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合集下载

梧桐在古典园林中的寓意和应用

梧桐在古典园林中的寓意和应用

梧桐在古典园林中的寓意和应用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是古代文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映射。

在对江南地区古典园林的調研中,我们发现其中植物配置相当丰富,种类颇多,用法也颇为讲究。

本文选取梧桐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江南地区古典园林,并结合书籍论文资料,详细论述该植物的寓意和其在园林中的运用。

标签:梧桐;古典园林;寓意;园林应用植物作为重要的园林要素之一,在构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自身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姿态为园林景观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环境营造注重因地制宜又讲究趣味情调,仪态好的植物优选,有美好寓意或者品格者为佳,常植于园中的有以高尚品格著称的岁寒三友,还有以奇香闻名的兰桂。

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由来已久,但是有一些植物运用手法现在发生了较大改变,譬如梧桐。

此前它较多的植于庭院中为庭荫树,现在较少见,多常见的是和它类似的树种曰悬林木,或称英桐、法桐。

1、梧桐树的寓意梧桐,也有桐木,荣之称,诗经《尔雅》中云:荣,桐木,皮青而泽,夹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称之为青桐【1】。

其枝干挺拔笔直,树皮光滑碧绿,春夏树叶苍翠欲滴,魁梧有姿;秋冬老干遒枝,苍劲挺拔。

它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多点缀于庭园、宅前,计成在《园冶》中提出“梧阴匝地,槐荫当庭”【2】,由此可见梧桐很早便是庭荫树的主要品种。

1.1高贵祥瑞之意梧桐树又名凤凰树,取“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之意。

在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3】。

这首诗说的就是凤凰和梧桐相生相息的故事,凤凰落于高岗,梧桐生于朝阳,梧荫凤鸣,交相呼应。

这是早期文献中出现的凤凰和梧桐,寓意多为简单直白。

此后它的寓意进一步深化,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4】。

它是对君主忠诚的见证,我的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定会像那骄傲的凤凰一样忠心为吾主效力,绝不背叛。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

植物是园林中的重要构成因素 # 一般认为通过 植物的时序布局实现其观赏功能和构景功能 $ 其实 # 容易忽略的一点是 # 植物在景点构成中还担任着文 化符号的角色 # 传递园主人所寄寓的思想和愿望 # 植 物所包涵的那些信息 # 才是古典园林最有价值的内 容 # 因为其反映了园林构建的真实意图 $ 植物布置的 季节 % 位置以及种类选择 #很多场合是服从园林文化 功能的 #也即园主的构建思想 $ 我们一定要把园林首 先看作传统文化与园主个人思想结合的产品 # 园林 既是一个文化产品 #更是一个思想产品 $ 因此 # 下面 将从文化角度叙述植物蕴涵的传统文化含义 # 揭示 植物在景点中的角色作用 # 还原园林文化的本义 $
盖于廊桥顶棚$ 书载紫 & 藤 藤 # 亦称 & 朱藤 ’ % 萝’ #豆科#高大木质藤 本 $ 春季开花 # 蝶形花冠 长 !D%E&厘米 # 青紫色 $ 小蓬莱布置紫藤不是偶 然 #而是取民俗中青紫色 的吉祥意 $ - 插图&..
插图 A. 生命犹存 # 精神不败
青色 # 周代大夫房屋柱子的规定颜色 # 在先秦 位列第三等 $ 青色也带有神圣的涵义 $ 古代祭祀的 & 苍’ 即 天帝共有五位 # 居住在东方的是& 苍帝 ’ # & 青 ’ $ 还有一种流传很早的神鸟叫青鸟 # 侍奉在
! 广东园林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居阅时 ’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
’()*+,-*+./)*,01)23.451678318(53 9-:;!";<-;!#425;#!==%
西王母左右#据 说青鸟能救人性 命 # 使人死而复 活 # 是生命神灵 的象征$ % 插图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植物配置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

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

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

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

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

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

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

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

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

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

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2006年05月25日,狮子林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赞誉】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苏州园林之桂花品赏

苏州园林之桂花品赏

苏州园林之桂花品赏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其园林设计精致、布局合理、植被丰富,以及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桂花作为园林中的重要植物之一,不仅在苏州园林中广泛种植,而且也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大特色之一。

桂花花香、花色、园林中的布置等都备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苏州园林中桂花的品赏之美。

一、桂花的品种苏州园林中种植的桂花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而其中最为被人熟知和喜爱的要数金桂了。

金桂为中国特有品种,四季常绿,枝繁叶茂,开花时可使整个庭院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味。

苏州园林中也有种植铃妇桂、蜡瓣桂等品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品相各异,况且每种桂花都有其浓郁芳香和良好的观赏价值。

二、桂花的风采桂花在苏州园林中常被用来围绕小庭、绿坡、亭阁等,以及摆放盆景,在园林的绿植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每到桂花花开,花香扑鼻,香气满园。

桂花花姿均匀挺拔,花朵细小而密集,枝叶繁茂,因此即便是桂花不开花的时候,也是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三、桂花的赏析桂花赏析时,可从花香、花色、观赏布置等多个方面来欣赏其美。

桂花的花香十分浓烈,不仅能够远远闻到,而且非常持久,香气袭人。

在苏州园林中品赏桂花时,常常可以淹没在花的香气之中,让人陶醉其中。

桂花的花色也十分丰富多彩,有白桂、粉桂、黄桂等多种花色,每一种花色都有其独特的风姿。

在不同的景观布置中,桂花的观赏方式也有着差异,从而使得桂花的品赏更加多样化,更加有趣味性。

四、桂花的文化内涵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诗中的花”、“歌中的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一直都是一种富贵吉祥的象征,与其说是一种植物,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在苏州园林中,桂花常常被用来作为装点,不仅美化园林环境,而且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桂花还常常被用来制作各种美食和饮品,如桂花糕、桂花酒等,使得桂花在苏州园林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在苏州园林中,赏桂花不仅是一种观赏,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每到桂花盛开的季节,游人如织,争相前往各大园林中品赏桂花的美。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植物
Ke wo ds Cksi l目re so u h u;Pa tc n n n y r tse ad n fS z o a ln o  ̄o e t
苏州 是我 国古 典 园林 的 萌发 地 之一 , 为江 南 私 家 园林
8 个园林中有很多共同的植物种类。1 种植物中有 2 1 8 2 种植物为 8 个园林共有 , 占所有种类的 1%, 9 它们 中的大多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 A h i . c 20 。 ( ) 8 — 8 - 9 J r l f nu A S . 6 3 5 : 6 87 8 o n i0 4 8 8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
苏 州 古典 园林 中 的植 物
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具魅力的一个方面。然而 , 对古典园 s e i 、 杨 ( uu mepya .s i ) 山茶 ( aei i r )黄 nz s Bxs io l rh l ic 、 na Cml l a
多 于常绿 树木( . :) 乡土植 物 ( 15 1, 4 占总种数 的 6 .%) 大地 多 于外 来植物 , 映 出 了造 园者 师法 自然 , 44 大 反 顺应 自然的 宗 旨, 合 生 态要 符 求 , 我们在城 市绿化建 设 中借鉴 。另外 , 们赋 予某些植 物的人格 意义使 苏 州古典 园林 中大量采 用传统花木 。 值得 人 I ,
g l l .I hee h o c ¥te r n n o mo p ce , hc a l ae ab rs h R  ̄ eb n ie ut ae ut l;h u es o i l nt i t x l h r ae n y c m n se i w ih m i y r ro ,s lb ,h rs a d v s c lv t s i by te n mb r f t ¥  ̄ g gdl e s n e ' n i d a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350203浅谈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李进选(52),男,助理工程师,洛阳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河南洛阳 付晓渝(2),女,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北京 83李进选 付晓渝摘 要: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植物,从其植物的选用特点及配置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苏州古典园林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创造出了风格鲜明的江南园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私家园林的代表流派。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苏州古典园林是江南私家园林最突出的代表,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从五代时期开始至清代中叶以后,苏州古典园林逐步发展成型,形成规模。

它们以其精致、淡雅的风格闻名于世,其中尤以拙政园为最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占地5.4万m 2,是苏州园林中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它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私屋,元朝改为大宏寺。

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此园,并借用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为园名,沿用至今。

拙政园的园区面积较大,在植物方面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数量很多。

园内植物的栽植非常巧妙精湛,历史上该园即以“林木绝胜”而著称。

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经营得颇有章法,花木与山水建筑紧密结合,形成了这个“乔木参天,有山村杳冥之歌”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对植物的利用更是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选择植物题材上,则采取了许多传统的手法。

总的来说,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并无固定模式,但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进行,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1 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选用特点1.1 注重地方风格和传统观念提供绿化面积外,还要把最高层的屋顶建成“开放式”,将整个屋顶连成一片,使之变成广阔的高空场地,居民可随意在屋顶栽花种草。

4 楼顶绿化的可行性分析屋顶被称为城市建筑的“第五面”,业内人士指出,屋顶绿化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提高绿地率最有效的方式,有利于保护生态、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遮荫覆盖、降低室温和城市热岛效应、节水节能,环保效益巨大。

狮子林

狮子林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功能分区:
庭院
住宅 祠堂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
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 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 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 园的主厅区。
古典园林分析之 Βιβλιοθήκη 子林交通组织:主要交通路线 次要交通路线
路线描述: 燕誉堂——小方厅——揖峰 指柏轩——古五松园——湖 山亭——花蓝厅——真趣 亭——石舫——暗香疏影 楼——飞瀑亭——问梅阁— —双香仙馆——扇子亭—— 文天祥碑亭——御碑亭—— 修竹阁——立雪堂——出口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
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 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
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
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 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 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 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 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水体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
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 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 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 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 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横 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 环起伏。
双香仙馆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景点分析:
扇亭:外形象折扇的扇面。扇形 月洞,扇形吴王靠,扇形石台。 置身其中,可饱览园景。
相逢柳色还青眼;做听松声起碧涛。
扇 子 亭

拙政园-园林植物配置分析-2018年0322

拙政园-园林植物配置分析-2018年0322

造园艺术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 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 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 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 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 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 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造园艺术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 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至今 ,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 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 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植物总体状况
• 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经营的颇有章法,花木山水建筑紧密结合,形成了这个“树木参天, 有山村香冥之歌”的古典园林。
植物总体状况
• 在植物的利用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选择植物的题材上,采取了许多传统手法,总的来说,苏州古 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无非固定的模式,但总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做到“难有人作,宛自天开“。
植物总体状况
• 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 , 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 , 红叶迎 秋 , 经霜雪而傲冬 , 抗寒冬以迎春。
• 拙政园在文徵明的《拙政园卅一图》和《王氏拙政园记》等记述和绘有的园景共31处, 直接以植物命名的园景就有20处之多,说明明代王氏拙政园在造景上以植物为主,强调 植物的寓意。
拙政园
•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 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只有60多亩,然而在这小小的 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美的奇迹来。
Contents
拙政园 简介 拙政园的 造园艺术 拙政园 植物总体状况 拙政园 植物选用原则 拙政园 植物配置
拙政园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

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

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

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

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

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

“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

“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

“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

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

松风亭前有松。

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

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

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

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

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

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使花木选用受到了局限。

解放以后,在园林的修整过程中,批判了这些观点,花木的配植主要根据园景需要,同时注意结合生产,纠正和改变了过去那些局限,大大丰富了树种,美化了园景,有些花木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苏州园林常用的花木种类,按观赏植物学分,大致如下:1.观花类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

常绿的有山茶,桂花、广玉兰、月季、杜鹃、夹竹桃、栀子花、金丝桃、六月雪、瓶兰、探春、黄素馨、含笑等;落叶的有牡丹、玉兰、梅。

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辛夷、蜡梅,紫荆、绣球、锦带花,迎春、连翘,珍珠梅、棣棠、郁李、榆叶梅等。

其中牡丹有“花王”之称,花大色艳,是园中花台上的主要花种。

海棠,紫薇因兼有姿态花色之美,山上、水滨、庭院等处无不相宜。

海棠又有西府,垂丝、贴梗、木瓜之分,虽树形各异,都具有相当观赏价值,垂丝海棠花枝婆娑,园中栽植尤多。

山茶与桂花既为常绿,又可耐阴,而且茶花色艳,桂花芬芳,故亦较多采用。

蜡梅花香色美,是冬季的重要观赏对象,常作为院落种植的树种。

2.观果类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

常绿的有枇杷、桔、香椽,南天竹、枸骨、珊瑚树等;落叶的有石榴、花红、柿、无花果、枸杞、枣等。

其中枇杷果实金黄,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

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3.观叶类是园中不可缺少的树木。

常绿的有瓜子黄杨、石榴,桃叶珊瑚、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落叶的有槭,枫香、乌桕、垂柳,山麻杆、柽柳、红叶李等。

其中槭树种类很多,叶色姿态均有不同,是单株观赏或群植的较好题材。

4.林木、荫木类这类树木是构成园中山林与绿荫的主要因素,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常绿的有罗汉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香樟等;落叶的有梧桐、银杏、榆、榔榆、榉,朴、糙叶树、槐、枫杨、臭椿,楝、合欢、梓、黄连木、皂荚等。

其中枫杨生长较速,枝干盘曲,树冠有浓荫,容易形成葱茏的佳境,园中应用颇多。

5.藤蔓类是园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

因其习性攀缘,故有填补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

常绿的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匍地柏等;落叶的有紫藤、凌霄、爬墙虎,葡萄等。

其中紫藤除攀缘外,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

木香花千枝万条,香馥清远,园中颇喜采用。

6.竹类性喜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姿态挺秀,经冬不凋,与松柏并重。

由于生长快,不择阴阳,墙根池畔,皆可种植,常用的有象竹、慈孝竹、箬竹、石竹,观音竹、寿星竹、斑竹、紫竹、方竹、金镶碧玉竹等。

其中象竹竿大且直,多成片种植,绿意盎然。

箬竹叶阔,低矮成丛,多植于山上、石间,增添山林野趣。

紫竹,方竹竿叶纤细,多植于墙阴屋隅,或用以填补空白,遮挡视线。

7.草本与水生植物类草本植物常见的有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蝴蝶花)、紫萼、玉簪、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蜀葵、秋葵、鸭趾草、虎耳草等。

其中芭蕉多植于庭院,窗前或墙隅,姿态扶疏,绿荫如盖。

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荷花、睡莲、芦苇等。

(二) 配植形式苏州古典园林根据花木的种类、姿态,色香等不同的特点,在配植方面有不同的形式。

孤植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

单株孤植尤其适合于小空间近距离观赏的要求,因此常作为庭院景物的主题。

例如拙政园玉兰堂前的玉兰与桂花,网师园射鸭廊前的红叶李,小山丛桂轩侧的蓑衣槭等。

有时还利用某些树干的盘曲、树冠的扶疏,孤植于山崖,以衬托绝壁的险峻,或植于池畔,以增加水面生动的倒影,例如环秀山庄假山上斜出绝壁外的紫薇,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前的黑松即是较好例子。

以姿态优美的花木孤植于建筑物附近或桥头、路口、水池转弯处,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它能起配景或对景作用,可丰富园景的构图。

如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前的枫杨,网师园桥头的白皮松等。

孤植作为树群旁的点缀也很多,主要作用是打破同一树种的单调,丰富观赏内容,例如留园东北部象竹林前的广玉兰、西部枫林中的银杏等。

同一树种的群植和丛植,容易发挥和强调某种花木的自然特性,同时使园景产生变化。

如拙政园的枇杷园遍植的枇杷林,留园中部闻木樨香轩周围的桂花林,留园、沧浪亭与狮子林的竹丛,拙政园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的梅林等,或以观赏取胜,或以芳香见长,或因色、香、姿三者俱全而形成园中弓1人入胜的景色。

多种花木的群植和丛植,犹如作画构图,,错落有致,同时又不妨碍每一树木本身特性的发挥。

群植要处理好常绿树与落叶树的配合,常绿的松柏比较严肃,落叶树较为活泼,但入秋后有萧条之感,故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处多采用混合的树群布置。

在布置时,一般都是大乔木与小乔木互相搭配,下面间植灌木或竹丛,以达到轮廓起伏,层次变换的效果。

不论同种花木或多种花木的群植,都要力避整齐划一,形体重复,务使大小、前后、左右配植适当,互相呼应。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变化很多,因此植物配植的形式也因地制宜,随之而异。

小空间内的植物配植以近距离观赏为主,常用于房屋的前庭、后院以及由廊子和界墙所构成的小院内。

这种小院,视距短,景物少,要求配植形态好,色香俱佳的花木,有时还配以玲珑剔透的湖石,以白墙为背景,形成各种画面,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白墙上映出深浅不同的阴影,构成各种生动图案。

其常用花木有竹、天竹,蜡梅、山茶、海棠、芭蕉等,稍大的庭院,多用玉兰、桂花、紫薇、梧桐、白皮松、罗汉松、黄杨、鸡爪槭等。

为控制树形不使枝叶过分繁密,宜常加修剪。

此外还常以藤萝类植物攀缘于白墙面,以破其单调,使有限空间绿意浓郁,并增加层次变化。

如留园的“华步小筑”小院内的爬墙虎,网师园撷秀楼后院的凌霄,王洗马巷七号某宅书房一侧墙面攀盖的木香,庙堂巷壶园墙上的爬墙虎和络石等都是较好例子。

至于白墙前植月季、蔷薇,开花季节更为绮丽夺目,在各园中也颇常见。

大空间内的植物配植,多采用树形高大的乔木,使之在构成园林轮廓线,加强建筑物之间的构图联系,划分园内空间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拙政园中部池南起伏错落的轮廓线,主要靠树木与厅堂,曲廊、亭榭构成。

留园中部靠池南的一株青枫,将低矮的绿荫轩与高大的明瑟楼联为一体。

庙堂巷畅园由于园的空间较狭长,在池侧和池南以高低不同的树木分层配植,使园内空间层层深入,避免了一览无余之弊。

其次是以一种树木作为主题间植其他树种,如狮子林山上的白皮松,留园中部山上的银杏及西部山上的枫林都能起主题作用。

此外,用多种树木交错配植,疏密相间,也能增加景深层次,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 花木与房屋、山、池1.房屋附近的花木处理房屋附近的花木,除遮荫、闻香与观赏外,还能配合建筑丰富景面构图。

如留园曲溪楼前的枫杨,拙政园远香堂前的广玉兰,怡园藕香榭一侧的白皮松等,无不对园景起着重要的作用。

厅堂前后布置花木,宜选色、香、姿兼备者,为了不影响建筑的外观和采光,不宜多植,且大树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

临水的房屋,为了欣赏池中景物,临池一面多不植小树丛。

建筑前植少数花木,以不遮挡视线为佳,或在廊后植高大树木作衬托之用。

园中亭子,无论位于山上或水涯,必翼以树木,不使孤立。

配植方法大体有二种:一种是将亭子建于大片树丛中,如留园西部的舒啸亭,沧浪亭的山亭等;另一种是在亭旁植少数大乔木作陪衬,再配以低矮的花木,如拙政园的绣绮亭、狮子林的扇面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