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巴东山峡》课堂实录
最新-初二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优秀3篇】

初二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里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整编的初二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优秀3篇】。
《三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导语: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
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三峡》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
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像,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导人新课大屏幕以长画面作衬底,展示《长之歌》配乐歌词,师生同唱《长之歌》。
长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向往。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巴东三峡》精品教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巴东三峡》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3、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4、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
它西起某某奉节白帝城,东至某某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X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巴东”指某某东部。
文章以“巴东三峡”为题,鲜明地告诉了读者这篇游记的写作内容。
2、X大杰(1904~1977),某某某某人。
曾在某某大东书局做编辑,在某某大学、暨南大学、某某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
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某某党某某市委副主任。
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
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3、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这是作者游览长江三峡后为其雄伟壮丽的景色所震撼而写下的一篇游记,文章主要描写了长江三峡的景色特点:奇险、美丽。
4、学习生字: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秭.归(zǐ)壑.(hè)蔚.蓝(wèi)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 yù)5、理解生词。
第1课《巴东三峡》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1课《巴东三峡》教案(语文版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1)一、设计指导思想新课标的一个全然思想,确实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我在学习明白得新课标的那个思想的同时,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即变〝教〞为〝学〞。
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
〝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引导。
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制造性不断得到进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巴东三峡»一课的教学中,依照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形,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舞、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的差不多上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会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
«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通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壮漂亮的景色。
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杰出之处。
«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点,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表达了这一点。
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美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明白得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旅行景点方位并把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鲜亮的语言风格。
(八年级语文教案)《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八年级语文教案____(省、市、区、县)第十中学宋彦琳/执教师:上课!师: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仿佛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母亲河上,它就是闻名世界的长江——生:三峡。
师:好,先请同学们欣赏三峡的壮美风光。
请大家看屏幕。
(cai显示三峡风光)师: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
那它美在哪里,有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板书课题、作者)师: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
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
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
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cai显示练习)师: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师:看来大家对语句含义理解得不错。
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步。
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生:先写三峡的山,然后写三峡夏、春冬和秋季的景色。
师: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生:夏天的水气势宏大,汹涌澎湃,最能体现三峡的特色,所以先写。
春冬的水相似,所以一起写。
秋天的水很凄凉,所以最后写。
师: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
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分别来说一说。
生:三峡的山非常高。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还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正午看不见太阳,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说明山非常高。
生:三峡的山多,而且连绵。
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夏天的水湍急,流速快。
从“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秋天十分凄凉。
从“猿鸣三声泪沾裳”可以看出来。
生:三峡的春冬水是清澈的,树是茂盛的,山是险峻的。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
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初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优秀9篇)

初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优秀9篇)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和步骤—、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二、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agrave;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ugrave;))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agrave;o) 属(zhǔ)引哀转(zhuǎn)三、研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
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畅读全篇。
初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精选4篇)

初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精选4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
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
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
“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
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
人教版八年级《三峡》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三峡》教学实录师:我想和大家谈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我最近去了一趟三峡。
生:啊!(惊讶)师:不相信啊!好像天天和你们在一起,也没有去成。
但事实上到一个地方不一定非要亲身去的。
我是从网上去的,你们也应该去了,是不是啊?生:是!(恍然大悟)师:要大家回家找一些关于三峡的资料,大家都拿出来交流交流。
(学生举手踊跃,似都有备而来,课堂气氛活跃。
)生:我找到一份关于课文、作者及《水经注》的资料。
生:介绍三峡中的三个峡的资料。
师:请你顺着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说说看是哪三峡。
生: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生:我找到的是正在建造中的三峡大坝的资料生:我找到的是一些自古到今写三峡的诗。
师:其中有一些著名的,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让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大声背诵诗歌)师:很好,大家都查到了关于三峡的各种资料,我们来评价一下谁找的资料更好一些呢?(学生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或认为新颖的,或认为丰富的,或进行补充的……)师:刚才大家找的资料真是丰富啊。
其实,我们说的书本、电视、电脑,还有大家手上拿的这些材料以及大家的发言都是获得信息的各种渠道,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要了解它的相关情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先查查资料,这个就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刚才大家通过交流初步了解了三峡,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领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的风采。
(学生自由朗读,相互交流,自己正音。
)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看看他的字音读得准不准。
(一生朗读,交流评价,明确读音,全班齐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注意朗读的节奏——读顺课文,哪位同学来试试?(按照课文的自然分段,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老师直接在power point上用“/”划出文章的节奏,交流评价,明确重点、难点。
全班再读课文,这一遍朗读的要求是读顺节奏。
)师:大家刚才读得又准又顺,现在老师对大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那么几处自己处理一下,试着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意韵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课堂实录(囸亦荐) (优秀教案思想)一、教学目标1、能用一般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言语运用的特点。
4、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体会本文言语运用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本课设计思想(三峡)是郦道元游记散文中的美文,又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短小文言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累积、感想和运用中,提高自身的观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新(课标)还提出“正确掌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建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努力建设放开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根本理念。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2、3、4〞,教学中要求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读通文意,教学重点放在内容〔景物描写〕的分析。
我依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把秀丽的三峡风光的分析和当前热门时事〔三峡水利工程〕相联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和学习热情,完成语文教育育人的作用。
五、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包含(三峡)风景图片、毛泽东词(水调歌头&183;游泳)等〕(教学的实施)课堂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能工巧匠,它真称得上是鬼斧神工,造就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名山大川,装扮着中华大地。
你们能说出几处景点吗?生:有梁金山公园,立园。
生:有泰山,北京故宫,万里长城。
生:有黄河,长江……〔学生踊跃致辞〕师:哗,看来大家了解的真不少啊!实在,处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也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唱歌,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
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板书课题和三峡郦道元〕师:〔出示(三峡)的风光图片〕刚刚课间大家已经观赏过这几幅图片,你们了解这是什么地方吗?生:三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巴东山峡》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师:同学们好!课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首诗: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能背诵出来吗?
生:(大声)能。
(师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师: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生:白帝城。
生:是从白帝城出发,经过长江。
师:对,诗人是坐船经过长江。
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是顺流而下。
因为从“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看出,船走得很快。
师:有谁知道,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生:是在“三峡”一带。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祖国地形图”,请地理科代表来给大家指出:“三峡”在哪里?
(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
生:三峡在这儿!它处于长江上游地段。
师:不错,很准确地找到了三峡。
大家看,这一段两边是高山,非常险峻,中间河道很深。
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同学们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生快速读课文)
生:作者是从宜昌出发,经过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巫峡、瞿塘峡,最后到白帝城。
生:我有不同意见!西陵峡分为四段,它包括了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和米仓峡。
师:说得有道理。
老师把这些地名都做成了卡片,现在大家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小组之间取得一致意见后,请举手。
(生展开热烈讨论。
)
师:现在请一个小组派代表把这些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说你的理由。
师:介绍得很清楚。
其他组的意见怎么样?
生:我这一组认为,应将“宜昌”放在下面,“白帝城”贴到上面,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
因为长江是西高东低,作者游览时是逆流而上的。
(生上台贴卡片)
师:大家评一评,哪一组的意见更好?
(一致认为后一组有创意,并热烈鼓掌。
)
师:由此可以看出,“三峡”实是指哪三个地方?
生:(齐)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师: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合称为“三峡”,这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为了能让更
多的游客来到这里,老师现在想担任一回总导游,在电视等媒体上把三峡介绍给更多的人。
(教师示范: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
大家好!
“十一”黄金周又到了,欢迎你到三峡来。
这里“雄奇壮丽”的山水,迷人的景观,将是你外出旅游的首选之地。
当你从宜昌出发,乘船驶入黄猫峡时,你就开始了“三峡之旅”的第一站旅程。
在灯影峡,你可以到一座古庙里尽情观赏两岸秀丽的景色。
船到崆岭峡,有一处极其险峻的地方,在这儿,你的心就会提到嗓子眼,体验到行船的惊险刺激。
来到米仓峡,当你听到有关“香溪”的典故,不能不到这个地方去好好看一看。
从西陵峡出来,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你便到了最有名的巫峡。
这时,你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意境。
再过瞿塘峡,你将寻访“刘皇叔托孤”的遗迹,直到白帝城。
三峡之旅,一次既让你体验惊险刺激,又让你感受轻松愉快的旅行!
师:经过积极推介,现在很多游客都来到了这里。
在三峡的每一段,都将安排导游为游客服务。
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
先在小组中实习一遍,然后推举出最优秀的“小导游”来。
(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
生:我介绍的是黄猫峡……
生:欢迎来到灯影峡,我将带领大家去看黄陵庙……
生:各位游客,现在你们所处的地段就是崆岭峡。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牛肝马肺峡……
生:来到米仓峡,我们将去一个叫做香溪的地方。
在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王昭君浣妆”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同学们都是很不错的“小导游”,将西陵峡介绍得有声有色。
其实,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
大家先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听朗读录音。
)
生: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师:将这两段自由读一遍,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来。
生:“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
生:(齐)险!
生:我找到的是一个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师: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除此之外,这一段中还有一处特别能体现山峰的高峻,同学们认为是哪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作者还用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一句来烘托山峰的高峻。
师:作者是怎样写巫山的云的呢?
生:作者采用比喻,说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师:对,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巫峡的山、巫峡的水、巫峡的云,构成一幅如画的美景,实在让人流连忘返。
请同学们在第七段中找出
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来。
生:……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两段,在读中体味巫峡的“奇险”与“美丽”吧。
(生齐读七、八自然段。
)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师:出了巫峡,再经过瞿塘峡,就来到了白帝城。
请一个同学读第十自然段。
大家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点名朗读第十自然段。
)
生:愉快、轻松。
师: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游客刚来到三峡时,感到很“惊异”;在游览开始时感到有些紧张,而后又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在过崆岭峡时,心情肯定是惊险、刺激,感到“恐怖”;在过巫峡时,心里充满“赞叹”;到了白帝城,心情感到“愉快轻松”。
师:说得很好。
作者紧扣住游览者心情的变化,来反衬出三峡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突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除此之外,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
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一句从总体上突出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
生:“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描绘了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的美丽。
生:“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句谚语表现了崆岭峡的险恶、可怕。
生:这里不能说是“崆岭峡”,而应是“崆岭滩”。
生:“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了米仓峡山势的特点,“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
生:这里的“赴”字也用得很好,有一种动感。
师:从李白《早发白帝城》到刘大杰的《巴东三峡》,这里留下了无数游客的足迹。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三峡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三峡现在正在修建一个大型的水电站,……将于2008年完工,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师:对三峡了解得还真多。
生:《地理》书上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
师:希望同学们找到更多有关三峡的资料,看看今天的三峡是什么样子?三峡的明天又将是怎样的景象?并写成一篇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好不好?
生:(齐)好!。