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廖星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

“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

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

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1.1观花类的色彩美。

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

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

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

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泡桐、等。

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

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

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

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

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1.3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

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

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

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

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

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

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

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

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苏州园林之植物

苏州园林之植物

年03月15日 15:25 阅读(0) 评论(0) 分类:收藏soso权限: 公开•字体:中▼o小o中o大•更多▼o设置置顶o权限设置o推荐日志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编辑苏州园林之植物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

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

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

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

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有何特点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以其精妙绝伦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

在苏州园林的营造中,植物配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不仅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美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那么,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究竟有何特点呢?一、因地制宜,巧妙选种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桂花、梅花、竹子、荷花、柳树等。

桂花是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树种之一,每到秋季,金桂飘香,满园芬芳。

梅花则以其傲雪凌霜的品质,在寒冬中绽放,为园林增添了一份坚韧与高洁。

竹子因其挺拔修长的姿态和清幽的气质,深受园林设计者的喜爱。

荷花在池塘中盛开,荷叶田田,花香四溢,给园林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与诗意。

柳树则以其婀娜多姿的形态,在水边摇曳生姿,营造出柔美的氛围。

此外,园林设计者还会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空间,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在庭院中,多选用小型的花卉和灌木,如牡丹、芍药、杜鹃等,以营造出精致而温馨的氛围。

在假山旁,则会种植一些攀援植物,如紫藤、凌霄等,使其依附在山石上,增加自然野趣。

二、注重季相变化,营造四季景观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季相变化,通过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开花、结果、变色等特性,营造出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春天,园林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

桃花、杏花、梨花争奇斗艳,海棠花娇艳欲滴,樱花如雪般飘落。

此时的园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美好。

夏天,荷花、睡莲在池塘中绽放,荷叶随风摇曳,送来阵阵清凉。

石榴花、紫薇花盛开,红的似火,粉的如霞。

绿树成荫,为人们提供了避暑的好去处。

秋天,桂花飘香,菊花绽放,枫叶渐红,银杏金黄。

园林中的色彩变得丰富而浓郁,给人以丰收和成熟的感觉。

冬天,梅花傲雪绽放,松竹依然翠绿。

雪景中的园林,别有一番宁静与素雅之美。

这种四季景观的营造,使得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游览中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

琼 枝 日 出 晒 红 纱

火 树 风 来 翻 绛 焰

枇 杷 园
将采 以芳 遗洲 兮兮 下杜 女若


香 洲
佳奇 花石 香尽 动含 万千 山古 秋秀


闻 木 樨 香 轩
占雪 春绽 颜霞 色铺 最锦 风水 流头


海 棠 春 坞
两 家 秋 雨 一 家 声

蕉 叶 半 黄 荷 叶 碧

芙 蓉 榭
是 色 目 是 变 花 观 园 艳 的 最 化 是 赏 中 而 部 引 最 植 对 主 芬 分 人 多 物 象 要 芳 , 注 也 中 。 ,

观 花 类
缀为用夏主这 。冬,秋要类 季或观作植 点作赏为物

观 果 类
色主 叶要 类分 和为 特秋 色色 叶叶 类类 树、 种彩

观 叶 类
林 木 、 荫 木 类
"
竹 类
"
草 本 及 水 生 植 物 类
三、配植方式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 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所选植 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作为庭院植物的 主题。 对于稍大的庭院空间,须以点种的方法在院内点种几株乔木, 才能与环境协调。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缀数株乔木依然不能使浓 荫匝地,这时就须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才能 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 群植适用于面积大的空间,如山林等。
四、具体植物配植
面 筑作建 效 的用筑 果 风,周 丰 格选边 富 、择的 , 形树绿 构 式种化 图 ,应多 美 使配起 观 其合陪 。 立建衬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完整)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摘要: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巧妙地空间处理手法,以及富有神韵的山水情怀而独步世界。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植物材料在园林中适宜的种植位置。

就是指植物与周围,或局部小环境的合宜配合,植物能长大形成景观。

受文化影响的苏州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内容,另一是适地适树。

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不一定适用于古典园林的配置,但是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却可以给我们现代公园的建设以启迪。

本文将从苏州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析其植物配置。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 文化,适地适树中国古典园林园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及独到的意趣在世界园林中拥有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拥有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甲天下”, 不仅表现在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且与其植物景观的营造也密不可分。

1、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适地适树原则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中的重要作用.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的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

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

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现代人将适地适树解释为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1。

1.苏州古典园林的立地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端,太湖平原的东侧,地势平坦开阔.苏州平原属流水地貌,由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而塑造成堆积平原。

其中散落着一些孤立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园林植物资源条件.苏州的土壤中的自然黄棕土类中的黄刚土属的各项理化性能,最适宜树木生长,太湖沿岸以自然黄棕土为主的丘陵,园林植物资源丰富[1]。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

合 、 以 配 的 少 丛 拔 假 假 蔽 山 莽 整 低 树 的 少
竹南植个,,,山山日林莽个矮错落的
成 子 天 力 体 一 树 一 , , 。 内 苍 山 的 综 叶 假
、竹求。般木般为主对枝苍林灌配树山
景 红 、 自 与 选 数 树 了 要 于 叶 、 从 木 植 和 ,
2020/3/21

22
景三竹诗池绿
" "
"
中友,云畔、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
, 在 古 典 园 林
又 与 松 、 梅 同 喻
宁 可 食 无 肉 , 不
宅 旁 皆 可 种 植 ,
姿 态 挺 秀 020/3/21
草 本 及 类水 生 植 物
16
三、配植方式
❖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 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 4如果不采用宿根花卉,仅仅表现樱花的特色,则采取“花港观鱼”大草 坪西边的配置手法(图2-54)即在厚厚的海桐附层与柳树、远山之间, 种一层樱花,花开时,人们从草坪中心部分看去,好似一片浮云,衬托 于绿丛之上,效果很好。
❖ 5庄严的殿、堂等建筑,一般用高大的乔木作为陪衬和烘托。如六和塔以 树形高大,树冠园形常绿的香樟作烘托;灵隐寺大殿配植淡绿、浓绿、 金黄叶色的楠木、七叶树,银杏等大乔木,取得体型和色彩上的对比, 并以葱笼的常绿树作为背景;轻快的廊、亭、榭、轩,则宜点缀姿态优 美, 绚丽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丽动人。

21


枫迎然石择量下显针以相青远丛其较多对
山 为 春 、 峰 姿 和 少 示 对 石 接 翠 处 和 下 矮 半 于
石 多 、 入 石 态 层 植 山 于 为 , 欲 看 草 再 的 以 土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苏州园林可以说是一个文人园林,它与皇家或官家园林有着明显的不同。

从思想上来说苏州园林旨在表现文人的审美意趣,其中拥有耐人寻味的思想体系和诗画般的艺术风格。

其中的植物配置更是博大精深.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植物配置分析苏州园林主要由假山、水池、建筑和植物四大要素所组成。

以假山、水池和建筑为园林的筋骨与血脉,以植物为灵魂。

苏州园林面积有限,所以空间布局紧凑,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确有步移景异之趣。

例如拙政园西部的“留听阁”,东侧池内栽植荷花。

一到深秋天气,一池残荷,秋雨落在荷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雨声。

引得游园者浮想联翩!正如李商隐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所说一般。

而沧浪亭土山上的古树三、五成丛,形成一片深山老林,遍地箬竹,苍古入画,以少胜多,更是十分奇妙。

可以说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不是以一种单独的配景出现而是作为一种决定性的因素。

可以说植物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意境的广度和宽度。

苏州园林虽面积有限,但要求树种丰富。

植物的种类包括观叶类、花草类、竹类、水面植物等几大类。

这些植物首先要符合自然山林景观的需要,其次则是意境的表达!(1) 观叶类:松柏是山林中主要树种,所以人造的“山林”中必需象征性地种一些松柏来点缀山景,同时也可以以松柏来象征山之挺拔!其中常用的有白皮松、黑松、罗汉松、桧柏等。

高大阔叶乔木在园中能构成主要风景画面,同时也可以拉伸景观的景深,竟而来配合空间上的迂回曲折。

如银杏、榉、榆、枫、梧桐、垂柳等,这些乔木的叶色,季相变化相当明显,颜色丰富多采,十分悦目。

同时在各个季节的变化中又可以给游园者不同的意境感受。

所以在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2) 花草类:花草是园中的重点,是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

特别是几种传统名花,如梅花、山茶、杜鹃、牡丹、芍药、桂花、天竹、蜡梅等,常新选用,而地被植物及小灌木,则有箬竹、山竹、书带草、葱兰等,这些植物既能点缀山坡和假山、花台,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廖星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

“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

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

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1.1观花类的色彩美。

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

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

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

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泡桐、等。

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

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

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

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

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1.3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

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

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

异色叶类有红叶李等。

2园林植物的形态美从树干的形态来看。

树干的直干型,如梧桐、泡桐、水杉、悬铃木、落羽杉、桉树等。

给人挺拔雄伟之感匍匐型的有铺地柏等。

丛生型的有南天竹、迎春等。

从树冠的形态来看,圆柱形的有,如塔柏、球形的有五角枫、伞形的有龙爪槐。

从树木的花、果、叶等形态来看;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称,花大色艳,春天盛开,气息豪放。

梅花随小,“一树独先天下春”。

玉兰树之花,亭亭玉立。

合欢的头状花序呈伞房状排列,花丝粉红,细长入缨。

络石的花排成右旋风车形。

让园林又有了一个奇特美。

3、园林植物的风韵美及对造“境”的分析风韵美也称“内容美”、“象征美”多为历史行成的传统美,是极富于思想感情的联想美。

人们往往以一种树作为形象,而成为一种事物的象征。

使其“人格化”。

从而产生一种心境。

园林植物的风韵美是植物对造“境”的一种升华。

3.1植物与环境在苏州园林里,生机勃勃的植物,对于没有生命的建筑环境至关重要,正因为厅、廊、堂、榭的内外空间是依靠了植物的衬托,才显示了它与自然的呼应,才能有天然雕琢的意境。

所以,园林中的许多景点,便以植物的品种和寓意来命名。

如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花步小筑,网师园的竹外一支轩。

这时候花木在园林中不仅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主题。

这些观赏的主题隐喻在建筑的匾额里,就像遇到了知音一样相互欣赏,相互衬托。

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亭等,其它各园此类名称也屡见不鲜。

远香堂位于拙政园中部,面园中荷花池。

“远香”取自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之句。

“倚玉”源自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如诗所指,倚玉轩前原种植有竹。

“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

江南水量丰沛,温度、湿度都很高,可以入园的植物也就品种繁多。

据记载,在苏州园林中,树木、花卉和藤萝,就有100余科250余种,可供四季观赏。

品种虽多,但造园家于园林植物的具体配,却是十分考究,没有随意搭配。

他们注意植物的造型、色彩,尤其是人赋品格的特点,用以营造环境情趣与景观的构图。

苏州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与士大夫阶层的意识形态、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讲究近玩细赏的,则会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并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

这些植物,或富贵,如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或简淡,如萱草让人忘忧,竹象征风雅闲适。

这些植物都渲染了深院幽亭的高雅气氛,或瓜棚豆架的田园情调。

就连水面栽种的荷花,栽多栽少,栽与不栽都是着意经营,拙政园占地4.7 hm2,三分之一的面积都是水,造园者便养殖了大片的荷花;而占地只有0.6 hm2的网师园,为了保持碧水荡漾的开阔感,就没有栽种那些香远益清的红粉佳人。

荷,一种多年生水生花卉,既可植于旷野湖藻,又可植根芳园宅地,并以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中国的荷文化,包容了丰富的精神内容。

文人说,荷,出淤泥而不染;佛陀说,人与莲没有两样,每人都有自己个别的先天条件,因为丰富的寓意,人们栽种了荷花,同时也栽种了自己。

因为当年苏州园林的主人,崇尚荷花的品质,荷花便成了一些园林的传统花卉。

不过主人们也爱别的花,象沧浪亭的兰花,留园的牡丹和芍药,早就远近闻名。

只因拙政园是著名的山水之园,水生的荷花便成了吴下名园花卉话题的首选,拙政园的荷花向来是一大景观,而与荷花有关的建筑也有许多处,芙蓉榭、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留听阁、藕香榭等等,串在一起就象是一根节节相连,段段同体的藕。

3.2植物与古窗植物是融合园林建筑与自然空间的重要元素。

室内陈花,案上插瓶,固然是一种手段,但还不如使各种花木探窗,翠色倚门更有生趣。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苏州园林的一些厅堂与轩廊之间,在建造的时候,便安排了若干天井,并配置花石。

让人感到花石在建筑里,建筑在花石中,几无室内室外之分。

而可以让人在室内也能够直接观赏园林景色的,便是一方方精美的花窗了。

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绿上窗纱”,“窗间竹影”,“窗前月下”这些词汇,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字眼。

本来是一种出于实用的窗户,因为在视觉上,使人产生一种绘画感,所以,它往往成为一方赏心悦目的独特天地。

而苏州园林的窗户,更是把这种审美的功能,作了艺术的提升。

以园林的窗户为画框,让人看不尽桃红柳绿的妩媚,烟锁重楼的迷朦,竹影梅风的爽朗,冰清玉洁的玲珑是有千差万别的。

因此,也可以这样认为要深入发掘园林之美,就需要有一种独到的眼光。

这独到的眼光,便是每个人心中的漏窗。

在这里不得不谈一下有关程式的问题,因为在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景观中,常常由于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或观赏者对它的主观认识,而形成一些既定或俗成的程式,如栽梅绕屋,院广梧桐,槐荫当庭,堤弯宜柳等等,这些程式常常会影响到风格的形成。

而“移竹当窗”这种程式是苏州园林里常用的一种程式,为当初多数园林主人所喜爱。

性喜温暖气候和肥沃土壤的竹,姿态挺秀,终年不凋,与松、柏并重。

且生长极快,不择阴阳,墙根池畔,皆可种植。

狭长秀丽的竹叶,聚簇斜落,显示出一种碧绿青青、潇洒脱俗的雅趣。

耐寒经霜的傲骨让它的适应力非常强。

苏州的园林主人就是看中竹的品性而视竹为知己,用栽种竹子来隐喻自己。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认为竹子具有“刚,柔,忠,义,谦,常,贤,德”这八种品德,遂将其比喻为君子。

苏州园林竹子广泛种植,把这种花木精神推向了极致。

“移竹当窗”这种植物营造方式,应采取自然式,不是一行行,而是要一丛丛,或是二三枝,耐荫的多种植于朝北的窗前。

推开窗户,玲珑苍翠之倩影,微风拂竹叶淅淅之声,清香之气飘然而至,这是何等的意境!难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得此竹窗之作: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窗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渐渐,逼人色苍苍。

烟通香蔼气,月透玲珑光。

植物与文人作为文人山水之园的苏州园林,其创作者最终的用心,是强调一种诗意,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如出一辙。

文人画讲究画意,也看中题款。

那些画面上的诗句,或是富有诗意的品题,使作品的内涵丰富了许多。

在苏州园林中,也有大量的文人品题。

这些品题,或是匾额,或是楹联,悬挂于厅堂,书刻于亭台,富有浓郁的书卷气。

它不仅提高了园林的格调,而且还在意境中具有点题的导向作用。

不管是即景杜撰而来,还是移花接木之作,它们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写景抒情都能富于哲理,紧扣主题却又意向纵横。

实际上,它们既是园林艺术的一种构成,又是景观立意的再度升华。

这些品题,有个共同的特点,即传导了园林主人心目中的花木精神。

耦园的一副典型的园林楹联,把这种花木精神与文人品格的融合几乎推到了极致,“卧石听涛,满杉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芭蕉,一种生长极快的草本植物,有阔长的叶子,高大的身躯,常给人以稳重与沉穆的感觉。

假山旁,幽窗下只栽数本芭蕉,这园林里便添加了许多幽幽的绿。

夏天,暑日炎炎,溽热难当,芭蕉可以给人一片阴凉。

冬日,江南是一阵潮湿湿的冷,而这芭蕉的身姿,便又悄悄地包裹着春天的希望。

芭蕉,没有红红紫紫的花,只是绿的单纯。

单纯之美,原是一种很高的格调,无怪乎许多的艺术作品都将芭蕉作为吟唱的主题。

雨打芭蕉,当是最有意味的情境了。

造园者充分考虑到了雨中的园林所产生的观赏效果,早就筑就了留听阁或听雨轩之类。

这一派潇潇烟雨,也的确使这一幅写意的画卷充满了淋漓的气韵。

细雨霏霏,蕉叶上的雨声是轻轻的响,就像人在回忆绵绵往事,那样朦胧,那样淡远;雨下得大了,珠珠点点,又唱出了明明白白的天籁之歌。

对于十分专注的蕉窗听雨的人,那蕉叶上滑动的雨水,顺势而滴,就象是一颗颗滚落的心事。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年的那些园林主人,在将手中的一方官印换作了几枚闲章后,也将心中的仕途风雨换成了眼前的蕉窗之雨。

芭蕉,或可就是童年时代嬉戏玩耍的见证,或可就是少年时代寒窗苦读的伴侣,或可就是淹留他乡时回忆故土的念物,或可就是归隐江南后十分亲密的知音。

结束语酷爱游山玩水的苏轼曾对园林有过这样的评价,“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如名节,久而后成”。

意思是说亭台楼榭只要富有了,有了钱,就可以马上建造起来;而园林的花草植物却不是瞬间能长成的,这种花木营造需要十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营造。

如果中国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只是为了绿化,那种诗情画意般的感受便无处可寻了。

苏州园林的意境,乃依赖植物营造的韵致,若是缺少了“亭亭径直”般的诗意,“移竹当窗”般的画意和“蕉窗听雨”般的情致,便不会有名扬中外的苏州古典园林了。

参考文献1、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3,45-482、计成.园冶[M].赵农,注释.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67-172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2-734、李进选付晓渝苏州园林植物配置6、尹航、李慧希漫谈苏州园林的植物造“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