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13!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520171007460

专题撬分练5基础组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1.[2016·武邑中学月考]下列过程放热的是()A.H—Cl―→H+ClB.氯化铵固体溶于水C.Zn+H2SO4===ZnSO4+H2↑高温D.C+CO2 ===== 2CO答案 C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即为放热反应。
A项,断键要吸热,高温错误;B项,氯化铵固体溶解吸热,错误;C项,金属与酸的反应放热,正确;D项,C+CO2 =====2CO是吸热反应,错误。
2.[2016·冀州中学一轮检测]如图是某条件下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ΔH=-92 kJ·mol-1B.1 mol N2(g)和3 mol H2(g)的能量之和比2 mol NH3(g)的能量低92 kJC.a曲线是未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答案 C解析A项,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错误;B项,依据图象可知,1 mol N2(g)和3 mol H2(g)的能量之和比2 mol NH3(g)的能量高92 kJ,错误;C项,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平衡,a曲线是未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正确;D项,加入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错误。
3.[2016·衡水中学仿真]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ΔH=-a kJ·mol-1。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I2和HI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B.断开2 mol HI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C.相同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I2(g)的总能量小于2 mol HI(g)的总能量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2a kJ答案 B解析A项,HI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B项,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放出a kJ的能量,其中断开1 m ol I2和1 m ol H2中的化学键共吸收(b+c)kJ的能量,则形成2molHI分子中的化学键需放出(a+b+c) kJ的能量,那么断开2 mol HI分子中的化学键就需吸收(a+b+c) kJ的能量;C项,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1 mol H2(g)和1 mol I2(g)的总能量高于2 molHI(g)的总能量;D项,反应是可逆反应,放出的热量应小于2a kJ。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320171007462

专题撬分练3基础组时间:20分钟满分: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1.[2016·冀州中学模拟]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严密的是( )A .检验试液中的SO 2-4:试液――→足量稀硝酸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 B .检验试液中的SO 2-3:试液――→浓盐酸气体――→品红褪色C .检验试液中的I -:试液――→H 2O 2棕黄色溶液――→淀粉溶液蓝色溶液D .检验试液中的CO 2-3:试液――→足量BaCl 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 答案 C解析 选项A 中的方案设计不合理,原因是若原溶液中有SO 2-3而无SO 2-4时,会产生相同的现象;选项B 中的方案设计不合理,原因是原溶液中可能含有HSO -3,另外Cl 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溶液中可以含KMnO 4而不含SO 2-3;选项D 中的方案设计不合理,原因是SO 2-3对CO 2-3的检验形成了干扰。
2.[2016·衡水二中周测]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稀硫酸与铁反应:2Fe +6H +===2Fe 3++3H 2↑B .2 mol·L -1的AlCl 3溶液和7 mol·L -1的NaOH 溶液等体积均匀混合:2Al 3++7OH -===Al(OH)3↓+AlO -2+2H 2OC .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SO 4溶液: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D .NaHCO 3的水解:HCO -3+H 22-3+H 3O + 答案 B解析 稀硫酸与F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H +===Fe 2++H 2↑,A 项错误;AlCl 3和NaOH 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2∶7在溶液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 3++7OH -===Al(OH)3↓+AlO -2+2H 2O ,B 项正确;Ba(OH)2和少量NaHSO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OH -+H ++SO 2-4===BaSO 4↓+H 2O ,C 项错误;NaHCO 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HCO -3+H 22CO 3+OH -,D 项错误。
2018年高考化学复习考案习题_专题:撬分练:15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315基础组时间:3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1.[2016·衡水二中一轮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是位于第四周期ⅧB 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元素B .四氧化三铁是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C .14克铁粉和7克硫粉混合后高温下充分反应能生成21克硫化亚铁D .铁在溴蒸气中点燃可生成FeBr 3答案 D 解析 A 项,铁是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元素,错误;B 项,四氧化三铁是纯净物,错误;C 项,14克铁粉和7克硫粉混合后高温下充分反应,硫粉不足,FeS 的质量小于21克,错误。
2.[2016·枣强中学月考]某化学小组在常温下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Ⅰ: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A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Ⅱ: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B充分反应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A 和B 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 溶液B .溶液A 和B 均可以选用稀硝酸C .若溶液B 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D .实验方案Ⅱ更便于实施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盐酸或NaOH 只与Al 发生反应,A 正确;稀硝酸与Cu 和Al 均反应,B 错;浓硝酸与金属铝发生钝化,使金属剩余的质量增大,故导致金属铜的质量分数偏低,C 正确;实验方案Ⅱ更便于实施,因为固体的质量便于称量,D 正确。
3.[2016·衡水二中预测]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且能正确解释相关事实的是(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 .能证明Fe 3+氧化性比Cu 2+强:Fe 3++Cu===Fe 2++Cu 2+B .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铝电极表面的氧化物:2Al +2OH -+2H 2O===2AlO -2+3H 2↑C .氯化铁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混合:Fe 3++3AlO -2+6H 2O===Fe(OH)3↓+3Al(OH)3↓D .过量铁粉溶于稀硝酸中:Fe +NO -3+4H +===Fe 3++NO↑+2H 2O答案 C解析 A 项,所给离子方程式中得失电子和电荷都不守恒;B 项,铝电极表面的氧化物是氧化铝;C 项,铁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D 项,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
2018年高考化学复习考案习题_专题:撬分练:19含答案

………………………………………………………………………………………………基础组时间:25分钟满分: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35分)1.[2016·衡水中学猜题]下列有关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B.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C.常温下铁、铝不与浓硝酸反应D.NO可用排水法收集,N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 C解析A项,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B项,铵态氮肥的水溶液呈酸性,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导致肥效降低;C项,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钝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表面被氧化产生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故C项错误。
2.[2016·衡水中学一轮检测]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答案 D解析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反应生成NO2,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成NO2。
3.[2016·冀州中学模拟]二氧化氮(NO2)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科学家正寻求合适的化合物G和适当的条件以进行反应NO2+G===N2+H2O+n Y(反应未配平),从而将二氧化氮转化为无毒的N2。
上式中的n为系数,但也可以为0,而Y必须为无毒的物质。
从反应机理分析,上述反应式中的G肯定不可以是( )A.NH3B.CO2C.CH3CH2OH D.H2O2答案 B解析选项A,NH3能被NO2氧化,生成N2、H2O;选项B,NO2不可能与CO2发生反应;选项C,CH3CH2OH具有还原性,理论上说其能被NO2氧化,生成CO2;选项D,H2O2有可能与NO2反应生成N2、H2O、O2。
4.[2016·衡水二中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验完成答案 A解析A项中加入Cu(NO3)2固体后,Cu和H+、NO-3发生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该项不正确。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2020171007471

专题撬分练20基础组时间:25分钟满分: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35分)1.[2016·武邑中学预测]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苯B.乙烷C.丙烯D.乙酸答案 C解析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被酸性KMnO4氧化而使溶液褪色。
2.[2016·衡水二中模拟]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D.由丙烯之间的相互加成可得聚丙烯答案 D解析已知乙烯是平面形分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丙烯可看作是—CH3取代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的产物,因而三个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
甲基(—CH3)中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故丙烯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丙烯与HCl加成产物应有两种即CH3CH2CH2—Cl和。
3.[2016·枣强中学期末]下列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的是()点击观看解答视频C.CH≡CCH2CH3D.CH3CH===CHCHO答案 D解析A项中乙苯可看成CH4中的2个H分别被甲基和苯基取代的产物,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故乙苯中的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中环己烷的结构为空间锯齿状的六元环,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1丁炔可看成甲烷中的2个H分别被—C≡CH和甲基取代的产物,故其不可能所有原子共面,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物质可看成乙烯分子中的2个H 分别被甲基和醛基取代的产物,乙烯为平面结构,故D项符合题意。
4.[2016·衡水二中仿真]下列变化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H+A.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催化剂B.CH2===CH2+H2 ――→CH3CH3光照D.CH4+Cl2 ――→CH3Cl+HCl答案 B解析A项,酯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B项,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C项,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D项,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1820171007474

专题撬分练18基础组时间:30分钟满分: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1.[2016·衡水中学期中]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共设计出如图所示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由于浓硫酸吸水后会有热量放出,图①通过观察温度计温度的上升来说明;图②可通过胆矾晶体变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③通过观察KNO3晶体析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④可通过观察导管末端液面上升说明烧瓶内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导致气压下降。
2.[2016·枣强中学猜题]非金属元素的一些氧化物会导致环境污染,以下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选项氧化物环境问题主要来源A CO2 酸雨化石燃料的燃烧B SO2 光化学烟雾工厂废气的排放C NO2 温室效应汽车尾气的排放D CO CO中毒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答案 D解析CO2导致温室效应,NO2引起光化学烟雾,SO2能引起酸雨。
3.[2016·衡水中学月考]下列各物质分别滴加浓硫酸后,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胆矾晶体由蓝色变无色B.pH试纸变红C.蓝色石蕊试液褪色D.白纸变黑答案 D解析A项,胆矾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A项错误;B项,pH试纸先变红后变黑,B项错误;C项,蓝色石蕊试液变红,C项错误;D项,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白纸变黑,D项正确。
4.[2016·武邑中学周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答案 A△解析左侧试管中发生的反应为2H2SO4(浓)+Cu ===== CuSO4+2H2O+SO2↑,SO2通入Ba(NO3)2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SO2+H2O===H2SO3、H2SO3H++HSO-3、HSO-3H++SO2-3 ,而NO-3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O2-3 氧化成SO2-4 ,故生成的白色沉淀为BaSO4,而不是BaSO3,A项错误、C项正确;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项正确;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D项正确。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撬分练1420171007478

专题撬分练14基础组时间:25分钟满分:52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1.[2016·武邑中学期中]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①氧气、②空气、③氮气、④二氧化碳中完全燃烧,燃烧后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②①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 C点燃点燃解析①Mg在氧气中:2Mg+O2 ===== 2MgO;③Mg在氮气中:3Mg+N2 ===== Mg3N2;④Mg点燃在二氧化碳中:2Mg+CO2 ===== 2MgO+C。
依据元素守恒,1 m ol M g燃烧生成1 m ol M gO,质量1 28增加16 g;1 mol Mg燃烧生成mol Mg3N2,质量增加g;1 mol 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固3 31体产物分别为mol C和1 m ol M gO,质量增加6g+16 g=22 g。
因此,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2上述气体中燃烧,在二氧化碳中所得固体产物质量最大,在氮气中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最小。
空气的主要成分为N2和O2,Mg在空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在③和①之间。
2.[2016·衡水中学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Na+、Al3+、Cl-、CO2-3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 Al(OH)3↓+3NH+4C.偏铝酸钠与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HCO-3D.Al(OH)3溶于HCl溶液中:Al(OH)3+3H+===Al3++3H2O答案 A解析A项中Al3+与CO2-3 发生水解的相互促进,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所以错误;B项中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的氨水,最终生成的是氢氧化铝,所以正确;C项中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因为二氧化碳过量,因此生成碳酸氢根离子,所以正确;D项中氢氧化铝能溶于强酸中生成铝离子,所以正确。
2018年高考化学复习考案习题_专题:撬分练:11含答案

………………………………………………………………………………………………基础组时间:20分钟满分:48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1.[2016·枣强中学热身]下列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已知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则在a mol·L-1 KHC2O4溶液中,c(C2O2-4)<c(H2C2O4)B.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OH-)C.0.2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c(CH3COO-)-c(CH3COOH)D.pH=3的盐酸和pH=3的FeCl3溶液中,水电离的c(H+)相等答案 C解析A错,KHC2O4溶液中,c(C2O2-4)大于c(H2C2O4);B错,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H+)+c(Na+)=c(Cl-)+c(ClO-)+c(OH-);D错,pH=3的盐酸和pH=3的FeCl3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不相等,后者大。
2.[2016·衡水中学猜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被全部蒸干B.向1 mL浓度均为0.05 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01 mol·L-1的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
结论:K sp(AgCl)<K sp(AgI)C.0.1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pH、体积均相等的醋酸和盐酸,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前者小于后者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答案 D解析A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微量晶体为止,不能蒸干,如果蒸干的话,硫酸亚铁会被氧化;B错,向1 mL浓度均为0.05 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01 mol·L-1的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K sp(AgCl)>K sp(AgI);C错,0.1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pH、体积均相等的醋酸和盐酸,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前者大于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撬分练13基础组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1.[2016·枣强中学周测]下列试剂的保存或使用正确的是( )A .金属锂保存在煤油中,使用前要用滤纸吸干煤油B .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因此过氧化钠可露置在空气中C .称量NaOH 固体时,应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左边纸上放NaOH ,右边纸上放砝码D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证明被检验物中一定有钾元素答案 D解析 本题结合试剂的保存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金属锂的密度很小,若将其保存在煤油中,则浮在煤油的表面上,和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A 错误;过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其应密封保存,B 错误;称量氢氧化钠时,由于其具有强腐蚀性,应将其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C 错误;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D 正确。
2.[2016·冀州中学预测]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Na 2O 2的电子式为Na +[··O ······]-Na +[··O ······]-B .Na 2O 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 2-2+2H 2O===4OH - +O 2↑C .0.1 mol Na 2O 2与CO 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 .Na 2O 2与SO 2具有相同的漂白原理答案 C解析 Na 2O 2的电子式应为Na +[··O······O ······]2-Na +,A 错。
离子方程式中Na 2O 2应保留化学式,B 错。
Na 2O 2的漂白性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而SO 2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D 错。
3.[2016·衡水中学热身]关于Na 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Na 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又以化合态形式存在②金属Na 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实验室中少量的Na 保存在煤油里④Na-K 合金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⑤Na 比Cu 活泼,因而Na 可以从CuCl 2溶液中置换出Cu⑥Na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Na2O2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C.③④⑤ D.全部答案 B解析Na在自然界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①错;金属钠着火应用沙土盖灭,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②错;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发生化学反应,故可以保存在煤油中,③对;Na-K合金可以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④对;钠不能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Cu,而是与水反应,⑤错;Na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Na2O2,⑥对。
4.[2016·武邑中学月考]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热时NaHCO3比Na2CO3稳定B.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大C.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 C解析受热时Na2CO3比NaHCO3稳定,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A错误;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小,B错误;由于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C 正确;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放出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错误。
5.[2016·武邑中学一轮检测]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AlO-2、Cl-、SO2-4B.NH+4、Ba2+、Cl-、NO-3C.Ca2+、Fe2+、NO-3、HCO-3 D.Na+、Cl-、CO2-3、SO2-3答案 A解析Na2O2可与水反应生成NaOH,B项中的NH+4、C项中的Ca2+、Fe2+、HCO-3均不能大量存在;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D项中的SO2-3氧化为SO2-4。
综上分析,只有A项中离子能大量共存。
6.[2016·冀州中学一轮检测]一定温度下,m g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足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过氧化钠增加了n g,且n>m,符合此要求的物质是( )①H2②CO③CO和H2的混合物④HCOOCH3⑤CH3CHOA.⑤ B.①②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 A解析④HCO OCH3可以变形为2H2·2CO,可见①②③④的分子组成都符合(CO)m·(H2)n,燃烧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与燃烧产生的H 2O 、CO 2和足量的Na 2O 2发生反应放出的氧气的质量相同,因此n =m ,①②③④错误;⑤CH 3CHO 变形为2H 2·CO·C,只有H 2、CO 在该过程中质量不变,而C 变为CO ,质量增加,因此n >m ,正确。
7.[2016·枣强中学预测]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锰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B .Na 2O 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供氧剂C .碳酸氢钠能与碱反应,可用作食品的膨松剂D .Na 2SO 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可用于杀菌、消毒答案 B解析 二氧化锰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A 错误;Na 2O 2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2Na 2O 2+2H 2O===4NaOH +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可用作供氧剂,B 正确;高温下碳酸氢钠分解产生CO 2,因此可用作食品的膨松剂,C 错误;Na 2SO 4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 错误。
8.[2016·衡水中学仿真]将2 mol NaHCO 3和一定量的Na 2O 2固体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其反应,经测定无Na 2O 2剩余,则最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n )为 ( )A .1 mol<n ≤2 molB .1 mol<n ≤4 molC .2 mol<n ≤4 molD .n >4 mol答案 B解析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2Na 2O 2+2H 2O===4NaOH +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2 mol NaHCO 3分解产生1 mol Na 2CO 3、1 mol CO 2和1 mol H 2O 。
若Na 2O 2恰好完全与产生的CO 2、H 2O 发生反应,则与CO 2反应产生固体的物质的量是1 mol ;与水反应产生固体的物质的量是2 mol ,反应后固体的总物质的量是4 mol ,若Na 2O 2相对于产生的气体来说不足量,则反应后固体的物质的量就小于最大值,因此选B 。
能力组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18分)9.[2016·冀州中学期中]向Na 2CO 3、NaHCO 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2-4、NO-3B.b点对应的溶液中:Al3+、Fe3+、MnO-4、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D.d点对应的溶液中:F-、NO-3、Fe2+、Na+答案 C解析a点对应的溶液为碳酸钠、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OH-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碳酸氢钠和氯化钠,铝离子和铁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c点对应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所给离子都不反应,故C正确;d点对应的溶液中有过量的酸,酸性环境下的硝酸根离子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同时F-与H+也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10.[2016·衡水中学模拟]A、B、C是三种常见短周期元素的单质。
常温下D为无色液体,E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合成过程中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B.合成过程中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C .化合物F 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D .由E 生成B 的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B答案 D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和流程图判断A 是氢气,B 是氧气,C 是碳,D 是水,E 是CO 2,F 是Na 2O 2。
若用CO 2和Na 2O 2反应制备O 2,则O 2中易混有CO 2,因此D 错。
实验室中可用Na 2O 2和水反应制备O 2。
11.[2016·武邑中学仿真]将一定量的H 2、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 2O 2粉末(Na 2O 2体积忽略不计)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直至反应完全。
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的压强为原来的14,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 A .20B .23C .30D .36答案 C解析 将一定量的H 2、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 2O 2粉末的容器中,发生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产生的O 2在电火花作用下与原混合气体中的H 2、CO 发生燃烧反应:2H 2+O 2=====点燃2H 2O ;2CO +O 2=====点燃2CO 2;燃烧产物再与Na 2O 2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2Na 2O 2+2H 2O===4NaOH +O 2↑,叠加得到总方程式:Na 2O 2+CO===Na 2CO 3,Na 2O 2+H 2===2NaOH(实际上不反应)。
可见最后剩余的气体只能是O 2。
对于气体来说,当容器的容积不变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
由于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的压强为原来的14,则n 前(气体)=4n 后(气体)。
假设反应产生O 2的物质的量是1 mol ,则原混合气体是4 mol ,根据方程式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中气体关系可知n (CO 2)=2 mol ,n (CO)+n (H 2)=2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