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项目评选

合集下载

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范文五篇(可供参考)

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范文五篇(可供参考)

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范文五篇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范文五篇(篇一)各位代表:我受第七届教代会提案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七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提案征集及办理基本情况七届三次教代会共收到代表提案92件,经提案工作委员会审理,最终正式立案69件,作为意见、建议的22件,不予立案的1件,立案率为75%。

立案的69件提案中,综合类17件,组织人事类11件,教育教学类12件,学科、科研、实验类5件,大后勤类24件。

综合类提案中,国际化建设、财务政策、校园公共空间管理与建设、视频会议系统使用等受到代表关注,有关文化建设尤其是环境育人的提案相对集中;组织人事类提案中,人事政策、职员职称评定、各类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培训等受到持续关注;教育教学类提案中,玉泉校区教学空间建设、双语课程、传统本科专业建设等呼声比较迫切;学科、科研、实验类提案中,加强学科建设、重视国防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呼声较强;大后勤提案中,美丽校园建设、校园安全、交通管理等依然是关注热点,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住宿问题比较突出,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和增设教师专用餐厅的呼声依然强烈。

七届三次教代会提案有以下特点:一是关注学校发展大局和重点工作的提案较多,提案质量有进一步提高,立案率明显提升;二是在提案结构上,综合类提案中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案明显增多,组织人事类提案与教育教学类提案基本持平,大后勤类提案依然居高不下。

深切反映了广大教职工对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关注,以及对120周年校庆和建设平安美丽校园的热切期盼,也体现了广大代表履职建言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2件提案转为意见、建议送相关职能部门处理,职能部门均给予了答复。

1件“不予立案”的提案,不属于学校处理范围,提案委秘书处将未予立案的原因及时告知了提案人。

提案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暑假前,七届三次教代会提案全部办理完成。

代表们对提案办理给予了充分肯定,69件提案办理,代表对办理态度全部“满意”;对办理结果“满意”的58件,占84.06%,“基本满意”的11件,占15.94%,没有“不满意”提案。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学科建设成为各高校竞争的重要领域。

为了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学科竞争力,各高校纷纷进行了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科学、公正、合理的评选机制对于提高学科水平和促进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公正、合理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二、评选目标1. 鼓励和支持学校各学科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培养和壮大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

2. 导向学科评估和评选工作以发展学校战略和学科发展规划为核心。

3. 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评选机制,确保学科建设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评选内容和方式1. 评选内容(1)学科建设规划和目标评估学科建设的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并对学科建设的目标进行评估和确定。

(2)师资队伍建设评估学科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人员的数量和水平。

(3)教学成果和科研水平评估学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果和水平,包括教材、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科研项目等。

(4)学科发展壮大能力评估学科的发展潜力和能力,包括学科发展的资金、设备、实验室等条件。

2. 评选方式(1)学校内部评估学校根据统一制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组织内部专家对申报的学科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2)外部专家评估学校组织外部专家对学科进行评估,采取专家访问、学术报告等方式,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评选程序1. 申报阶段(1)学校发布申报公告,明确申报要求和时间节点。

(2)各学科根据要求和标准,编写申报材料。

2. 评估阶段(1)学校内部评估学校组织内部专家对学科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2)外部专家评估学校组织外部专家对学科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3. 确定评选结果(1)学校根据内部评估和外部专家评估报告,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评选结果。

(2)评选结果需经学校相关机构审核和批准,形成正式的评选结果。

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浅探

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浅探
中图分类 号 G 2 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0 0 7— 7 1 2 1 )3—12— 3 0 0
Prm a y Re e r h n i r s a c o Un e g a u t T l n s d r r d a e a e t Cu t a i n f li tO o En i o m e t l ce c S e i ly v v r n n a S i n e p ca t

要: 随着环境 问题的 日益复杂 以及科技 的快速发展 , 国传统 的环 境科 学专业人 才培养模 式 已不能 适应社会 发 我
展 的需要 。该 文通过分析我 国 目前环境科 学专业人 才培养存在 问题 , 出环境科 学专业人才培养应 采取的思路 和具 提
体途径 , 旨在为我 国环境科 学专业建设与发展 提供 参考。 关键词 : 环境科学专业 ; 才培养 ; 人 改革途径
12 0
安徽农学通报 , nu giS iB l 2 1 ,8 0 ) A h i r c. u1 0 2 1 (3 A . .
我 国 高校 环 境 科 学 专 业 本 科 人 才 培 养 改 革 浅 探
白秀玲 周云 凯
450 ) 7 0 4 (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河南开封
亿元逐渐增加到“ 十二五” 300亿元。环保投入的增 的 10
加极 大地拉 动 了我 国环保 产业 的发展 , 由此带 来 环保 专业 人才 的需求 量势必 会持续 增加 。而 随着 19 99年 以来 高 校本 科 的不断扩招 , 环境 科 学 专业 本 科 生 人数 大 幅增 加 , 就业 岗位 竞争 日趋激 烈 , 综 合 能力 强 、 而 专业 技 术 过 硬 的 毕业 生在 竞争 中更具 有 优势 , 因此 , 峻 的 就业 形 势 对 环 严 境科 学专 业人才 质量 提出 了更 高 的要求 。

环境类专业“三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环境类专业“三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5期2021年3月Vol. 12Mar. 2021环境类专业“三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潘法康,张瑾,唐建设,伍昌年(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摘要: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环境类专业人才,对环境类专业"三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展开探讨。

针对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结合近年来对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科 研教学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环境类专业"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 学成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环境类专业;三融合;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21)05 -0038 -03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 Integration Train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iesPan Fakang, Zhang Jin , Tang Jianshe , Wu Changnian(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 Hefei 230601 , China)Abstract :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 compound and applied environmental talents as the goal orientation , thepaper explores the “ three integration "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severe homogenization and structural conflict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 and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in recent years , the research proposes the talent trainingmode of u three integration n , including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industry and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teaching , in order to improv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 three integration 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 improved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 and providedreference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ed colleges ・Key words :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 Three integration ;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方向⑴。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

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C.创新实践D.反思经验【答案】 A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高等教育平等的内涵()。

A.起点平等B.过程平等C.资源均分D.结果平等【答案】 C3、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关系甚为密切B.理论性知识需要转化为技术性知识,才能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D.实践对学校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答案】 C4、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B.是教师的职责要求C.是“流”与“源”的关系D.是有机的统一体【答案】 A5、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是()。

A.学年制B.学分制C.学年学分制D.计划学分制【答案】 B6、实行中央集权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最典型的国家是()。

A.法国B.德国C.日本D.英国【答案】 A7、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始于()。

A.18世纪末B.19世纪初C.19世纪末D.20世纪初【答案】 B8、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

A.意大利和法国B.日本和印度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D.英国和法国【答案】 C9、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

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C.道德水准D.组织管理能力【答案】 B10、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

A.布鲁纳B.杜威C.范海斯D.洪堡【答案】 D11、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根本在于()。

A.培养学生B.获得经验C.了解社会D.增长知识【答案】 A12、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

A.文学博士学位B.医学博士学位C.理学博士学位D.哲学博士学位【答案】 D13、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体现了()的思想。

A.教育手段B.教育管理C.教育平等D.教育效率【答案】 C14、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纪律,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应该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作者:余友清丁世敏解晓华李武斌朱金山来源:《大学教育》2022年第05期[摘要]按照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长江师范学院对环境科学专业实践体系目标、内容、实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对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工科设计能力及科研和创新能力三个培养目标的优化,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及使用现代化工具的水平,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环境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066-03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催生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变革,高等学校工程类教育也从注重“科研范式”向“工程范式”演变[1]。

為了应对这一变化,满足符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下的产业结构需求,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指导我国工科专业教育模式改革。

各高校工科专业也从教育理念、专业结构、质量标准、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入手,制订满足新工科要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工科建设中,实践环节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等培养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成。

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验、专业认知实践到工程综合实践多个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适应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3]。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根本目标的学科,培养目标有基础研究、实际应用及工程问题解决等综合要求,需要学生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使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在环境科学人才培养中,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工程技术能力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论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

论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

论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的焦点。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

本文将围绕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展开讨论,阐述其重要性及意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各个环境要素。

目的在于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为制定环境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专业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成为环境保护事业的专业人才。

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环境科学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融合了生态学、化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设置交叉学科课程,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因此,在特色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验课程和野外实习的比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应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掌握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中,为培养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专业应该更加全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开设全球环境变化、国际环境保护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挑战,提升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还应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

通过合作项目、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环境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的重要性。

环境类科研平台与学生培养的多元映射

环境类科研平台与学生培养的多元映射

[收稿时间]2019-11-20[基金项目]1.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JGLX19_023)-依托环境类科研平台的多元化研究生培养。

2.2019年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9-A-5)-“环境类科研及工程化平台向教学资源转化的研究”。

[作者简介]张丽彬(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生物技术。

通信作者:沈锦优(1981-),男,江苏盐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化工/军工废水处理。

[摘要]在环境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各类科研平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向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推广的多元化科研平台,是学生培养的优质平台,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偏重实践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依托多元化科研平台进行环境类学生培养,对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学生培养过程与多元化的研究平台进行精准映射、铆接,可形成学生成长与科研平台发展的互促共赢局面,有利于持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科研平台的层次。

[关键词]科研平台;学生培养;映射[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01-0066-032021年1University Education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环境类专业学生培养中,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持续增加,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社会对环境专业的人才需求,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年提高。

环保类单位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强调实用性、综合性。

可见,高校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学生的培养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生培养模式,培养出具备较强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水平、科研能力、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

一、依托环境类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必要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学生教育的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位老师、同学:
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科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提高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环科系拟择优对本科生科研项目进行资助。

本科学生自主申请,由三位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申请材料进行了独立评审,本年度有七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时间为2011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名单请见附件)。

请项目申请人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开展科研工作,并于2012年5月10日前提交书面结题报告一份。

系里将邀请专家对项目结题报告进行评审,并筛选成绩优秀的项目进行滚动支持。

对取得科研成果(专利、论文等)的同学,系里将根据对成果的贡献情况再给予适当奖励。

特此通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6月13日
关于加强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项目评选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