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植物美
苏州园林的植物美

苏州园林的植物文化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
花木的神奇作用,人们总会有意无意中身受神领。
走进苏州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顿感精神爽朗。
与游园有异趣同感的还有观看古画时的心曲变化,欣赏古代山水画的人,都会被画面上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弓I,沁人心肺,神向往之。
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
正如宋代大画家郭熙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因此, 园林有了植物,才会有生机,才会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
凡是园林都离不开植物。
只要对“园林” 一词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含义。
著名园林学家童寯曾有精辟解释:古字“園”,是一个非常象形的文字,直接告诉人们园的主要内容:“□”是围墙,“土”者形似屋宇平面,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 字似石似树,植物的造景作用已经在这个古字中表现出来。
“林”字更说明花木是园林构成的重要因素。
苏州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
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植上或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上得到启发,甚至直接运用绘画手法,花木造景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显著特点是“处处如画”,成为人们欣赏、休息和起居生活的理想环境。
古代造园家巧妙利用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使园林景观用材不多,而顿生意气,古松而显苍劲,柳枝而露柔和,柏与花交植而呈刚柔相济。
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桧柏苍然耸立,白皮松满枝苍翠,古意盎然;拙政园中部池畔多植柳树,轻丝拂面,楼台掩映,柔情醉人;留园的古木交柯,为古柏与山茶交柯连理之景,构成一幅古朴典雅的画面,耐人寻味。
古代造园家还巧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妙利用树形的大小、枝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造成自然山林的效果。
苏州园林之桂花品赏

苏州园林之桂花品赏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园林设计精致、布局合理、植被丰富,以及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桂花作为园林中的重要植物之一,不仅在苏州园林中广泛种植,而且也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大特色之一。
桂花花香、花色、园林中的布置等都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苏州园林中桂花的品赏之美。
一、桂花的品种苏州园林中种植的桂花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而其中最为被人熟知和喜爱的要数金桂了。
金桂为中国特有品种,四季常绿,枝繁叶茂,开花时可使整个庭院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味。
苏州园林中也有种植铃妇桂、蜡瓣桂等品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品相各异,况且每种桂花都有其浓郁芳香和良好的观赏价值。
二、桂花的风采桂花在苏州园林中常被用来围绕小庭、绿坡、亭阁等,以及摆放盆景,在园林的绿植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每到桂花花开,花香扑鼻,香气满园。
桂花花姿均匀挺拔,花朵细小而密集,枝叶繁茂,因此即便是桂花不开花的时候,也是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三、桂花的赏析桂花赏析时,可从花香、花色、观赏布置等多个方面来欣赏其美。
桂花的花香十分浓烈,不仅能够远远闻到,而且非常持久,香气袭人。
在苏州园林中品赏桂花时,常常可以淹没在花的香气之中,让人陶醉其中。
桂花的花色也十分丰富多彩,有白桂、粉桂、黄桂等多种花色,每一种花色都有其独特的风姿。
在不同的景观布置中,桂花的观赏方式也有着差异,从而使得桂花的品赏更加多样化,更加有趣味性。
四、桂花的文化内涵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诗中的花”、“歌中的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一直都是一种富贵吉祥的象征,与其说是一种植物,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在苏州园林中,桂花常常被用来作为装点,不仅美化园林环境,而且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桂花还常常被用来制作各种美食和饮品,如桂花糕、桂花酒等,使得桂花在苏州园林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在苏州园林中,赏桂花不仅是一种观赏,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每到桂花盛开的季节,游人如织,争相前往各大园林中品赏桂花的美。
苏州何园的园林景观有哪些亮点

苏州何园的园林景观有哪些亮点提起苏州园林,人们往往会想到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然而,何园作为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众多亮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何园的布局独具匠心,呈现出一种曲折幽深、错落有致的美感。
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蜿蜒的小径,它们巧妙地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引领着游客一步步深入园林的奇妙世界。
这种布局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也让人在不经意间发现一处又一处的惊喜。
何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水乡的婉约与北方园林的大气。
园内的亭台楼阁造型精美,飞檐翘角,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
比如,水心亭位于池水中央,四周水波荡漾,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
亭的设计精巧,既能遮阳避雨,又能让游客全方位欣赏周围的美景。
还有那船厅,仿照船的形状建造,仿佛置身于一艘行驶在水中的船只之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何园的假山景观也是一大亮点。
假山堆叠巧妙,形态各异,有的如奇峰突起,有的似连绵山脉。
穿行于假山间的小径,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假山上的山洞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吸引着游客一探究竟。
与假山相呼应的是潺潺的流水,清澈的溪水在园中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为整个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何园中的植物景观同样丰富多彩。
园内种植了各种花卉树木,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满园春色;夏天,绿树成荫,荷花盛开,送来阵阵清凉;秋天,枫叶如火,银杏金黄,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梅花傲雪绽放,香气扑鼻,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一丝温暖。
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色彩和香气,还营造了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何园的花窗艺术也是不可忽视的亮点之一。
花窗的图案精美多样,有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等,透过花窗,可以看到园内不同的景致,让人产生一种“移步换景”的奇妙感受。
花窗的设计既增加了园林的通透感,又起到了装饰和分隔空间的作用,使园林更加富有层次感。
何园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的匾额、楹联、书画等艺术品,无不展现出主人的高雅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州园林运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运用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说明方法:1.景观布局:苏州园林注重景观的布局和呈现。
它以空间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组合为创作基础,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和景观布局,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形成分景、转景和连景的关系。
比如,拙政园中的兰亭序窗,通过窗景之间的布置,创造出饶有变化的景观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2.意象寓意:苏州园林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意义。
每个园林都有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通过布局、材料、植物和装饰等元素的选择和运用,传递出一种意境和情感。
比如,留园中的“念念不忘”的石刻,以及香蚀园中的“同心亭”,都寓意着主人对家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给人以温馨和亲切的感觉。
3.材料和技艺:苏州园林以材料和工艺技巧的运用而闻名。
它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将红木、石材、瓷器等精美材料巧妙地应用于园林中,使园林更加华丽和精致。
同时,苏州园林还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技巧,如镂空、浮雕、砌石等,通过精湛的工艺技艺,展现出园林的细腻和精致之处。
4.植物景观:植物是苏州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既要保证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又要注重植物的摆放和布局,使得植物与整个园林空间相互映衬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既有花卉、树木、草地等常见植物,也有盆景、花境等特殊的造景植物。
苏州园林中的古树参天、美花繁盛,给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感。
5.水景营造:苏州园林中的水景是一大特色。
水景是苏州园林中最重要的园林元素之一,不仅起到了美化空间的作用,还能够调节气候和增加湿度。
苏州园林通过合理的水道布置和石桥、廊冰等人工景观的营造,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水系景观,使人们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水墨画中。
总而言之,苏州园林通过景观布局、意象寓意、材料和技艺、植物景观以及水景营造等多种说明方法,营造出独特的园林空间和意境,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主题。
旅游景观赏析苏州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旅游景观赏析——苏州园林赏析摘要: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因其精美卓越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园林植物,艺术,文化0.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和表现的重要思想开源之一。
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
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
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1.苏州园林介绍1.1苏州园林历史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
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
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
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
(黄省曾《吴风录》)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的四季花艳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的四季花艳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其中拙政园更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四季花艳而闻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拙政园的四季花艳之美。
春季是拙政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园中的花卉开始绽放。
踏入拙政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游人走在曲径通幽的园中,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春花,如桃花、梅花、杏花等。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拙政园内的百花苑。
百花苑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品种丰富、花色绚丽而著名。
百花苑内的花卉种类繁多,包括牡丹、兰花、菊花等,各种花卉在春季盛开,各自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走进百花苑,芬芳的花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其中。
春日的拙政园,花开如海,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
夏季是拙政园的绿意盎然的季节。
夏天的拙政园古树葱郁,翠绿的植被覆盖了整个园区,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拙政园内的檀香斋。
檀香斋是一座唐代风格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茂盛的树木,形成了一个清幽的花园。
夏天,檀香斋外的花草葱茏,花团锦簇,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
拙政园还有一座名为“双溪寒舍”的建筑,这座建筑被绿叶掩映,与周围的植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夏日的清晨,来一场清新的早晨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秋季是拙政园变换色彩的季节。
当秋风吹来时,拙政园内的植物开始变得金黄或红色,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在秋季,拙政园的重要景点之一是碧螺春茶园。
碧螺春茶园是一片广袤的茶园,茶树的叶子变得金黄,整个茶园呈现出一片金色的海洋。
漫步在碧螺春茶园中,可以品尝到香气扑鼻的碧螺春茶,感受到秋季独特的韵味。
此外,拙政园的湖泊也在秋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丽。
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周围红黄交织的树木,美不胜收。
冬季是拙政园的淡雅之季。
虽然没有春季那样绚烂的花朵,但拙政园的冬季景色依然让人陶醉。
拙政园内的假山、园林建筑和花木均被冰雪覆盖,形成了一幅冰雪世界的画卷。
苏州园林介绍

枇 杷 琼火 园
枝树 日风 出来 晒翻 红绛 纱焰
香 洲
将采 以芳 遗洲 兮兮 下杜 女若
闻
佳奇 花石
木 樨
香尽 香
动含 轩
万千
山古
秋秀
海 棠 占雪 春 春绽 坞
颜霞 色铺 最锦 风水 流头
芙 蓉 两蕉 榭
家叶 秋半 雨黄 一荷 家叶 声碧
二、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 藤本在此均有种植。花木种类选择上大多体现了古 代造园家的思想意趣,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 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 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
苏州园林介绍
一、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其中植物作为不可或 缺的因素,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 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 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香洲、闻木樨香轩、海棠 春坞、芙蓉榭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 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 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 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 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 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草 本 及 水 生 植 物 类
三、配植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 配置方式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 所选植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 作为庭院植物的主题。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一文看尽春夏秋冬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一文看尽春夏秋冬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始建于明,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8月加入第一批《苏州园林名录》,位列名录第一名。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民居多进的格局。
拙政园四季分明,特征明显。
本文主要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分别为春花、夏荷、秋枫、冬雪。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
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取名为“拙政园”。
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辅以花圃、果园、竹林、水池等。
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各系以诗,并作《王氏拙政园记》。
自始建开始,园林易手多次,时而兴建时而荒废。
解放后自1951年至1960年经多次修缮,初成现今格局。
文革期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于1976年至1989年间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维修,1992年建成园林博物馆,终现如今风景。
具体历史沿革可见拙政园官网。
春天的拙政园有玉兰、樱花、桃花、杜鹃等数种花卉盛开,每年3月28日至5月10日为杜鹃花节。
夏天的拙政园代表植物为荷花:秋天的拙政园有红枫、银杏、残荷:苏州少雪,拙政园的雪景更是难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的植物文化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
花木的神奇作用,人们总会有意无意中身受神领。
走进苏州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顿感精神爽朗。
与游园有异趣同感的还有观看古画时的心曲变化,欣赏古代山水画的人,都会被画面上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引,沁人心肺,神向往之。
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
正如宋代大画家郭熙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
”因此,园林有了植物,才会有生机,才会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
凡是园林都离不开植物。
只要对“园林”一词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含义。
著名园林学家童寯曾有精辟解释:古字“園”,是一个非常象形的文字,直接告诉人们园的主要内容:“□”是围墙,“土”者形似屋宇平面,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字似石似树,植物的造景作用已经在这个古字中表现出来。
“林”字更说明花木是园林构成的重要因素。
苏州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
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植上或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上得到启发,甚至直接运用绘画手法,花木造景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显著特点是“处处如画”,成为人们欣赏、休息和起居生活的理想环境。
古代造园家巧妙利用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使园林景观用材不多,而顿生意气,古松而显苍劲,柳枝而露柔和,柏与花交植而呈刚柔相济。
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桧柏苍然耸立,白皮松满枝苍翠,古意盎然;拙政园中部池畔多植柳树,轻丝拂面,楼台掩映,柔情醉人;留园的古木交柯,为古柏与山茶交柯连理之景,构成一幅古朴典雅的画面,耐人寻味。
古代造园家还巧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妙利用树形的大小、枝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造成自然山林的效果。
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植适当的常绿树,与山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结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颇有天然野趣;沧浪亭大假山上亦是落叶树与常绿树混植,箬竹披坡,花木点缀,横生崇阜山林之气。
古代造园家还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花木的季相可以增添园林中许多绚丽的色彩和美丽的形姿,使观赏性大大增强,是造景的常用手法。
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含羞欲语的月季,临风婀娜法人丁香,灿若云霞的杜鹃,垂丝如金钟悬吊的海棠,贴梗夸夸如艳株的紫荆,等等,使园林四时景色不同,怡情悦目,百游不厌。
如各园林中的玉兰和牡丹,侧重表现春景;紫薇、荷花,主要供夏天观赏;枫林、桂花、菊花,构成秋景;山茶、天竺、腊梅,则为冬景。
因此,花木既是园林中的造景素材,也常常是观赏的主题。
苏州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表达景物的特点和寓意。
如拙政园有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荫路曲等,留园有绿荫轩、闻木樨香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沧浪亭有闻妙香室、翠玲珑、藕花小榭;狮子林有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双香仙馆、修竹阁;艺圃有爱莲窝、渡香桥、香草居、耦园有藤花舫、储香馆;退思园有水香榭、菰雨生凉轩、桂花厅;怡园有锁绿轩、金粟(桂花别名)亭、藕香榭、碧梧栖凤,等等。
这些以花木命名而别具匠心的景物,无不体现出园林主人高雅情趣,又都有极佳的观赏效果,因此成为人们游园时必到的景点。
二、园林中的古树名木由于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
一般较大的园林有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的园林也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特别是其中有大量的古树名木,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大特色。
(一)古之最苏州园林大多历史悠久,又多经历沧桑。
一座园林往往数易其主,甚至屡建屡毁。
但在园林遗址或荒废的旧园中,往往遗留若干千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
后人在重新建园时,视其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古意的画面。
这些珍贵的古树结合于园林景象中,既是鉴赏的对象,又作为景象的主题,蕴含了丰厚的文化气息。
它的珍贵价值,正如园林美学家金学智先生所说:“古木是园林建构中最难具备的条件之一。
亭榭可以建造,假山可以堆叠,一般的花木可以栽种或移植,历时均不需很久,但是,古木却非要千百年的时间不可。
”这种时空价值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
因此,有人把古树誉为园林的活化石、活的“文物”。
所有的古树除了反映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内涵美之外,它们都有共同点,极具观赏价值,它们高或参天,大或数抱,直如绳,曲如钩,蟠根错节,古拙苍劲,高贵傲然,天然去雕琢,有气韵万千之态。
苏州园林中最悠久的古树首数松柏。
几乎无园不松,常见的古松柏有景松、白皮松、金钱松、五针松、罗汉松、圆柏、刺柏等等,单株栽植为主。
松柏以耐寒、常青、长生著称,被誉为“坚强不屈”的品格,广受人们喜爱。
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句,让后世者赋予了松柏“岁寒三友”的雅号,寓意广泛而深刻,成为古人造园的必选植物。
苏州园林以松柏命名的景观有: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狮子林的揖峰指柏轩、古五松园,拙政园的听松风处,留园的古木交柯,天平山庄的岁寒堂等等。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已有近千年历史,可以说是目前苏州园林中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古树之一了。
据传是南宋时期园主史正志手植,原有两株,西侧一株在上世纪中叶枯死,现存一株愈显珍贵。
其顶梢已枯,树身中空,三根侧枝依然叶枝扶疏,倒挂悬垂,苍翠盎然,犹如鹤立鸡群。
古柏历经宋元明清,烟云过处,古今兴亡犹如浓缩的史籍在这里凝固。
怡园水池旁、山石间,一棵古老的白皮松横空而生,虬曲俯水,与假山、水池浑然一体,颇有自然生态的山水之美。
苏州园林中最神奇的名木是紫藤。
拙政园的古紫藤,传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手植,在五百年沧桑中,园主历经数人,许多建筑和景观已不复存在,而这棵紫藤却依然健在,枝干盘旋苍古,有蛟龙腾挪之势,每当鲜英紫萼,缀垂千万,妍华披曼,令人惊喜异常。
稍加注意还会发现,这棵古紫藤分枝两处,而且是隔墙而生,鹤翔龙舞,枝茂繁盛。
一棵古藤为何会分处两地?历来有不同说法。
有人说是后人移植,有人说是因其根系发达而生出旁枝。
不论何因,它的经历让人人瞩物思贤,隔世相望,顿生景仰之情。
故此,近代著名人士李根源先生把这棵紫藤与织造府的瑞云峰、环秀山庄并称为“苏州三绝”。
苏州园林中最壮观的古树要数银杏。
银杏有“活化石”之称,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耐寒,喜光,根深,冠茂,抗旱性强,对大气污染亦有一定抗性,不论春夏秋冬都是园林中极有观赏价值的古树,特别是深秋季节,银杏叶一片金黄,煞是好看!古银杏不仅突出了深山幽谷的气氛,加深了景观层次,而且给人以古园悠悠岁月的历史深度感。
在苏州园林中多见栽培数百年的大树,如留园、狮子林等园林的山水主景均有古银杏配植,都是著名的景观。
留园中部池畔假山上的古银杏三棵,树龄已有数百年。
其中西部假山上的一棵长得特别粗壮,需三人方能合抱。
银杏有植物王国的活化石之称,树干线条挺拔秀美,树叶四季色彩不同,春芽嫰绿,夏叶茂密,秋色金黄,冬枝凌然。
苏州园林中最有多元价值的古树是木瓜。
古人喜爱木瓜树,因为它既可观赏,又可入药,有多元价值。
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卫风·木瓜》有“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生发出的成语,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
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是最高尚的情意,这使木瓜有了文化上的深层含义。
因此在古典园林中种植木瓜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而今,木瓜几乎常被人遗忘在角落里。
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东侧小庭院中的一棵古木瓜,树形秀美,春可赏花,色彩烂漫;秋日硕果满挂,既有观赏性,可惜因其生于偏角一隅,游人很少注意它。
苏州园林中最艳丽的古树是玉兰。
玉兰,高大乔木,开花时节格外引人注目。
各园林都有栽培,是惹人注目的古树。
网师园中部水池南岸一株古老的二乔玉兰是著名的景观,它斜向逸生,大枝小枝曲窍临空,春时花季,满树粉紫的花朵,繁而不乱,艳而不媚,如美玉雕琢而成,宛若天然画本。
狮子林燕誉堂南庭院中有两株玉兰,一白一紫,开花时节,白玉兰莹洁清丽,紫玉兰粉含火焰,阵香袭人,仿佛可听。
拙政园玉兰堂庭院中的玉兰,繁花如羊脂白玉雕刻而成,亭亭玉立,雅艳生辉。
(二)名之木苏州园林中名木不下数百种,其中也包括了名花奇草,是一种统称。
名木有本地乡土树种,有外地引进移植树种。
由于古人多有种植,又多为后人珍惜,这些花木也往往成为古木,成了“文物”。
因此,名木和古树一样,除了它的观赏价值外,也具有与其相联系的历史人文价值。
名木的这种特点,构成了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名木系统。
藤蔓类苏州园林中的藤蔓植物主要依附于山石、水岸、墙壁、花架上,具有填补空间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
落叶的藤蔓植物主要有紫藤、爬墙虎、凌霄。
苏州园林中除了拙政园的文徵明手植紫藤外,还有留园中部的小蓬莱,狮子林中部的紫藤廊等都是著名的藤蔓景观。
留园小蓬莱坐落水中,两边曲桥相连,上置紫藤花架,古藤枝干虬曲,攀满棚架,春来紫花一片。
狮子林接驾桥东有紫藤花架,仲春,紫花满架,煞是好看。
爬墙虎在园林中是一种常见的落叶植物,它攀墙而生,夏天,满壁绿叶,给人生机和凉爽;冬日,荆条裸露,交织于粉墙之上,犹如怀素狂草,亦如一幅抽象绘画。
凌霄也是园林中常见的藤蔓,墙头、峰巅、窗棂都有它的身影。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东隅的凌霄花,攀援着拔地直上石笋,把金黄夹红的花送至隔院,真正堪称“凌霄峰”。
凌霄总是攀援到最高处盛开花朵,常常产生“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
常绿的攀缘植物主要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
拙政园西部到影楼北侧有一株木香,圆盘藤架直径有三米,开花季节满藤白花,灿若繁星。
园林中的薜荔、络石等虽不起眼,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植物,假山上有了这些攀援藤本,石满藤萝,则斧凿之痕全掩,苍古自然,宛若天成。
引蔓桥梁,模糊了人力之工,渡桥犹如天成,又是宛自天开的一景。
因此,这些藤本是在古典园林中其他花木不能替代的植物。
乔灌木类苏州园林中以乔木构成的景观很多,由于人们的喜爱,这些乔木的名气日增,逐渐成为造园时常用的树种。
梧桐,被古人看做是韵雅圣洁之树。
古代传说,梧桐广叶青阴,繁花素色,凤凰非梧桐不栖,“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古人造园,梧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树种。
以梧桐为寓意而命名的景观就有拙政园“梧竹幽居”、怡园“碧梧栖凤”。
拙政园“梧竹幽居”北植有慈孝竹、梧桐、枫树,取唐诗“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秋天,桐花乱洒,翠竹萧萧,枫叶掩红,透露出清爽雅致的浓溢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