T,e t a l.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o fm u t a t e d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 si n p u l m o n a r y a d e n o c a r c i n o m a.A n t i c a n c e rR e s,2010,30:5233-5237.[15] N i h oS,K u b o t a K,G o t o K,e ta l.F i r s t-l i n es i n g l ea g e n tt r e a t m e n tw i t h g e f i t i n i b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d v a n c e d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a p h a s eⅡs t ud y.JC l i nO n c o l,2006,24:64-69.[16] R i e l y G J,P a o W,P h a m D,e t a l.C l i n i c a l c o u r s e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o n-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a n d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 e x o n19a n d e x o n21m u t a t i o n s t r e a t e dw i t h g e f i t i n i bo r e r l o t i n i b.C l i nC a n c e rR e s,2006,12(3P t1):839-844.[17] E n g e l m a n J A,Z e j n u l l a h u K,M i t s u d o m i T,e t a l.M E T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l e a d st o g e f i t i n i br e s i s t a n c ei nl u n g c a n c e rb ya c t i v a t i n g E R B B3s i g n a l i n g.S c i e n c e,2007,316:1039-1043.[18] B e a nJ,B r e n n a nC,S h i h J Y,e t a l.M E T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o c c u r sw i t ho r w i t h o u t T790M m u t a t i o n si n E G F R m u t a n tl u n gt u m o r sw i t ha c q u i r e d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g e f i t i n i bo r e r l o t i n i b.P r o cN a t lA c a dS c iUSA,2007,104:20932-20937.[19] Y a t a b eY,H i d aT,H o r i oY,e t a l.Ar a p i d,s e n s i t i v e a s s a y t od e t e c tE G F R m u t a t i o n i ns m a l lb i o p s y s p e c i m e n s f r o ml u n gc a n c e r.JM o lD i a g n,2006,8:335-341.[20] O h n i s h i H,O h t s u k a K,O o i d e A,e t a l.A s i m p l e a n ds e n s i t i v e m e t h o df o rd e t e c t i n g m a j o r m u t a t i o n s w i t h i nt h et y r o s i n e k i n a s e d o m a i n o f t h e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 g e n ei n n o n-s m a l l-c e l ll u n g c a r c i n o m a.D i a g n M o lP a t h o l,2006,15:101-108.[21]M a r c h e t t iA,M a r t e l l aC,F e l i c i o n i L,e t a l.E G F R m u t a t i o n si nn o n-s m a l l-c e l ll u n g c a n c e r:a n a l y s i so fal a r g es e r i e so fc a s e s a n dde v e l o p m e n to far a p i da n ds e n s i t i v e m e t h o df o rd i a g n o s t i c s c re e n i n g w i t h p o t e n t i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n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t r e a t m e n t.JC l i nO n c o l,2005,23:857-865.[22] Z h o uC,N i J,Z h a o Y,e ta l.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o fe p i d e r m a l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m u t a t i o n si n n o n-s m a l l c e l ll u n gc a n c e r u s i n g r e a l-t i m e p o l y 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w i t hT a q M a n-M G B p r o b e s.C a n c e r J,2006,12:33-39. [23] A b d e l S a l a mI,G a b a l l a H E,A b d e lW a h a b N.S e r u ml e v e l so f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a n d H E R-2n e u i n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p r o g n o s t i c c o r r e l a t i o n.M e dO n c o l,2009,26:161-166.[24] R o s e l lR,M o r a nT,Q u e r a l t C,e t a l.S c r e e n i n g f o r e p i d e r m a lg r o w t h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 m u t a t i o n si nl u n g c a n c e r.N E n g lJM e d,2009,361:958-967.[25] H eC,L i u M,Z h o uC,e t a l.D e t e c t i o no f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m u t a t i o n s i n p l a s m ab y m u t a n t-e n r i c h e dP C Ra s s a y f o r p r e d i c t i o no ft h er e s p o n s et o g e f i t i n i b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I n t J C a n c e r,2009,125:2393-2399.㊃91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月第33卷第2期I n t JR e s p i r,J a n u a r y2013,V o l.33,N o.2[26]何臣,刘明,徐军.酶切富集P C R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 GF 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734-1735.[27] Z h a n g X,Z h a oY,W a n g M,e t a l.D e t e c t i o na n dc o m p a r i s o no f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 m u t a t i o n si nc e l l sa n df l u i do f m a l ig n a n t p l e u r a le f f u s i o ni n n o n-s m a l lc e l ll u n gc a n c e r.L u n g C a n c e r,2008,60:175-182.[28]何臣,刘明,徐军.应用酶切富集P C 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积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446-450.[29] S o hJ,T o y o o k a S,A o e K,e t a l.U s e f u l n e s s o f E G F Rm u t a t i o n s c r e e n i n g i n p l e u r a lf l u i dt o p r e d i c tt h ec l i n i c a lo u t c o m e o f g e f i t i n i bt r e a t e d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u n g c a n c e r.I n tJC a n c e r,2006,119:2353-2358.[30] K i m u r a H,F u j i w a r a Y,S o n e T,e t a l.H i g h s e n s i t i v i t yd e t e c t i o no f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r e c e p t o r m u t a t i o n si nt h e p l e u r a le f f u s i o no f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C a n c e r S c i,2006,97:642-648.[31]丁丽,张萍,武晓楠,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积液肿瘤细胞E G F R基因突变检测及其在治疗中的价值.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4.[32] H o r i i k e A,K i m u r a H,N i s h i o K,e t a l.D e t e c t i o n o f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m u t a t i o ni nt r a n s b r o n c h i a l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e so fn o n-s m a l l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C h e s t,2007, 131:1628-1634.[33] S m i t hG D,C h a d w i c kB E,W i l l m o r e-P a y n eC,e t a l.D e t e c t i o no f 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 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 g e n e m u t a t i o n s i nc y t o l o g y s p e c i m e n sf r o m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o n-s m a l lc e l ll u n gc a n c e ru t i l i s i n g h i g h-r e s o l u t i o n m e l t i n g a m p l i c o na n a l y s i s.JC l i nP a t h o l,2008,61:487-493.[34] F a s s i n aA,G a z z i e r o A,Z a r d o D,e ta l.D e t e c t i o no fE G F Ra n dK R A S m u t a t i o n so nt r a n s-t h o r a c i cn e e d l ea s p i r a t i o no fl u n g n o d u l e s b y h i g h r e s o l u t i o n m e l t i n g a n a l y s i s.J C l i nP a t h o l,2009,62:1096-1102.[35] B r u n oP,M a r i o t t a S,R i c c i A,e ta l.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d i r e c ts e q u e n c i n g o f E G F R:c o m 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c y t o l o g i c a la n dh i s t o l o g i c a l s a m p l e s f r o mt h es a m e p a t i e n t.A n t i c a n c e rR e s,2011,31:4207-4210.[36] N a k a j i m aT,Y a s u f u k u K,S u z u k i M,e ta l.A s s e s s m e n to fe p i d e r m a l g r o w t hf a c t o r r e c e p t o rm u t a t i o nb y e n d o b r o n c h i a l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 t r a n s b r o n c h i a l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C h e s t, 2007,132:597-602.[37] G a r c i a-O l i véI,M o n sóE,A n d r e o F,e ta l.E n d o b r o n c h i a l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 t r a n s b r o n c h i a l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f o ri d e n t i f y i n g E G F Rm u t a t i o n s.E u r R e s p i r J,2010,35:391-395.[38]汪栋,叶玉坤,苏长青,等.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多基因突变.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393-3396. [39] D e h q a n z a d aZ A,S t o r r e rC E,H u e m a n M T,e ta l.A s s e s s i n gs e r u mc y t o k i n e p r o f i l e s i nb r e a s t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r e c e i v i n g aH E R2/n e uv a c c i n eu s i n g L u m i n e xt e c h n o l o g y.O n c o lR e p,2007,17:687-694.(收稿日期:2012-07-18﹏﹏﹏﹏﹏﹏﹏﹏﹏﹏﹏﹏﹏﹏﹏﹏﹏﹏﹏﹏﹏﹏﹏﹏﹏﹏﹏﹏﹏﹏﹏﹏﹏﹏﹏﹏﹏﹏﹏﹏﹏﹏﹏﹏﹏)㊃简讯㊃C O P D综合评估 电脑软件已经可以下载自从2011年年底G O L D颁布C O P D全球策略后,国内呼吸内科医师反映C O P D综合评估复杂,临床上难以应用㊂经过与加拿大呼吸内科医师座谈,了解到美国㊁加拿大呼吸内科医师已经在诊疗患者时,普遍应用 C O P D综合评估 电脑软件进行临床评估㊂此评估软件存放于个人的苹果i P a d或i P h o n e内,应用很方便㊂从G O L D网站上看到,自12月16日起C O P D综合评估软件已经可以下载到i P a d或i P h o n e内应用㊂软件包括:C O P D评估测试(C A T)㊁呼吸困难问卷(mM R C)㊁肺功能㊁急性加重次数以及C O P D综合评估㊂测试完毕自动得出评估结果(A,B,C,D),并且给出治疗建议(首选㊁第二选择和备选),以及非药物治疗措施㊂软件内还存有2011年G O L D颁布C O P D全球策略㊂软件容易操作,界面友好,全部完成综合评估只需要3~4分钟㊂如果需要下载该软件(英文),个人需要配置苹果i P a d或i P h o n e,在A p p S t o r e有多于40元人民币的款项,并且了解i T u n e的应用㊂具体操作请登陆G O L D网站(w w w.g o l d c o p d.c o m)㊂(蔡柏蔷)㊃02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月第33卷第2期I n t JR e s p i r,J a n u a r y2013,V o l.33,N o.2。
EGFR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E r b B1 ( c — e r b B1 ; HE R 一 1 ) 的表达产物, 在 多种 匕 皮来 源 的恶 性肿 瘤 中过 表 ] , 与 肿瘤 细雕 化、 增殖 、 转移 、 侵袭 、 及放 化 疗 抵 抗 等 密 切 相关 ; p 5 3 基因是重 要 的 肿 瘤抑 制基 因 , 研 究表 明n , p 5 3 基因突变和或 失活是 多 种 肿瘤 发生 发 展过 程 中 的重要 因 素 , 其 突 变频 率与 肿
发、 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 p i d e r ma l gr o wt h f a c t o r r c c c p t o r , E G F R ) 是 原 癌 基 因
片常规脱蜡、 至水 , E G F R 和P 5 3 均经高压加热抗原修
复3 mi n , 3 %过 氧化 氢封 闭 1 0 mi n , 蒸馏 水 冲洗 , P BS 浸 泡5 mi n , 滴 加 正 常 山羊 血 清 工 作 液 孵 育 2 0 mi n ; 滴 加
瘤的恶 f 生 生物 学 行为相关。目前关于 E GF R和 p 5 3的表 达 与结 直肠 癌 I 临床 病理 特征 的关 系 已有 报 道 , 但 将 二
抗, 3 7  ̄ C孵 育 1 h , 冲洗 3 mi n x 3 次, 滴加 二抗 , 3 7 ℃孵
E G F R和 p 5 3 在 结 直 肠癌 中的 表 达 及 临床 意 义
张 国平 , 敬 敏, 腊哲 明
[ 摘要] 目的 临床 意 义 。方法
探 讨 结 直肠 癌 患者 肿 瘤组 织 中表 皮 生 长 因子 受体 和 p 5 3 过 表 达与 临床 病 理特征 的 关 系及
收集2 0 1 0 年7 月~ 2 0 1 1 年7 月在 我 院手术 切 除的 结直肠 癌 组织 标本 7 8 例, 采 用免疫 组 织化 学
egfr检验流程

egfr检验流程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受体,对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起重要作用。
EGFR检验可用于评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EGFR检验的流程。
一、样本采集EGFR检验的样本通常采集自患者的血液或组织。
血液样本可以通过静脉采集或指尖采血得到。
组织样本则需要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式获取。
二、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离心分离,将血浆或血清与细胞分离开来。
组织样本则需要进行组织切片,以便后续的染色和分析。
三、EGFR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EGFR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组化法和分子生物学法。
1. 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EGFR结合,再经过染色反应可观察到阳性细胞的染色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查看组织中EGFR 的表达情况,但结果受组织处理和抗体质量的影响。
2. 分子生物学法分子生物学法主要包括PCR、FISH和NGS等技术。
PCR可以检测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FISH可以观察EGFR基因的扩增,NGS则可以同时检测EGFR以及其他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分子水平的信息,对于EGFR的变异情况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四、结果解读根据EGFR检测结果,可以对疾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EGFR阳性表达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而EGFR 基因突变则可能影响某些抗癌药物的疗效。
五、临床应用EGFR检验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EGFR突变的检测可以帮助筛选出适合使用EGFR抑制剂的患者,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EGFR检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肿瘤的早期筛查和治疗监测。
六、质控措施为了确保EGFR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需要制定严格的质控措施。
这包括使用标准品进行校准、进行内部质控和参加外部质控等。
七、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EGFR检验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EGFR和TGF-α在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Hp对其影响的研究

3 1 E F 、G —a 胃黏 膜 病 变 组织 中 的表 达 . GRTF 在
胃肠 黏 膜
上皮细胞层是体 内增 殖速度 最快 的组织 之一 , 胃肠黏膜 是 屏 障的核心 。生长 因子如表 皮生 长 因子 ( G ) T F—a E F 、G 可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对象 .
8 例均为 20 8 03年 4月至 20 05年 1 月因上腹 不
3 讨 论
适在本 院胃镜检查患者 , 4 , 4 例 , 男 6例 女 2 年龄 2 ~8 , 2 2岁 平均(9 1 ±1.3 岁。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 : 4 .8 26 ) 慢性浅表性 胃 炎1 , 9例 慢性萎缩性 胃炎 1 , 上皮化 生 1 , 9例 肠 8例 异型增 生1 , 6例 腺癌 1 例 。 6 12 方法 . ( ) p采用 快速 尿素 酶法 和改 良 Ge s 色 1H i a染 m
2 结 果
a
是 一 种 多肽 促 细 胞分 裂 剂 , 通过 自分 泌 或旁 分 泌 与
EF G R结合后 , 激活受体 上 的酪氨 酸激 酶 , 提供持 续分裂 信
号至 细胞 内, 使细 胞 内 D A 的合 成 , 促 N 引起 细胞 增殖 、 分 化 _ 。T F 在消化道广泛 存在 , 4 G —a j 是维 持黏膜完 整性 的重 要介质 l , 5 在多种上皮组织中 的促增 殖作用 , J 也提示其 可能 具有潜在 的致癌 或促 癌作用 _ 。本 研究 表明 , 6 J 在浅 表性 胃 炎 中虽有 T F 的表达, G —a 但由于其 受体 E F G R的表达较低 , 其作用为调节黏膜上 皮 的更新 和 黏膜损 伤 的修 复 , 护 胃 维
EGFR和KRAS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区、 跨膜 区、 胞 内区三 部分 。胞 外 区在 N H 2端 , 由6 2 1个氨 基 酸残基组成 , 为配体结合 区, 可与 E G F等 配体特异 性地 结
合 。跨 膜 区 是 一 段 由 2 3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组 成 的 疏 水 区 。 为 单 链 O t 螺旋结构。胞 内区由 5 4 2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组 成 , 包括 近 膜
磷酸化或 P D K一 2催化产 生 , 两个位点的磷酸化导致 A K T的 活化。活 化 的 A K T通 过 磷 酸 化 作 用调 节 其 下 游靶 蛋 白 Ⅱ l T 0 R、 B A D、 G S K 3和 F K H R等 , 从而调节细胞 的增殖、 分化 、
凋 亡 以及 迁 移 等 多种 生物 过 程 J 。 1 . 3 E G F R与 C RC的 生 物 学 特 征 E G F R 除 了 对 细 胞 的 生
1 . 1 E G F R结构功能
分布于哺乳动物上 皮细胞 、 成 纤维 细胞、 胶 质 细胞 等细胞 表 面。人 E G F R基 因位于第 7号染 色体 p 1 3~q 2 2区。 由2 8个
外显子 组 成 , 编码 1 1 8 6个 氨 基 酸 , 其糖 蛋 白分 子 量约 1 7 0 k D 。依 据 E G F R 与 细 胞 膜 的 相 对 位 置 关 系, 可 将 其 分 为 胞 外
MA P K 的激 酶 M E K 1 / ME K 2的 2 1 8和 2 2 2位 丝 氨 酸 残 基 磷 酸
化, 进 而激活 ME K 1 / ME K 2 。ME K I / ME K 2为双特异性 激酶 , 可 以使丝/ 苏氨 酸和酪氨酸发 生磷 酸化 , 最 终 高度 选择 性地 激活 E R K1 和E R K 2 。在丝裂原刺激后 . E R K s 接 受上 游的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因子受体 ( E 家族 成员 之一 , 是原 癌基 因 C—eb 1的 H R) 也 rB
现、 晚期手术效果不 佳 、 对放 化疗不 敏感 。近 年来 随着结 直肠
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 分子生物学治疗 的研究 逐渐应用 于结直 肠癌 的治疗 。谷化平等 研究显示 E F G R基 因在 9 8例结 肠癌 组织 中阳性表达率为 6 . 15% , 显著高于正常肠 黏膜组织 , 并随 D ks u e 分期增高 、 膜侵 润和 淋 巴转移 , 表 达水 平呈 正 比增 浆 其
Ale a d, 01 , 1—6 . t m tMe 2 1 6: 8
( 稿 1 :0 20 -2 收 3期 2 1-1 ) 0
[ 8 Z o , i JD ynR。 . f c o i o e a no i c 1 ] h uY Da E , oe e a E e d m t c nb ea d l t1 t n f hi l i
第 4期
韩文鹏 , 非 甾体类消炎药相关 性小 肠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等.
—
15 2
n r ocm on s J . a r, 9 , 4 6 6 i s o pu d [ ] N t e 1 3 3 :2 . t e u 9 6
[6] Y n C maa , pl a R,ta. ntoi f euet 1 ak K, a rt P S e m nS e 1A a ns o k oy u l g m l e ah rneo rni tfclcrba shmi J .N u r re , d eec t s n oa ee r i e a[ ] eos gy f a e lia aH, t seS C tebl agaae ile a o im— 1 ] s kw Waa b . at i grvtsdco ncsdu h n l e f id cds alnet a ijr c [ ] E i ae o l n n u e m tsn uyi mi J . vdB sdC mpe t l i il n n e me
象… 。因此 , 找寻和研究与肿瘤进 展相关的基 因 , 在肿 瘤诊治 、
预测预后及 手术后辅 助治 疗 中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本 文就 人类表皮 生长 因子受体 (pd r l rwhf treetrE F eie o t co rcpo, G R) ma g a 基因在消化道 肿瘤及肿瘤不 同分期 中的表达特点进行综述 。
G s onet i r h s l2 1 2 8 5 : 7 2— 3 . at it v yi ,0 0,9 ( ) G 2 7 1 r sL e P o
[9] JcbM, ot Sghr o e 1 o f i a oee 1 ao Fs rR,i o snG,t .R l o l i pt gnsi e t s a e ben h s o dm tai id cd etr ah J .A c oi , 07, 1 fn o ehcn n ue neo ty[ ] rh T xc 20 8 i p o
1 E R 的 概 述 GF
31 E F . G R与结直肠癌 的关 系 结 直肠癌是 好发 于直肠 与 乙 状结肠交界处 的 胃肠 道常 见恶 性 肿瘤 , 特 点是 早期 不 易发 其
EF G R基因位于染色体 7 1 , p 2 长约 18k , 2 1 b 由 8个外 显子
组 成 。编 码 的 E F 是分 子 量 为 10 k 的跨 膜 糖 蛋 白, GR 7 D 由 116 氨基酸组成 。E F 8个 J G R属 于酪氨酸激酶 受体 , 是表皮 生
19 4 ( )5 7— 7 . 9 7,0 3 :6 5 3
p opoii t atn : lainfrma tsn jr i— hsh l di e ci si i t li et a i uy n p n r o mp c o o s ln il n
d cdb os ria at —i a ao rg [ ] A hso u e ynnt o l ni n mm t du s J . m JP yil e d l f y r
点 ] 。如果肿瘤表达 E F 或 者合并 有 E F G R, G R配 体表达 及其
它生长 因子受体 的表达 , 肿瘤 恶性程 度高 , 则 侵袭 性更 强 。另
外 还 有 研 究 显 示 E F 过 表 达 预 示 肿 瘤 病 人 的 预 后 较 差 GR 3 E R基 因 与 消化 道肿 瘤 的 关 系 GF 。
E R 基 因 在 消 化 道 肿 瘤 中 的 研 究 进 展 GF
张 静 沈 淑萍 。 居 红格 。
(. 1 包头 医学院 2 1 0 0级研 究生 , 内蒙古 包头 0 4 6 ; 10 0 2 包头 医学院职 业技 术 学 院 ; . . 3 包头 医学院 第一 附属 医 院病 理科 )
消化 系统肿瘤是人类 常见的死亡率较 高的恶性 肿瘤 , 包括 胃癌 、 肝癌 、 癌 、 肠 食管 癌等 。其发 病率在 饮食 结构 的 改变 、 工 业化 、 环境及遗传 因素 的影 响 下 逐 年攀 升 。近年 来 的研 究 表
明, 肿瘤 的进 展 是 多 因素 、 基 因协 同作 用 的 异 常 生物 学 现 多 瘤 中均有表达 以及 过表达 ; 同时 E F G R也与 肿瘤 的进 展 、 侵袭 和转移关 系密切 。E F G R的失 调与肿瘤 对化疗和放疗的耐受 以 及预后 不 良相 关 , 为肿 瘤 的治 疗 提 供 了一 个 理 想 的分 子 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