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郭晓明之欧阳歌谷创作

合集下载

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人类的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治疗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在未来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基因治疗技术是通过改变人体的基因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可以纠正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或通过激活或抑制某些基因来调控人体功能。

这种治疗方式与传统的药物治疗不同,能够直接影响疾病的根源,为治愈或根治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目前,基因治疗技术主要应用于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血友病等。

通过将健康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可以弥补病人体内缺失或功能异常的基因,从而改善其身体状况。

此外,基因治疗也可用于治疗某些罕见病,这些疾病通常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对个体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然而,尽管基因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因治疗技术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基因治疗涉及到对人体基因的直接修改,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些临床试验中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在使用基因治疗技术时,我们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的评估。

其次,基因治疗技术的有效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虽然这种技术在实验室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鼓舞人心的结果,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很多基因治疗技术需要高效的基因传递系统,以确保基因能够在患者体内准确、有效地表达。

此外,一些治疗相关的因素,如基因剂量、治疗时间和持续时间等,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然而,尽管目前基因治疗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可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从而开发更精准、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基因治疗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突破。

一项潜在的发展趋势是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CRISPR-Cas9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已经使基因编辑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基因治疗的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

基因治疗的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

基因治疗的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基因治疗是一种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新兴技术,它通过修改患者的基因来恢复或增强其自身治疗能力。

基因治疗的技术进展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为医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前景。

首先,基因治疗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通过将健康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可以修复或替代有缺陷的基因,从而纠正遗传病的发生。

举例来说,早期的基因治疗研究成功地治愈了一些罕见遗传病,如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肌性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这些成功案例为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动力。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

CRISPR-Cas9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基因编辑工具,能够编辑特定基因中的错码、缺失或突变序列。

这种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治疗更加精确和可行。

它为传染性病原体的基因修饰、癌症细胞的基因改造以及遗传疾病的基因修复等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基于CRISPR-Cas9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得基因治疗更接近于实际应用。

此外,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的进步也为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基因表达调控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整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多种基因调控工具,如siRNA、miRNA、调控蛋白等,可以精确地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基因治疗更加可靠和安全。

基因治疗的技术进展为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以癌症为例,传统的药物治疗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和耐药问题。

而基因治疗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抗癌基因导入体内,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或促进肿瘤细胞的自杀。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治疗的副作用。

尽管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有效载体的选择、基因编辑的准确性、免疫应答等,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新时代。

基因治疗技术的未来展望与应用前景

基因治疗技术的未来展望与应用前景

基因治疗技术的未来展望与应用前景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治疗技术作为一项突破性的医学技术,已经开始改变着人们对待疾病的方式。

基因治疗技术通过修复或更改人体内异常的基因,以实现治疗目的。

虽然该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并且存在许多挑战,但它的未来展望和应用前景是令人兴奋的。

未来展望:基因治疗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因为它可以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而不仅仅是缓解疾病的症状。

随着我们对基因组的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与特定基因的异常相关联。

这为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基因治疗技术的未来展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测:1. 个性化治疗:基因治疗技术将使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在个体基因中检测异常,医生可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2. 遗传性疾病的治愈:许多遗传性疾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基因治疗技术可以通过修复或替换异常基因,改善患者的病情,从而实现遗传性疾病的治愈。

3. 癌症治疗:癌症是一类由多个基因异常引发的疾病。

基因治疗技术可以通过抑制异常基因的表达或引入正常的抑癌基因来治疗癌症。

这种治疗方法有望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应用前景:基因治疗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1. 遗传性疾病防治:基因治疗技术可以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对胚胎中的异常基因进行修复,从而防止遗传性疾病的传递。

这对于一些家族中存在遗传病的夫妇来说,意味着他们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

2. 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是治疗重型疾病的有效方法,由于移植供体的匹配问题,造成患者等待时间长、供体不足的情况。

基因治疗技术可以通过编辑供体器官的基因来增强其适应能力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3. 免疫疾病治疗: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

基因治疗技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治疗免疫疾病。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李志新邱晓彦马大龙在过去的十年里,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特别是肿瘤的基因治疗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并已初步取得令人振奋成果,如针对肿瘤细胞、肿瘤的血管改变、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和骨髓变化的基因治疗等。

尽管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肿瘤基因治疗方法的作用是比较理想的,但都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已证明,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某些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失调的结果。

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背景,将外源性目的基因引入肿瘤细胞或其他体细胞内以纠正过度活化或补偿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即为肿瘤的基因治疗。

目前,肿瘤基因治疗的主要途径包括:抑癌基因治疗,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药物敏感基因(自杀基因)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肿瘤血管基因治疗等。

一、针对抑癌基因的基因治疗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根据其功能,该基因又可分为控制细胞增生的看门基因(Gatekeeper gene)和维持基因完整的看管基因(Caretaker gene)[1]。

表1中列出了目前已发现的主要抑癌基因和抑癌候选基因。

研究表明,几乎一半的人类肿瘤均存在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见抑癌基因的失活与肿瘤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将正常的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中,以补偿和代替突变或缺失的抑癌基因,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或逆转其表型的抑癌基因治疗策略,必将成为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模式[2]。

p53基因是1979年Lane和Grawford在SV40大T抗原基因转染的细胞中发现的[3],是目前研究最广泛和深入的抑癌基因。

其正常功能的丧失,最主要的方式是基因突变。

迄今已发现的10000种人类肿瘤的2500种基因突变中,p53蛋白的393个氨基酸就有280个以上发生了突变[4-7]。

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基因治疗技术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技术和遗传工程,通过改变或修复人体细胞或组织中存在的异常基因序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了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1、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专门设计的核酸序列,精确剪切指定基因进行修饰或修复的技术,其中最著名和最被广泛研究的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病、克隆动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且不断出现了新的应用。

2、基因传递技术的研究:基因传递技术是指将治疗性基因表达载体传递到目标细胞中,并使其表达所需的治疗性蛋白质的技术。

其中,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被广泛研究,目前已经用于治疗一些严重的遗传性疾病。

3、基因疗法的转化:虽然基因治疗技术在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目前仍没有一个疗法被批准用于人类的疾病治疗。

研发团队不仅需要解决科学问题,还需要面对监管法规和道德伦理等问题。

因此,将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规模化生产并在临床中得到成功应用,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未来发展趋势1、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为基因治疗技术提供了基础。

随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成为治疗问题性遗传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有效手段,甚至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用于遗传疾病治疗的基因疗法:在未来几年中,基因疗法将会获批用于治疗某些遗传疾病。

一些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化和β-地中海贫血,正进行基因治疗技术的临床试验,这些试验预示着基因治疗技术在未来的实现可能性。

3、个性化医疗的发展:随着个人基因检测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的推广,将基因医学发展为一个根据个体基因遗传特点,量身制定治疗策略的个性化医疗手段。

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基因治疗作为一项新兴的医学技术,已经在一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它通过改变或修复人体细胞或组织中的异常基因,来治疗与基因相关的疾病。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基因治疗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望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的治疗效果。

首先,基因治疗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和病情特点,设计出最适合其个体需求的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人的基因特征,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动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

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它能够精确地修复或改变人体细胞中的异常基因。

其独特的高效、准确和经济的特点,使得基因编辑变得更加容易和实用。

未来,随着对CRISPR-Cas9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基因治疗将在更多的疾病领域得到应用,包括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此外,基因疫苗将成为基因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基因疫苗是一种通过携带抗原基因来刺激和增强免疫系统,促进抗体产生的疫苗。

与传统疫苗相比,基因疫苗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更长久的免疫效果。

未来,基因疫苗有望在疫苗研发、免疫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提供新的选择。

此外,基因表达调控技术的进步也将推动基因治疗的发展。

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实现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使用siRNA或miRNA来沉默异常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激活正常基因的表达来修复或补充缺陷。

未来,基因表达调控技术有望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基因治疗的未来发展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伦理和监管机制。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技术,涉及到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

未来,应加强对基因治疗的规范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保护受试者的权益。

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癌症,作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现状1.1 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基因治疗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或异常导致的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抗肿瘤基因治疗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一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二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三是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1.2 现有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目前,抗肿瘤基因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自杀基因疗法:通过向肿瘤细胞内导入特定的酶基因,使原本对细胞无毒或低毒的药物前体在肿瘤细胞内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例如,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联合更昔洛韦(GCV)的疗法。

2. 免疫基因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来抑制或消灭肿瘤。

这包括引入细胞因子基因(如IL2、IFN等)以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或引入肿瘤抗原基因以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

3. 抗血管生成基因疗法: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或受体进行基因干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饿死”肿瘤细胞。

例如,针对VEGF或其受体的基因沉默技术。

4. 多药耐药基因逆转疗法:针对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通过导入耐药逆转基因来恢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5. 抑癌基因疗法:通过替换或修复突变的抑癌基因,恢复其正常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例如,p53基因的替换疗法。

1.3 研发现状分析近年来,抗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多种基因治疗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药物甚至获得了批准上市。

另一方面,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发展,基因治疗的精准性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基因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前景

基因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前景

基因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前景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再次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治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预防、治疗和治愈一系列疾病的新途径。

那么,基因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前景是什么呢?一、基因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整人类基因,治疗疾病的方法。

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将人工制造的基因序列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从而调整或替换疾病相关的基因。

基因治疗分为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两种。

体外基因治疗,即在实验室内通过转染、电穿孔等技术将目标基因植入细胞,并将处理后的细胞注入体内。

体内基因治疗则是直接在人体内引入基因,一般通过病毒载体将基因导入人体细胞。

二、基因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1.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干预机体细胞基因序列,实现基因的编辑和修正的方法。

CRISPR-Cas9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因其精准、高效、易用等特点被誉为“基因编辑之父”。

2.基因表达修正技术基因表达修正技术是指通过干预细胞的内源性调控系统,实现基因表达量上下调的技术。

在未来,基因表达修正技术将会成为分子治疗中的重要手段,有望在治疗癌症、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基因克隆技术基因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合成基因序列,实现基因复制和扩增的技术。

此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可用于基因疾病的研究、生产基因序列等。

三、基因治疗技术的前景基因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治疗手段,其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基因治疗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1.癌症治疗基因治疗所具备的高效、精准和可控的优势,使其成为癌症分子治疗的重要方向。

未来,基因治疗将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生力量。

2.代谢性疾病治疗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基于基因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关注的热点。

基因治疗技术有望通过改变人体内的代谢情况和内分泌状态,实现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学概论》课程论文欧阳歌谷(2021.02.01)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程及发展趋势姓名:郭冬阳学号: 200904123100**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专业班级: 2009级生物工程(2)班指导教师:郑育声分数:2012年12 月30 日摘要肿瘤的基因治疗就是将一个治疗基因“捆绑”在“病毒”上,随后将这种载有治疗基因的“病毒”感染肿瘤患者或肿瘤细胞,使治疗基因进入肿瘤细胞,进而“摧毁”肿瘤细胞。

这种肿瘤的治疗技术已成为现代广大肿瘤学者的研究热点,其具有特异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本文将从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我国肿瘤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基因治疗是以改变遗传物质为基础的DNA重组技术,需要将目的基因传递到细胞内,这一过程必需载体的协助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载体在基因的转移中担任重要角色。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加深,结合病毒载体、免疫基因和转基因等方法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为肿瘤的治疗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肿瘤基因治疗1.1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1)免疫基因治疗,又称细胞因子基因治疗,通过转导细胞因子基因,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2)自杀基因治疗,使肝癌细胞产生对某些药物前体的特异敏感性而被杀;(3)基因置换或补充,置换突变的基因或补充缺失的抑癌基因;(4)反义苷酸技术,用于抑制癌基因的表达。

1.2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的程序首先取得所需要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将其同载体连接,再将经过重组的环状DNA即质粒引入受体细胞,并使目的基因和载体上其他基因的性状得以表达等几个环节。

(1)在内切酶的作用下分离制备待克隆的DNA片段;(2)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形成重组DNA;(3)重组DNA进入宿主细胞;(4)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5)重组子的扩增。

1.3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所需的载体虽然内切酶解决了异源DNA体外重组的技术问题,但是重组之后的异源DNA还必须回到细胞内才能显示出其生物活性。

这就要求有一种运送载体来充当此角色。

微生物中有一种非染色体一种环状DNA或病毒可以做为载体,这样载体的共同特点是:(1)它们都是环状DNA;(2)都能专一性的感染某一细胞;(3)都具有某种选择性标记;(4)都具有一些内切酶的酶切位点;(5)都可以随染色体的复制而独立复制,随着细胞的分裂而扩增。

1.4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所需的工具酶只有在DNA限制性内切酶、载体质粒、连接酶及其它修饰酶的作用下,才能实现随心所欲地移动和改造基因。

内切酶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有专一性的DNA识别顺序,都能在DNA链当中切开DNA,故称“内切”的酶。

但切开的方式有两种:(1)切成粘性末端;(2)切成平末端。

基因工程研究就是利用了内切酶可以专一性地把DNA切割成特定的粘性末端的特点,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一些不同来源,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重新连接或组合起来,这就是DNA技术的来由。

1.5肿瘤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所需的细胞293细胞是传染腺病毒ELA基因的人胚肾上皮细胞系,有致瘤性,是转化细胞。

细胞感染病毒后,首先是细胞形态的变化,由于病毒能增强细胞膜的渗透性,细胞外的离子钠离子流入胞内,细胞可从原来的形态变为圆形,然后由于细胞支架的降解或破裂导致细胞从基质上脱落,最后破裂。

二、肿瘤基因治疗的常用方法2.1 基因沉默疗法RNA干扰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与靶基因同源的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诱导转录后引起特异性基因沉默。

现已阐明RNAi发生机制的大致模型。

1)启动阶段:长dsRNA 或短发夹RNA进入细胞后,在一种具有RNaseⅢ活性的dsRNA特异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下,被切割为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片段,即siRNA。

2)效应阶段:siRNA双链结合一个核酶复合物从而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物,识别mRNA,其中的反义链与靶mRNA互补结合,正义链则被置换出来。

继而,RISC中的Dicer在靶mRNA与siRNA结合区域的中间将其切断。

3)级联放大:在RNA依赖性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mRNA 为模板,siRNA为引物,扩增产生足够数量的dsRNA作为底物提供给Dicer酶,产生更多的siRNA,从而使效应阶段反复发生,一个完整的mRNA就被降解成2l-23 nt的小片段,导致相应的基因表达沉默。

2.2 自杀基因疗法自杀基因疗法也称前药转换酶基因疗法,是指将某些病毒的基因转导入肿瘤细胞,此基因编码的特异性酶能将对细胞无毒或毒性极低的药物前体在肿瘤细胞内代谢成细胞的毒性产物,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丙氧鸟苷系统、带状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梅新华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酶/阿糖甲氧基嘌呤系统、胞嘧啶脱氨酶/5一氟胞嘧啶系统和硝基还原酶系统等。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HSV tk/GCV 系统,研究者正在致力于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的效率。

在自杀基因的探索中,不少究者发现,少量的自杀基因转染的癌细胞与未转染的癌细胞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培养,不仅转染的癌细胞被杀灭,两者相互接触后相邻的未转染癌细胞也大量死亡,此即“旁观者效应”。

治疗中,“旁观者效应”是一重要特征,即有毒代谢物通过缝隙连接或凋亡小体从转染细胞移动到邻近细胞,对其产生杀伤作用,大大提高了自杀基因的杀伤效应。

2.3 免疫基因疗法免疫基因治疗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主要包括增强免疫效应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基因疗法、调节增强抗原识别能力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基因疗法和共刺激分子基因疗法等。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监督和杀伤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毒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低反应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B-7家族的低表达,导致CD28和CD152以及B-7之间相互作用减弱。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其介导的细胞毒作用需要识别细胞表面的T细胞抗原受体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

相反,Fas-Fas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无特异性。

因为肿瘤表面通常表达Fas,所以FasL和CTI 是抗肿瘤的两大武器。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肿瘤细胞通过抑制APC,特别是DC的抗原递呈作用来逃避宿主对其进行的免疫攻击。

DC来源的肿瘤疫苗将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

2.4 基因替代疗法抑癌基因亦称抗癌基因,是指正常细胞内存在的能抑制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一类基因群。

基因替代治疗就是利用载体将缺失的抑癌基因转染肿瘤细胞,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目前已分离克隆出20余种抑癌基因,p53基因是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肿瘤生成会伴随p53的缺失。

目前研究的抑癌基因还有Fhit及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等,但真正应用到临床,还需要大量的研究。

sible sites,AAS),并转染入胃癌细胞株MNK-45,实验组Survivin RNA 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部分肿瘤细胞呈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

并且这种作用与AAS的位置有关系,提示反义Survivin能够诱导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分化抑制因子又称DNA结合抑制因子,属于螺旋环一螺旋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及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密切相关。

Id蛋白可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目前用于反义治疗的基因还有Bcl-2、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等。

2.5 反义基因疗法反义基因疗法就是根据碱基互补原则,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体表达的特定DNA或RNA片断(反义核酸),抑制或封闭专一靶基因的技术。

Tong等在体外通过随机寡核苷酸库联合特定软件分析,选择合适的Survivin反义位点在肿瘤生成与转移中新生血管发挥重要作用,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主要生长因子,以VEGF作用最强。

与其他基因治疗相比,该疗法无需直接转染肿瘤靶基因,只需转染肿瘤4周,创造抑制血管生成的环境。

小鼠血管内给予针对VEGF受体的siRNA时发现,VEGF受体表达减少,肿瘤的生长速度和血管生成明显减少。

2.6 多药耐药相关的基因疗法多药耐药(MDR)是指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中发现的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普遍耐药性。

导致肿瘤细胞MDR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MDR1基因扩增和过度表达。

MDR相关的基因治疗一般集中在抑制肿瘤细胞的MDR1基因表达,从而增加常规化疗的效果。

郭华等以MDR1基因mRNA为靶点设计合成2个反义肽核酸(PNA)序列,利用PNA-DNA 杂交,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脑神经母细胞瘤耐药细胞株SK-N-SH。

检测显示,SK-NSH 细胞P-gP表达明显降低,MDR1mRNA表达轻度下降,细胞内多柔比星(ADM)聚集浓度明显增加,PNA在MDR1基因抑制中的特殊作用为逆转肿瘤的MDR提供了新的途径。

缺氧诱导因子1(HIF 1)对于肿瘤MDR 形成有多方面的作用,以HIF-1为靶点的肿瘤治疗,为克服肿瘤放、化疗抵抗提供了新思路。

2.7 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疗法反义基因疗法就是根据碱基互补原则,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体表达的特定DNA或RNA片断(反义核酸),抑制或封闭专一靶基因的技术。

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基因,它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胚胎发育组织和多数人类肿瘤组织中均有程度不同的表达。

2.8 抗端粒酶疗法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复合结构,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随着细胞分裂将逐步缩短,最后导致细胞凋亡。

故端粒的持续存在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基础。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能够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的末端重复序列5-TTAG-3 ,以补偿端粒片段的缺失,在正常组织中通常处于抑制状态,但在恶性肿瘤和永生化的细胞中常处于激活状态。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的活性限速成分。

迄今已发现6种类型的核酶,其中锤头状核酶由于结构简单,设计方便,成为基因治疗的首选。

三、我国肿瘤基因治疗的现状我国是较早开展基因治疗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国家。

早在1985年,吴曼院士就提出了肿瘤是基因治疗的重要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基因导入和基因治疗研究和临床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我国已有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TK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IL-2基因工程胃癌细胞瘤苗、HSV-tk基因治疗肝癌等几个肿瘤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建立了生物领域病毒载体研发基地,主要开展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用于治疗肿瘤的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

目前我国已经有30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方案,并在进行临床试验。

四、肿瘤基因治疗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载体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的基因治疗研究和试验报道层出不穷,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却不容乐观,主要有:(1)没有十分理想的治疗基因,不同个体发生肿瘤免疫逃逸的机理可能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