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16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pt课件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 戚继光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决心。在国家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驱除倭 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 功名的崇高品质。
葡萄牙占据澳门
阅读课文,思考: 1、西方殖民者何时侵入我国? 2、葡萄牙用何种手段取得澳门 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特点:
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 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 说明理由。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 劳,培养了英雄无 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 造船业发达,能 造出巨大的海船。
1.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是造船技术的发达; 3.是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 泛运用; 4.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 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冲突
反 映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知识梳理(画一画,标一标,记一记)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7次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2、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二、戚继光的抗倭 1、倭寇 2、“戚家军” 3、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4、民族英雄戚继光 5、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外国殖民者开始对中国的侵略 2、葡萄牙通过欺骗(假意借用)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观察下列一组邮票
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 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 柬埔寨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泰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CONTENCT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一.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明朝旳北京城是在元大都旳基础上,经过大规模旳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旳。明朝第 三个皇帝明成祖取得帝位后来,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23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 旳旳营建,历时23年,1423年基本建成,(1423年)第二年正式迁都北京。



皇城


宫城







北京城旳建筑特色:整个北 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 种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 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 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友好 旳巨大建筑群。
著作
类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旳工艺百科全书 末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 末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
雄伟旳军事防御建筑工程,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旳 建筑工程。
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
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前 后有20多种诸候国和朝代 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 明三个朝代修筑旳长城都 超出了1万里,假如把历 朝历代修筑旳长城加在一 起,总长度超出了10万余 里,大约能够绕地球赤道 一圈多。它已经被列为世 界旳一大奇迹。
旳武装斗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起义为题材旳长篇 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中期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旳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 艰难历程,抒发了人民产 色彩旳长篇神话小说 铲除邪恶势力旳愿望。
《红楼梦》 我国古典小 曹雪芹 说旳高峰
清朝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
是我国古代最优异 旳长篇小说,具有
制度旳罪恶,揭示了封 高度旳思想性和艺
一、科技著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课件12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课件123
晶做的,晶
玄奘画像
鉴真坐像
马可·波罗画像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武威第23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 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事实。
2、分析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 原因。
3、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自学指导1:交往----郑和下西洋
阅读书本P93—95“郑和下西洋”的内容, 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然后完成下 列问题:
而 这 一 切 都 只是因 为她喜 欢你, 而这一 切都因 为你还 不够在 意她不 够懂她 …… 于 是 , 你 们 时常争 吵,你 认为她 脾气不 好,她 认为你 不够迁 就她……于 是 ,你们 总 是 冷 战 , 你以为 她不喜 欢你, 她以为 你不在 乎她……于 是 ,你们 总莫名 其妙的 彼 此 错 过 , 也许擦 身而过 本身就 是一种 悲伤着 的无奈 与幸福 …… 要 知 道 ,凄 美 依 然 是 美 的一种 ,并且 美的绚 丽悲凉 而沧桑 ,那是 更加的 美~因 为她喜 欢你, 所 以 才 偶 尔 冲你发 火,时 常对你 撒娇。 因为她 喜欢你 ,所以 才会生 你的气 ;而又 是 因 为 喜 欢 你,她 才不会 去生气 那么久 。 你 可 知 道 ,每 个女孩 子的心 都是水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 在我国澳门的居住 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 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冲突
反 映
课堂检测:
1、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 对外侵略扩张
C 学习外国的技术
D显示明政府强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课件(共37张PPT)

2.北京城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靖难之役
注:本图片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知识解析】靖难之役”。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时间—— 明成祖时期 (3)基础—— 元大都基础上进行大规模营建 (4)组成—— 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即故宫,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住 的地方)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结合平面图,说说 北京城布局的特色?
(1)中轴对称,一条南 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故 宫
(2)主次分明,故宫分

内朝和外朝两部分;

(3)规模大,是世界上

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
代宫殿建筑群。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现北京故宫俯瞰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外朝三大殿剖面图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价值∕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 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西游记》 吴承恩
元末 明初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 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起义为题材的长篇
小说。
明朝
反映了古代人民蔑视 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 的精神。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 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 小说。
《西游记》
三、小说和艺术
《水浒传》
长城是由墙体、敌楼、 关城、墩堡、营城、卫所、 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 事所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 工程体系。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明长城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 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
嘉峪关 辽 东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冀人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海洋开拓与海疆危机》ppt课件

冀人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海洋开拓与海疆危机》ppt课件

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读材料和教 材,学生分组 讨论郑和下西 洋的影响和地 位。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 交往。
地位: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 了半个多世纪。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 你得出什么结论?
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多 船只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1404—1433 7次
27800 大船62艘(连小船共 有200艘)
1492—1504 4次
1500 17艘
船只 大小
赫图阿拉即汗位,建立后金
2、创建八旗制度。军政合一,
兵民一体,战斗力强悍
努尔哈赤
1、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2、 1636年,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
清朝专制的强化 一 、措施:
1、军机处的设立 2、大兴文字狱
二、影响、作用 导学案P35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社会危机
海洋开拓与海疆危机
导入新课
郑和下西洋的目
15世纪初,明 朝经济逐步繁 荣,国力雄厚, 成为当时世界 上的强国。
郑和的宝船
郑 和 与 宝 船
2.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为了扩大对外关系,远播明朝声威。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海域,印度洋沿岸地区。
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时间:1405-1433年。
复习巩固:
明朝为了加强皇帝个人集权,采 取了哪些措施?

3-16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3-16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皇城


宫城








看看并 想想:

故宫建

筑布局
有什么

特点?

看一看:
故宫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1)中轴对称,一条南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2)主次分明,故宫分内朝和外朝两部分;
(3)规模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 代宫殿建筑群。
紫禁城(故宫)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000余 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 绘; 故宫按布局和功能可以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总体布局为中 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 统。
故宫布局、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世界上 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天安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 。
三、小说和戏剧(自主学习,读教材,填表)
知识拓展(教材83页)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 学家,他最早揭示了我 国西南地区石灰岩的各 种特征,在世界上,他 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 的先驱。
小结: 古典科技巨著
朝代 作者
著作
类型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明末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工艺百
科全书”
(1)情况: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 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2)原因:前期的文化积累;市民阶 层的兴起;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授课课件】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授课课件】七年级下册历史

学习任务三
(2)明代小说成就
著作及作者:《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内容: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
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 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们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地位: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学习任务三
李时珍像
学习任务一
(2)《本草纲目》
内容:《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药 物进行新的分类,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 主要疗效。
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作及作者:《水浒传》 施耐庵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内容: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
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 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 英雄形象。 地位: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 传神。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内容: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 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 大类。
地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 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 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学习任务二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1)修筑长城的目的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学习任务二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明《皇都积胜图》(局部)
学习任务二
(4)紫禁城
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北京城最为雄伟 壮丽的建筑,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 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 的皇家建筑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 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 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为了加强同世 界各国的联系。
郑 和 下 西 洋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西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 和 下 西 洋
观察下列一组邮票
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 国家和地区?
C.②③
D.②③④
4.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 殖民国家是(A)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5.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D
课堂练习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 间是( B ) A .1565年 B.1553年 C.1555年 D.1554年 2.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是( A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第 一 枚
郑和的半身画像。 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 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 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 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 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 概。
第 二 枚
郑和到达占城, 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 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 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 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 的占城人民。
第 三 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 阿拉伯,明朝的使者 用丝绸、瓷器同当地 人民交换产品忘危负年华。材料 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说上话的人 是生活在哪个朝代?他是什么人? (2)此人编练 的军队称什么? (3)“海波”指的是什么事件? 为了“海波平”,他进行了什么重大活动?结果如 何? (4)今天我们如何来评价此人?你认为他有 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 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 赃。他们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生 命财产损失。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 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 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 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 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 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他 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 倭名将,声名远扬。
面对诸多困 难,郑和最终成 功七下西洋的 原因有几点?
郑和(1371——1435年)
郑 和 下 西 洋
成功原因
1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 .造船水平的高超; 3 .航海技术的掌握; 4 .指南针的使用; 5 .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6 .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7 .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 力合作等。
戚家军抗倭 倭寇: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诸侯割据,互 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组 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 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 广东,倭寇到处烧杀抢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戚家军: 戚家军是以浙江义乌东阳的农民和矿工为主组建的一支 抗倭队伍,因为戚继光而得名。具有着严明的军纪,严格 的训练,先进的装备,和百战百胜的战绩。 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的倭寇。开赴 福建、广东剿灭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终于平息。
戚继光抗倭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 能够取得胜利?
1、抗倭的正义性 2、戚家军纪律严 明,英勇善战 3、与其他爱国军 民配合作战
4、戚继光杰出的 指挥才能
戚继光抗倭
但封 愿侯 戚海非 继波我 光平意 ,,

戚继光抗倭
动 脑 筋
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 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 戚继光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决心。在国家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驱除倭 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 功名的崇高品质。
复习
15、明朝君权的加强 时间 1368年 人物 事件 朱元璋 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
(明太祖) 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
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 设锦衣卫,监视、侦查臣民 八股取士,只求忠实不求学问 1402年 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年号永 乐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421年 (明成祖) 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朱棣
新课导入
材料二:公元1405年7月11日,在我们这个
星球的海洋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如此大 规模的船队。这支由大明王朝永乐皇帝派 遣,由郑和统帅的船队,在此后的二十八 年间,七下西洋。出访了东南亚、南亚、 西亚,远至阿拉伯地区和东非;历经亚、 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 “郑和下西 洋”。这和平之旅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 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 广的洲际航海活动,堪称十五、十六世纪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中后期—国势衰落
冲突
澳葡 门萄 的牙 居攫 住取 权在
课时小结
时间 1405-1433 年 人物 郑和 伟大的航海家 事件
七下西洋,远达红海、非洲东岸
促进了经济交流,加强了友好关系 戚继光 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明嘉靖年间
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十余年
终于平息了东南沿海倭患 葡萄牙人 殖民者
1553年
攫取澳门居住权 澳门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客观条件: (1)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造船水平的高超; (3)航海技术的掌握; (4)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 主观因素: (1)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2)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3)出生回族又皈依佛门,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教义。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众、 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明王朝强盛的直接表现。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 我国和亚非各国家的友好关系。 郑和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 个世纪后的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航海家,堪称“大 航海时代”的先驱。
郑 和 下 西 洋
他是谁? 你知道他是怎样 的一个人吗?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 兰教徒。家庭的原因使的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劳 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 府当差。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 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 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 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 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他 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 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 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 技术先进,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 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但是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 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
明代抗倭图
课堂练习
D 3.“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岳飞 B.韩世忠 C.俞大猷 D.戚继光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C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第 四 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 非洲,当地的国王穿 着礼服欢迎郑和。人 们高兴地手舞足蹈, 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 感谢。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柬埔寨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泰国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印度
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越南归仁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江苏太仓刘家港
印尼郑和清真寺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人物 时间 次数 船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郑和 哥伦布 达· 伽玛 1404—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7次 4次 大船62艘(连 17艘 小船共有200艘) 长44丈(151.8 100吨 米)宽18丈 长24.5米 (61.8米) 宽 6米 亚非30多个国 美洲 家和地区 1次 4艘 120吨、 100吨 50吨 印度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新课导入
阅读
材料一:2005年7月11日,我国涉海行业在隆重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高潮中,纷纷举行了 庆祝我国首届“航海日”的活动。在我国设立 “航海节”或“航海日”,一直是我国有关行业 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的世纪性纪念活动中,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 每年7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 海事日”。
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D )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 受欢迎的是(B )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3.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B )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②开始遭受西方殖 民侵略 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④开 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1 明朝 戚继光
2 戚家军
3 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抗倭(打击日本海盗)最终 肃清倭寇 4 名族英雄,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 品质: 早年立志,矢志不渝,为国尽职尽忠 .
三、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七子之歌 你知道最早侵略澳门的侵略者是谁吗? 葡萄牙侵略者 他们是怎样侵略澳门地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