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设备接线指南

合集下载

电气设备管理规范

电气设备管理规范

电气设备管理规范(ISO45001:2017)1 目的为了强化电气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与管理,防止电气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安装、维修、保养、操作、运行等电气设备管理。

3 职责3.1人事部负责对电气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取证考核,生产运营部生产保障中心负责全公司安全用电的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安全用电的专业性检查及日常检查,安全保卫部负责组织电气事故调查。

3.2生产运营部生产保障中心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电气系统、动力线路的安全检查与管理,负责公司生产区域内照明电气线路的安装维修和管理。

3.3生活服务中心负责生活办公区域照明电气线路的安装维修和管理。

3.4各单位应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电气作业与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并负责本单位电气设备、设施、作业人员的检查与管理工作。

4 工作规定4.1电气作业人员要求。

4.1.1电气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癫痫病、精神病、心脏病、突发性昏厥、色盲等妨碍电气作业的疾病及生理缺陷。

4.1.2电气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安装、维修、保养和操作运行的电工,以及从事实际操作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电气管理人员。

4.1.3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操作证并按规定期限参加复审。

4.2电气安全管理要求4.2.1各种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和照明灯具等,应由专职电工安装、检修或拆除;各种用电设备应有专人保管使用;操作人员离开时应切断电源。

4.2.2电气设备附近禁止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

供电箱、控制箱、电气开关内必须保持清洁。

周围应保持道路畅通,检修方便。

4.2.3凡地面破土、挖掘、打桩或安置地下设施等,事先必须征得基建设备部同意。

基建设备部应向申请单位详细交待地面及地下动力管线的布局情况,并派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

在房屋检修、新设备安装、场地调查等施工中,若遇动力和照明线路、电气设备有妨碍时,应及时与基建设备部联系,待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进行,施工部门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电气动力设施不受损坏。

保护接地及静电跨接线管理规定

保护接地及静电跨接线管理规定

保护接地及静电跨接线管理规定一、职责划分1、电气车间负责接地系统、接地引下线以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含电缆保护管的接地)的排查整改,负责接地测试工作。

2、生产装置负责固定设备、储罐、管道系统、铁路栈台(含汽车栈台)及罐车、粉体加工与储运设备、气体与蒸汽的喷出设备、化纤设备、人体静电接地等方面的排查整改工作。

3、各单位机动设备科负责本单位接地排查整改工作的实施,指导并督促本单位按照公司规定及时、正确地完成接地排查工作。

二、适用范围公司在运设备及新建、改建项目的设备三、设备接地的技术要求(一)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1、下列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支架需做保护接地:(1)电机、变压器、电容器、电气设备、控制设备、携带及移动式用电器的底座和外壳;(2)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配电屏和控制屏的框架、动力配电箱(含动力插座)和照明配电箱等;(3)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4)户内外配电装置的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钢筋混凝土杆;(5)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电缆支架等;(6)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2根屏蔽芯线;(7)敷线钢索,吊车轨道。

2、电气保护接地线的技术规格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系统应采用BVR-500型绝缘软铜导线(黄绿相间标识色),导线截面见表一。

表一接地线的截面积3、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连接方法采用镀锌螺栓加放松垫片(即弹簧垫)与被接地设备设施连接,导线两端应压接接线端子(即线鼻子)。

(二)非电气设备防静电接地及防静电跨接线1、管道静电接地材料的选用和安装方法见表二及图一、图二、图三表二静电接地材料选择表Ⅰ型适用于DN≤80的工艺管道Ⅱ型适用于DN>80的工艺管道Ⅲ型适用于设备管口和阀门处图一金属法兰连接处防静电跨接示意图35 25 35 25隔热层厚度6 6适用于无隔热层管道的金属接地板详图适用于有隔热层管道的金属接地板详图3法兰连接板详图图二金属接地板、法兰连接板详图图三软管连接金具的接地2、浮顶罐的浮船、罐壁、活动走梯等活动的金属构件与罐壁之间,应采用25mm2的多股软铜芯绝缘线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保护接地及静电跨接线管理规定

保护接地及静电跨接线管理规定

保护接地及静电跨接线管理规定一、职责划分1、电气车间负责接地系统、接地引下线以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含电缆保护管的接地)的排查整改,负责接地测试工作。

2、生产装置负责固定设备、储罐、管道系统、铁路栈台(含汽车栈台)及罐车、粉体加工与储运设备、气体与蒸汽的喷出设备、化纤设备、人体静电接地等方面的排查整改工作。

3、各单位机动设备科负责本单位接地排查整改工作的实施,指导并督促本单位按照公司规定及时、正确地完成接地排查工作。

二、适用范围公司在运设备及新建、改建项目的设备三、设备接地的技术要求(一)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1、下列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支架需做保护接地:(1)电机、变压器、电容器、电气设备、控制设备、携带及移动式用电器的底座和外壳;(2)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配电屏和控制屏的框架、动力配电箱(含动力插座)和照明配电箱等;(3)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圈;(4)户内外配电装置的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钢筋混凝土杆;(5)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力电缆的金属外皮、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电缆支架等;(6)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2根屏蔽芯线;(7)敷线钢索,吊车轨道。

2、电气保护接地线的技术规格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系统应采用BVR-500型绝缘软铜导线(黄绿相间标识色),导线截面见表一。

表一接地线的截面积3、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连接方法采用镀锌螺栓加放松垫片(即弹簧垫)与被接地设备设施连接,导线两端应压接接线端子(即线鼻子)。

(二)非电气设备防静电接地及防静电跨接线1、管道静电接地材料的选用和安装方法见表二及图一、图二、图三表二静电接地材料选择表Ⅰ型适用于DN≤80的工艺管道Ⅱ型适用于DN>80的工艺管道Ⅲ型适用于设备管口和阀门处图一金属法兰连接处防静电跨接示意图适用于无隔热层管道的金属接地板详图适用于有隔热层管道的金属接地板详图a/2 a a/2 b 253法兰连接板详图图二金属接地板、法兰连接板详图图三软管连接金具的接地2、浮顶罐的浮船、罐壁、活动走梯等活动的金属构件与罐壁之间,应采用25mm2的多股软铜芯绝缘线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电气设备接地及接零的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接地及接零的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接地及接零管理规定1、名词术语(1)接地: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中电气装置、设施旳某些导电部分,经接地线连接至接地极。

(2)工作接地(系统接地):在电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营需要所设旳接地(如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其她装置接地等)。

(3)保护接地:电气装置旳金属外壳、配电装置旳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也许带电,为避免其危及人身和设备旳安全而设旳接地。

(4)雷电保护接地:为雷电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旳接地。

(5)防静电接地:为避免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旳危险作用而设旳接地。

(6)接地极(接地体):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旳金属导体,称为接地极。

接地体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

兼作接地极用旳直接与大地接触旳多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构)筑物旳基本、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极。

(可燃液体及可燃或易爆气体旳管道不可作为自然接地体)。

人工接地体一般采用钢管角钢垂直打入土壤中,也可用扁钢或圆钢平埋土壤中做成。

(7)接地线:电气装置、设施旳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旳金属导电部分。

(8)接地装置:接地线和接地极旳总和。

(9)接地网:由垂直和水平接地极构成旳供发电厂、变电站使用旳兼有泄流和均压作用旳较大型旳水平网状接地装置。

(10)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旳散流作用、减少对地电位而敷设旳附加接地装置,一般敷设3-5根垂直接地极。

在土壤电阻率较高旳地区,则敷设3-5根放射形水平接地极。

(11)接地电阻:接地极或自然接地极旳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旳总和,称为接地装置旳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旳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旳比值。

按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工频交流电流求得旳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按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旳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

(12)接地装置对地电位:电流经接地装置旳接地极流人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旳电位差。

弱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要求

弱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要求

弱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要求随着大量的智能化楼宇的出现,对接地系统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在常用的几种接地型式中,哪一种能够适合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弱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要求如何与强电设备及线路的接地统筹考虑?下面一一分析!1、IT系统I表示电源端不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

T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

IT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很小,可以不切断故障线路。

为保证人身安全,它要求发生接地故障时发出信号,设备的接触电压不大于50V,其动作电流应符合下式要求:RA·Id≤50V式中: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触电阻(Ω)Id―相线和外露可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电流(A)为达到此要求,应减少配电系统的对地电容,例如限制设备线路总长度。

IT系统的缺点是不宜配出中性线N,并必须补充一些安全措施,不宜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化大楼的低压配电系统。

但智能化系统重要的主机房设备和各层终端设备设置防雷击、防干扰隔离变压器后可采用IT系统供电。

2、TT系统第一个符号T表示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表示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1)TT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无电气连接,即中性点接地与PE线接地是分开的。

该系统在正常运行时,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在中性线N带电情况下,PE线不会带电。

(2)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接地故障保护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要求:RA·Ia≤50V式中:RA―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电阻和PE线电阻(Ω)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由于接地故障电流的大小受电源端的接地电阻和设备外壳的接地电阻之和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其电流较小,不能启动低压断路器跳闸或熔断器熔断,将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故应采用漏电保护器保护。

(3)TT接地型式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以低压供电远离变电所的建筑物,对接地要求高的精密电子设备以及要防火防爆的场所。

电气设备接零、接地管理规定(四篇)

电气设备接零、接地管理规定(四篇)

电气设备接零、接地管理规定是为了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安全可靠,防止电气事故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其目的在于规范电气设备的接零、接地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

1. 接零规定接零是将电气设备的零线与系统的电源零线相连,用于实现设备的电气连接。

以下是关于电气设备接零的管理规定:1.1 接零点位置接零点的位置应根据电气设备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一般要求接零点位置应靠近设备的负载端,尽量减小接零导线的长度和电阻。

1.2 接零导线规定接零导线应采用专用的导线材料,如铜导线或铜包铝导线,其截面积应根据设备的负载电流确定。

同时,接零导线的安装应符合电气设备安装规范,保证导线与设备连接坚固可靠。

1.3 接零连接方式接零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焊接连接等方式,但要求连接端子结实可靠,接触电阻小,并需进行绝缘处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1.4 接零的绝缘检查用于接零的导线绝缘必须符合要求,在安装之前应进行检查,确保绝缘性能良好,以免发生漏电、电弧等事故。

2. 接地规定接地是将电气设备与地面形成电气联系,用于将设备的过电压和短路电流引入地而不损坏设备。

以下是关于电气设备接地的管理规定:2.1 接地点位置接地点应选择在地面湿润、导电性良好的地方。

避免选择在易积水、易渗漏的地方,以防水分侵入导致接地不良。

2.2 接地线规定接地线应采用优质的铜导线,截面积应根据设备的负载电流和接地电阻的要求确定。

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电气设备安装规范,保证导线与地面之间的连接良好。

2.3 接地装置规定接地装置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必要时可进行选择和计算,以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接地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电气安装规范,保证装置的接地效果良好。

2.4 接地的防腐蚀保护接地线、接地装置等应进行防腐蚀保护,以防止接地电阻增大,影响接地效果。

可采用防腐漆、防腐涂层等材料进行防护处理。

3. 接零、接地管理要求在实施接零、接地工作之前,应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设计、选择和验收。

设备管理制度接地

设备管理制度接地

一、引言设备管理制度接地是指将设备管理中的接地措施纳入到管理制度中,以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接地是防止电气设备发生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接地的重要性、接地系统的组成、接地管理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接地的重要性1. 防止触电事故:接地可以将设备漏电电流引入大地,降低人体触电风险,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2. 保护设备:接地可以降低设备绝缘电阻,减少绝缘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防止静电:接地可以将静电引入大地,防止静电积累和放电,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4. 防止雷击:接地可以将雷电引入大地,降低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5. 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接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接地网的可靠性,降低系统故障率。

三、接地系统的组成1. 接地体:接地体是接地系统的基础,包括金属接地棒、接地网、接地极等。

2. 接地线:接地线将接地体与设备连接,形成接地回路。

3. 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用于连接接地线和设备,确保接地回路畅通。

4.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变压器、接地电阻器等,用于调整接地电流和接地电阻。

5. 监测设备:监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接地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接地系统安全可靠。

四、接地管理的具体措施1. 制定接地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接地管理制度,明确接地工作的职责、流程和要求。

2. 设备接地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接地检查,确保设备接地良好。

检查内容包括接地体、接地线、接地端子等。

3. 接地电阻测试: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测试频率应根据设备类型、使用环境和设备运行状况等因素确定。

4. 接地装置维护:定期对接地装置进行维护,确保接地装置正常运行。

维护内容包括清理接地体、检查接地线、更换接地端子等。

5. 人员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接地知识培训,提高人员接地意识,确保接地工作顺利进行。

6. 接地事故处理:发生接地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电气设备外壳接地安全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外壳接地安全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外壳接地安全管理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发电厂电气、水灰、燃料、物业、建安及各公司所有电气设备。

各分场应认真贯彻执行电气设备外壳接地规定,检查本分场所辖电气设备外壳接地情况,保证可好接地,以保证设备、人身安全。

1、电气设备的下列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予接地1.1电动机、变压器、电器、手携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1.2发电机中性点柜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外壳;1.3电气设备传动装置;1.4互感器的二次绕组;1.5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金属框架和底座,全封闭组合电器的金属外壳;1.6户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1.7交、直流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盒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穿线的钢管、敷设线缆的金属线槽、电缆桥架;1.8金属照明灯具外露可导电部分;1.9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电阻接地系统中无避雷线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装有避雷线的架空线路的杆塔;1.10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及支架;1.11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闲置的1~2 根芯线;1.12封闭母线金属外壳;1.13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2、电气设备的下列外露导电部分可不接地2.1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50V 以下,直流额定电压120V以下电气设备或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但爆炸危险场所除外;2.2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电气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它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2.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电气接触良好的设备,如套管底座等,但爆炸危险场所除外;2.4额定电压220V 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2.5与已接地的机座之问有可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露导电部分,但爆炸危险场所除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设备接线指南目录第一章VT8039设备接线指南1.1VT8039设备图VT8039正面图VT8039背面图1.2VT8039安装接线图1.2.1VT8039的基本接线图注意:如在无S端子的情况下,可接Monitor端口实现观看图像(本地和远端)。

2.1VT8039开机操作入门使用指南2.1.1遥控器外观及各按键见图4-1图4-1遥控器各按键分布2.1.2遥控器各按键对应操作遥控器各按键名称及对应操作见表2-1。

遥控器按键名称及作用第二章VT8039的故障排除2.0电视电话会议故障处理流程图2.1图像问题图像问题的一般处理原则。

●检查各视频线缆的物理连接是否正确且牢靠、各外设电源是否打开和外设是否正常运行。

●检查视频输入系统是否正常,如主视频源是否正确设置。

●检查视频输出系统是否正常,如TV视频通道是否正确选择。

●摄像机是否正确设置,且选择的主视频源连接有摄像机。

●通过自环或环回测试确定是终端问题还是环境误码问题。

2.1.1主TV黑屏【现象】终端启动但未入会,主TV上既不显示遥控器画面,也不显示本端图像。

【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主TV电源未打开。

●主TV为电视机,TV的视频通道选择错误。

●终端或主TV的图像参数设置不正确,如亮度设为0等。

●视频线缆连接松动。

【解决】●打开主TV电源。

●使用TV遥控器设置为对应的视频通道。

●将终端和主TV的图像参数设置为缺省值。

●拧紧终端到主TV的视频线缆。

2.1.2主TV不显示图像【现象】终端启动但未入会,主TV能显示遥控器画面,显示的本端图像为蓝屏。

【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连接主视频源所在接口的摄像机没有打开电源开关。

●选择的主视频源没有连接摄像机。

●主TV对应的视频输出接口可以是VideoOut1和SXGA,当前主TV实际连接的视频输出接口并非设置的接口,如设置为SXGA,但主TV连接了VideoOut1对应的接口。

【解决】●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

●切换到连接有摄像机的本地主视频源。

●切换为正确的视频输出接口。

●【预防】使用终端前请打开所有外部设备的电源;更换摄像机的同时请切换主视频源。

2.1.3主TV不显示遥控器画面【现象】终端启动但未入会,主TV可显示本端图像,但不能显示遥控器画面。

【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设置的遥控器画面输出接口不是主TV对应的接口。

●设置的遥控器画面输出接口没有接视频输出设备或连接的视频输出设备异常。

●遥控器本身故障。

【解决】●按<主画面>键不动,每持续2秒遥控器画面将在各视频输出接口中切换一次,直至切换到主TV。

●在设置的遥控器画面输出接口上连接视频输出设备并正确设置其视频参数。

●遥控器失灵处理该类故障。

2.1.4不能看到远端图像【现象】本端已入会,能显示本端图像,按<远端图像>键不能显示远端图像。

【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未取消自环或环回。

●远端未发送图像。

●远端发送蓝屏:此时本端看到的图像为蓝色画面。

【解决】●断开所有的自环或环回。

●请联系远端的管理员解决。

●请联系远端的管理员解决。

2.1.5图像质量差【现象】入会后本端看到的远端图像模糊,有马赛克、凝固、不连续等现象。

【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本端视频模块有故障。

●远端摄像机聚集方式设置为向近聚焦或向远聚焦:如果远端设置为非自动调焦,景物变换时,摄像机就不会自动聚焦而使摄取的图像不清晰。

●会议速率低于256kbit/s时默认音频协议设置不合适。

●通信网络繁忙:进入“会议状态”画面,查看接收的视频速率低于256kbit/s,再查看此会议的会议速率为2Mbit/s,可判断网络繁忙导致本端只获得比较低的视频带宽。

【解决】●请送经销商检修。

●设置远端主摄像机为自动调焦方式。

●如果会议速率低于256kbit/s,建议音频协议设置为G.728,以减少带宽占用。

●通信网络繁忙一般都有规律,请避开在繁忙时段开会。

2.1.6图像连续但不清晰【现象】本端入会后,显示的远端图像比较连续,但是不够清晰。

【分析】联系远端管理员,请他在远端执行视频自环,发现自环图像清晰,故可判断远端设置的图像帧率过高。

【解决】联系远端的管理员,请其执行操作:挂断会场→降低图像帧率→呼叫入会。

2.1.7图像太亮或太暗【现象】终端未入会,主TV显示的图像过亮或过暗。

【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终端本身的图像参数调整不当。

●主TV的图像参数调整不当。

●摄像机故障。

【解决】●将终端和主TV的图像参数设置为缺省值。

●如果图像还是太亮,将“房间光线”设置成“房间亮”;如果图像还是太暗,将照度参数设置成“房间暗”。

●送摄像机的经销商检修。

2.1.9本端VGA显示设备不显示远端PC桌面【现象】本端入会后,远端发送PC桌面,但本端的VGA显示设备不显示PC桌面。

【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SXGA输出接口无效。

PC桌面在最后一个有效输出接口上输出,但本端的SXGA输出接口模式设置为“无”。

●VGA显示设备性能不够。

本端的SXGA输出的分辨率或刷新频率过高,VGA显示设备不支持。

●远端没有发送PC桌面。

远端只支持一些特定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但用作VGA输入的PC主机设置了终端不支持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远端无法获取来自PC的图像,故没有发送PC桌面。

【解决】●设置本端SXGA输出接口模式为VGA显示设备支持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

●设置本端SXGA输出接口模式为VGA显示设备支持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

●联系远端管理员,修改其用作VGA输入的PC主机的显示模式为终端支持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

2.1.10本端VGA显示设备不显示本端PC桌面【现象】本端连接PC且PC上电后,但本端的VGA显示设备不显示PC桌面。

【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SXGA输出接口无效。

PC桌面在最后一个有效输出接口上输出,但本端的SXGA输出接口模式设置为“无”。

●VGA显示设备性能不够。

本端的SXGA输出的分辨率或刷新频率过高,VGA显示设备不支持。

●PC设置了过高的分辨率或刷新频率。

本端只支持一些特定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但用作VGA输入的PC主机设置了终端不支持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本端无法获取来自PC的桌面。

●本端接收到来自远端的PC桌面。

当同时接收到本端和远端桌面时,本端将优先显示远端桌面。

【解决】●设置本端SXGA输出接口模式为VGA显示设备支持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

●设置本端SXGA输出接口模式为VGA显示设备支持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

●设置用作VGA输入的PC主机的显示模式为终端支持的分辨率、刷新频率组合。

●本端显示远端PC桌面时,希望切换为本端PC桌面,则从会议中挂断即可。

2.2声音问题声音问题的一般处理原则。

●检查各音频线缆的物理连接是否正确且牢靠、各外设电源是否打开和外设是否正常运行。

●检查音频输入系统是否正常,如有源麦克风是否打开电源。

●检查音频输出系统是否正常,如TV音频通道是否正确选择。

●是否设置了闭音、静音和空的音频源(未连接音频拾取设备,如麦克风)等。

●通过自环或环回测试确定是终端问题还是环境误码问题。

2.2.1本端TV无声音输出【现象】终端已入会,但是本端的TV无声音输出。

【分析】先通过“自我诊断”使用“发送测试音”方法判断问题出在本端还是远端。

●如果TV无声音输出,可判断问题在本端●如果TV有声音输出,可判断问题在远端。

【解决】如果问题在本端,请按以下顺序处理。

●本端执行了静音→取消静音。

●TV的音量被调到最小→恢复到缺省值。

●终端的音量被调到最小→恢复到缺省值。

●音频线缆连接错误或连接松动→重新连接音频线缆。

如果问题在远端,则请联系远端管理员按以下顺序处理。

●执行了闭音→取消闭音。

●设置的音频源未连接音频拾取设备,如麦克风→重新设置音频源或连接音频拾取设备。

●音频拾取设备为有源设备但没有上电→打开电源开关。

●未断开音频自环→断开自环。

●音频线缆连接松动→重新连接音频线缆。

2.2.2只能听到本端声音【现象】终端已入会,但主TV只能听到本端声音,不能听到其他会场声音。

【分析】终端正常入会后,本地主TV能听到远端的声音,问题可能是本端未取消自环或环回。

【解决】断开所有的自环和环回。

【预防】执行自环和环回操作后,注意要取消所有自环和环回。

2.3IP呼叫问题2.3.1不能通过别名呼叫【现象】本端不能通过别名呼通远端;远端也不能通过别名呼通本端。

【解决】检查终端与GK的连接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可在GK上查看相应的呼叫信息,找到呼叫被拒绝的原因2.3.2不能通过IP地址呼通远端【现象】本端不能通过IP地址呼叫远端。

【分析】可能原因如下。

●本端或远端未连通宽带网:按<帮助>键进入“线路状态”画面,如果画面显示“IP:未连接”表示未连通宽带网。

●未正确设置NAT参数:本端在私网内,远端在公网或另一个私网内。

●管理本端或远端的GK不允许通过IP地址呼叫。

●远端不允许通过IP地址呼叫。

【解决】●检查终端是否注册在GK上,如果注册上,GK可以选择是否允许节点进行IP地址的呼叫,如果不允许则无法呼叫。

如果终端没有注册到GK上,则使用网络测试工具测试下终端是否与对端的连接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则表明网络是畅通的,这需在终端侧进行抓包然后分析呼叫流程,看何处出现错误造成的。

2.3.3向GK注册失败【现象】终端启动后,不能注册到GK。

【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向GK注册的参数设置不正确,参数包括GK地址、注册密码和用户名。

●视讯网络中已有相同的用户名:联系视讯系统管理员在GK上查看是否有同本端相同的用户名。

●终端未连通宽带网:按<帮助>键进入“线路状态”画面,如果画面显示“IP:未连接”表示未连通宽带网。

●未正确设置NAT参数:本端在私网内,但GK在公网,可通过“网络诊断”终端是否能同公网互通,如果不能互通,可判断本端的NAT参数设置不正确。

【解决】●进入设置注册参数画面重新设置参数。

路径为【主画面→系统→自定义设置→呼叫设置→H.323设置】。

●修改本端的用户名。

●“【FAQ】IP网络未连通?”处理IP宽带连通问题。

●进入设置NAT参数的画面重新设置,路径为【主画面→系统→自定义设置→网络设置】。

2.3.4主叫呼集失败【现象】在终端定义一个会议并召开,但召开失败。

【分析】主叫呼集失败的原因如下。

●本终端未连通视讯网络。

●与会会场中有IP会场未注册到视讯系统上。

●使用本会场付费时,本会场对应帐户金额不足;使用其他帐号付费时,卡号/密码输入不正确或输入的卡号对应帐户金额不足;●当前召开的会议很多,视讯系统无充足的端口资源。

【解决】●请联系视讯系统管理员,删除未注册的会场。

●及时给帐户充值。

●端口资源一般为暂时紧张,请避开会议高峰期然后再次召集;或者减少与会会场后再次召集,召集成功后再增加会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