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达 苏州园林的留白之美
苏州园林八年级课文解析

苏州园林八年级课文解析《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目前入选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
文章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阅读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就像拿到了一把打开了苏州园林奥秘之门的钥匙,下边分享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文】苏州园林叶圣陶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探究拓展
小组讨论:
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 有别的思路吗?
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 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 让游客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
布置作业
小作文:
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上地实验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 宿舍、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字数为150字。
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 写作特色
• 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 •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 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概 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 原因到结果、 现象 到本质、 特点到用途、 主要到次要) • 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下、打、作、列、 举、分、画、引) • 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
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 镂空图案
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讲究色彩的搭配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
请欣赏下列图片说明了文章中 的哪些文字?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 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 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网师园
拙政园之冬
留园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 究对称的。
池沼或河道的 边沿很少砌齐整 的石岸,总是高 低屈曲任其自然。
假山的堆 叠,是一项 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苏州各个园林 在不同之中有 个共同点,似 乎设计者和匠 师们一致追求 的是:务必使 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 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存 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园林的影视拍摄地:电影与剧集中的经典场景

苏州园林的影视拍摄地:电影与剧集中的经典场景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为世界园林建筑所瞩目。
苏州的园林风景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成为众多影视剧制作人钟爱的拍摄地。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优美的景致吸引了大量的电影和剧集选址,呈现了许多经典场景,成为电影和电视作品中重要的背景之一。
1. 网师园网师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电影和剧集中的热门取景地之一。
网师园以其优美的景致和独特的园林设计吸引了众多导演和摄影师。
电影《苏州河》中的很多镜头就是在网师园取景拍摄的,这部电影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大都市里的隐秘之美。
2. 留园留园是苏州园林中的又一闪亮明珠,也是众多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地之一。
留园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和别致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不少作品中的经典场景。
电影《梅兰芳》中就有大段镜头是在留园取景拍摄的,略带忧郁的氛围与留园的幽雅风格完美融合。
3. 狮子林狮子林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自然也成为了众多影视作品的重要拍摄地。
电影《潘金莲》中众多场景均在狮子林中取景,利用其独特的假山和水池营造出那个特定的古代氛围。
狮子林中的曲径通幽、山石峥嵘也为影视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4. 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和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园林,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视剧《苏州过年》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在拙政园中拍摄完成的,利用园内的精湛景致和古典建筑为剧情增色不少。
5. 瞻园瞻园以其独特的园林构造和奇巧的景观设计,吸引了众多的电影摄制组。
电影《双城计中计》就有许多镜头在瞻园中取景,利用园内的水池、假山和廊亭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同时也为许多影视作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拍摄场地。
这些园林不仅美丽绝伦,更为影视作品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走进苏州园林,仿佛置身于古代画卷中,感受着古人留下的诗情画意,这里不仅是游客们向往之地,更是导演和摄制组的理想取景地。
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之美苏州园林甲天下,集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之大成。
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其之精髓无不被前人后人所瞻仰,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正如一位含蓄优雅而又不乏迷人的媚的古典美女。
这种建筑给生活,给环境增添了不少的的美感与情趣。
同时人们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依山伴水的自然怡情,其然身心健康两者皆宜,其极致展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博大与奥妙。
1、苏州园林的空间设计苏州园林作为一门空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作为文化载体,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主要就其庭院式的空间布局,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的环境设计;充满人文精神的中国儒道“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因地置宜、顺应自然、藏露疏密、虚实远近、变化统一的辩证思维;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步移景移的时空间序列的表现手法等问题进行阐述。
力求从苏州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侧面,去揭示其艺术的特征、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精粹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乃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有。
当游走于苏州园林之中就会觉得原本零零散散的房屋、树木、花草、小桥不知怎的被一条条无形的纽带所连接,反而觉得疏密有序、错落有致,如画般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是什么将其联系呢?水,就是其各种纽带中最重要的一条。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而苏州园林中的“水”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将苏州园林中各种零散的因素结合成统一体的纽带。
2、空间分割各胜尽然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相对北方宫苑园林)。
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
正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不管是中国绘画还是苏州园林,都是要求“意在笔先”。
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又起到了联络全园各个空间用。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作者:孙媛媛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6期摘要: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经典,它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艺术运用得淋漓尽致。
本文基于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艺术的研究,试分析了苏州园林对“留白”的运用,并阐述了它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留白艺术;苏州园林;现代平面设计苏州园林是众多私家园林的代表,其造园寓大于小,讲究在有限的空间内布景铺陈,精巧雅致,含蓄内敛,剔透玲珑,可谓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运用到极致,可以说,留白艺术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研究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对于现代平面设计有着直接明了的指导意义。
1.留白艺术1.1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艺术“留白”一词源于中国画,是绘画的一种构图方式或技法。
它指在构图时或者对画中山、云、水等的处理上,预留部分纸面本色不着墨迹,以形成黑白、虚实对比,引导观者视线,引发他们联想,使之与作品产生共鸣。
留白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彩陶上就有所体现,直到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白画”概念,才在理论上进一步强调了留白在画面中的独特魅力,以后历代画家都对留白艺术情有独钟。
1.2其他领域的留白艺术艺术是相通的,留白之美不光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它还映射到像书法、文学、戏曲、建筑、设计等众多领域。
书法中的“飞白”,强劲有力,并与浓墨形成对比,极具韵律感和节奏感,视觉效果层次丰富,雄劲浑厚;文学作品中的留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更是注重空间布置,苏州园林就将留白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
2.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苏州园林十分注重留白,无论从园林的形式到构图,还是从空间到意境,甚至是一个花窗或一池清荷,留白都给我们带来回味无穷的意韵。
在苏州园林的营造中,对于留白的运用从以下2个方面分析:2.1虚实相生,形成对比虚与实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凭借其卓越的美学价值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无疑在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苏州园林以其奇幻精巧的景观布局、建筑风格和观赏点的设置,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苏州园林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通过景观的布置、水的流动、绿植的摆放等手法,创造出一个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
这种自然之美不仅使人们感到舒适愉悦,更能够引发人们对自然的共鸣和敬畏之情。
苏州园林注重细节处理,追求精致和精确。
园林中的雕花、石刻、壁画等艺术品都体现了中国工艺美术的精髓,通过细腻的表达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完美。
在苏州园林中,任何一个小小的角落都蕴含着美的独特魅力,这种精致之美无疑是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重要体现。
苏州园林注重线条的运用和空间的划分,将各个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苏州园林中的走廊、亭阁、池塘等构成了独特的空间组成,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感。
这种空间结构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和变化性,更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有序和谐的美感。
苏州园林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植物的选择。
园林中的石、水、植物等元素通过色彩的搭配和对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
苏州园林中的种植植物种类繁多,色彩鲜艳,品种各异。
如碧竹亭的碧竹、留园的红墙绿瓦等,都在色彩的运用上充分展示了美学的魅力。
苏州园林作为环境艺术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示了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苏州园林通过景观布局、细节处理、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手法,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天人合一、精致完美、有序和谐的美感。
美学的应用不仅使苏州园林成为了人们休闲游览的胜地,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智慧成果。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是若设计师经验较少,则很可能导致设计成果偏离最初想法。
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使得精确度提高了很多。
三是研究范围的扩大。
ArcGIS 可以对复杂的山体进行各种分析甚至建立模型,从本质上扩大了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使研究更加科学化。
虽然ArcGIS 有上述优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要求有属性的数据,要想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前期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本次实验使用的地形图上的高程数据不具有高程属性,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使用了湘源控规对高程进行了字转高程的转换,使得数据具有了高程属性才可以在Arcgis 中进行处理。
(收稿:2017-02-11)[1]崔健,李健.城市空间数据库建设中数据模型的研究[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0(3):14-16.[2]陈登鳌.建筑设计资料集(第6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223.[3]段义猛,杜世宏.GIS 技术在山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规划师,2002(11):45-48.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孙媛媛(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系,江苏苏州215104)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经典,它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艺术运用得淋漓尽致。
本文基于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艺术的研究,试分析了苏州园林对“留白”的运用,并阐述了它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中国传统绘画;留白艺术;苏州园林;现代平面设计图,还是从空间到意境,甚至是一个花窗或一池清荷,留白都给我们带来回味无穷的意韵。
在苏州园林的营造中,对于留白的运用从以下2个方面分析:2.1虚实相生,形成对比虚与实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园林中虚体元素所对应的就是中国画中的“留白”,留白过多,则会空洞虚无;留白太少,又会冗长无趣。
只有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留白,效果才会恰到好处,正所谓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物可以看做实体,门窗孔洞及透空的廊子是虚体,二者虚实对比,异常强烈。
中国园林艺术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

中国园林艺术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中国园林艺术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这些园林以其空灵与宁静的氛围,成为了人们心灵休憩的乐土。
通过雕刻、布局、植物的选择以及水景的设计,中国园林艺术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本文将以不同的中国园林为例,探讨其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
1. 苏州园林——留白与流霞的结合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驰名中外。
留白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通过草地、墙壁和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留下了许多空白的区域。
这些空白不仅增加了园林的开放性和舒适度,还为游客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同时,苏州园林还巧妙地将水景与建筑结合,如明月池、山下亭等,使得园林在景色的反射和倒影中呈现出流霞万顷的美景。
这种留白与流霞的结合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了空灵与宁静的代表。
2. 西湖——亭台楼阁的诗意世界作为中国著名的湖泊,西湖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西湖周围建有众多的亭台楼阁,如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它们以不同的姿态矗立于湖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湖光山色的绝佳位置。
亭子的设计充分融入了诗意和浪漫的元素,游人可以在亭子中沉浸在湖泊的美景中,感受到宁静与放松。
同时,西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雷峰塔、断桥残雪等,这些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使得西湖成为了人们心灵愉悦的人间仙境。
3. 皇家园林——尊严与秩序的完美结合中国皇家园林以其富丽堂皇的建筑和严谨有序的布局而著名。
例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它们以宏伟的建筑和精细的园林布局,展示了尊严和秩序的完美结合。
这些园林中的建筑多以宫殿、亭台楼阁为主,它们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石桥、长廊以及各种建筑元素都展现出严谨和谐的氛围,使人们在游览时感受到宁静和庄严。
皇家园林的设计注重对称和比例,将整个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和风格,使得人们在园林中流连忘返。
中国园林艺术的空灵与宁静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典园林的留白艺术
摘要:苏州园林是古代造园艺术的经典,它清新淡雅,如水般柔美细腻而又幽深空灵,它将中国山水文人画的留白运用到造园艺术中,开创了江南特有的苑囿艺术。
关键词:苏州园林、留白、中国山水画
留白,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绘画技术之一。
中国画的留白,留得其所,便气韵生动,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传统的水墨丹青不施底色,讲究疏密、聚散有致的留白布局。
看齐白石的虾,观徐悲鸿的马。
我们分明可以从画中大体的留白感受到水的清澈明净或草原的广阔无垠。
感受到那潜藏于实体形象中的灵动力量与勃勃生机,产生韵外之致的感受。
读画,感受画中的留白,体味画者意境。
留白的境界需要在体会与醒悟中去寻找。
留白也就是有意而留之了。
马远作品
夏圭作品
中国画中大大小小的留白,正是虚实关系最直接的体现。
空白的意境与绘画重视虚实法。
中国画似乎是朴拙的。
画家在一片虚白背景上率意洒墨,勾勒,点染,画面上留有大大小小的空白。
有的画甚至剔除任何背景,只突出主要事物,划分黑白、干湿、浓墨六彩,把白当作墨彩的一种。
中国画着意于虚,在空白处着手。
第一,空白赋予空白以力量、生命。
空白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有画部分相互比照相呼应,构成一个有情有趣,生机勃勃的艺术整体。
第二,山水文人画追求写意,写性,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作者的情感。
山水画疏密有致,“疏可走马,密不插针”,王维作为南宋山水画之祖。
他的作品通过大量的留白表现山的空灵和水的无息,展现出悠远的意境。
马远,夏圭被称为“马一隅”“夏半边”,他们都深知留白的妙用。
在纸的一边,一角着墨,余下的保留纸的原色,轻轻一带,气韵中展现广天浮云,长河水气,意境幽远。
人们撷取山水精华的一隅在画中通过留白来表现在渲染的氛围的同时表现主体。
苏州是座古城,她蕴含着水的柔美、温润、清逸。
苏州的美不是山川壮丽的气势雄浑,也不是庄严博大的王者之气。
水的无色、清澈、包容、静谧、平和等一切特质溶入苏州的性格,文人墨客远离官场的喧嚣,淡淡的融进这边的空灵。
苏州的美多半体现在她冠甲天下的园林之中,苏州园林代表着南方人的性格—雅、静、灵。
说她雅是因为她的造园理论和风格满足人的精神享受,怡情逸性,在宛若天成的山石水榭之中和自然沟通;说她静,是因为她的色彩,尺度让人的心理平和、恬静。
黛瓦粉墙的素雅、低平的建筑风格都使人轻松,不让人
的心理有大的波动,美而不冲;说她的灵,是因为她的精巧细致,在小的空间中营造大自然的无暇。
苏州园林的造园工匠很多是著名文人,将画中的高雅清风都通过园林中的建筑、湖石、水榭的巧妙布局来实现,而在这种布局中留白被巧妙使用着。
苏州园林掠影
苏州园林通常以文人画为蓝本,对留白和虚实的运用以臻化境。
它将人文建筑和山石、水泽融化一体厅堂、楼阁、亭台、廊、旱船等与瘦、漏、皱、透的太湖石和温静醇美的苏州木构成自然和人的和谐。
留白既是构图上的精美的诠释,也是苏州园林精神的体现,透露着园林淡雅中的一份自信,我所说的留白包括以黛瓦白墙为背景,建筑、湖石、植物掩映形成的空白区域;包括以天空为背景,建筑精美的吊角,湖石玲珑的造型为画;包括以木面为纸,以建筑等倒影为画的留白之美;亦包括园林中投落的斑驳光影,当然还包括其他园林中虚化的要素……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
苏州园林善于依墙置快湖石,石上栽几株植物,大面积的墙体空白,将小景的雅致表现得十分巧妙,景与白两者是相互的,无景也无
白,这样墙上出现的空白现象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是影子、植物的枝叶在光线的照射下在墙面上会出现斑驳疏离的影像,这种现象使园林的留白在视觉上又增加了不确定性和丰富性,而在苏州园林中更精彩的留白是建筑之间形成的留白。
这种留白比单体留白上的留白更复杂,如屋顶和墙,门楼之间的形成夹角来观察画面分割,白墙被黛瓦划分开来,白墙使这些繁复的园林元素变得有机起来,张弛有度,呼吸自如。
以天空为背景的留白更直接的反映了苏州园林的大气、胸怀的宽广。
谁还在敢说苏州园林只是封建腐朽的代表,只是小市民情怀。
其实根本不是,那只是因为你不懂苏州园林的精神!那磅礴的气势,那建筑、湖石树木与天空的对话,都让我们不禁惊叹……
一种独特的留白,它并非空白无物,有水在其中,但木的特性是它是物非物,故显得开阔疏朗,它调和园中的气候,使园中的景致在水的阔泽下显得开阔疏朗,更加清新秀丽。
轩无水则不雅,榭无水则不活,若听雨轩就安在旱地,则会缺失许多诗情画意。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园林中的池是很有智慧的留白设计,苏州园林对于门洞的使用堪称匠心独运。
门洞将联通空间的实用意义和愉悦感官结合在一起。
月洞,葫芦门等门洞形式成为连接园与园的纽带,是园与园景的提示和过渡,门洞是开在白墙上的,上面有黛瓦压住,视觉上白墙成为背景,黛瓦界定了背景的范围,门洞本身并无色彩,但它却可以使后面园中景色以门洞的造型在墙面上出现,不仅是景色更具纵深感,而且充满了幽静的意趣。
园林布局上的留白主要指的是除亭台、楼阁、
树、石、草、腾等实物之外的空地等,空地使人们有轻松的环境来欣赏景致,它是人与自然沟通的一个必需的空间。
苏州园林的门洞
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它通过虚实关系,无中生有。
虚与实是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中一对重要的范畴。
将中国古典园林围合郁闭度较高的景观元素称为实体元素,如山体、植被、建筑物等,虚体元素则和实体元素相对,如水面、空地、溪涧等,虚体元素对应画论中留白的白。
虚实是相生相成的。
在造园中过实则情景压抑,久处此地必感乏味无趣;过虚则泉源空洞苍白,无甚焦点。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式构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而苏州园林师就是一个“虚实”演绎得进平极致的经典特例。
园林师以集聚之水见长,在大园的中央有个仅二十来见方的荷花池,周围假山建筑和花木布置疏密有间,高下伊人,位于水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射鸭廊,灌婴木阁,月到风来亭,看松读画轩,人称四季景,中部廊以虚体元素木面为中心,实体元素亭阁廊轩等建筑依水而建,无光小色,
廊屋树影映射于池中,虚实相生。
从布局上来看,巧“完形”在古典园林中,有时候是以持续连贯的格局展现景致,游览者会感到心胸舒畅,神清气爽,而有时的谋篇布局则是精心设置空缺或者隔断,对游览者的视线以及心理体验上有意的阻隔,诱发游览者探奇的情趣。
如苏州留园入口的处理颇得“留白”挖掘“完形心理”的精髓。
游览者进入园门,必须经过一段狭窄的曲廊小院,视觉较为收敛,到达“古木交柯”处,南面以小院采光,点缀几处小景,北面透过六个图案各异的漏窗,使曲廊与园中山池隔而不断。
园中景色可窥一斑,残缺的不规整图景让该处更具视觉吸引力,之后经过一系列小空间的再次收敛,直至“绿荫轩”才豁然开朗,山水景物尽收眼底,这一个入口序列以虚实变换、收放自如明暗交替的手法,形成曲折巧妙的空间序列,因人步步深入,具有欲扬先抑的作用。
漏窗的运用是一种“完型心理”的体现,极好的迎合了游客追求完整和对称、和谐和简洁的倾向.
留园入口漏窗
留园平面图
结语:中国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
哪怕仅仅是一条“留白”的技巧也能将其延伸挖出与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内在联系,园与画是彼此借鉴的统一体,对“留白”的探讨将会给我们的设计以很大的启迪。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江南园林论》作者:杨鸿勋。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国美术史》作者:沈伟、张昕、李江涛、赵富雄,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7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作者: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园林史论文——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姓名:张仁达
班级:景园0902
学号:2009305200204
日期: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