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及对策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中国是一个拥有广大农村和城市的大国,城乡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问题,需要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所导致的,但现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制度性因素。
城市有着优质的资源等,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着主要经济作用,其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与制度设计都远远优于农村。
农村地区在社会保障、土地资源利用、工业化进程等制度上存在巨大差距。
2.人力资本不均衡。
随着社会进步,大量年轻人进入城市学习工作,造成城市的人力资源比农村强,也就更能产生高附加值的工作与创造更高的财富。
而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导致农村供给劳动力减少意味着农村的经济增产污染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天花板比城市低。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的稳定发展,具体表现为:1. 局部社会不稳定。
由于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势造成城市垄断了高端产业,共享不到发展成果的农村地区生产逐渐减弱,社会因此出现地域冲突问题或部分地区经济危机。
2. 教育资源不公平。
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学生从小就相对于城市学生更劣,因此进入高等学府的比例太低,缺少未来的社会财富。
3. 社会问题加剧。
农村就业机会减少,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失去了安全感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得偷盗抢风行以及恶劣的社会行为大肆发生。
三、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多年,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地区的投资在不断增加,但整体局势任重道远。
为处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国家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
1. 进行改革创新。
应首先对提升农村地区政策支持提高优先级,如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乡村公共服务促进政策、对地方政府奖补农民增产等,都需要有效的管理与财政投资。
2. 加强人才流动。
农村地区人才流失问题每天都在产生,这需要各地政策制定者对于人才流失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和吸纳,如补充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训,增加乡村治理产生异常的社会问题的处理方式。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及对策

【 摘要 】十八 大报 告提 出要加 大统筹城 乡发展 力度 , 增强
农村发展活力 , 逐 步缩 小城 乡差 距 , 促 进 城 乡共 同繁 荣 。本 文将
据可 以看 出我 国农业 人 口所 占比重依 旧很 大 。庞 大的农业人
口、 不断 增长 的城 乡收 入差距容易引发社会成 员对社会 的不满
情绪 , 导致社会动荡 , 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 。
从 第 一产 业 占 GD P 比重 、我 国二 元 对 比 系数 与 农 村 居 民 家庭 人 均 工 业 纯 收 入 占 家庭 人 均 纯 收 入 比 重 等 三 个 方 面 来 探 求 影
得到发挥 , 无法产生有效需 求。
5 。
改善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城 乡一体化 发展 , 并提 出 : “ 要加大统
筹城 乡发展力度 , 增强 农村 发展活力 , 逐步 缩小城 乡差距 , 促进 城 乡共同繁荣 。” 同时 , 十八大报告 中明确提 出, 到2 0 2 0 年要实 现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 0 1 0年翻一番。从 中我们可以看出 , 政 府对于统筹城 乡发展的重视 , 以及缩小城 乡收入 差距对我 国的 重要意义。 图1 为2 0 0 0 -2 0 1 1 年城镇 与农村人均年收入的变化 , 从 图 中我们可以看到城 乡居民的收入呈上升趋势。但是对比城 乡居
比重 、 我国二元对比系数与农村居 民家庭人均 工业纯 收入 占家 庭 人均纯收入 比重几个方面 来探求影 响我 国城 乡收入 差距的
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改革开房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随之增长。
但问题也在不断的扩大,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就是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
因此,结合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阐明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对于进一步采取对策缩小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原因与对策目录引言 (1)一、...................................................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1<一)城乡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二、................................................... 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2(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2(二)................................................. 城乡经济因素2(三)................................................. 城乡教育因素2(四)................................. 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3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3)(一).............................................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3(二)............................................. 改善农村经济发展4(三).........................................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5四、结论 (6)五、参考文献 (6)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但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也快速扩大,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在当今社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种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也影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教育差距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在城市相对丰富,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扩大。
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设施,而农村学校资源匮乏,师资不足。
这导致城市孩子更容易获得良好的教育,而农村孩子则面临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2. 就业机会差异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农民在寻找就业机会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农村的传统从业行业,这些行业的收入相对较低,无法与城市的薪资水平相提并论。
3. 市场经济改革不平衡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的加剧。
在市场经济改革过渡的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渐形成,并加剧了收入差距。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享受着改革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而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许多制度和政策的限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解决方案1. 教育公平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并关注农村地区的学校建设和师资培养。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学校或资助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了缩小城乡就业机会差距,政府应该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人群的扶持力度,提供创业培训和财政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方面的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方法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基尼系数和收入比。
1.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测度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之一。
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
使用基尼系数可以直观地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
2. 收入比收入比是城乡居民平均收入之间的比值。
通过比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我们可以了解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程度。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差异教育水平是决定一个人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优质教育机会更多,因此城市居民通常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面临着教育机会有限的问题。
这种教育差异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
2. 就业机会不平等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薪岗位。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主要以农业和低技能工作为主。
由于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城市居民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而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
3. 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经济增长更为迅速,而农村地区则依赖于传统农业产业。
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提高速度快于农村居民,从而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三、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以促进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和职业发展,减少教育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的计量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的计量分析背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之一。
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如何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公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计量分析,揭示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主因,探究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样本包括2000年至2019年全国各省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方法接近程度测度定义城乡收入差距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模型建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政策建议。
分析流程1.数据的清洗与处理。
2.获得城乡收入差距数据。
3.提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变量。
4.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5.得出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结果分析描述统计分析在样本数据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值为3.56,标准差为0.68。
收入差距的最小值为2.37,最大值为4.96。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其中,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
而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
政策建议1.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
2.增加对学生的资助力度,提高乡村教育水平,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和人力资本。
3.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注重农民转移就业的问题,增加农民在城市的就业机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结论本文探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计量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些分析结果和政策建议对于深入理解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本质意义,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实现收入公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分析及影响因素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分析及影响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这种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现状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在中国普遍存在,且差距逐渐扩大。
大城市的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同时居住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差距也较大。
这种差异反映了经济发展、城乡分割以及政策实施的不均衡。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就业,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优厚。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收入占据居民收入的较大比重。
农村缺乏多元的就业机会,收入来源单一,导致了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1.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因素。
城市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工作机会较多,收入相对较高。
而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劳动密集型工作机会居多,技术含量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2. 教育资源差异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农村更加丰富,高质量的教育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城市中的优质学校、图书馆、培训机构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而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使得农村居民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3. 制度性差异城乡居民户籍制度的不平等也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因素之一。
户籍制度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包括医疗保险、退休金等。
而农村居民则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面临诸多不公平,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会保障。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对策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影响着民生,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那么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一)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这造成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增大,同时也增加了城乡社会经济的不平衡。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他们不仅要承受住生活的各种压力,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城市的生活,但他们的薪酬往往低于城市居民身上。
(二)职业培训城市居民往往受到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很难拥有更高端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他们需要承受更多的负担,才能维持生活。
(三)经济结构的不同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不同,农村地区的经济往往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而城市经济则以服务业,制造业和物流业为主。
经济结构的不同意味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工作机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一)改变经济结构要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就需要改变经济结构。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发展新的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可以通过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支持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鼓励创新型农村企业等来实现。
(二)优化教育体系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优化教育体系将是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方案。
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促进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农村人才的提升和农民工薪酬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进程质量,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要坚持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实现城市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公平、有效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网,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及对策【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本文将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我国二元对比系数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等三个方面来探求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并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一产业一、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并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同时,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视,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图1为2000—2011年城镇与农村人均年收入的变化,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城乡居民的收入呈上升趋势。
但是对比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率,我们却发现,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远快于农村居民,城乡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这说明,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支持工业化而导致的城乡差距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2011年12月19日正式发布的2012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我国完全从事农业劳动的在业人员占40%,兼务农业和非农职业的人员占13.4%。
从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依旧很大。
庞大的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的城乡收入差距容易引发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导致社会动荡,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的购买力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图2为2000—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近年来虽然有所下滑,但是下滑速度较慢,恩格尔系数仍然保持在40%左右。
因此,在与城镇相同的物价水平下,农村居民收入不足以负担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生活消费。
农村作为我国庞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其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无法产生有效需求。
最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生活必需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支出的一大部分。
教育资源的落后加之教育投入的减少,导致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收入的提高造成影响,致使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措施。
本文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我国二元对比系数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几个方面来探求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同时寻求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方式。
二、数据选取与来源1、变量选择本文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选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2、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1为2000—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及其构成,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和其他非生产性收入组成,其中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而这其中有将近80%来自农业收入。
可见,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农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与农民收入成正方向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动。
因此,将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变量引入。
3、二元对比系数刘易斯指出,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存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为主体的现代部门,即二元结构。
农业部门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基于传统经验的积累,劳动生产率较低;工业部门规模大,生产技术水平进步速度快,劳动生产率高。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部门收入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收入差距,因此将二元对比系数作为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变量引入。
在国际上用来测算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通常是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即二元对比系数。
其中,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农业部门占GDP比重与农业从业人员的比值,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是非农业部门占GDP比重与非农业从业人员的比值。
即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二元对比系数理论上处于0—1之间。
该系数为0时,经济二元性最显著;而为1时,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同,二元经济完全转变成了一元经济。
二元对比系数与经济结构二元性的强度呈反向变动的关系,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两部门的差别越小;反之则两部门的差别越大。
二元对比系数在理论上的最大值为1,但通常总是低于1。
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农村居民纯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收入与非农产品收入,要想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产品或非农产品的价格。
而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已基本高于国际市场,相对来说,提高非农产品价格比较实际。
因此,根据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可以看出农村工业产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以上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数据都可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直接得到或经过计算后得到。
由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的一些数据的局限,本文选取了1989—2009年这2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三、模型建立1、建立回归模型本文所选的三个变量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我国二元对比系数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的数据。
完整的模型为:Y=B0+B1X1+B2X2+B3X3其中,B0-B3表示回归系数,Y表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值,X1表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X2表示我国二元对比系数,X3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
为了使模型更易于解释,对模型取对数,调整后模型如下:LnY=B0+B1Ln(X1)+B2Ln(X2)+B3Ln(X3)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LnY=3.49351203313-0.349895307382Ln(x1)-0.480188849269Ln(x2)-0.139740278924Ln(x3)再对回归结果进行多重共线性、异方差与自相关的检验,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为该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查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自变量直接的线性关系较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
表4为模型异方差的检查报告,表中显示P值很大,因此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而由表2的回归结果中我们可知该回归模型的DW值为1.055950,查表得dl与du值分别为1.22与1.42,根据计算我们可知该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情况。
2、分析回归结果从模型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我国二元对比系数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都有一定的影响。
(1)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呈负相关关系。
即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越小。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为目标。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表示一个国家的发展依赖农业的程度越大,现代化程度越低,这与建立工业国目标不符。
图3为1989—2009我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可以看到,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在不断下降的。
因此,通过增加第一产业比例来增加农民收入是不现实的。
(2)我国二元对比系数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
二元对比系数越大,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越小。
图4为我国21年来的二元对比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一直在20%附近徘徊。
这说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农村劳动生产率一直低于城镇劳动生产率,且人力资本也落后于城市。
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导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反比。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占家庭人均纯收入比重越大,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在农业比重无法提高的情况下,改善农村的生产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大措施。
四、措施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表示一个国家的发展越落后。
纵观这21年的数据,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渐减少。
因此,农民从农业中增加收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而从回归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工业纯收入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要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推进农业工业化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出台相关措施鼓励建立乡镇企业,增加农村的就业率,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发挥农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如美丽的山水、天然的鱼虾等,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2、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的经营规模太小,生产水平落后,农产品成本高,加工增值链条短,导致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
因此,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加快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二元对比系数长期小于1,说明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与城市的人力资本有着很大的差距。
不仅如此,农村的教育设施、教育观念等方面都落后于城市。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大幅提高农村知识分子的比例,这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计量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并讨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
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是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的途径之一,而对于我国政府来说,其不仅具有开辟巨大农村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具有减少我国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宋树仁、李玲、韩景元: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0,3(10).[2] 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 陈伟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