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共34张PPT)
请回答:
①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澶渊之盟
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
1005年
寇准
③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
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了北宋的财政危机。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统一了 中国,与其并存的有契丹在北部建立的辽政权,党项族在西北部建立的西 夏政权。历史上这些民族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耶律阿保机和元昊 分别是他们的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导入新知
萧峰是契丹的血统,那么契丹是 什么时候建立的呢?与北宋有怎样 的关系呢?同时期和契丹并立的民 族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 学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这 一课。
契丹族与 党项族
找到下图中并立的政权
知识延展
契丹族的起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 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 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 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 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2时30分13秒上午2时30分02:30:1321.9.6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知 识 延 展 — —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北宋与辽、西夏并存中有战也有和,但和平相处是辽宋、夏宋关系的主 流。其中辽对北宋的大举进攻是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澶渊之盟”是北 宋统治者屈辱妥协的结果。后来,北宋与辽、西夏等,通过和议维持了较 长时期的和平关系,各民族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件(共25张PPT)



对边疆的管辖
中书省
腹里(山东、山西和河北)
行中书省
全国其他地区
(除吐蕃、畏兀儿外)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采取因 地制宜的方式,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1.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地图
台湾 阿里山
1.对台湾的管辖
元朝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 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 政机构。
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和西藏的统治的, 请说一下具体措施和影响(或意义)?
1.对台湾: 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 湖和琉球。
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 行政机构。 2.对西藏: 措施: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 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 区域。
机构:澎湖巡检司。
(4)宣政院辖地指的是今天哪个地区?宣政院的设置有 什么重要意义?
地区:西藏。 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70.人生是厚重的,生活是褶皱的。人生不能一帆风顺,生活不是事事如意;人生不是完美无瑕,生活不是完美顺心;人生不能随意涂画,生活不是想怎么就怎么;人生有路途漫漫,生活是苦乐 参半;人生不都是风轻云淡,生活有悲欢离合,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丰富的世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元朝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 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 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范围:“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 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 历史上最大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元朝是如何管理国家的!
二、行省制度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ppt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ppt (共28张PPT)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重用贤能, 重用官吏考 核
开元盛世
他身边还有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高士廉等能人。
魏征
长孙无忌
2.贞观之治
(3)革新措施:
在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 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 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 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 绩。
在经济上:①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政要》
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
房玄龄
(2)用人方面:
杜如晦
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
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
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
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经过唐太宗的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
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唐太宗(627年-649年)统治的贞观年间,政
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大明宫》剧照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教育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唐朝时中央设国子监、太学等学校以培养人 才
国子监是唐朝的中央官学,在当时
的教育体系中可算是“最高学府”。由于 国子监里的学馆均为官办,学生一经入学, 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课后活动

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统治地方的方式
王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分封制
皇帝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建立郡县制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
南沿海地区。他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灵渠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 长城”。
灵渠在今广西桂林兴安境内, 全长30余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 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仍具 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三 巩
相关史事
固 统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
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

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


交通四通八达。
此处“地图”,涉及敏感元素,请用户自行找
临洮……在今甘肃岷县
南海郡……郡治在今广东广州





二 确立中央集
权制度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立 中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ppt课件
——《资治通鉴》
精选ppt课件
1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昭陵是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 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 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昭陵六骏
精选ppt课件
1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杜甫《忆昔》
精选ppt课件
26
精选ppt课件
武则天开创武举,由兵部主持武 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 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2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 视发展生产。
(2)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 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 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 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精选ppt课件
1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繁荣不廹放癿时代课课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22课课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廹元盛世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唐朝癿廸立唐朝癿廸立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则天廹元盛世廹元盛世618618年年李渊李渊长安长安唐太宎即位唐太宎即位626626年年治国方略治国方略革新措施革新措施表现表现武则天称帝武则天称帝统治措施统治措施影响影响改革措施改革措施表现表现11政治上政治上22经济上经济上33军事上军事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11课课隋朝癿统一不灭亡隋朝癿统一不灭亡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些治世局面癿出现有何共同原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47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47张PPT)
——《宋书》
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 注,百川海渎,万里交通。
——《隋书·食货志》
加强南北交流,
材料三: “(平陈时)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
,以为贤。……(开皇十年)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 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 ……”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哪个成语与此有关?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
四、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 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 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思考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暴政
时间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 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 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 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 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 官。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但后来,出身门第高的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 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 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门第高就 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官就一定得差评。
三点 4规模: 四段 五河
5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和国家统一的巩固。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海河
涿郡(北京)
zxxkw
长 洛阳 黄河 安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 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 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朝大业年间民役简表时间大事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605年三月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每月二百万人605年三月开凿通济渠男女百多万人605年四月开凿邗沟十多万人605年五月营建西苑一百七十多万人606年七月巡幸江南四十多万人607年八月修筑长城一百多万人608年正月开凿永济渠男女百多万人608年七月再修长城二十多万人612年正月远征高丽三百多万人1隋炀帝暴政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1张PPT)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1张PPT)

课后练习
6、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过度役使民力 C,法律十分严酷 D,宦官跋扈专权
看谢 谢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 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 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 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 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 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 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 享乐,奢侈无度。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
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前朝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 太注重才能;科举考试选官的标准是人才的学识,具有较 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
课后活动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基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 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 3、人物:隋炀帝 4、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重 人民负担,加速隋朝灭亡
数字巧记
历代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时间: 581年
1、隋朝的建立 建立者:杨坚(北周外戚),(隋文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朱元璋像
知识串联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明 朝 疆 域 图
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明朝建立之初, “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面对严峻 形势,朱元璋充分意识到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皇权集中的重 要性,并着手进行 改革 。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2、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2)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五 军都督府。
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 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 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防 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 加强了皇权。)
• 5.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 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 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创景设情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 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 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 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 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A与B、C议和之后出现了什么局面? 议和之后出现了和平交往,友好互市的局面。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 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 ,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 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 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4.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在哪位大臣的坚持下,皇帝勉强亲征,打 退了辽国的进攻( A )
A.寇准 B.石守信 C.赵普 D.姚崇 5.下列有关澶渊之盟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①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 ②北宋宰相赵普坚决主张抵抗 ③宋神宗亲征,勉强来到澶州城 ④辽宋议和,北宋答应送给辽岁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民族状况: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__丹__族_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 益密切。__唐__朝_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 带去了中原先进的_生__产__技__术_和_生__活__方__式__。 (2)建国:_1_0_世纪初,__耶__律__阿__保__机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定都__上__京__临__潢__府__。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6.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 ) A.澶渊之盟 B.契丹建立 C.澶州之战 D.元昊建立西夏 7.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B ) ①宋对夏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 ③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和——澶渊之盟 (1)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岁__币__。 (2)影响:双方保持了较长时间的_和__平____局面。
知识点3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严重,西夏也 遭受很大损耗。 2.和:后来,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_宋__夏__和__约__,元昊向宋称臣,宋给 西夏岁__币__。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 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A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德光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族建立的( D ) A.契丹族 B.突厥族 C.匈奴 D.党项族 3.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 制者是( C ) A.孝文帝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苻坚
13.(2017·山东聊城)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 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8.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有( D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夏一定数量的钱财物
9.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C)
10.澶渊之盟是在少数民族不断进攻北宋政权威胁北宋安全的情况下, 不得已而讲“和”的。虽是一项屈辱的条约,却在客观上( B )
材料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 物)而胜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苏洵《嘉祐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什么? 北宋皇帝宋真宗。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
(2)从材料二可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 作用?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交融的吗?
A.消除了民族矛盾 B.维持了相对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削弱了契丹势力 D.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1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列表写出A、B、C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建立民族、建立者和都城。
北宋
辽 西夏
汉族
契丹族 党项族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开封
上京临潢府 兴庆府
(2)这一时期的政权分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民族政权并立。
辽和西夏都仿用汉族官制。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制度过渡 ,有利于民族交融。北宋与辽、夏通过战争与和议,在边境建立贸易市场, 经济文化得到交流,西夏仿效宋朝制度设置行政机构,创造西夏文字。
(3)材料三中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 系?
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材料一所述的史实,即 北宋统治者一味地纳岁币贿赂辽以求苟安的现状,正是苏洵“证史”的背景 。
2.党项族 (1)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__昊__称帝,定都_兴__庆__府__,史称西夏。
(2)巩固:仿效_唐__宋 发展_农__牧__经__济__,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1.战:宋__真__宗__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__州__城下。 宰相_寇__准__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